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北斗产业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北斗产业基本信息

北斗产业2、产业构成

目前北斗产业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包括: 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具体的情况如下:

1、基础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板卡和导航电子地图等,基础产品是北斗应用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产品的支持,因此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将首先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同时,基础产品技术要求高、进入壁垒高,拥有基础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研究经费90%用于卫星研制和发射,只有10%用于导航芯片,芯片研究投入较少,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大核心芯片的研发。从GPS 芯片厂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芯片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GPS 芯片市场是高度集中的市场,只有几家大企业占领市场。

2、终端产品分为专业终端产品和消费终端产品,专业终端产品包括GIS 数据采集器、高精度测量产品、授时终端、车辆监控调度产品等,我们认为北斗导航系统将首先在专业终端进行应用;消费终端产品主要包括车载导航、户外手持机等,我们认为北斗导航系统在消费终端的应用将主要取决于产品价格的下降和技术的进步。

3、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是卫星导航在各行业的应用,具有最大的产值规模。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从事系统集成的企业数量最多,各个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形成以自己行业应用软件为主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从事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营服务,必须首先取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这给企业进入北斗运营服务领域增加了进入壁垒,也让先进入企业拥有了先发优势。

查看详情

北斗产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北斗校时服务器

  • TC-P818
  • 天地伟业
  • 13%
  • 贵州东方红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北斗筒灯

  • 品种:LED筒灯;功率(W):5;款式:新北斗筒灯;商品代码:93401381;规格:3寸;色温(K):65000;说明:新款铝材,砂白;规
  • 鸿雁
  • 13%
  • 杭州好麦控股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北斗筒灯

  • 品种:LED筒灯;功率(W):7;款式:新北斗筒灯;商品代码:93401386;规格:3.5寸;色温(K):4000;说明:新款铝材,砂白;
  • 鸿雁
  • 13%
  • 杭州好麦控股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北斗筒灯

  • 品种:LED筒灯;功率(W):7;款式:新北斗筒灯;商品代码:93401387;规格:3.5寸;色温(K):6500;说明:新款铝材,砂白;
  • 鸿雁
  • 13%
  • 杭州好麦控股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北斗筒灯

  • 品种:LED筒灯;功率(W):5;款式:新北斗筒灯;商品代码:93401380;规格:3寸;色温(K):4000;说明:新款铝材,砂白;规格
  • 鸿雁
  • 13%
  • 杭州好麦控股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产业功能定位

  • 视频 产业功能定位
  • 12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北斗智能终端

  • 广东省渔船专用,北斗/GPS 双模/北斗短信收发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7
查看价格

北斗船载终端

  • 新款 10 寸南沙船专用机型,GPS/北斗双模定位/北斗短信收发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7
查看价格

北斗天线

  • 50米北斗天线
  • 1m
  • 1
  • 上海宽域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12-08
查看价格

产业生态体系

  • 视频 产业生态体系
  • 36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北斗产业3、发展规划

2013年 10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服务新业态、扩大市场应用、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规划目标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置、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逐步提升,在统筹考虑科研布局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推动卫星导航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持续创新能力。突破芯片、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支撑行业技术进步和应用模式创新。

--应用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卫星导航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能源(电力)、金融、通信等重要领域,全面应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重点行业和个人消费市场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

--基本具备开放兼容的全球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北斗应用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主要发展任务

完善导航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同时,建成卫星导航信号监测和评估系统、导航信号干扰检测与削弱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统筹建设国家统一的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为各类用户导航增强服务提供支撑,同时通过数据共享,为信号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基于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形成门类齐全、互联互通的位置服务基础平台,为地区、行业和大众共享应用提供支撑服务。组合导航系统建设:融合多种技术,解决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覆盖等问题,提升城市、峡谷和室内外无缝导航服务能力。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核心芯片、软件和高端产品的发展瓶颈,着力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能耗;重点支持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创新,突破高精度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卫星导航脆弱性监测评估与减缓技术、智能服务技术以及基于多模组合导航的关键技术。核心部器件:大力创新发展导航、通信等多模融合芯片和天线,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等产品。通用产品:研发导航、授时、精密测量、测姿定向等行业应用产品,以及集成定位和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终端电子产品;全面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成熟度,实现产品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推动产业化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若干面向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支持一批面向行业、领域、区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若干个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基地。

3)重大工程

基础工程--增强卫星导航性能。统筹制定国家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划,统一标准,整合国内连续运行参考站网资源,通过优选、改造、升级和补充,形成统一管理的参考站网,增强导航性能,提升系统精度;综合集成地图与地理信息、遥感数据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等基础信息,建立全国性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建设辅助定位系统,推进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在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的应用。通过该工程实施,形成完整的卫星导航综合应用基础支撑体系,具有实时分米级和事后厘米级应用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和服务能力,为扩大应用规模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资源基本整合,初步构建应用基础支撑体系。

创新工程--提升核心技术能力。针对导航产业"有机无芯"的瓶颈制约,着力加强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提升产品成熟度和核心竞争力;适应应用需求,重点突破融合芯片、组合导航、应用集成、室内外无缝定位等一批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性能低成本的导航器件与产品,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动卫星导航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和发展,构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安全工程--推进重要领域应用。推进标准法规建设,提升卫星导航应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能源(电力)、通信、金融、公安等系统,分阶段推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的应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大众工程--推动产业规模发展。面向大众市场需求,融合交通、气象、地理等动态时空信息,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汽车制造业和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为契机,以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为引导,重点推动北斗兼容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促进在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弱势群体关爱、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应用。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品的产业化,形成终端产品规模应用效益。

国际化工程--开拓全球应用市场。应国际用户广泛关注的应急救援、综合减灾、船舶/车辆监控与指挥调度等应用需求,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推广力度,建设若干海外应用示范工程,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促进其在民用航空和远洋船舶等方面的应用。构建覆盖亚太地区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和统一时空基准系统,建设卫星导航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工程和综合服务工程,开展国际卫星导航应用的政策、市场、法律、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提升国际化综合服务能力。

查看详情

北斗产业1、基本概念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民用、科技等方面形成的庞大产业链,是我国未来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重点航天工程,与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构成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2014年9月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获悉,国家计划到2015年底,北斗服务的定位精度将提高到1米,2018年底,达到厘米级。北斗系统的精准位置服务,已在国内的智能驾考、城市燃气管网中有了很好的示范应用,而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农机导航、灾害监测等领域,也将大显身手。

查看详情

北斗产业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北斗产业文献

北斗产业公司通过菌丝杂交开发朴树蘑菇实用新品种 北斗产业公司通过菌丝杂交开发朴树蘑菇实用新品种

北斗产业公司通过菌丝杂交开发朴树蘑菇实用新品种

格式:pdf

大小:156KB

页数: 1页

日本长野市的蘑菇栽培用器材和菌种的大制造厂北斗产业公司利用菌丝杂交,开发了朴树蘑菇的实用品种,并于11月14日发表了这项成果。以前选择朴树蘑菇,是选择栽培中出现的突变,作为实用品种。因此,遗传背景不明,而且性状不稳定,在栽培中品种常常发生变

四川省加速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北斗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日前从第四届科博会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将北斗产业作为军民融合的“排头兵”产业,立足北斗产业发展新形势,编制北斗产业专项规划,规划建设四川北斗产业园,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将我省建成国家级军民融合北斗产业示范基地。   据介绍,作为军民融合的高科技产业,我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自2012年以来,我省以北斗芯片为核心支撑,以应用为突破,通过成立产业联盟,编制线路图,并通过每年出资3000万元用于支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与推进了一批示范应用工程等,推进了我省北斗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6.7%。   “打造高精北斗增强时空平台,创新泛在普适智能位置服务”。会上,作为我省北斗导航产业联盟盟主的九洲集团分享了九洲在北斗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未来前进方向。据该集团副总工程师张继宏介绍,九洲以重大工程为依托,聚合各类优质资源,打造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产业链;以示范城市建设为牵引,带动行业北斗规模化应用;扩大示范效应,开展示范成果跨行业、跨区域推广,覆盖全国;立足国内北斗应用成果,积极拓展北斗海外市场。在未来,九洲集团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精准工程、通用航空、自动驾驶辅助北斗工程上,致力打造高精度北斗,增强时空平台,创新泛在普适智能位置服务。
查看详情

武汉市北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简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建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实现北斗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基于“北斗 ”的智能化服务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融合应用,使北斗产业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2年底,全市北斗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相关应用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北斗产业链。支持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及企业参与国家北斗系统组网建设。重点发展“两芯两端一软件”(即高精度、高性能系统级芯片和通用导航芯片,导航终端和授时终端,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软件)。推进北斗芯片、天线、板卡产业化、规模化,开发手机、穿戴、车载、船载、机载等终端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北斗 ”产业融合应用生态圈,建成全国重要的北斗终端生产和系统集成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支持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发展壮大,鼓励院校、企业在汉联合组建北斗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北斗芯片、模组、器件、终端、系统及应用等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动以高精度北斗芯片为代表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转化。鼓励我市企业、院校参与制定北斗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建设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企业,围绕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开展创新企业孵化,完善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咨询、商务会展、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园区配套,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加工制造、典型应用、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构建安全、精准、实时、开放、智能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北斗相关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北斗卫星导航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打造以提供智能化服务产品为核心、以各类时空特征数据为资源、以卫星导航和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北斗信息服务平台,并最大限度向社会开放。鼓励北斗企业与新技术融合创新,围绕国家商业航天基地以及天基物联网项目,逐步构建空天地无缝覆盖、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洲区人民政府)

(五)推广行业示范应用

1.强化城市公共安全应用。推进自主可控的北斗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推进北斗与警用装备、应用系统相融合。推进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功能在电力、银行等领域应用,确保特殊重点行业安全。(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武汉供电公司)

2.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以北斗高精度定位为基础,推进城市车路协同,打造城市智慧交通服务平台。加强北斗技术在公交车、客运出租汽车、网约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行业车辆上的应用。(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

3.延伸智能城管应用。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适度扩大共享单车采用电子围栏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范围,并逐步推广实施。推进北斗定位在环卫、渣土车辆上运用,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监测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设施、地铁沿线建筑、桥梁隧道高架等建筑上应用,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城乡建设局)

4.推进精准物流应用。建设基于北斗的精准物流动态服务系统,构建北斗公共服务平台多地区云节点,保障物流信息实时共享。(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5.拓展智慧社区服务应用。以导航定位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包含定位、报警、身体机能异常监测、远程健康咨询及社交互动等智能化功能的健康服务及养老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任副组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新洲区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北斗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北斗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办公,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卫星导航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卫星导航龙头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加大军民融合项目、政府采购合同抵押贷款的融资力度,对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用好财政相关产业扶持资金(基金),重点对北斗社会服务应用、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龙头企业优化组合等给予支持。支持将北斗产品纳入武汉市创新产品目录,鼓励向社会购买北斗位置信息服务,加大对公益性北斗位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高端芯片设计、位置运营平台体系构架设计、地理位置海量数据分析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高等院校与北斗企业合作,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鼓励北斗企业参加“万企育才”和“创业武汉”等系列培训,提高人员技能素质。(责任单位:市招才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对北斗产业发展的宣传,探索“北斗 ”融合创新应用,广泛征集、遴选北斗应用场景、推广应用实践,提升公众对北斗的认知度,营造促进北斗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100433B

查看详情

全系统多核定位芯片社会评价

专家表示,国产芯片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反过来也会降低北斗使用门槛,对推动北斗产业化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