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简介
14. 槲栎(中国树木分类学)细皮青冈
Quercus aliena Bl. in Mus. Bot. Lugd. -Bat. 1: 298. 1850;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3: 214. 1916; Chun, Chenese Econ. Trees 97. 1921;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198.图136. 1937; A. Camus, Chenes 2: 128. 1938-39; Atlas 2. Pl. 98. f. 1-10. 1935-36; Li, Woody Fl. Taiwan 98. 196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59.图918. 1972;秦岭植物志1(2): 79. 1974;云南植物志2: 334.图104, 1-2. 1979;中国树木志2: 2337.图1181, 1-4. 1985. ——Q. hirsutula Bl. in Mus. Bot. Lugd. -Bat. 1: 298. 1850.
14a. 槲栎(原变种)图版72: 1-4
var. aliena
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20 (-30) 厘米,宽5-14 (-16) 厘米,顶端微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叶缘具波状钝齿,叶背被灰棕色细绒毛,侧脉每边10-15条,叶面中脉侧脉不凹陷;叶柄长1-1.3厘米,无毛。雄花序长4-8厘米,雄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花序轴,微有毛,花被6裂,雄蕊通常10枚;雌花序生于新枝叶腋,单生或2-3朵簇生。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直径1.2-2厘米,高1-1.5厘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排列紧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坚果椭圆形至卵形,直径1.3-1.8厘米,高1.7-2.5厘米,果脐微突起。花期(3) 4-5月,果期9-10月。
产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2 000米的向阳山坡,常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或成小片纯林。
木材坚硬,耐腐,纹理致密,供建筑、家具及薪炭等用材;种子富含淀粉,壳斗、树皮富含单宁。
14b. 锐齿槲栎(变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孛孛栎 图版72: 10-13
var. acuteserrata Maxim. ex Wenz. in Jahrb. Bot. Gart. Berlin 4: 219. 1886;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198. 1937; A. Camus, Chenes 2: 132. 1938-3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60.图919. 1972; 秦岭植物志1(2): 80. 1974; 云南植物志2: 326. 1979; 江苏植物志, 下册: 49. 1982;贵州植物志1: 119. 1982;中国树木志2: 2337. 1985; 辽宁植物志, 上册: 261. 1988. ——Q. acutidentata Koidz. in Bot. Mag. Tokyo 40: 339. 1926. ——Q. acutidentata var. latifolia Liou,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4(1): 20. 1936.——Q. meridionalis Liou l. c. 4 (1): 20. 1936, non Gand.——Q. meridionalis var. chungnanensis Liou, l. c.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叶缘具粗大锯齿,齿端尖锐,内弯,叶背密被灰色细绒毛,叶片形状变异较大。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产辽宁东南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100-2 7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或形成小片纯林。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灰白色,心材黄色,气干密度0.73克/立方厘米;叶含蛋白质12.53%;种子含淀粉55.8%,单宁9.7%。
14c.北京槲栎(变种)(中国树木志)图版72:5-9
var. pekingensis Schott. in Bot. Jahrb. 47: 636. 1911; A. Camus, Chenes 2: 132. 1929; 山东树木志153. 1984; 中国树木志2: 2338. 1985; 河北植物志1: 268. 1986.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叶片较小,长5-11厘米,稀长达13厘米,叶背无毛或近无毛;叶柄近无毛,壳斗包着坚果约1/2,小苞片扁平,有时小苞片在壳斗顶端向内卷曲,形成厚缘壳斗。
产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生于海拔200-1 850米的山坡或杂木林中。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淡黄色,心材浅褐色,气干密度0.78克/立方厘米;树叶含蛋白质12.53%;种子含淀粉68.6%,含鞣质5.5%。
可分为二个变型。
1.北京槲栎(原变型)
f. pekingensis
2.高壳槲栎(变型)(植物研究)热河槲栎(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f. jeholensis (Liou et Li) H. W. Jen et L. M. Wang in Journ. Beij. Forest. Univ. 15(4): 44. 1993. sphalm. ut“alticupliformis”——Q. aliena var. jeholensis Liou et S. X. Li in Ill. Fl. Lign. Pl. N. -E. Chin. 219, 561. 1955. ——Q. aliena var. alticupuliformis H. W. Jen et L. M. Wang in Bull. Bot. Res. 4(4): 197. f. 3. 1984.
本变型与原变型 f. pekingensis 不同处在于壳斗包着坚果3/4以上,小苞片背部呈瘤状突起,叶背被疏柔毛。
产辽宁凤城、河北承德、山东牟平昆嵛山等地。生于海拔200-500米的山地。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牟平。
木材气干密度0.78克/立方厘米;树叶含蛋白质11.72%;种子含淀粉68.6%,含单宁5.5%。
2100433B
黄土高原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特性
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本(白羊草)、灌木(沙棘)和乔木(辽东栎)为对象,研究了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它细根参数和土壤物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6~55 mm/mg。在0~80cm土层,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变化范围分别为18~55 mm/mg,14~40 mm/mg,6~33 mm/mg。3种植物0~80cm土层平均细根比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羊草>沙棘>辽东栎。3种植物0~10cm土层细根比根长依次为沙棘>辽东栎>白羊草,10~80cm依次为白羊草>辽东栎>沙棘,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不仅在这两土层中的分布不具一致性,而且与0~8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也不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3种植物沿土壤剖面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与其它细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不相同,制约程度存在差异。与土壤物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对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并无一致的影响。
耐黄变型UV塑料面漆
本文通过选用合适的低聚物和单体组合 ,使用非黄变型光引发剂 ,对不同类型的塑料应用进行配方设计。分别测试了涂膜的耐黄变性、光泽、硬度、耐刮擦性能。
种:齿叶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原变型:齿叶冬青(原变型)Ilex crenata Thunb. form. crenata
变型:长梗齿叶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form. longipedunculata S. Y. Hu
变型:多齿钝齿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form. multicrenata (C. J. Tseng) S. K. Chen
黑壳楠(原变型)
常绿乔木,高3-15(25)米,胸径达35厘米以上,树皮灰黑色。枝条圆柱形,粗壮,紫黑色,无毛,散布有木栓质凸起的近圆形纵裂皮孔。顶芽大,卵形,长1.5厘米,芽鳞外面被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倒披针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有时长卵形,长10-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苍白色,两面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15-21条;叶柄长1.5-3厘米,无毛。伞形花序多花,雄的多达16朵,雌的12朵,通常着生于叶腋长3.5毫米具顶芽的短枝上,两侧各1,具总梗;雄花序总梗长1-1.5厘米,雌花序总梗长6毫米,两者均密被黄褐色或有时近锈色微柔毛,内面无毛。雄花黄绿色,具梗;花梗长约6毫米,密被黄褐色柔毛;花被片6,椭圆形,外轮长4.5毫米,宽2.8毫米,外面仅下部或背部略被黄褐色小柔毛,内轮略短;花丝被疏柔毛,第三轮的基部有二个长达2毫米具柄的三角漏斗形腺体;退化雌蕊长约2.5毫米,无毛;子房卵形,花柱纤细,柱头不明显。雌花黄绿色,花梗长1.5-3毫米,密被黄褐色柔毛;花被片6,线状匙形,长2.5毫米,宽仅1毫米,外面仅下部或略沿脊部被黄褐色柔毛,内面无毛;退化雄蕊9,线形或棍棒形,基部具髯毛,第三轮的中部有二个具柄三角漏斗形腺体;子房卵形,长1.5毫米,无毛,花柱极纤细,长4.5毫米,柱头盾形,具乳突。果椭圆形至卵形,长约1.8厘米,宽约1.3厘米,成熟时紫黑色,无毛,果梗长1.5厘米,向上渐粗壮,粗糙,散布有明显栓皮质皮孔;宿存果托杯状,长约8毫米,直径达1.5厘米,全缘,略成微波状。花期2-4月,果期9-12月。
产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生于山坡、谷地湿润常绿阔叶林或灌丛中,海拔1600-2000米处。
种仁含油近50%,油为不干性油,为制皂原料;果皮、叶含芳香油,油可作调香原料;木材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可作装饰薄木、家具及建筑用材。
植株高25-50厘米。根茎直立,密被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2-26厘米,基部直径2-3毫米,禾秆色,腹面有浅纵沟,密生卵形及披针形棕色有时中间为深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有时向上部秃净;叶片矩圆披针形,长20-42厘米,宽8-14厘米,先端钝,基部不变狭或略变狭,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7-16对,互生,近平伸,柄极短,披针形,多少上弯成镰状,中部的长5-8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少数成尾状,基部偏斜、上侧近截形有时略有钝的耳状凸、下侧楔形,边缘全缘有时有前倾的小齿;具羽状脉,小脉联结成2-3行网眼,腹面不明显,背面微凸起;顶生羽片狭卵形,下部有时有1或2个浅裂片,长3-6厘米,宽1.5-3厘米。叶为纸质,两面光滑;叶轴腹面有浅纵沟,疏生披针形及线形棕色鳞片。孢子囊群遍布羽片背面;囊群盖圆形,盾状,全缘。
产河北(南五台)、山西南部(晋城)、陕西、甘肃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空旷地石灰岩缝或林下,海拔2400米以下。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南部、越南北部、泰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