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成本会计(第四版)

《成本会计(第四版)》是2017年立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元霖。 

成本会计(第四版)基本信息

成本会计(第四版)作者简介

丁元霖,先生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和会计实务工作已经有30余年,长期以来不断地学习与钻研会计理论与教学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会计教学经验和会计实践经验。多年来已在《商业会计》、《上海会计》、《河北财会》、《广东财会》、《上海会计管理》等会计杂志上发表了15篇财会专业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人选《中国经济文库》,有三篇论文获奖。另外还主编了《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旅游饮食服务业会计》、《银行会计》、《外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等教材。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第四版)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第四

  • 规格:1220×2440×15;以旧换新:50;边角料:4000;颜色:黑色;
  • m2
  • 远发
  • 13%
  • 廊坊市远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第四

  • 规格:1220×2440×15;以旧换新:50;边角料:4000;颜色:白色;
  • m2
  • 远发
  • 13%
  • 廊坊市远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第四代桶装粘接剂

  • 品种:干粉粘接剂;规格:10kg/桶;施工面积:140㎡;
  • 楼帮
  • 13%
  • 合肥市楼邦建筑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第四代温控器

  • 品种:温控器,说明:智能圆形,系列:极地阳光辅料系列,规格型号:86型
  • 极地阳光
  • 13%
  • 南京沃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第四代桶装粘接剂

  • 品种:干粉粘接剂;规格:5kg/桶;施工面积:70㎡;
  • 楼帮
  • 13%
  • 合肥市楼邦建筑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塑料排水

  • B型
  • m
  • 珠海市2011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塑料排水

  • C型
  • m
  • 珠海市2011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防火胶

  • 汕头市2006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防火胶

  • 汕头市2003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防火胶

  • 汕头市2003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成本烟道

  • 380×480
  • 1套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3
查看价格

第四展厅:墙面1

  • 601cm+330cm,包含定制字体、画工艺等,详见附图
  • 1套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22
查看价格

人工成本

  • 1.0批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4-11
查看价格

人工成本

  • 1.0批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4-11
查看价格

第四展厅:墙面2

  • (581+636+581)cm+330cm,包含定制字体、画工艺等,详见附图
  • 1套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22
查看价格

成本会计(第四版)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概述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任务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思考题

第二章 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原则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第三节 费用的分类

第四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和程序

思考题

第三章 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二节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与低值易耗品摊销的分配

第五节 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六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七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八节 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第一节 产品与产品成本

第二节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费用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

第四节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第五节 产品生产的类型

第六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上)

第一节 品种法

第二节 分批法

第三节 分步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下)

第一节 分类法

第二节 定额法

第三节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的核算

第一节 施工企业成本的核算

第二节 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的核算

第三节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的核算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

第一节 成本预测

第二节 成本决策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

第一节 成本计划

第二节 成本控制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第一节 成本报表

第二节 成本分析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 作业成本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的计算

第三节 作业管理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思考题

习题 2100433B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第四版)内容简介

《成本会计(第四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成本的含义和作用,成本会计的意义、内容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费用的分类,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和程序,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的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以及作业成本法。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第四版)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第四版)文献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格式:pdf

大小:104KB

页数: 63页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请下载后 24小时内删除 !! 成本会计学习指导 第一章 总 论 重点掌握 1. 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2. 成本会计的对象及职能 一般掌握 1. 成本会计的任务 2.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1、“理论成本”: C + V 其中 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 除 C + V 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3、成本会计的概念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 1、成本会计的对象: 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 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 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格式:pdf

大小:104KB

页数: 2页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1. 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按照国家财经法规、企业财会制度、成本 管理、核算管理及有关规定,拟订公司各项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报上级批准后执行。 2. 主动会同有关人员对企业项目工程进行成本预算、编制项目工程 成本计划,提供有关成本资料。 3. 公司实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内部银行等制度,协助有关主管制 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并协助各部 门和下属部门推广培训。 4. 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计划情况,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 学习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计算机操作,提出降 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组织项目财务对项目工程成本控制, 建立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对项目工程的原材料、设备租赁、周转 材料、人工等费用与工程部共商讨论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和控 制,保证项目工程生产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的实现。 6. 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和数据库的建立、

成本会计名词含义

成本会计基本介绍

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流程。

成本的涵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会计的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企业周围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充分掌握正确的信息,完善情报体系是制定成本计划的基础。同时改善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是改善企业成本计划的重要条件。要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以及按生产经营期限,分别制定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分期的费用预算及成本计划,组成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

成本与费用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

在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分为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两大类。

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产生收益的支出,此类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项目,例如设备、存货及应收账款等。已耗成本则是指本会计期间内已经消耗,且在未来会计期间不会创造收益的支出。这类成本又可分为费用和损失,前者在损益表上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例如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各项期间费用等,后者则因无相应利益的产生,而在损益表上列为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例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支出成本与机会成本

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是成本的两种主要类型。

支出成本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上的收益。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记录机会成本。但是,管理者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成本会计信息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成本会计的任务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数据正确可靠,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资料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不仅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量和存货的正确计价,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可以使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作为制订售价、作出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优化成本决策,需要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为了优化成本决策,需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使之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地考虑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项法规的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等挤占成本。

(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责任考核。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是提高职工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本相结合;各责任单位与个人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

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入美国及其他国家。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成本越来越得到普遍的重视。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是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成本会计在实务方面取得以下进展:

一是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设立材料账户和材料卡片,标明“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以确保材料既能保证生产的需要,又可以节约使用资金;实行材料管理的“永续盘存制”,采取领料单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

二是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对人工使用卡片记录工作时间和完成产量;将人工成本先按部门归集,再分配给各种产品,以便控制和准确计算人工成本。

三是确立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随着生产设备的大量增加,间接费用也快速增长,先后提出了按实际数额进行分配和按间接费用正常分配的理论。

四是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根据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选择分批计算产品成本或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五是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同年,英国也成立了成本和管理会计师协会。他们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奠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完善成本会计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成本会计有了以下方面的进展:

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6年美国会计师J.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控制日常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它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是预算制度的完善。预算控制的开始是采用固定预算方法,即根据预算期间某一业务量确定相应的预算数。1928年,美国一公司的会计师和工程师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弹性预算方法,分别编制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这就使相关费用项目的实际数与预算数更具有可比性,而且可是企业合理地控制不同属性的费用支出,便于有效地控制成本,也利于考核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以,弹性预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大进步,也是节约间接费用的最好办法。

三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在近代成本会计的后期,《工厂成本》、《标准成本》等成本会计名著的出版,是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

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考虑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提高管理的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如何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注重管理的经营性成本会计。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为了控制成本,现代成本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成本发展变动趋势进行估计和测算;运用决策理论和方法,依据成本预测资料,选取最优成本方案,做出正确的成本决策。变动成本法完成了成本性态的分析,将企业产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对企业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预测。

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随着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成本会计有了新的发展。产品设计前,按照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管理,使成本会计与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品质和功能优化、成本降低的竞争优势。

三是实施责任成本。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导责任会计,提出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相结合的会计制度,将成本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核算,使成本控制更为有效。

四是推行质量成本。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到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概念基本形成,并确定了质量成本项目,质量成本的计算和方法,扩大了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促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质量成本的分析。

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施行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制造环境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英国学者西蒙首先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的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竞争的加剧;;2、产业结构的变化;3、生产环境的进步;4、适时生产系统的出现;5、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6、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应用。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扩大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

成本会计的种类

成本会计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

企业成本的分类

成本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除了满足考核企业耗费水平、正确计算企业损益的需要之外,还必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为此,按成本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将企业成本划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大类。

财务成本是指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和会计法规及制度核算出来的,用于编制财务报表和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成本。

管理成本是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成本的总称,是根据财务成本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不同的归类、分析和调整后计算出来的,是对财务成本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成本对象及其特点

成本对象是为了计算经营业务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经营费用的各个对象,也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对象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位顾客、一张订单、一纸合同、一个作业或是一个部门。

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产品有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生产性企业生产有形产品,如电视机、计算机、家具、服装和饮料等。劳务性企业提供无形产品,如保险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等都属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汽车租赁、电话出租和宝龄球等都是由顾客使用组织的产品或设施。

与有形产品相比,无形产品主要有四大方面的特点:无形性、瞬时性、不可分割性和多样性。无形性是指某项服务的购买者在购买之前无法直接感觉到该项服务的存在,因而服务是无形产品。瞬时性是指顾客只能即时享受服务,而不能储存到未来。不可分割性是指服务的提供者与购买者通常有直接的接触,以使交换得以发生。多样性是指服务的提供比产品的生产有着更大的差异性,提供服务的工人会受到所从事工作、工作伙伴、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个人因素等的影响。

可见,无形产品成本计算有其特殊性。

成本对象的构成要素

企业的任何经营成果都是依存于一定的时空范围而产生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不仅要认定计算什么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且要认定是什么地点、什么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因而,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一定要有“时空概念”。

通常,成本对象由三个要素构成:1.成本计算实体。2.成本计算期。3.成本计算空间。

成本分配的方法

把成本准确地分配到各成本对象上去,这是很关键的。歪曲的成本分配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评价。成本分配的方法主要有:直接追溯法、动因追溯法和分摊法等。

直接追溯法依赖于可实际观察的因果关系,因而其结果最准确;动因追溯法是依赖于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至各个成本对象,其准确性次之;分摊法尽管有简单性和操作的低成本等优点,但是三种方法中最不准确的,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提高成本准确性所带来的收益在价值上超过了与动因追溯相关的额外计量成本。

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通常可采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这两种基本方法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批成本计算法是按照产品或服务的明确件数或批别来计算产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简称为分批法。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或定单)。采用分批法核算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分步成本计算法是通过将成本分配于众多相似的产品或服务,然后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简称分步法。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生产步骤。当企业的产品是单步骤生产时,其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

应该注意的是,实际上,很多企业所采用的成本计算制度既非分批法,也非分步法。而是分批法与分步法的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分类法、作业基础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来说,这些方法都不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通称为辅助方法。

成本会计系统

成本计算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会计系统应由两个部分组成。

  1.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成本会计。不管使用何种类型的成本会计系统,成本的结果都被用于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的要求将影响成本会计系统的设计。成本在损益表中列为销售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存货。

  2. 以管理为目的的成本会计。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计算是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决策,有效经营和严格进行成本控制服务的。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管理部门为了实现有效经营,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往往要从许多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优”的标准主要是经济效果,而各种形式的“成本”,又是经济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成本会计编制

在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时,首先要区分资本化成本与非资本化成本。

资本化成本是指发生时首先被记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它被预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收益。例如,购买机器设备和材料等的成本。这些成本在资产提供有效服务的使用期间逐期转变为费用。非资本化成本是指不经过存货阶段即作为费用被扣减的成本,发生时即计入费用列入损益表,如支付给营销经理的薪金和管理办公用房的租金。

可记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与不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

商业和制造性企业的资本化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和不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两种。

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也叫做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是指购进存货的成本,或者其他新增加的成本。不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是指那些与存货无关的资本化成本。可计入存货的资本化成本将成为产品销售成本的一部分。

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具体依据。成本会计一般应遵循历史成本、分期核算、合法性、可比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效益等原则。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等。

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它是根据企业规模和成本管理要求来考虑,在专设的会计机构中是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室或组等,还是只配备成本核算人员来专门处理成本会计工作。

2、配备必需的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人员是指在会计机构或专设成本会计机构中所配备的成本工作人员。对企业日常的成本工作进行处理。诸如:成本计划、费用预算成本预测、决策、实际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考核等。成本核算是企业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指标是企业一切工作质量的综合表现,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质量,对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1)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2)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工艺过程);(3)刻苦学习和任劳任怨;(4)良好职业道德。

3、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任何工作的组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成本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组织原则主要有:(1)成本核算必须与成本管理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从方便成本工作的开展和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的需要,而按成本要素划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组织核算。 (1)材料组。 (2)工资组。 (3)间接费用组。

4、制定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指对进行成本会计工作所作的规定。它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变化。商品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内容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计算、分析和考核等所作出的有关规定,指导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这也称作广义的成本会计制度。

具体的成本会计制度有:关于成本预测、决策制度;关于计划(或标准成本)成本编制的制度;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关于成本控制制度;关于成本分析、考核制度等。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领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成本会计相关知识

当前经济活动管理中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传统成本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物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对传统成本会计理论基础和会计实务造成了严重冲击,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管理中彰显了诸多弊端和不足。

货币是成本会计核算的计价单位,传统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计价,币值稳定假设是其资产计价基础。相对于市场物价上涨的不稳定环境来说币值稳定假设已不切实际,动摇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及可验证性,注重相关经济活动的即时性,为确保会计报表的实效性,通常将难以估价或验证的项目排除于会计列报范围,违反了信息呈报的全面性原则,物价上涨时,币值变动造成的成本差异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缺失。

传统成本会计中往往采用会计分期方式来计算资产损益,并定期结算和呈送报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分期核算与定期呈报形式缺乏灵活性,将会滞塞会计信息使用的时效性;同时,会计分期核算必然带来会计确认,计量、分析及收入分配的相应分期滞后问题,造成损益计算结果不实。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配比核算经济利润将会导致利润虚增,纳税风险增加。传统成本会计中的资产负债是以历史成本原则及基础的,通货膨胀环境下资产负债表中所记载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远远小于现实价值。

市场物价上涨波动、大量无形资产存在的情况下,仍然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成本计价将会导致会计报表、资产计价、项目列报、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造成银行债权特别是短期债权等负债类项目的列报不清晰,反映资本保全及损益类项目的损益数据信息缺乏客观性,对于人力资源等信息反映困难。

新时期现代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当前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优化成本管理理念,构建和完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加强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实力来说,尤为关键。

(一)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

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必不可少的基础,目标成本是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体现,会计职能部门应积极构建和完善成本会计预测体系,针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资源、价格、品种、销售等各项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成本的内外环境因素,测算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以及预见成本变化趋势,明确目标成本。

(二)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制定成本方案

成本计划是实施综合经营的重要程序,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综合效益实现成本目标为中心,优化和完善成本计划方案设计,立足于市场价格变动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注重成本管理的实效性,编制科学的成本会计方案,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发展。

(三)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对于推动目标成本、成本计划和成本定额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相关财务会计职能部门应在强化经济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成本内部控制监管体系,运用现代成本会计理念和手段,加强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特别是原材料、能耗物料、存货等采购及产品销售各项业务环节的财务成本及费用的有效管控。

(四) 完善成本核算计量程序,强化成本分析

会计计量与会计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新时期,面对物价不稳定的市场环境,相关会计主管部门应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价原则,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机制和程序,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责任会计体系,简化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结合完全成本、变动成本和责任成本核算,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发掘成本管理潜能,以强化风险意识,分散经营风险。

(五)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需要合理完善的监管机制加以监督和保障,成本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及各项成本费用管理标准,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会计监管机制,加强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审核,强化成本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管理,严格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报送程序,保障成本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杜绝人为会计弊端,规避会计风险,提高成本会计实效性。

总之,成本是价值规律下商品的价值要素,作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形式,成本控制是当前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管理环节,新时期,基于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对于传统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构建和完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优化成本管理效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经济管理的必然趋势。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内容简介

《成本会计》共分九章,全面且详细地讲解了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注重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自然逻辑,各章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本书将理论知识、课后练习、案例分析融为一体,使学习者对成本会计逐步融会贯通。

《成本会计》适用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日常教学,也可供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自学之用。

查看详情

成本会计学图书3

成本会计学基本信息

作者:狄为张金贵主编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5.01

版次:1版

开本:16开

装帧:简装

页数:251页

ISBN:7810731521, 9787810731522

定价:¥25.00

成本会计学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成本分析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全书共分二十章,首先介绍了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成本会计的发展;其后以产品制造企业为例,阐述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核算。本书按照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编写,充分考虑会计理论与具体实际工作的结合,繁简适宜。成本会计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核算。按照各项法规制度正确开展成本核算,是保证准确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基础工作。

成本会计学图书目录

第1章 成本会计总论

1.1 成本概述

1.2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1.3 成本会计的组织

第2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2.1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意义

2.2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2.3 工业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2.4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5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账簿设置

第3章 工业企业要素费用及其材料的核算

3.1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3.2 材料费用的核算

3.3 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第4章 工资费用的核算

4.1 工资总额的组成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4.2 工资的计算

4.3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4.4 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第5章 其他要素费用的核算

5.1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5.2 折1日费用的核算

5.3 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第6章 工业企业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6.1 待摊费用的核算

6.2 预提费用的核算

第7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7.1 制造费用核算的意义

7.2 制造费用的归集

7.3 制造费用的分配

第8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8.1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意义

8.2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8.3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第9章 生产损失核算

9.1 生产损失核算的意义

9.2 停工损失的核算

9.3 停工损失的核算

第10章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10.1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划分的意义

10.2 在产品的控制

10.3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

第11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11.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11.2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形成

11.3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第12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2.1 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12.2 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12.3 简化的分批法

第13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13.1 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特点

13.2 逐步结转分步法

13.3 平行结转分步法

第14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14.1 分类法的特点

14.2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4.3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14.4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第15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成本法

15.1 定额成本法的特点

15.2 定额成本的制定

15.3 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15.4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15.5 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15.6 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

15.7 定额成本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第16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准成本法

16.1 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16.2 标准成本的种类及其制定

16.3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6.4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第1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变动成本法

17.1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7.2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17.3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18章 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

18.1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

18.2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18.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

18.4 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的核算

第19章 成本报表

19.1 成本报表概述

19.2 生产费用表

19.3 生产成本报表

19.4 期间费用明细表

第20章 成本分析

20.1 成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20.2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20.3 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20.4 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