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计算机中,数据传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串行通讯,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位按位排列进行传输,速度慢,但传输距离相对较远,鼠标口和USB口都是串行端口;另一种是并行通讯,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位使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输,传输速度相对要快些,但传输距离相对不能太远,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标准打印口是属并行端口。
简单地说,串行ATA (Serial ATA)是一种采用连续串行数据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新标准,作为新一代的接口规范,它有望替代我们所用的并行ATA接口。
我们所见到的内置硬盘、CD-ROM、DVD-ROM、刻录机等IDE设备,采用的大多是并行ATA(Parallel ATA)接口,包括常见的Ultra ATA/33/66/100以及最新的Ultra ATA/133标准。几年来,随着硬盘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外部接口数据传输率提升的同时,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在不断提高。采用ATA-3接口的昆腾FireBall EL六代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仅为20MB/s;而采用ATA-4接口的迈拓钻石十代(DiamondMax Plus 40)硬盘则提高到43.02MB/s;采用ATA-5接口的希捷酷鱼ATA Ⅳ硬盘,更是高达69.3MB/s。从硬盘性能的提升速度来看,在2001年如果还没有新型IDE硬盘接口推出,将会出现一个危险区,即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会超过外部接口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即使不考虑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单就硬盘的接口数据传输率而言,其技术潜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自ATA/66起硬盘的接口电缆也一直没有变化过,都是采用40针80芯的。随着并行ATA接口的不断提速,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硬盘数据信号在高速传输中的信号串扰制约着接口速度的提升。在40针80芯并行电缆上的速度极限到底有多大?硬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大约是200MB/s。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值,由于损耗的原因实际上能够达到的接口速度只有理论值的70%左右,外部数据传输率成为硬盘速度瓶颈的那一天很可能会更早到来。
硬件厂商当然不会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无所作为,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推出新的串行ATA(Serial ATA)规范。串行ATA最早是在2000年秋季的Intel开发者论坛上(IDF Fall 2000)提出的,一年多后的IDF Fall 2001上,“串行ATA工作组”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标准。2100433B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你基本上可以按照这个标准:硬结构的导体,只要是七根单丝绞合以上的(也就是10平方以上),都需要冷压电缆头。 软结构多股导体16平方以上的。就不能直接绕在桩头上了。需要接线头。
74LS164是一个串行输入、8位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并带有清除端。 74LS595可以串行输入、8位并行输出,并带有锁存功能, 要实现16位数据串入并出,可以用2片8位的以上芯片级联实现。
指导价上都有的
通用串行总线(USB)使用的USB 3.0电缆的研发
回顾了通用串行总线(USB)发展的历程,论述了随着电脑科技和数码技术的发展,原USB 2.0标准规定的480 Mb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于是2008年底推出了最高传输速率为5 Gb的USB 3.0标准,因此,有必要对适应于该标准的USB 3.0电缆进行研究。提出了USB 3.0电缆的技术要求,论述了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及制造技术。
RS-232串行接口电缆的制作
RS-232 串行接口电缆的制作 RS-232 接口又称之为 RS-232口、串口、异步口或一个 COM(通信)口。"RS-232" 是其最明确的名称。 在计算机世界中,大量的接口是使用串口进行数据连接的,连接 的硬体就是 RS-232 九芯电缆。 RS-232 电缆的两端,一端为公头( DB9针式),一端为母头( DB9孔式),如下: RS-232 —DB9 孔式 RS-232 —DB9 针式 在赛鸽系统产品中,也主要使用 RS-232 口作为与电脑连接的数据通道,并使用了 一种常见的最简单的连接方式,只使用其中的三根电缆线直接焊接相连,如下: 公头 母头 2 2 3 3 5 5 可以使用常见的四芯或八芯网络双绞线作通信线缆。 将其中的一对双绞线作为 2、3 脚的连接线可有效提高数据通讯可靠性(电缆长度尽量短,小于 50米)。 当然,市场上的通用的 RS-232九芯电缆也可直接使用
这种策略通过使源端反射系数为零从而抑制从负载反射回来的信号(负载端输入高阻,不吸收能量),使其不再从源端反射回负载端。
串行端接的优点在于:每条线只需要一个端接电阻,无需与电源相连接,消耗功率小。当驱动高容性负载时可提供限流作用,这种限流作用可以帮助减小地弹噪声。串行端接的缺点在于:当信号逻辑转换时,由于RS的分压作用,在源端会出现半波幅度的信号,这种半波幅度的信号沿传输线传播至负载端,又从负载端反射回源端,持续时间为2TD(TD为信号源端到终端的传输延迟),这意味着沿传输线不能加入其它的信号输入端,因为在上述2TD时间内会出现不正确的逻辑态。并且由于在信号通路上加接了元件,增加了RC时间常数从而减缓了负载端信号的上升时间,因而不适合用于高频信号通路(如高速时钟等)。
串行端口服务器(serial port server),也称串行服务器(serial server)或者端口转向器(port redirector),它是在计算机串行端口跟以太网局域网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设备。
串行端口服务器(serial port server),也称串行服务器(serial server)或者端口转向器(port redirector),它是在计算机串行端口(COM端口)跟以太网局域网(LAN)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设备。它使用以太网替代了串行电缆,减少了工作站混乱,同时允许将串行设备放置在远离计算机的地方。
串行端口服务器可用于所有串行设备和外设,包括打印机、扫描仪。数据收集终端、显示设备、调制解调器、自动设备、安全与警报系统以及温度控制系统等。大多数串行端口服务器允许多个串行设备连接到单个串行端口。串行端口服务器可用于硬连线或者无线以太网LAN。有些串行端口服务器也可跨越互联网协议(IP)宽域网(WAN)工作,使得访问远处的串行设备成为可能,就如它们直接连接到个人计算机或者网络服务器的COM端口一样,这种串行端口服务器有时称以太网调制解调器。
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意为“串行通信接口”,是相对于并行通信的,是串行通信技术的一种总称,最早由Motorola公司提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应用
SCI模块用于串行通讯,如RS422、RS485、RS232;在SCI中,通信协议体现在SCI的数据格式上。通常将SCI的数据格式称之为可编程的数据格式,原因就是可以通过SCI的通信控制寄存器SCICCR来进行设置,规定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