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车间成本核算 指工业企业实行分散核算的情况下,各车间对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分配,计算本车间所生产产品(劳务或作业)的成本计算工作。
实行车间成本核算,便于车间及时了解其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和产品成本的升降情况,有利于控制成本,节约生产费用。 2100433B
2011年水泥厂32.5水泥生产车间成本核算表
2011年水泥厂 32.5水泥生产车间成本核算表 生产 1.0万吨时成本(表 1) 序 号 成本项目 PC32.5计划成本 配比% 单耗(吨) 单价(元 /吨) 单位成本(元) 一:原材料 1 熟料 50-52 0.52 260 135.2 2 石膏 5 0.05 85 4.25 3 矿渣 10 0.1 110 11 4 粉煤灰 23 0.23 90 20.7 5 炉渣 10 0.1 85 8.5 6 助磨剂 0.1 0.1% 4800 4.8 7 料耗 5 8 小计 189.45 二:电费 1 电费 23 2 小计 23 三:制造费用 1 润滑油 0.4 2 铲车油料 2 3 研磨体 0.03 0.3 4 劳保 0.2 5 化验室材料 0.1 6 修理费用 0.2 7 工伤保险 0.06 8 养老保险 1.0 9 安全奖 0.2 10 办公用品 0.
浅谈机械制造业车间成本管理
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或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 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企业物流的一切活动最终体现为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必然要求进行经济核算,计算成本、考核业绩。所以物流成本核算贯穿于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必然包括以下内容:
1、仓储成本核算。
2、运输成本核算。
3、配送成本核算。
4、物流包装成本核算。
5、装卸搬运成本核算。
6、流通加工成本核算。
7、物流信息成本核算。
8、其他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
1、企业物流成本的确认
1)采购供应成本的确认。
2)生产活动物流成本的确认。
3)企业内物流成本的确认。
4)销售物流成本的确认。
5)回收物流成本的确认。
2、企业物流会计的核算
1)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企业物流会计的账户设置。
3)企业物流会计的账务处理。
4)物流成本会计的财务核算。
5)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报告。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物流成本核算复杂多变的特点,为了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进行合理的账务处理,就必须做出必要的假设条件,这种假设也是物流成本核算原则确立的基本前提。
1、物流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1)核算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核算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2. 物流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权责发生制原则。
7)历史成本原则。
8)重要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