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俗名3-氯-1,2-二羟基丙烷,分子式为C3H7CIO2,分子量为110.55。该物质易燃,高毒,为可疑致癌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对肺、肝、肾和脑都有影响。吸入蒸气能产生恶心、头痛、眩晕、昏迷等症状。吸入蒸气可致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
目 录1理化特性1.1 物理性质1.2 化学性质2制取方法3使用注意4安全信息5应急措施6注意事项7运输信息8法规信息
1理化特性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湿性。熔点(℃):-40相对密度(水=1):1.3218沸点(℃):139(2.39kPa)分子式:C3H7CIO2分子量:110.55饱和蒸气压(kPa):0.133(83℃)闪点(℃):58溶解性:溶于水、甲醇、甘油、乙醚、丙酮、乙酸乙酯等。其它理化性质:1.4831[1]化学性质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接触潮湿空气。[1]2制取方法(1)由甘油经氯化而得。将甘油和乙酸加入反应锅,搅拌加热至90-95℃,通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至反应液增重至150%(理论值)即为终点。减压蒸馏,得粗品。再分馏,收集128-132℃(1.33-2.67kPa)馏分得3-氯-1,2-丙二醇。(2)由环氧氯丙烷水解而得。将环氧氯丙烷加入反应锅内,搅拌,加入稀硫酸使反应液呈酸性,升温,回流1h,将所得产物减压精馏即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环氧氯丙烷(>95%)1200kg/t、硫酸3kg/t。[2-3]3使用注意主要用途:用作醋酸纤维素的溶剂,并用于制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染料、药物、甘油衍生物等。[1]4安全信息危险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对肺、肝、肾和脑都有影响。吸入蒸气能产生恶心、头痛、眩晕、昏迷等症状。吸入蒸气可致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该品易燃,高毒,为可疑致癌物。[1]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T危险类别码:60-21-23/25-41-39-36-23/24/25安全说明:53-26-36-39-45-38-36/37/39-28A危险品运输编号:UN 2689 6.1/PG 3WGK Germany:3RTECS号:TY4025000F:3HazardClass:6.1PackingGroup:III毒害物质数据:96-24-2(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3]5应急措施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泄漏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6注意事项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1]储存方法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1]废弃处置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1]7运输信息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1]运输注意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4]8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4]
二丙二醇LO+是一种高纯度产品, 适用于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等对气味比较敏感的用途。它是一种无嗅、无色、水溶性和吸湿性液体。 二丙二醇LO+的蒸气压较低,粘度中等。 用途: 二丙二醇LO+是诸多香精香料...
是
二丙二醇化学式C6H14O3,适用于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等对气味比较敏感的用途。
BASF公司准备使基于可再生资源的1,2-丙二醇工艺工业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缩三丙二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以环氧丙烷和1,2-丙二醇为原料,用三苯基膦等作催化剂合成二缩三丙二醇,同时副产一缩二丙二醇,对其合成及精馏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该工艺反应平稳,可控性好,二缩三丙二醇含量高,可以达到45%~55%,并讨论了对合成底物精馏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
丙二醇的提取工艺,属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该工艺是利用无机酸盐容易结晶,而丙二醇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不容易结晶的特性,在丙二醇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酸,将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置换成有机酸,同时生成相应的无机酸盐;将发酵液进行浓缩,使得无机酸盐结晶析出,从而与发酵液分离;浓缩的发酵液变成了丙二醇、琥珀酸、乳酸、醋酸、甘油和2,3-丁二醇的混合物,将混合物真空精馏,获得各组分的产品。优点在于,得到了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同时,即将发酵液中的盐类脱除,又得到了琥珀酸、乳酸和醋酸以及无机酸盐的产品,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增加了生产的总体效益。
使用限量
FAO/WHO(1984):酪农干酪,其稀奶油混合物量的5g/kg(单用或与其他载体和稳定剂合用)。
日本(1998):生面条、生馅、墨鱼熏制品≤2%;饺子、烧麦、春卷、馄饨等的皮子≤1.2%;其他食品≤0.6%。 GB 2760~96:糕点3.0g/kg,胶姆糖胶。
FDA,§184.1666(2000):含醇饮料5%;糖果和糖霜24%;冷冻乳品2.5%;调味剂、增香剂,97%;果仁和果仁制品5%;其他食品2.0%。
PAL-88S丙二醇浓度计,冰点仪 丙二醇/冷冻温度(℃);
测量范围:丙二醇浓度(V/V):0.0~90.0%;
分辨率:0.2,冷冻温度:0~-50℃,分辨率:1℃;
产品用途
1.用作树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原料,也可用作防冻剂和热载体。
2.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溶剂、抗冻剂、增塑剂及脱水剂。
3.载体溶剂;湿润剂;保湿剂;抗结剂;抗氧化剂;组织改进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增稠剂;面团调节剂;乳化剂;调味剂;赋形剂;加工助剂。GB 2760~96列为食品加工助剂。
主要用于各种香料、色素、防腐剂的溶剂,香草豆、焙炒咖啡粒、天然香料等的萃取溶剂。糖果、面包、包装肉类、干酪等的保湿、柔软剂。亦可用作面条、馅芯类的防霉助剂。在豆乳中添加0.006%,可使加热时风味不变,制成洁白有光泽的包装豆腐,油煎则体积膨大。
4.丙二醇是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中间体。
5.作溶剂,可将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难溶于水的食品添加剂溶解于其中,再加入食品;有较强的吸湿性,对食品有保湿和抗冻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糕点,最大使用量为3.0g/kg。
6.丙二醇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的的重要原料,这方面的用量约占丙二醇总消费量的45%左右,这种不饱和聚酯大量用于表面涂料和增强塑料。丙二醇的粘性和吸湿性好,并且无毒,因而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用作吸湿剂、抗冻剂、润滑剂和溶剂。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和脂肪酸反应生成丙二醇脂肪酸酯,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丙二醇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丙二醇在医药工业中常用作制造各类软膏、油膏的溶剂、软化剂和赋形剂等,由于丙二醇与各类香料具有较好互溶性,因而也用作化妆品的溶剂和软化剂等等。丙二醇还用作烟草增湿剂、防霉剂,食品加工设备润滑油和食品标记油墨的溶剂。丙二醇的水溶液是有效的抗冻剂。
7.作为药物载体、颗粒药品用剂。可作为化妆品中保湿剂,软化剂,溶剂等。烟草行业中可作为烟用香精、烟草保湿剂、防腐剂等。食品行业中作为香精、食用色素的溶剂、食品包装柔软剂、食品防粘剂等。还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也是塑料的增塑剂、脱水剂、表面活性剂、固化剂、粘结剂的原料等。还可用于油漆、农药、涂料等行业。
(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2000标准)
指标: 医药级 工业优级品 工业一级品
外观: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含量 99.5 % min 99.5 % min 99.0% min
色度(铂-钴) 10 max 10 max 16 max
密度 (20/25 °C) 1.0350~1.4010 1.0350~1.4010 1.0350~1.4010
折射率(25°C) 1.4307~1.4317 1.431~1.435 1.426~1.435
馏程, IBP 184.0 °C min 184.0 °C min 183.0 °C min
馏程, DP 189.0 °C max 190.0 °C max 190.0 °C max
IR 检测 passed -- --
水分 0.2 wt% max 0.1 wt% max 0.2% max
碱度 0.0020 wt% max 0.0020 wt% 0.01% max
氯化物 0.007 wt% max -- --
硫酸盐 0.006 wt% max -- --
重金属 5 ppm max -- --
灼烧残渣 0.0070 wt% max -- --
氧化物质 Not required -- --
还原物质 Not required -- --
有机挥发分-氯仿 60 ppm max -- --
有机挥发分-二氯甲烷 600 ppm max -- --
有机挥发分-三氯乙烯 80 ppm max -- --
安全操作的措施:忌吸入或接触本品。只可在空气流通之处使用。搬运或使用后用水彻底清洗。
安全存储的条件:本品虽不会自燃,但属可燃物。长期存放不变质,但开口则吸潮。贮存和运输容器宜选用镀锌铁桶、铝材或不锈钢制造的。按一般低毒化学品规定贮运。切避免接触水及潮湿环境。储罐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无锈。必须存储于有围堤、空气流通,以及不受日晒、不接近明火和其它热源的地方。大型储存罐(容量为100 m或以上)建议使用氮封。保持容器密闭。保持干燥。
存储温度:最高40°C
1、毒性分级: 低毒
2、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2000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C50: 32000 毫克/ 公斤。
3、刺激数据: 眼睛 -兔子 100 毫克 轻度4、属低毒类。毒性和刺激性都很小。有溶血性,不宜用于静脉注射。把它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时,和乙二醇一样有引起肾脏障碍的危险。因此有些国家已禁止在食品工业中使用。
急性毒性经口 预计低毒性:LD50>2000mg/kg,鼠
急性毒性经皮 预计低毒性:LD50>2000mg/kg,鼠
急性毒性吸入 低毒性:LC50高于接近饱和蒸汽浓度
皮肤刺激或腐蚀 不刺激皮肤;
眼睛刺激或腐蚀 基本上不刺激眼睛
呼吸/皮肤过敏 非皮肤敏化剂
基因细胞突变性 无致突变性
致癌性 在动物试验中没有显示具有致癌作用。
生殖毒性 非发育毒物。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儿童 | 79 mg/kg/56W-I | 1.大脑毒性--脑电图发生变化 2.行为毒性--全身麻醉、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
2 | 急性毒性 | 肠外 | 婴儿 | 10 mg/kg/3D-C |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其他变化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666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22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大鼠 | 6423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肌肉注射 | 大鼠 | 14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2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9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9718 mg/kg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肿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变化 3.血液毒性--脾发生变化 |
10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17370 mg/kg | 1.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肌肉收缩或痉挛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
11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663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狗 | 2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3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狗 | 26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兔 | 18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5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208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6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兔 | 6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7 | 急性毒性 | 肌肉注射 | 兔 | 6300 mg/kg | 行为毒性--嗜睡、昏迷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
18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1835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9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豚鼠 | 15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0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鸡 | 27 mg/kg | 1.血管毒性--其他变化 |
2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鹌鹑 | >208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2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88269 mg/kg/30D-I | 1.内分泌毒性Endocrine - hyperglycemia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180 mg/m3/6H/90D-I | 1.行为毒性--影响食物摄入量 (动物) 2.内分泌毒性--脾脏重量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脱氢酶诱导 |
24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500 mg/7D | 作用较轻 |
25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104 mg/3D (间断) | 作用中等 |
26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成年男性 | 10%/2D | |
2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mg | 作用较轻 |
28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500 mg/24H | 作用较轻 |
29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8000 mg/kg | |
30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8000 mg/kg | |
31 | 突变毒性 | 仓鼠成纤维细胞 | 32 gm/L | ||
32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雌性受孕 11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33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雌性受孕 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中文名称:(S)-(+)-3-氯-1,2-丙二醇
英文名称:(S)-(+)-3-Chloro-1,2-propanediol
中文别名:(S)-3-氯-1,2-丙二醇;左旋3-氯-1,2-丙二醇;S-3-氯-1,2-丙二醇;S-(+)3-氯-1,2-丙二醇
英文别名:Chloropropanediol,97%; (S)-(+)-Glycerol alpha-monochlorohydrin; S-3-chloro-1,2-propanediol; (S)-3-chloro-1,2-propanediol; (2S)-3-chloropropane-1,2-diol
CAS号:60827-45-4
分子式:C3H7ClO2
分子量:110.5395
中文名称 (R)-(-)-3-氯-1,2-丙二醇
CAS NO. 57090-45-6
中文别名 右旋3-氯-1,2-丙二醇; R-3-氯-1,2-丙二醇; (R)-3-氯-1,2-丙二醇 ; R-(-)-3-氯-1,2-丙二醇
英文名称 (R)-(-)-3-Chloro-1,2-propanediol
英文别名 Chloropropanediol,98%; (R)-(-)-3-Glycerol alpha-monochlorohydrin; R-3-chloro-1,2-propanediol; (R)-3-Chloro-1,2-propaned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