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达到报考相关专业硕士生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及创新精神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为宽口径大类专业,涵盖了室内外环境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方向。学生毕业后除保送或报考我校及外校研究生外,还可在室内外环境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本专业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我校“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传统及特色。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通识教育层次的公共课程外,还要学习素描、色彩、艺术史、阴影透视、人体工程学、设计基础、表现技法、版面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平面广告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策划与文案、风景区规划、展示展览设计、卡通设计等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选修不同课程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达到报考相关专业硕士生应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及创新精神、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数字媒体艺术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涵盖网络数字媒体、互动数字媒体、影视数字媒体等方向。学生毕业后除报考我校及外校研究生外,还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科研、广告传媒、网络传媒、艺术设计、数字影像制作和数字娱乐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电影电视特效与合成、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本专业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我校“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传统及特色,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通识教育层次的公共课程外,还要学习素描(速写)、构成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视听语言、镜头画面、非线性编辑、动画剧作、计算机图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技术、摄影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制作、游戏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与动态网站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动画设计、影视特效、网站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数字建筑漫游、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选修不同课程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俄罗斯等著名设计院校开展合作,设立了全英文授课的中英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本科项目、国家援外教育城乡规划硕士项目,以及一批长期与短期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建设了中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中欧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
学院强调科教融合、重视实践,建设了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等学术研究平台,与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共建实践平台,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影集团等单位设立了一批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成立的国立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后改为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1951年建筑系迁入北方交通大学北京校区办学。1952年底全国院系调整,建筑系迁入天津大学。
1985年北方交通大学恢复建筑学专业招生,1991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改为五年。2002年增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07年建筑系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划出,成为学校独立的二级单位,命名为建筑与艺术系,2012年更名为建筑与艺术学院。
肯定是北京交通大学好一些的,北京交通大学全国排名40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全国排名280名,差距不是一点点的事情啊,所以,你还是选择北交大。
他不属于独立学院,而是和法学院,文学院等一样是北京交通大学管理下面的一个学院。所不同的是,他是通过网络进行教育,不进行集中授课。 远程教育是面向在职的一种教育,如果你已经上班了,评职称的时候又没有相应...
早就是过去时了,兰州交通大学建筑学早在2005年就通过评估了,你是什么情况?现在还在怀疑啊!
学院下设建筑系、城乡规划系和媒体与设计艺术系。学院按照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招收本科生。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建筑学硕士、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共有教职工90多人,专职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80%以上具有海外经历,此外还长期聘请海外教授6人,兼职教师20多人。
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4个实验室,拥有中国轨道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建筑遗产与景观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并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共建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中心。
职务 |
姓名 |
分管工作 |
院 长 |
夏海山 |
院行政工作,主管人事、财务工作;学院发展、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 |
党委书记 |
李彤 |
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学院发展的监督保证工作;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统战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与院长共同谋划学院事业发展大计。 |
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
陈劲松 |
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学生就业工作,日常行政管理、工会、校友会工作。 |
副院长 |
张 野 |
本科生招生和教学培养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 |
副院长 |
佘高红 |
研究生招生和教学管理培养工作;对外交流工作。 |
参考资料: 2100433B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向晶晶设计作品
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建筑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生其本科毕业设计《丝瓜络-表象、认知、衍生》获2013年湖北省优秀毕业设计奖《易信让沟通更轻松》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研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美学研究、园林研究,居住区环境研究等。并积极鼓励教师对纵向课题的申请、立项与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学院教师所主持或参与的纵向课题无论质上还是量上均有突破性进展。共获 得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20 余项,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态势。
2004 年至 2007 年,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和专著在总量和级别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 3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 40 余部。
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在学术研究、工程实践等方面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奖励,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 30 余项。同时,指导学生在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在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大学生作业观摩与评选中已连续五届获奖达 10 余项
由我院前院长吴永发主持并由学校重点支持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科研课题《人居环境研究》,从城市化、技术性、地域性、社会性等几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一系列聚居、社会、环境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建立有效的可持续的中国人居环境的模式研究和评价体系。该创新团队对整合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并形成中青年学术梯队将有着重要意义。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前身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较早设立建筑学专业的院系之一。1986年参与组建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相结合的教育机制。1989 年创办了环境艺术专业 ,2001 年创办了城市规划本科专业,2009年创办了景观学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是全国较早设立建筑学专业的院系之一。 1979 年恢复招生,1986 年成立建筑学系, 2001 年成立了建筑与艺术学院。2008年(全国第13所)、2015年建筑学专业连续两次以有效期7年“优秀”等级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10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年获批建筑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批“可持续建筑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7年建筑学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7位。2019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七个本科专业。具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美术学”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FA(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授权点。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两个省级精品课程。设有安徽省徽州建筑保护与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徽文化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筑遗产保护技术标准委员会、城乡建设与规划研究所、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传统装饰工艺研究所等数个工程、文化研究中心与研究所。
全院现有教职工99名,其中专任教师89人,教授8名,副教授(副高)32名,外聘教授23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7人。连续七届有老师或校友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全国青年建筑师最高奖),在全国同行院校中名列前茅。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1500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学院创办5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多项重大或重点工程项目。 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创造性思维体系;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艺术素质;注重地域建筑文化,强化特色教学方向。学生在UIA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评选、中国环艺学年奖、安徽省“挑战杯”竞赛等国际、国内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历届众多毕业生担任了全国十余所高校的建筑学院院长或系主任,成为了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所的总建筑师和技术骨干。学生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屡屡获奖,在全国青年建筑师奖评选中连续六届均有人选,十余名毕业生担任全国知名高校建筑学院院长和著名设计院总建筑师。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人才,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筑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 2 门安徽省级精品课程,建立了省级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科研创新团队基地,成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徽文化建筑研究院。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保持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访关系。我院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已经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签订并开始实施“1 1.5”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普次茅斯大学签订了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日本京都大学签订并正在合作进行日本文部科学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与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学生进行联合设计教学,同韩国韩瑞大学进行建筑设计联展与学生交流活动,选拔优秀学生赴西班牙Arqtel建筑师事务所实习,与台湾逢甲大学、义守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有交换生交流项目。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
建筑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于 1996 年、 2000 年和 2004 年三次通过全国评估。 2008年5月,建筑学专业(本科、研究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有效期七年优秀教育评估。
学院创办50多年来,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生产实践、国内外交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以建筑勘查设计大师为代表的大批设计人才,担负和完成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国建筑、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创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