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侧槽溢洪道(side channel spillway)是控制堰轴线大致顺河岸等高线布置,水流过堰后流向急转下泄的溢洪道。一般布置方式是水流自水库溢过侧堰(控制堰),进入与堰轴线几乎平行的侧槽内,流向平面上急转约90°,再经紧接侧槽的陡坡泄槽以及消力池等消能工流入尾水渠,与下游河道衔接。
溢洪道是属于泄水建筑物的一种。溢洪道从上游水库到下游河道通常由引水段、控制段、泄水槽、消能设施和尾水渠五个部分组成。 比较详细介绍该水工建筑物一类的水利工程的基础知识课本,我向你推荐天津大学的教材《水...
溢洪道的下流量 设计图纸中应该有
溢洪道的分类 结构形式 1、正槽溢洪道2、侧槽溢洪道3、竖井式溢洪道4、虹吸溢洪道5、泄洪隧洞 泄水形式 1、开敞式溢洪道 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属于开敞式溢洪道。竖井式溢洪道在水位上升到喇...
龙王洞水库侧槽溢洪道设计
与正槽溢洪道相比,侧槽溢洪道可布置较长的溢流前缘长度,从而达到增大泄流量、降低库水位、减少淹没面积等的作用。另外,侧槽断面可布置成窄深式,在不具备开挖条件或者开挖量较大的小型水利工程运用十分广泛。
瑞Qian二级水电站侧槽溢洪道设计与试验研究
介绍了瑞Qian二级电站侧槽式溢洪道的布置,根据动量定量推求水面线 的电算计算模式,并给出了计算结果,侧槽,陡槽水面线,消能等计算成果均经水工模试验证,提高了设计成果的可信度。
序一
序二
丛书前言
编制说明
溢洪道典型设计工程基本情况表
泄洪隧洞典型设计工程基本情况表
第一部分 溢洪道工程
1 大岩坑水电站侧槽溢洪道
2 南冲水库侧槽溢洪道
3 长田湾水库侧槽溢洪道
4 三插溪水电站溢洪道
5 西北口水库溢洪道
6 大坳水库溢洪道
7 石头河水库溢洪道
8 株树桥水电站溢洪道
9 六都寨水库溢洪道
10 佛子岭水库溢洪道
11 马尾皂水库溢洪道
12 龙潭水库迷宫堰溢洪道
13 加达水电站迷宫堰溢洪道
14 石路水库迷宫堰溢洪道
15 卢村水库溢洪道
16 老石坎水库溢洪道
17 大伙房水库溢洪道
18 寨志水库台阶溢洪道
19 虎局水库台阶溢洪道
20 稿树下水库台阶溢洪道
21 横山水库台阶溢洪道
22 里墩水库台阶溢洪道
23 青龙江水库溢洪道
24 龙源水库溢洪道
25 白马水库溢洪道
26 汤浦水库溢洪道
27 城西水库溢洪道
28 南车水库溢洪道
29 高岭头二级水电站溢洪道
30 青年水库溢洪道
31 大房郢水库正常溢洪道
32 甲日普水库溢洪道
33 长潭水库溢洪道和泄洪隧洞
第二部分 泄洪隧洞工程
34 白云水电站泄洪隧洞
……
附录2100433B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①正槽溢洪道。泄槽与溢流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②侧槽溢洪道。溢流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
③井式溢洪道。洪水流过环形溢流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
④虹吸溢洪道。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岸边溢洪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①正槽溢洪道。泄槽与溢流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②侧槽溢洪道。溢流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
③井式溢洪道。洪水流过环形溢流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
④虹吸溢洪道。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岸边溢洪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见消能工)。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