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纯银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纯银茶具基本信息

纯银茶具护理常识

1 银壶长时间使用后会发黑,这正是纯度高的表现,不影响正常使用。

2 新品:冷水清洗后,热水冲洗,再用一般茶叶冲泡一、二次。

3 旧品:壶身外表可用牙膏、牙粉,棉布(忌用硬菜瓜布)擦拭清洗,用擦银布更可清洁,收藏忌碰撞,宜用软纸或细布包裹。

4 壶身内,用清水加白醋煮过,再用清水煮一、二次; 或用热水冲洗,至洁净无味为止。

5 外表可用擦银布擦拭,让银质的光泽渐渐的展现,如遇发黑情况请使用专业洗银水擦洗。

6 家庭清洗可采用牙膏和柠檬水,擦洗干净即可。

7 使用后必须保持远离含硫化合物,避免冷水冲热壶、高处摔下。

8 同时要洼意不可壶内没有装水的情况下干烧。

9 由于是银制品,若与硬物撞击,受到强烈冲击的话,有可能会留下划痕,请务必小心!

10 请使用电磁炉或光波炉加热,直接于明火上烘烤容易导致与煤气木炭中硫反应银发黑变黄,影响品相。 2100433B

查看详情

纯银茶具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佛连茶具

  • H80×W430×D250 型号:YD-G0023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茶具7件套(牡丹)

  • 7件套(牡丹)
  • 尧舜
  • 13%
  • 北京市尧舜建材供应站花乡分店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文字茶具

  • H80×W430×D350 型号:YD-G0020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云纹茶具

  • H100×W320×D300 型号:YD-G002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花石茶具

  • H100×W300×D400 型号:YD-G0019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石渣(石)

  • 梅州市蕉岭县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石渣(石)

  • 梅州市蕉岭县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石渣(石)

  • 梅州市蕉岭县202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冰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冰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茶具

  • 茶具一套(包含洗茶泡茶杯器,茶杯5个,托盘一个)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22
查看价格

茶具10件套装

  • 羊脂玉白瓷茶具套装
  • 5套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9
查看价格

茶具

  • 标准
  • 1套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28
查看价格

茶具

  • H80
  • 4组
  • 3
  • 综合材质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20
查看价格

茶具

  • 标准
  • 1套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28
查看价格

纯银茶具纯银茶具

纯银茶具茶具知识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纯银茶具茶具功效

用纯银茶具泡茶一方面可以将水中的细菌杀死,保证健康饮茶。另一方面纯银茶具也具有摔不碎,压不烂,无毒,无味的优良品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纯银茶具,而且杯体洁白无瑕,图案逼真,线条自然流畅,外观尽显高贵,代表着财富与地位。

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另外,本身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银的热传导性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突出的,它能够迅速散发血管的热量,因此可以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查看详情

纯银茶具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纯银茶具文献

陶瓷茶具的流变 陶瓷茶具的流变

陶瓷茶具的流变

格式:pdf

大小:121KB

页数: 未知

茶具文化与陶瓷文化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二者的有机结合更是创造了中国独特且丰富的陶瓷茶具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瓷质茶具特点的简述,对陶瓷茶具的发展流变进行了综述。

银杏叶黄酮化合物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化合物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化合物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格式:pdf

大小:121KB

页数: 4页

系统归纳总结了银杏叶黄酮化合物提取和纯化方法,从提取率、提取纯度、工业化适用性和环保性等角度,详细分析了溶剂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法的优缺点;并根据银杏叶黄酮化合物的结构差异性,对其纯化方法-膜分离、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分离等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对比;最后,对银杏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开发技术提出建议和展望。

陶土茶具紫砂茶具

陶土茶具特色

陶器中享有海内外名声的是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茶具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当地独有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不易渗漏,据研究有气孔,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复杂多变,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陶土茶具工艺大师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山现了两位卓越的紫 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龚寺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 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 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 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 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的 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 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 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 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因此当时就有十分推崇 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清 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其中以清初 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其驰名于 世。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 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杨彭年的制品, 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 “当世杰作”。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 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 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 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清代宜 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在国内外 均受欢迎,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壶,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器具,17世纪,中国的 茶叶和紫砂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 “红色瓷器”。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人民视为珍品。

陶土茶具创作者

紫砂壶的创作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砂寺一个不著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 型精辟,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足供春唯一的传品, 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自明代供春(龚春)模仿老银杏 树瘿制成“供春壶”而闻名后,相继出现的制壶大师 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陈鸣远、 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和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 良等。近代有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人,顾景舟近作 提璧壶和汉云壶,系出国礼品。青年艺人也是人材辈 出。

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 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 具的艺术装饰。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 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 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 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陶土茶具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货(无花无字),花货(拟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几何图案)。

紫砂壶是陶瓷家族中的骄子。据传苏东坡没计的一件树提壶,取以自然的古青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和精妙的书法,清雅古朴,色彩对比也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明代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艺术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杂硇砂土,泛出星星白点,宛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足

陶土茶具评价

评价一套紫砂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一套紫砂茶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的结合,

紫砂茶具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为海外一些国家的人民所珍重。早在15世纪,日本、葡萄 牙、荷兰、德国、英国的陶瓷工人就先后把中国的紫 砂壶作为标本加以仿造。18世纪初,德国人约·佛 ·包特格尔,不仅制成了紫砂陶,而且 在1908年还写了一篇题为《朱砂瓷》的论文。本世纪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马、伦敦、巴黎的博览会上展出, 并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国陶瓷史 增添了光彩。2100433B

查看详情

茶具如何清洗?

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杯子上的茶垢却很难清除,茶具内壁就会长出的一层茶垢,茶垢中含有多种金属物质如镉、铅、铁、砷、汞等等。它们在饮茶时带入身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故有饮茶习惯者,应经常及时清洗茶具内壁的茶垢。

我们泡茶的茶具中,泡久了就会出现茶垢,这是没有及时清洗茶具的原因,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如何清洗茶具。

1、茶杯、茶壶等茶具用久了,就会产生大量的茶垢,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海绵来蘸盐磨擦,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清洗茶具上的污垢了。

2、还可以用牙膏或者打碎的鸡蛋壳进行擦洗,然后再用清水冲净就可以了。

3、最方便省事的是将茶具浸泡在醋或去渍粉的溶液中,静置2-4小时,以清水冲洗,茶具焕然一新。

清洗茶具时要注意

1、在每次喝完茶后,记得把茶叶倒掉,然后清洗茶具。这样能够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什么清洗工具都不用,还能让茶具保持明亮光泽。

2、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很多茶具都上了茶色,用清水也就洗不掉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挤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匀的涂在茶具表面。大约过一分钟后再来用水清洗这些茶具,这样,茶具上面的茶垢就很容易被清洗干净了。用牙膏清洗,不仅很方便,而且还不会损坏茶具或伤害手,既方便又简单。

3、清洗茶具时要特别注意一点,切忌使用一些粗糙、易伤害茶具的清洁工具来刷洗茶具,虽然这样可以清洁茶具,但是很容易会伤害茶表面的釉质,令茶具越来越薄,茶垢也会慢慢的渗到茶具里,那样茶具就会变成茶水的颜色,极难清洗干净了。

-END

欢迎关注 饮哲 微信公众号 SH-WHC

查看详情

巧夺天工的紫砂茶具

用泥土制成坯的烧成品,都称陶器,人类最早使用的器皿就是陶器。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可谓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时书憧名“供春”者,因闲暇无事,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又经自己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制壶技艺日精,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 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形状古朴,奇拙,就模仿树瘿的造型,用手指捏为形,再用茶匙挖空内壁,做成几把“树瘿壶”。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壶,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为其起名曰:“供春壶”,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名家评供春其壶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历代以来,供春壶均为极其名贵之物,名闻遐迩,存世极少,历代藏壶名家竞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家当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四家之后制壶技艺最高者为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时朋之子),时人谓其制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 时大彬初仿供春制作大壶,后因人们品茗斗趣之需而改制小壶,并以柄上拇指为标志,流传之广,以致人人“几案一具”。清人陆绍曾见时大彬所造之壶,有名为“六合一”者,即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合之为一壶”、“离之乃为六”,水注其中“滴屑无漏”,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至后来,时之弟子李仲芳与徐友泉也成为制壶名家。

明代的紫砂壶制作越发精巧绝伦。或像花果树木、缀以草虫,或似鸟兽虫鱼、各肖其形,或象商周鼎彝、古趣盎然,或似秀女寿翁、情态可掬……至今已成为各国公私收藏家作为艺术精品而竞相搜罗收藏,极为名贵罕见。

清代著名的制壶名家当推陈鸣远,他制壶技艺精湛,题材广泛,在壶的造型上更为古朴自然。

至清代中叶以后,文人墨客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书画名家,如近代的吴昌硕都亲自参与、共同设计,他们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为一体,装饰于壶壁,使紫砂壶不但成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且在自身的艺术内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优秀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恒久的艺术品。

来源:淘壶人紫砂学堂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news.taohuren.com)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