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1 绪论
1.1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
1.1.1 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
1.1.2 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1.1.3 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
1.1.4 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2.1 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
1.2.2 安全生产具有的劳动价值
1.2.3 经济学意义上的安全生产
1.2.4 安全生产状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1.2.5 安全生产水平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1.2.6 安全生产影响企业商誉
1.2.7 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1.2.8 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3 安全成本管理的辩证思考
1.3.1 安全成本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
1.3.2 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的比例协调性原则
1.3.3 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
1.3.4 宏观协调与微观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
1.3.5 协调与不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
2 安全经济基本理论
2.1 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
2.1.1 避免事故或危害的有限性
2.1.2 安全的相对性
2.1.3 安全的极端性
2.2 安全效益及利益规律
2.2.1 安全效益规律
2.2.2 安全利益规律
2.3 安全经济学原理
2.3.1 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
2.3.2 安全成本分析
2.3.3 安全效益分析
2.4 安全经济投入的评价原理及方法
2.4.1 安全经济投入优化原则
2.4.2 安全投资项目的合理评价方法
3 安全成本基础理论与安全成本投入决策技术
3.1 安全成本概述
3.1.1 安全成本的含义及性质
3.1.2 安全成本的构成
3.1.3 研究安全成本的意义及作用
3.2 安全经济定量理论
3.2.1 基本概念
3.2.2 安全定量的基本理论
3.2.3 事故统计理论
3.2.4 安全指数理论
3.3 安全成本指标体系
3.3.1 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结构
3.3.2 安全成本指标数学模型
3.3.3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指标
3.4 安全成本投入来源及分析
3.4.1 安全成本投入的来源
3.4.2 安全生产成本投入的分类
3.5 影响安全成本投入的因素分析
3.5.1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5.2 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周期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5.3 影响安全成本投入的社会背景因素
3.5.4 确定安全成本投入合理比例的依据和原则
3.6 安全成本分析与投入的决策技术
3.6.1 安全成本决策的博弈分析
3.6.2 安全成本投入合理度的分析方法
3.6.3 安全成本投入的决策技术
3.7 安全生产成本的经济激励
3.7.1 经济激励的提出和概念
3.7.2 安全生产经济激励的方法
3.7.3 安全经济激励的启示
3.8 安全成本案例分析
3.8.1 决策树和期望值的应用
3.8.2 线性规划方法的应用
3.8.3 网络图分析方法的应用
3.8.4 综合成本投入决策方法的应用
4 事故直接损失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
4.1 事故经济损失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4.1.1 基本概念
4.1.2 事故损失分类
4.1.3 国外事故费用分析理论
4.2 国外事故费用及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
4.2.1 海因里希方法(间接费用)
4.2.2 美国西蒙兹计算法
4.2.3 日本野口三郎计算方法
4.2.4 NSC-Simonds方法(间接费用)
4.2.5 国际劳工局(ILO)D.Andreoni方法
4.3 我国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
4.3.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4.3.2 职业病经济损失计算
4.3.3 火灾经济损失计算
4.3.4 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
4.4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4.4.1 估算的基本理论
4.4.2 事故损失估算的技术
5 事故间接损失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
5.1 概述
5.2 生命与健康损失价值的评价
5.2.1 国外的理论
5.2.2 国内的理论
5.2.3 生命的风险代价理论
5.3 工效损失价值的计算
5.3.1 工效损失的计量标准及评估模型
5.3.2 工效损失计算实例
5.4 商誉的损失价值分析
5.4.1 企业商誉与安全对商誉的影响
5.4.2 商誉损失的估价
5.4.3 商誉损失案例分析
5.5 损失的风险理论
6 安全成本合理分配与管理
6.1 安全生产资源的保障对策
6.1.1 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6.1.2 明确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结构比例
6.1.3 明确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实行安全专项经费稽查制度
6.1.4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
6.1.5 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
6.1.6 推行安全生产国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
6.1.7 改善安措费筹集渠道的原则和意义
6.2 安全经费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6.2.1 安全经费的合理使用
6.2.2 合理的安全项目管理
6.3 安全生产设施的折旧技术
6.3.1 安全生产设施折旧的概念
6.3.2 安全生产设施折旧的方法
6.4 企业安全经济管理
6.4.1 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
6.4.2 企业安全经济统计
6.4.3 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
6.4.4 安全经济的强化手段——奖与罚
6.4.5 安全措施的“三同时”管理
6.4.6 安全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6.5 国家安全成本经费的监察管理
6.5.1 实行安全监察的原因
6.5.2 安全监察的性质
6.5.3 安全监察的手段_
6.5.4 安全经济监察的主要内容
6.5.5 安全经济监察的原则与意义
7 安全“效益—成本”分析与安全投资决策
7.1 “效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
7.1.1 “效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的基础与步骤
7.1.2 “效益—成本”分析与安全投资决策应用实例
7.2 安全投资的风险决策
7.2.1 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
7.2.2 风险决策应用实例
7.3 安全投资的综合评分决策法
7.3.1 基本理论和思想
7.3.2 综合评分决策方法的技术步骤
7.3.3 综合评分决策应用实例
7.3.4 投资合理度求算的诺模图方法
7.4 安全投资的模糊决策方法
7.4.1 概述
7.4.2 数学模型与计算公式
7.4.3 模糊决策应用实例
7.5 我国安全生产经费成本管理的法规及要求
7.5.1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7.5.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7.5.3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参考文献 2100433B
《安全生产成本管理》主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要通过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建设等措施来实现。实施安全生产措施需要各种方式的安全投入,或称安全生产成本。安全生产成本包括劳动的成本和经济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安全投入一是活劳动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置,二是资金的投入,用于安全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从安全活动和实践的角度来说,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法制建设和安全监管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都需要安全投入来保障。因此,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科学的投入原则和机制以及合理的投入比例和结构是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实施安全投入保障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我国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即把国家、企业、社会,甚至个人有机结合的投入机制。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支持困难企业安全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对困难行业和企业要有治理安全隐患的政策措施,并严格依法执行。社会团体和个人公益性投入也是重要的安全资金筹措方式,同时发展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机制,使安全投入的保障有多种方式和渠道。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严细业务保安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1、严格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责任、监管责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抓严管,推行安全...
生产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一条 全公司各车间、班组应经常开展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定期检查:全公司性检查每季度一次,生产安全部、各车间每月一次,工段每周一次,班组每天一次。 第二条...
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2010
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一 总则 1、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达到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办 法。 2、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 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公司财务部的重要职责。 3、公司财务部严格按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 程序方法等进行规范,保证生产成本核算准确、合理、完整、科学。 二、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1、为了准确、真实地核算产品成本,公司各部门、各生产车间和仓库管理 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2、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费用开支实行分 口管理、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 3、各生产车间要加强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主要从以 下六个方面进行。 1>对生产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备件以及主要低值 易耗品等实行定额管理, 物控监督按 BOM发料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9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公司 ZD-042 发行版次: 01 修订次数: 0 页数: 1/1 编制人: 财务、制造中心 修订人: 制度建设小组 批准人: 总经理 日期: 2012-11-05 日期: 2012-12-10 日期: 2012-12-15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 达到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 工艺改进 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管理工作,促使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有效地实现低成本战略, 提高 公司经济效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管业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 三、职权和职责 1.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 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公司领导特别是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2.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
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成本保证体系。组织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持续提高以下方面的成本保证能力: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任命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并授权全权代表最高管理者来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组织的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工作。最高管理者还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成本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规定与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人员的成本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和活动接口,使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全体人员都能知道并理解自己对成本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证成本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组织应研究、规划并实施成本和成本管理立法,策划、建立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成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各种定额、标准成本、全面预算、成本计划以及作业文件等成本控制文件。这些文件是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的依据,用来约束、指导和规范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的行为、指导成本管理工作和活动。从而保证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者和成本管理归口部门应持续、有效地组织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包括:成本策划、成本立法、评审、实施、检查、内部审核、成本考核、成本否决、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识别提高成本因素、增产节约或增收节支、合理化建议、员工培训和教育、预防风险、供方管理、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等活动。从而保证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资源是成本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为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技术、方法、资金、信息等资源。从而保证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成本管理问题要靠相应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去解决。组织的管理者在实施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准确地识别、确定和正确应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常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和工具有:ACPP成本的预先策划和控制计划、ABC作业成本法、ABCM作业成本管理、TCM全面成本管理、 SC标准成本法、TCD全面降低成本法、SCM战略成本管理、MB职能基础全面预算、CVP本量利分析、CEWS成本预警系统、BSC平衡计分卡、供应链成本管理、定额管理、职能基础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法、税务筹划、赢利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CE成本工程、QE质量工程、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赢得值法等等。组织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从而保证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组织只有建立和实施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对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过程、效果和具有的能力向管理者、顾客和相关方提供充分信任。
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成本核算人员。长期以来,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成本核算人员的事情,有些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其实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增加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情况不了解,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成本核算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 ,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 ,使成本降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 工业性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供应非工业性劳务要发生各种耗费, 这些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称为产品成本。
成本管理收益
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跳出传统的成本控制框架,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视角,更宏观地分析并控制成本;
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情况的变化改良现有的核算体系;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成本管理要点内容
企业成本模式与竞争优势
理解成本的构成及与自身工作的关系
选择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成本计算方法
通过成本分析有效控制成本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