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中的相关术语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 北京沟域经济土地利用及流转现状研究
2.1 北京沟域土地利用定位
2.2 北京沟域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2.3 北京沟域土地整理现状
2.4 北京沟域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及特点
2.5 北京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3 北京沟域经济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研究
3.1 北京沟域经济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路径研究的意义
3.2 北京沟域经济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研究
3.3 北京沟域经济中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比较研究
3.4 对北京沟域经济中未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路径的探讨
3.5 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的建议
4 北京沟域经济中农用地流转路径研究
4.1 北京沟域经济中农用地流转路径研究的主要意义
4.2 北京沟域经济中农用地流转驱动力研究
4.3 北京沟域经济中现有农用地流转路径比较研究
4.4 北京沟域经济中农用地流转的运行机制分析
4.5 对北京沟域经济中农用地流转股份制的思考
4.6 北京沟域经济农用地流转未来应考虑的主要方面
5 沟域经济土地流转路径绩效研究
5.1 土地流转路径绩效研究的意义
5.2 土地流转路径绩效分析的理论基础
5.3 土地流转路径绩效分析与评价
5.4 土地流转路径绩效研究实证分析
6 沟域经济中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研究
6.1 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保障制度的意义
6.2 法律制度保障
6.3 运行机制保障
融资机制保障
6.5 产权交易保障
6.6 对促进沟域经济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附表
附表1 2008年度北京沟域所在区县农用地变更数据汇总表(1)
附表2 2008年度北京沟域所在区县农用地土地变更数据汇总表(2)
附表3 2008年度北京沟域所在区县建设用地变更数据汇总表
附表4 2008年度北京沟域所在区县未利用地数据汇总表
附表5 2008年度北京集体土地征用情况简表
附表6 参与土地流转的原因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通过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区域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流转现状、流转路径及土地流转主要利益群体参与土地流转的动机,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流转路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流转路径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后基于产权理论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和对策建议。该研究对推动土地流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山区土地生产力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均具有较强理论及现实意义。
比较典型的有:南海模式、监利模式、嘉兴模式、芜湖模式、昆山模式、广东模式、成都模式、天津模式等等。各类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在某一方面突破了当时政策规则的一些限制,对当地的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
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
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一般包括转包、出让、出租、转让、入股、合营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等形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村的土地种植是我国农业的发展基础.在农业的种植发展中,土地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土地的流转模式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讲有着最根本的影响,一个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土地进行有效流转的模式制度才是可以帮助我国农业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种典型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种典型模式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 ,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地方试点为形式、以探索 试验为主要特征的诸多模式。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南海模式、监利模式、 嘉兴模式、芜湖模式、昆山模式、广东模式、成都模式、天津模式等 等。各类模式的共同特征是 ,在某一方面突破了当时政策规则的一些限 制,对当地的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都存在 有一定的问题和瑕疵。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 ;农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承包期限的表述为“长久不变” ,使 得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权属更为确定。 与稳定承包经营权相对应 ,农村土 地的规模经营所要求的土地流转问题 ,是实践中和政策上一直探讨和 关注的农村热点问题。 模式 ,原指制造器物的模型 ,在纸型上浇铸的铅版用来印制出与原 版完全一样的文字和图案 ,现在一般指可以加以仿效的范本、模本 ,是 范型、雏形、样式、典型的近义词。农村土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从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土地流转的模式和社会各阶层对土地流转制度的解读等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合作经济理论和商品货币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土地流转的类型、基本模式及其成效、问题和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刘卫柏的这部著作,在深入广泛地研究国内外土地流转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突破了一些既有研究的局限,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并论证了在农村土地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科学分离的前提下,构建国家与农民双元丰体所有的全新模式;提出并论证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宏观管理、金融创新、法律规范、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方面的见解,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路径,拓展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思路,有利于我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确保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纵观作者的研究成果,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且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相信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第1章 导论
1.1 土地的内涵/001
1.1.1 土地的概念/001
1.1.2 土地的特性/004
1.1.3 土地的功能/006
1.2 农村土地及土地流转/018
1.2.1 农村土地的界定/018
1.2.2 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020
1.2.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023
1.3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028
1.3.1 研究思路/028
1.3.2 研究方法/029
1.3.3 研究的创新/030
第2章 村土地流转的一般理论
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032
2.1.1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033
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042
2.1.3 马克思的小土地所有制经营权理论/049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土地产权理论/053
2.2.1 西方产权理论概述/053
2.2.2 产权的内容/056
2.2.3 产权的功能/058
2.2.4 产权的涉农例证/061
2.3 农民行为理性假说/063
2.3.1 西方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064
2.3.2 中国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068
2.4 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索/069
2.4.1 制度的内涵/069
2.4.2 制度的构成/07l
2.4.3 制度的功能/073
2.4.4 制度变迁的方式/075
2.4.5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077
2.4.6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078
第3章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基本类型
3.1 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为标准分类/080
3.1.1 按照流转次数和流转方身份的不同分/080
3.1.2 按照受让方的身份不同分/081
3.1.3 按照土地承包方式的不同分/084
3.1.4 按照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内容不同分/085
3.2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运行方式为标准分类/086
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088
3.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租/090
3.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092
3.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093
3.2.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095
3.2.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耕与反租倒包/100
3.2.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101
3.2.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103
……
第4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
第5章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及创新
第6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基础
第7章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经验与有益启示
第8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第9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