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是2015年1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豪中、李媛、杨思然。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信息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理论篇与模式篇两大部分,理论篇除了阐述研究源起,研究主题、对象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框架,研究方法与评述之外,重点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理论关系。五个方面分别为:中国文化的农耕文明属性特征,中国乡村与中国文化的依存关系,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国际、国内经验。当代背景下农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传统村落建筑环境三者支持模式的理论观点、原则与方法。

模式篇主要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的论证和阐释了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传统村落建筑环境三者共生的建设模式。三个方面分别为: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传统村落建筑环境的基础性研究;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传统村落建筑环境三者共生性建设模式研究,即保护石、改造式、新建式。

查看详情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新农村健身器材

  • 114主管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农村改造屋面瓦

  • 2.5mm/-品种_塑料 合成树脂
  • m2
  • 高筑
  • 13%
  • 佛山市高筑瓦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农村健身器材

  • 114主管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农村气象信息预警收音机

  • 预警收音机
  • 13%
  • 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联系方式:18653604186
  • 浩宇
  • 13%
  • 潍坊浩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设美丽新农村

  • 1、规格20m×5.72m 2、铝合金成品字体涂白色色氟碳漆(焊接) 3、1.2镀锌铁皮涂红色氟碳漆 4、1.2镀锌铁皮涂黄棕色氟碳漆
  • 1套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03
查看价格

新农村气象服务站

  • 气象服务站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9-13
查看价格

新农村自动气象站

  • WP3103自动气象站
  • 2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9-13
查看价格

文化建设

  • 常规 厂家完善
  • 20套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3-10
查看价格

新农村气象信息预警收音机

  • 预警收音机
  • 15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9-13
查看价格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作为综合体的新农村建设

1.1.1 国家农村建设背景

1.1.2 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本体核心

1.1.3 非物质文化遗存(产)

1.1.4 多元文化激荡

1.1.5 陕西区域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评述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耕文明传承关系

2.1 中国文化农耕文明本源与属性特征

2.1.1 中国文化农耕文明本源

2.1.2 中国传统文化农耕文明属性研究

2.2 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关系

2.2.1 传统文化是孕育非物质文化遗存(产)的母体

2.2.2 非物质文化遗存是传统文化留传至今的结晶

2.3 中国乡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依存关系

2.3.1 中国乡村占据地景最广大的面积

2.3.2 中国乡村风土文化是城市风雅文化的支撑和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2.4 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国际、国内经验

2.4.1 “千城一面”的现象

2.4.2 “千城一面”的现象学、人类学批判

2.4.3 “千城一面”与农村建设

2.5 国际国内的农村建设经验

2.5.1 国际

2.5.2 国内选点区域新农村建设经验、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情况研究

2.6 当代背景下农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2.6.1 农村建设

2.6.2 农村文化建设所存问题

2.6.3 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2.7 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相互支持共生性模式

2.7.1 当代农村建设应是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的共生

2.7.2 当代农村建设应在大体系中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的挖掘与传承

2.7.3 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相互支持共生性模式的理论观点总结

第三章 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基础研究

3.1 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物质空间建设研究

3.1.1 规划结构研究

3.1.2 居住环境改善研究

3.1.3 公共服务及文化设施研究

3.1.4 景观环境及绿化

3.2 陕西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研究

3.2.1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基础性调研

3.2.2 确立与陕西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产)类型

3.2.3 与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产)研究举例

3.3 陕西省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研究

3.3.1 关中、陕北、陕南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研究

3.3.2 关中、陕北、陕南居住空间研究

3.3.3 关中、陕北、陕南传统村落公共生活空间研究

3.3.4 关中、陕北、陕南传统村落礼制空间研究

3.3.5 关中、陕北、陕南传统村落宗教祭祀空间研究

第四章 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三者支持关系研究

4.1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与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支持关系研究

4.1.1 传统村落是“容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是“内容”,两者是共生关系,

“内容”决定“容器”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容器”是“内容”的物质表达

4.1.2 传统村落“容器”是身体,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内容”是灵魂,“容器”使“内容”得以保护,“内容”使“容器”具有生命

4.1.3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空间图示的物质表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是传统文化与传统村落在大地上的情境交融

4.1.4 传统村落是人与自然环境相通桥梁的物质表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是人与自然环境相通桥梁的决定与物质表达内容

4.1.5 传统村落是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与物质表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是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与物质表达内容

4.2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对新农村建设支持关系研究

4.2.1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样式、框架的支持

4.2.2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活内容的支持

4.2.3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空间构成图示的参考系

4.2.4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情景的接续和文化的传承

4.3 陕西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对新农村建设支持关系研究

4.3.1 陕西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将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生活保护方式提供支持

4.3.2 陕西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空间构成图示的物质基础

4.3.3 陕西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的保护传承将使新农村建设不失去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

第五章 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产)、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三者共生性建设模式研究

5.1 保护式建设模式研究:横山县南塔乡张村有地村

5.1.1 张村有地村新农村建设

5.1.2 张村有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腰鼓

5.1.3 张村有地村传统村落与建筑空间环境

5.1.4 以保护式为主的三者共生性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5.2 改造式建设模式研究:关中户县蒋村

5.2.1 蒋村新农村建设

5.2.2 蒋村正月民俗与传统村落空间关系

5.2.3 蒋村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

5.2.4 以改造式为主的三者共生性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5.3 新建式建设模式研究:陕南紫阳县新农村建设参考系——城关镇石板房区

5.3.1 石板房区历史沿革

5.3.2 石板房区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

5.3.3 石板房区非物质文化遗存(产)

5.3.4 紫阳县因灾迁建村庄三者共生性新农村建设模式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思考

参考目录 2100433B

查看详情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月1日

上架日期: 201501

征订号:24765

版次:第一版

页数:418

装帧:平膜

开本:国际16开②

印张:26.750

ISBN:978-7-112-15962-8

查看详情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文献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_现状_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_现状_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_现状_问题与对策

格式:pdf

大小:169KB

页数: 4页

          第28 卷 第 1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V ol. 28 N o. 1 2008 年 1月        Journal of South 2Central U niversity fo r N ationalities (H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an. 200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 : 现状、问题与对策 Ξ 郑风田 ,刘璐琳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北京 100872 ) 摘 要 : 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正越来越突出 。然而当前农村文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 ,特别是农村 文化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供需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 。坚持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 , 以传统文化为平台 ,以合作 社文化为重要

农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格式:pdf

大小:169KB

页数: 7页

1 平罗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时光荏苒,来到高明镇平罗党村工作近一年了,逐渐熟悉和 掌握了基层农村工作。在 2011年 5月 16日至 5 月 20日,我通 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对高明镇平罗党村的 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基本情况 平罗党村位于高明镇镇西南五公里处,全村辖三个村民小 组,246户, 1012人,耕地面积 2530亩,共 48名党员,其中女 党员 7 名。生产发展中实现了“ 115”种植格局(即千亩苹果、 千亩红堤葡萄、 五百亩桃李杏杂果),是县上有名的水果专业村, 一村一品示范村, 升级晋档一类村。 村班子团结敬业, 社会稳定, 村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 2010 年,实现人均纯收 入超 8000 元,呈现出文明共建、富裕共创、和谐共享的大好局 面。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红堤葡萄。主要的水果产品有:苹果、桃、 杏、李子、核桃

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内容简介

《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可作为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同时,还可为环保、农业等相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新农村环保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以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华环保基金会等项目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环境保护为切入点,探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在对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农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成因,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地区农村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在分析了新农村环境保护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SWOT)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以及综合对策。

查看详情

暴婕:新农村建设规划需注重遗产与文化保护

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副院长 暴婕

1、我们了解到作为设计师,您所涉及的项目类型非常多样化,这其中,您也一直对中国新农村建设领域进行着规划和研究,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未来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暴婕:新农村建设规划历时10年,经历了四轮变革,2004年开始的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当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各地对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的不同,国家也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当时的做法就是新占用地,建新住宅。2006年开始国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把农民赶上楼,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意愿,严重的违反了民意。后来的新市镇规划也基本上是迁村并点,把农民集中到一起,脱离了土地,失去了就业,引起了很多的社会矛盾。2013年起,美丽乡村规划算是第四轮新农村建设规划,2014年初国家出台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标准,这才使新农村建设规划回归理性,不再盲目的大拆大建,侵占土地,并强调“一村一品”,“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的住乡愁”。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应该是着重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对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的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家已经启动相关工作。

2、建筑包含一种文化的传承,村镇的规划与修缮也应当对历史元素有一定的考虑,而非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推倒重建的模式。那么在现阶段中国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应该如何考虑这种历史传承?

暴婕:首先是对农村肌理的认识,村落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基本都是顺应自然地势,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规划中最忌讳的就是整齐划一。其次是对村民民俗习惯和文化生活的传承,一般需要公共设施或公共空间作为承载。最后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一些软件来辅助实现,比如倡导农民定期举办节事活动等。

3、从政策上,政府推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但也有建筑师提倡使用本地乡土建材,您认为在现在村镇建设中,哪一种更有实际意义。

暴婕:我认为使用乡土建材更为合适,一能体现出当地的特色,二也节约成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政府有一部分资金支持,但由于村庄数量极大,还是有很大缺口。而且过去推行过很多节能措施下乡活动,实际上在农村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成效。比如阳光房,在农村实施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大学与城市是一种共生关系,知识通过大学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在生态环境规划领域,我们了解到您也是出身北大,那么您认为北京大学的规划领域有着怎样的特色?现在城市高速发展,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我们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实践才能在毕业后与社会接轨?

暴婕: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在国内同行之间并不算有竞争力,但是北大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成为一个流派。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是基于人文地理专业和区域经济专业的,因此更具有宏观思维,对于城市发展的判断更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多的注重在物质空间上,因此北大的优势并未体现的很明显。未来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北大这样的流派来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了。在校的学生不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是无法深刻领会城市规划工作的真正意义的,但是通过更多的实际调研,学生可以从感性上对城市进行了解,慢慢的就建立起对城市认识的方法和对城市改造的思路了。

5、现在中国城市的设计,很多都受到国外的一些思潮的影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老师曾谈到,包括铺设超宽马路,轨道交通的不合理、自行车道的缺失错误的理解和应用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等等现象被中国设计师复制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您认为中国的城市交通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对于宜居城市,真正的绿色交通是如何实现的?

暴婕:城市的不断扩大,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我们现代人不可能避免使用汽车,绿色交通单靠公共交通的使用是无法实现的。最根本的思路是改变城市的格局,控制城市的规模。说白了就是把生活与就业的活动范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半径之内,减少交通出行的距离和时间。过去我们的确是在很多关于城市规划的原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我们既然能够认识到已经理解错误了,就有希望改正错误,虽然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6、最近有报道,东北的大庆油田年年产量下降,导致这个以油而文明的资源型城市日渐疲惫。那么您认为中国现在的新建产业新城应具有哪些特征,像大庆这种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进行城市的产业转型?

暴婕:目前看新建的一些产业新城都不算成功,主要是由于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产业新城,并同时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新城成了鬼城。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资源城市转型的论文,对于大庆这样的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其实是具有很强的经济基础的,产业基础也很好,正是升级原有产业向两端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并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好时机,要做到这样的升级和转型,关键是靠发展服务业来留住高端人才。

7、近日,我作为媒体出席了“北京清洁能源供暖应用现状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农村居住建筑供暖的实际应用中太阳能系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报告解读“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复合供暖节能性价比最适合北京农村。政府层面已经陆续考虑农村绿色生态化改造工作了。您认为在中国村镇低碳发展进度如何?相对大中型城市,中国村镇如何实现安居乐业建立“美丽中国”?

暴婕:的确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暖问题的确是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复合供暖也许只能适合北京的农村,因为从富裕程度来说,北京周边的农村远远好于其他地区。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供暖问题如何解决仍然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查看详情

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作者简介

花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江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农村环境保护、铀矿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环保部专题项目、科技部科技支疆、国家核能开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等课题2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的项目阶段性成果曾刊登在中共中央主办的《求是内参》、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参阅的新疆《决策参考》上,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领导的参阅和批示。

陈润羊,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兼任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甘肃省水利学会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农村环境与区域发展、核能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甘肃省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华启和: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东华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生态伦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和江西省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2011年入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