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智能综合大气采样器是依据国标HBC 3-200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及国家环保局标准HBC 2-2001的要求设计而成。广泛征求专家及用户意见精心研制而成,主要用来环境大气中的(TSP、PM10、S...
1.1调查确定采样点布设之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其内容包括:(1)对本地区大气污染源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出各块地域的污染源概况;(2)了解本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大致估计出污染物的可能扩散概况;(3)利...
土壤采样器种类很多,有土铲、土钻、环刀、剖面刀等。要看你采何种用途的土,测定什么项目。一般用土铲和土钻多一样,前者采一般的农化样,或称混合样。后者多用于采深层次的样品。可以再百度上搜索具体厂家。
过采样理论简介
w 过采样理论简介 AD 转换的 过采样 技术一般分三步: 1高速(相对于输入信号频谱)采样模拟信号 2数字 低通滤波 3抽取数字序列。采用这项技术,既保留了输入信号的较完整信息,降低了对输入 信号频谱的要求,又可以提高采样子系统的精度。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需要数字化的模拟信号的带宽必须被限制在采样频率 fs 的一 半以下, 否则将会产生混叠效应, 信号将不能被完全恢复。 这就从理论上要求一个理想的截 频为 fs/2的低通滤波器。实际中采用的通频带为 0~fs/2 的低通滤波器不可能既完全滤掉高于 的 fs/2的分量又不衰减接近于 fs/2的有用分量。 因此实际的采样结果也必然与理论上的有差 别。如果采用高于 fs 的采样频率,如图 1中为 2fs,则可以很容易用模拟滤波器先滤掉高于 1.5fs 的分量,同时完整保留有用分量。采样后混入的界于 0.5fs~1.5fs
污水采样方法
污水采样方法 1、污水的监测项目按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 采集样品时,要严格区分有机物、无机物指标的盛装容器,对要求遮光的 水样要采用棕色瓶。测定 pH、COD、BOD5、硫化物、油类、有机物、悬浮物等项 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2、不同监测项目要求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护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 应采集的水样体积等见附表 1。 3、注意事项 (1)采样时,除生物检测项目的盛装容器外,其它应在采样时涮洗 1~2次。 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 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 (2)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3)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检测委托合同单”,见附表 2。 附表 1 水样的保存,采样体积 项目 采样容器 保存剂用量 保存期 采样量 ① (mL) pH 硬质玻璃瓶、 聚乙烯(桶) 12h 250 电
主要特点
●准确的湿法测量-美国EPA优选方法
●连续测量SO2浓度,SO2排放,NOX浓度,NOX排放量及烟气浓度等参数
●采用探头内瞬间稀释技术,彻底消除冷凝水影响,无需跟踪加热采样管线
●稀释技术解决了烟气含尘量高而引起的堵塞问题
●采用从采样探头开始的全系统动态校准
●全汉化中文数据处理和报表生成
●样品气传输快,维护工作量小,消耗品用量少
●国家技术监督局系统认证,国家环保局认证,ISO9001认证
--------------------------------------------------------------------------------
仪器介绍
• 采用先进的稀释技术,维修费用和消耗品大大降低
• 连续测量,系统校准,保证系统的准确性
• 配备值得信赖的SO2、NOx、CO、CO2、O3、HCl、NH3、H2S、尘、碳黑、碳氢化合 物、有机有害气体等多种监测仪器及相关的校准设备和采样器,所有仪器及设计方法均得 到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认可。
• 中国10年以上成功运行业绩,提供全汉化软件系统
• 在国际市场,拥有70%以上的占有率2100433B
0 概述
1 抽取式CEMS
1.1 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的采样方式
1.2 直接抽取法-热湿法
1.2.1 热湿系统的特点和使用
1.2.2 热湿系统流程图
1.3 直接抽取法-前处理方式
1.4 直接抽取法-后处理方式
1.5 抽取系统部件介绍
1.5.1 采样探头
1.5.2 采样伴热管
1.5.3 除湿系统
1.5.4 采样泵
1.5.5 细过滤器
1.5.6 氮氧化物转换器(NOx-NO)
1.6 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的分析仪器
1.6.1 非分散红外分析仪
1.6.2 非分散紫外(Non Dispersive Ultraviolet)
1.6.3 紫外荧光(Ultraviolet Fluoreseense)
1.6.4 化学发光法NOx监测仪器
2 稀释式CEMS
2.1 稀释采样系统
2.1.1 稀释比
2.1.2 稀释原理
2.1.3 采样探头
2.1.4 采样管线
2.1.5 稀释空气净化系统
2.2 分析系统
2.2.1 SO2气体分析仪原理
2.2.2 NO-NO2一NOx气体分析仪原理
2.2.3 仪表空气清洁系统
2.3 系统影响
3 直接测量式及DOAS原理CEMS
3.1 直接测量(in-situ)式CEMS基本情况
3.2 直接测量式CEMS介绍
3.2.1 直接测量式CEMS的结构类型
3.2.2 直接测量式CEMS测量原理
3.3 采用DOAS技术的直接测量式CEMS结构介绍
3.3.1 仪器组成
3.3.2 仪器的工作过程
3.3.3 探头结构
3.4 直接测量式CEMS的标定校准方法
3.5 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4 颗粒物CEMS
4.1 基本情况
4.2 烟尘颗粒物的特性
4.2.1 颗粒物的物理特性
4.2.2 颗粒物的光学概念
4.2.3 烟尘监测的特点
4.3 对穿法烟尘监测仪
4.3.1 基本概念及原理
4.3.2 发展历史
4.3.3 对穿法烟尘监测仪的校准
4.3.4 对穿法烟尘监测仪使用特点
4.4 散射法烟尘监测仪
4.4.1 基本原理及发展历史
4.4.2 几种散射法烟尘仪的结构特点
4.4.3 散射法烟尘仪的校准
4.4.4 散射法烟尘监测仪的使用特点
4.5 其他烟尘监测仪
5 烟气参数连续测量
5.1 烟气氧含量
5.1.1 氧化锆分析仪
5.1.2 顺磁/热磁氧分析仪
5.1.3 电化学氧含量监测仪
5.2 烟气流速
5.2.1 S型皮托管法
5.2.2 平均压差皮托管(阿牛巴皮托管)法
5.2.3 超声波法
5.2.4 热平衡法
5.2.5 靶式流量计法
5.3 烟气温度
5.3.1 热电耦温度仪原理
5.3.2 热电阻温度仪原理
5.4 烟气压力测定
5.5 烟气湿度
5.5.1 红外吸收法
5.5.2 氧传感器连续测定方法
5.5.3 阻容法湿度传感器
6 烟气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6.1 功能需求
6.2 数据采集和保存
6.2.1 数据有效性的判别
6.2.2 数据安全的管理
6.3 标况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6.3.1 稀释法气态污染物标况浓度计算
6.3.2 直抽法气态污染物标况浓度计算
6.3.3 氧含量、颗粒物在标况下浓度计算
6.3.4 氮氧化物浓度的测定与计算
6.3.5 标况烟气流速、流量的计算
6.4 污染物折算浓度及排放率的计算
6.5 数据的传输
7 颗粒物标准分析方法
7.1 烟尘的测定原理与采样方式
7.1.1 烟尘的测定原理
7.1.2 烟尘的采集方式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2.1 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系统
7.2.2 静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3 动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4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系统
7.3 烟气含湿量测定
7.3.1 冷凝法
7.3.2 干湿球法
7.4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使用
7.4.1 测定原理及特点
7.4.2 采样前的准备
7.4.3 采样步骤
7.5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校准
7.5.1 外观
7.5.2 气密性
7.5.3 抽气动力
7.5.4 温度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5 热电耦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6 压力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7 流量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8 测速范围及测速误差和等速吸引范围及等速吸引误差范围试验”
7.5.9 走时误差
7.6 影响烟尘采样与浓度测定的一些因素
7.6.1 采样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7.6.2 采样嘴方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7.6.3 采样嘴的形状和大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7.6.4 仪器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8 颗粒物CEMS的租关校准
8.1 相关校准的基本要求
8.1.1 颗粒物CEMS组成
8.1.2 颗粒物CEMS的干扰
8.1.3 颗粒物CEMS的测量量程
8.1.4 颗粒物CEMS的数据记录
8.2 相关校准程序
8.2.1 相关校准的数据
8.2.2 相关校准程序
8.3 漂移
8.3.1 漂移检查的基本要求
8.3.2 漂移检查的标准值
8.3.3 漂移测试
8.4 相关校准测试
8.4.1 同步进行
8.4.2 数据对要求
8.4.3 数据分布范围
8.4.4 数据单位
8.4.5 零点数据
8.4.6 相关校准的颗粒物浓度范围
8.5 数据计算和分析
8.5.1 相关校准前的计算
8.5.2 线性相关
8.5.3 多项式相关
8.5.4 对数相关
8.5.5 指数相关
8.5.6 幂数相关
8.6相关曲线模型的选择
9 CEMS运营的质i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9.2 基本概念
9.2.1 准确度
9.2.2 精密度
9.2.3 灵敏度/检出限
9.2.4 空白分析
9.2.5 平行双样
9.2.6 标准物质
9.2.7 校准曲线
9.3 回归分析
9.3.1 回归分析的定义与用途
9.3.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9.3.3 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9.3.4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9.4 数据的修约和取舍
9.4.1 监测结果数据修约规则
9.4.2 可疑数据的取舍
9.5 质量管理体系
9.5.1 概述
9.5.2 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
9.5.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9.5.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9.5.5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9.6 实验室质量保证
9.6.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9.6.2 常规监测质量控制
9.6.3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9.7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9.7.1 标准分析方法
9.7.2 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9.8 CEMS质量保证
9.8.1 购买的质量控制
9.8.2 运行维护
9.8.3 审核
9.8.4 CEMS的现场巡视
附录
附录一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营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废气和颗粒物类
附录二 固定污染源气态污染物、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营设备配置表
附录三 其它参考文件及标准
附录四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2007) 2100433B
AVL439 不透光烟度计在试验台架的安装测量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为使引入的样气能够均匀地充满测量气室,保证烟度检测准确,取样探头与排气管的横截面之比不应小于0.05,排气管上采样探头开口处测得的空气背压不应大于735Pa。
(2)探头前方排气管路的直边段应该是等于排气管直径6倍的长度,探头后面的排气管部分应该是等于排气管直径3倍的长度(见图3)。
(3)取样探头在排气管上安装时,应基本居于排气管截面的中间位置,以保证样气采集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减少取样探头对排气背压的影响。在取样探头安装位置严重不当时,不仅可能采样到积存样气、不能作为真实的实时采集,而且可能增大排气背压。
(4)为避免取样探头堆积碳烟等附着影响测量和设备寿命,应尽可能把取样探头安装于排气管的水平段。
(5)采样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以避免管道内壁上的附着,并消除测量值的不必要的波动。
(6)应确保从透光烟度计到排放管的采样管和气路始终有一个朝向排气管的向下的斜度,以防止形成冷凝物阻塞管路。
(7)不透光烟度计的安装应方便检定和设备维护的需要,便于接近。
为保证不透光烟度计的计量性能,不透光烟度计在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检定,其检定方法和使用中的检验方法可参照《JJG 976-2002透射式烟度计》实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