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垂直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25-50mm之间。
2. 水平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5-20mm之间。
3. 佩戴高度: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80-90mm之间。
4. 帽箍尺寸:分下列三个号码
小号:51-56cm
中号:57-60cm
大号:61-64cm
5. 重量:一顶完整的安全帽,重量应尽可能减轻,不应超过400G。
6. 帽沿尺寸:最小10mm,最大35mm。帽沿倾斜度以20°-60°为宜。
7. 通气孔:安全帽两侧可设通气孔。
8. 帽舌:最小10mm,最大55mm。
9. 颜色:安全帽的颜色一般以浅色或醒目的颜色为宜,如白色、浅黄色等。
2.1.1冲击吸收性能:用三顶安全帽分别在50±2℃(矿井下用安全帽40℃)、-10±2℃及浸水三种情况下处理,然后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4900N。
2.1.2耐穿透性能:根据安全帽的材质选用50±2℃、-10±2℃及浸水三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处理,然后用3KG钢锥自1m高度落下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
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
2.2.1耐低温性能:凡低于-10℃安全帽的冲击吸收性能与耐穿透性能要符合2.1.1和2.1.2款的要求。
2.2.2耐燃烧性能:用GB2812-2006《安全帽试验方法》规定的火焰和方法燃烧安全帽10秒钟,移开火焰后,帽壳火焰在5秒钟内应能自灭。
2.2.3电绝缘性能:交流1200V耐压试验1分钟,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2mA。
2.2.4侧向刚性:用GB2812-2006规定的方法给安全帽横向加43kg压力,帽壳最大变形不应超过40mm,卸载后变形不应超过15mm。
3.1 每顶安全帽上都应有以下四项永久性标记:
a.制造厂名称及商标、型号;
b.制造年、月;
c.许可证编号;
d.检验合格标志。
3.2 具有其他性能的安全帽应按下述规定在帽子上做出标记:
a.符合2.2.1耐低温性能的安全帽,做出低温温度标记,如“-20℃”、“-30℃”字样;
b.符合2.2.2耐燃烧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R”标记;
c.符合2.2.3电绝缘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D”的标记;
d.符合2.2.4侧向刚性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CG”标记。
各国安全帽标准主要性能指标 国 别 冲击吸收性能 抗刺穿性能 环境温度 电绝缘性能 侧向刚性 耐燃性 重 量 垂直间距 水平间距 其他 英国BS5240-1975 5kg锤1...
1. 垂直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25-50mm之间。2. 水平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5-20mm之间。3. 佩戴高度: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80-90mm之间。4. 帽箍尺寸:分下列...
6.1 安全帽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由帽壳、帽衬、下颏带、后箍等组成。6.1.1 帽壳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帽沿、顶筋、透气孔、插座、栓衬带孔及下颏带挂座等。a. 帽舌:帽壳前部伸出的部...
4.1 安全帽必须经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按标准进行鉴定,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4.2 每个安全帽出厂时,必须有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以1000~20000顶为一批。
4.3 安全帽在按GB2812~81规定批量抽验时,如不合格,应再取双倍产品复验。复验后仍有一项不合格者,则该批安全帽为不合格。
4.4 国家指定的技术检验部门,有权直接对产品进行不定期技术性能检验。对于不按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有权提出警告或吊销生产许可证。
4.5 生产许可证每两年更换一次。
a. 小沿、卷边安全帽不超过430g(不包括附件);
b. 大沿安全帽不超过460g(不包括附件);
c. 防寒帽不超过690g(不包括附件)。
6.1 安全帽
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由帽壳、帽衬、下颏带、后箍等组成。
6.1.1 帽壳
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帽沿、顶筋、透气孔、插座、栓衬带孔及下颏带挂座等。
a. 帽舌:帽壳前部伸出的部分;
b. 帽沿:帽壳除帽舌外周围伸出的部分;
c. 顶筋:用来增强帽壳顶部强度的部分;
d. 透气孔:帽壳上开的气孔;
e. 插座:帽壳与帽衬及附件连接的插入结构;
f. 连接孔:连接帽衬和帽壳的开孔。
6.1.2 帽衬: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包括帽箍顶带、护带、托带、吸汗带、衬垫及栓绳等。
a. 帽箍: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
b. 托带:与头顶部直接接触的带子;
c. 护带:托带上面另加的一层不接触头顶的带子,起缓冲作用;
d. 栓绳(带):连接托带和护带、帽衬和帽壳的绳(带);
e. 吸汗带:包裹在帽箍外面的带状吸汗材料;
f. 衬垫:帽箍和帽壳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
g. 后箍: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
h. 帽衬接头: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
6.1.3 下颏带:系在颏上的带子。
6.1.4 锁紧卡:调节下颏带长短的卡具。
6.1.5 插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插合联接的方式。
6.1.6 栓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栓绳联接的方式。
6.1.7 铆接:帽壳和帽衬采用铆钉铆合的方式。
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GB 2811-2006
6.2 水平间距:安全帽在佩戴时,帽箍与帽壳周围空间任何水平点间的距离。
6.3 垂直距离:安全帽在佩戴时,头顶与帽壳内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包括顶筋空间)。
6.4 佩戴高度:安全帽佩戴时,帽箍底边至头顶部的垂直距离。
6.5 头模:试验安全帽时,使用的人头模型(见附录A)。
各种安全帽按不同材料、外形、作业场所进行分类。
7.1.1 工程塑料:工程塑料主要分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两大类。主要用来制作安全帽帽壳、帽衬等,制作帽箍所用材料,当加入其他增塑、着色剂等材料时,要注意这些成分有无毒性,不要引起皮肤过敏或发炎。
应用在煤矿瓦斯矿井使用的塑料帽,应加防静电剂。
热固性材料可以和玻璃丝、维纶丝混合压制而成。
7.1.2 橡胶料:像胶料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不能用废胶和再生胶。
7.1.3 纸胶料:纸胶料用木浆等原料调制。
7.1.4 植物料:植物料有藤子、柳枝、竹子。
7.1.5 防寒帽用料:防寒帽帽壳可用工程塑料、植物料制成,面料可用棉织品、化纤制品、羊剪绒、长毛绒、皮革、人造革、毛料等。帽衬里可用色织布、绒布、毛料等。
7.1.6 帽衬带用料:棉、化纤。
7.1.7 帽衬和顶带栓绳用料:棉绳、化纤绳或棉、化纤混合绳。
7.1.8 下颏带用料:棉织带或化纤带。
无沿、小沿、卷边、中沿、大沿等。
一般作业和特殊作业。
7.3.1 测试要求:见表1。 注:① Y表示一般作业类别的安全帽。
8.1.1 冲击吸收性能
以GB 2812第3章和第4章中规定的方法,经低温、高温、淋水预处理后做冲击试验。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500kgf)。
8.1.2 耐穿刺性能
以GB 2812第3章和第5章中的规定进行试验。 电接触显示装置不显示, 即钢锥不接触头模表面。
8.2.1 电绝缘性能
以GB 2812第6章中的规定进行试验,泄漏电流不超过1.2mA。
8.2.2 阻燃性能
以GB 2812第7章中的规定进行试验,续燃时间不超过5s。
8.2.3 侧向刚性
以GB 2812第8章中的规定进行试验,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
8.2.4 抗静电性能
以GB 2812第9章中的规定进行试验,实际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不大于1×109Ω。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2812 安全帽试验方法
相比较于旧版GB2811-2007,新版安全帽标准GB2811-2019《头部防护 安全帽》做出了如下修改: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措辞,并删除了部分术语
增加了安全帽的分类
修改了对于安全帽质量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佩戴高度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通气孔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耐低温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对于耐极高温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电绝缘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防静电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对于耐熔融金属飞溅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安全帽永久标识的要求
新版的GB2811-2019规定,安全帽的永久标识位于产品主体内侧,并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一直保持清晰可辨的标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本标准编号;
②制造厂名;
③生产日期(年、月);
④产品名称(由生产厂命名);
⑤产品的分类标记;
⑥产品的强制报废期限。
1、佩戴安全帽注意事项
1.头顶与帽体内顶保持一定距离
因为缓冲衬垫的松紧由带子调节,所以人的头顶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垂直距离,一般在25mm~50mm之间,至少不要少于32mm为好。这样才能保证当遭受到冲击时,帽体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缓冲,平时也有利于头和帽体间的通风。
2.下颊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
安全帽的下颊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要适度。这样不致于被大风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碍物碰掉,或者由于头的前后摆动,使安全帽脱落。
3.不要为透气随便再行开孔
安全帽体顶部除了在帽体内部安装了帽衬外,有的还开了小孔通风。在使用时不要为透气而随便再行开孔,因为这样做将会便帽体的强度降低。
4.受过重击的安全帽均应报废
由于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所以要定期检查,检查有没有龟裂、下凹、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更换,不准再继续使用。
5.严禁使用只有下颌带与帽壳连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内无缓冲层的安全帽。
6.室内作业也要佩戴安全帽
特别是在室内带电作业时,更要认真戴好安全帽,因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还能起到绝缘作用。
7.无安全帽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8.注重清洁与保护平时
使用安全帽时应保持整洁,不能接触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准当凳子坐,防止丢失。如果丢失或损坏,必须立即补发或更换。
11.1 每顶安全帽应有以下四顶永久性标志:
a. 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
b. 制造年、月;
c. 生产合格证和验证;
d. 生产许可证编号。
11.2 安全帽出厂装箱,应将每顶帽用纸或塑料薄膜做衬垫包好再放入纸箱内。装入箱中的安全帽必须是成品。
11.3 箱上应注有产品名称、数量、重量、体积和其他注意事项等标记。
11.4 每箱安全帽均要附说明书。
各国安全帽标准主要性能指标
国 别 |
冲击吸收性能 |
抗刺穿性能 |
环境温度 |
电绝缘性能 |
侧向刚性 |
耐燃性 |
重 量 |
垂直间距 |
水平间距 |
其他 |
英国 BS5240-1975 |
5kg锤1m高冲击能量 |
3kg锥体1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低温- 10℃ |
1200V 泄漏电流<1.2mA |
421.4N下最大变形<15mm,残余变形<15mm |
5s自灭 |
400g±30g |
25mm ~50mm |
5mm~20mm |
|
瑞典 SIS882443-1974 |
4.5kg锤1m高冲击力<4998N |
1. 5kg锥体1.5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2℃低温-20℃±2℃ |
_ |
421.4N下最大变形<15mm,残余变形<15mm |
15s自灭 |
400g~500g |
25mm ~50mm |
5mm~20mm |
|
德国 DIN4840-1973 |
4.5kg锤1m高冲击力<4998N |
1. 5kg锥体1.5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2℃低温-10℃±2℃ |
1000V1min泄漏电流<1.2mA |
- |
10s自灭 |
400g |
_ |
5mm~20mm |
|
前苏联 TOCT1704-1971 |
5.5kg锤1m高冲击吸收力>75 % |
— |
井下-10℃~40℃井上-40℃~40℃ |
2200V 泄漏电流<0.5mA |
98N下最大变形<0.5mm |
燃速< 50mm/min |
<400g |
>25mm |
_ |
|
澳大利亚 AS 210-1967 |
4.5kg锤1m高冲击力3773~4449.2N |
0.45kg锥体3m高穿刺变形或穿刺<9. 5mm |
高温46℃~50℃低温-4℃~-8℃ |
2000V 泄漏电流<3mA |
88.2N下最大变形 |
燃速< 76mm/min |
450g |
25mm ~50mm |
_ |
|
新加坡 9998-1977 |
4kg锤1.4m高冲击压痕<4.8mm |
0.5kg锥体 从0.5m高 穿刺<9. 5mm |
高温 50℃±5℃低温-10℃浸水4h |
2000V;1min泄漏电流<3mA |
_ |
燃速< 75mm/min |
400g |
_ |
_ |
|
ISO3873-1977 |
5kg锤1m高冲击吸收力4900N,加速度<100g |
3kg锥体1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2℃低温-10℃±2℃ |
50~60Hz 1200V;1min泄漏电流<1.2mA |
421.4N下最大变形<43mm,残余变形<15mm |
5s自灭 |
400g~430g |
25mm ~50mm |
5mm~20mm |
|
中国 GB2811 |
5kg锤1m高冲击吸收4900N,加速度<100g |
3kg锥体1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2℃低温-10℃±2℃ |
50~60Hz 1200V;1min泄漏电流<1.2mA |
421.4N下最大变形<43mm,残余变形<15mm |
5s自灭 |
普通≤430g防寒≤600g |
≤50mm |
5mm~20mm |
|
日本 JIST8131-1977 |
5kg锤1m高冲击吸收力<9800N |
1.8kg锥体0.6m高穿刺变形或穿透<10mm |
高温 50℃ ±2℃低温-10℃±2℃ |
50~60Hz 2000V;1min泄漏电流<10mA |
— |
燃速< 75mm/min |
_ |
_ |
75mm |
吸水增加率< 1 % |
法国 MFS72-202-1985 |
5kg锤1m高冲击吸收力<4900N |
3kg锥体1m高穿刺不触及头模 |
高温 50℃ ±2℃低温-10℃±2℃ |
50~60Hz 1200V;1min泄漏电流<1.2mA |
70N下最大变形<10mm,残余变形<2mm |
5s自灭 |
<375g |
25mm ~50mm |
5mm~20mm |
人工老化 |
美国 ANSI3891-1981 |
3. 54~3. 6kg锤1.524m高冲击平均吸收力3871N~4450N |
0.45kg锥体穿刺3.048m高A、B级<9. 5mmc级<11. 1mm |
高温 49℃ ±2℃低温-18℃±2℃ |
A级2000V;1min泄漏电流<3mA B级3min<9mA |
— |
燃速< 76.2mm/min |
400g |
_ |
_ |
吸水增加率A、C级< 5 %;B级0.5% |
10.1 安全帽的采购:企业必须购买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购入的产品经验收后,方准使用。
10.2 安全帽不应贮存在:酸、碱、高温、日晒、潮湿等处所,更不可和硬物放在一起。
10.3 安全帽的使用期: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计算。
植物枝条编织帽不超过两年。
塑料帽、纸胶帽不超过两年半。
玻璃钢(维纶钢)橡胶帽不超过三年半。
10.4 企业安技部门根据第10.3条规定对到期的安全帽,要进行抽查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以后每年抽验一次,抽验不合格则该批安全帽即报废。
10.5 省、 市劳动局主管部门对到期的安全帽要监督并督促企业安全技术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帽标准
安全帽标准 百科名片 安全帽标指安全帽生产规格要求、技术要求、标记要求及检验规则。一般指最新国家 标准 GB2811-2007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的物理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 其检验规则、管理、 标志和包装。适用于工业上通常使用的安全帽,而所补充的其他特殊性 能,则仅适用于相应的特殊场所。 目录 展开 展开 引用标准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2812 试验方法 规格要求 垂直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 25-50MM 之间。 水平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 5-20MM 之间。 佩戴高度: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 80-90MM 之间。 帽箍尺寸:分下列三个号码 小号: 51- 56CM 中号: 57- 60CM 大号: 61- 64CM 重量:一顶完整的,重量应尽可能减轻,不应超过 400G 。
GB安全帽标准
1 安全帽标准 GB 2811-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用安全帽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其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安全帽。附加的特殊技术性能仅适用相应的特殊场所。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盖帽、布帽、摩托头盔、防暴头盔、运动头盔、草帽、普通棉帽、军事装备 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8 成人头面部尺寸 GB/T2812-2006 安全帽测试方法 GB/T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 GB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前言 |
Ⅲ |
---|---|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1 |
4分类与标记 |
2 |
5技术要求 |
3 |
6检验 |
5 |
7标识 |
7 |
附录A(规范性附录)耐极高温性能测试 |
9 |
附录B(规范性附录)耐熔融金属飞溅性能测试 |
11 |
参考文献 |
13 |
参考资料:
国家对安全帽实行了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安全标识管理。GB2811-2007《安全帽》标准是强制性执行的标准。安全帽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主管部门的体系审 查和认可,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产品检验设备、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组织生产的能力,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出厂检验的能 力。企业生产的每一批产品必须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中国的安全管理己经进入了法律、法规和社会监督以及行业自律的“三位一体”的管理阶段,逐步形成了从法律、法规到社会监督的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欧盟在2012年对原有安全帽标准《工业安全帽》(EN 397:1995)进行了修订,并实施了标准《工业安全帽》(EN 397:2012);美国也于2014年发布了安全帽标准《工业头部防护》(ANSI/ISEA Z89.1-2014)。中国也应紧跟国际标准的脚步,在产品性能上同轨运行。
2020年的“口罩事件”给了中国制造业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国的口罩标准与一些国家执行的标准不同,给准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甚至一些国家宣称口罩质量有问题,实际上都是执行的标准有差别。中国是安全帽生产制造的第一大国,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因此,修订《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016年3月16日,国家标准计划《头部防护—安全帽》(20154181-Q-450)下达,项目周期12个月,由450(应急管理部)组织起草,委托TC112SC2(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头部防护装备分会)执行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2019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0年7月1日,国家标准《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实施,全部代替标准《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07)。
国家标准《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与《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应范围;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措辞,并删除了部分术语;
修改了对于安全帽质量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佩戴高度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通气孔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耐低温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对于耐极高温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电绝缘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防静电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对于耐熔融金属飞溅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对于安全帽永久标识的要求。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力达塑料制造有限公司、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杨文芬、陈倬为、张意飞、项树乔、许超、肖义庆、蒋旭日、张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