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宋力杰,1955年出生,河南省孟州市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教研室教授。长期从事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的教学、科研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曾担负全国GPS网平差、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项目的软件研制任务,开发的大地测量综合数据处理软件—-“平差之星”,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大地测量、航天测绘保障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测量平差作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平差计算者从繁重的、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中彻底解放了出来。例如,一个500余点的二等三角网,在数十年前需要几十人几个月的工作才能完成平差计算,如今,同等规模的三角网平差,放在普通的计算机上,只需几分钟便可完成全部计算。这种巨变,离不开高速的电子计算机,更离不开高效的测量平差程序。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118060577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4 x 2.4 cm ; 558 g
ASIN: B001TDLZPQ
(一) 前言 在xx至xx学年第二学期末,自xx年12月1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
对于直接对观测点的观测坐标值进行近似平差的方法:例如是附和导线,已知点A,B,C,D,用A点定向,全站仪测出导线点坐标附和到C,设全站仪测出C点坐标为Xc1,Yc1,已知C点坐标为Xc,Yc,用C点的...
简单的说就是减小测量误差的意思
第1章 平差辅助函数
1.1 提示信息显示
1.2 对称矩阵的下标计算
1.3 数组(矩阵)输出
1.4 对称正定矩阵求逆
1.5 权逆阵传播
1.6 权倒数计算
1.7 中位数计算
1.8 角度值格式互换
1.9 权因子函数
第2章 概率计算
2.1 Cprobability类设计
2.2 F函数
2.3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2.4 正态分布的反函数
2.5 X2分布的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
2.6 X2分布的反函数
2.7 B分布的分布函数
2.8 F分布的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
2.9 F分布的反函数
2.10 t分布的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
2.11 t分布的反函数
第3章 经典平差
3.1 参数平差
3.2 相关观测值参数平差
3.3 条件平差
3.4 相关观测值条件平差
3.5 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
3.6 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第4章 近代平差
4.1 参数加权平差
4.2 序贯平差
4.3 卡尔曼滤波
4.4 最小二乘配置
4.5 抗差估计
4.6 相关抗差估计
4.7 粗差探测
4.8 半参数估计
4.9 岭估计
第5章 水准网平差
5.1 概述
5.2 数学模型
5.3 水准网平差计算类设计
5.4 原始数据文件格式设计
5.5 数据存储
5.6 数据文件的输入
5.7 原始数据写至结果文件
5.8 近似高程计算
5.9 组成法方程式
5.10 高程平差值计算
5.11 残差计算
5.12 精度估计与平差结果输出
5.13 最小二乘平差计算
5.14 水准网粗差探测
5.15 自由网平差
5.16 拟稳平差
5.17 闭合差计算与检核
第6章 水平网平差
6.1 概述
6.2 水平网平差计算类设计
6.3 原始数据文件格式
6.4 数据存储
6.5 数据输入
6.6 原始数据输出
6.7 近似坐标计算
6.8 误差方程
6.9 法方程累加项计算
6.10 组成法方程式
6.1l 未知数计算
6.12 观测残差计算
6.13 误差椭圆计算
6.14 3F差成果输出
6.15 最小二乘平差
6.16 自由网平差
6.17 拟稳平差
6.18 水平网粗差探测
第7章 GPS向量网平差
7.1 GPS网平差概述
7.2 GPS量网平差的数学模型
7.3 原始文件格式设计
7.4 GPS网平差类设计
7.5 数据输入及存放
7.6 原始数据输出
7.7 残差(误差方程自由项)计算
7.8 组成法方程式
7.9 输入已知点坐标先验信息
7.10 已知点处理
7.11 参数平差值计算
7.12 计算结果输出
7.13 残差二次型计算
7.14 已知点坐标改正数的二次型
7.15 最小二乘平差
7.16 秩亏自由网平差
7.17 拟稳平差
7.18 抗差估计
7.19 粗差探测
7.20 GPs网平差算例
参考文献
水准测量平差表
点号 测站数 n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测量: 记录: 计算: 日期: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 工程名称: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盘县羊场付家小河段河堤治理工程 施工单位:贵州普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点1 1 BM2往 0.0003 -7.262 BM4往 BM5往 BM6往 2 2 2 2 BM7往 2 2 -7.262 -1.961 -5.914 -2.778 BM8往 BM3往 0.0005 -1.960 -3.826 0.0005 -3.825 0.0005 1348.312 1341.050 1339.090 1335.264 -4.901 -5.913 1329.351 -4.108 1325.242 1322.465 1317.564 0.0005 -2.
测量专业\"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结合测量专业《测量平差》理论性强、公式较多,专科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的特点,提出了测量平差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第2版)》在简要介绍VB程序设计语言和测量平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能够实现导线网、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以及上述网形(包括各种角度、边长交会图形)任意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控制网平差计算的示例程序为主线,完整、系统、循序渐进地阐述了经典测量平差程序实现方法。
复杂的编程技巧很难清晰、准确地阐述,因而一直是程序设计类教材的难点和短板。《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第2版)》编著者在此方面作了努力尝试,通过对算法的深入介绍和代码的逐条注释,希望能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阐述复杂测量数据计算问题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巧。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第2版)》提供了示例程序的完整代码和典型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验证,因此除可作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相关课程教材外,也可以供从事测量数据处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
第1章 VB 6.0数值计算程序设计基础
1.1 VB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
1.2 VB应用程序的对象
1.3 VB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
1.4 运算符与表达式
1.5 VB应用程序的过程
1.6 VB应用程序的数据输入与输出
1.7 菜单与工具栏设计
1.8 VB图形程序设计
1.9 工程的创建与管理
1.10 数值计算程序的调试
第2章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数学模型
2.1 测量平差的任务
2.2 衡量精度的数字指标
2.3 协方差(协因数)传播律
2.4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2.5 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准则
2.6 间接平差法
第3章 控制网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3.1 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
3.2 平差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3.3 平差数据结构
3.4 数据储存设计
3.5 数据读入
3.6 近似坐标计算
3.7 组法方程
3.8 解算法方程
3.9 精度评定
3.10 成果输出
第4章 自定义函数及通用过程
4.1 角度转弧度函数Radian()
4.2 弧度转角度函数Angle()
4.3 反算坐标方位角函数Azimuth()
4.4 由点名查点号函数Seqn()
4.5 提取观测边函数Sid()
4.6 查询是否已知点及该点前已知点数函数Charact()
4.7 坐标反算边长函数scalcul()
4.8 平面坐标转换通用过程Transformation()
4.9 反余弦函数Arccos()
4.10 前方交会坐标计算通用过程Intersection()
4.11 后方交会坐标计算通用过程Resection()
4.12 三角形坐标计算通用过程Cotangent()
4.13 三边形坐标计算通用过程Sdcoord()
4.14 观测一角一边特殊三角形坐标解算通用过程
4.15 组法方程通用过程Equation()
4.16 高斯约化解法方程通用过程Slequation()
4.17 法方程系数阵求逆通用过程Inversion()
4.18 点位中误差、误差椭圆参数计算通用过程Ellipse()
4.19 计算边长、方位角平差值权倒数通用过程Quandaoshu()
4.20 计算输出边长方位角平差值及其精度指标通用过程SideAzimuthadj()
4.21 高差平差值权倒数计算函数Heitweight()
4.22 平面网成果输出通用过程Output()
4.23 误差椭圆绘制通用过程Drawellipse()
4.24 测量坐标转屏幕坐标通用过程screen()
第5章 示例程序及其算例
5.1 控制网平差示例程序
5.2 高程网平差算例
5.3 导线网平差算例
5.4 三角网平差算例
5.5 三边网平差算例
5.6 混合结构控制网平差算例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是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研讨会上制定的《测量平差》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重点介绍了测量误差知识、测量平差的原理和基本平差方法,并结合一定的测量实例说明了测量平差方法的应用。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一章的前面给出了该章的教学目的,概述了章节的重点内容,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的学习。
(2)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遵循高职高专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在理论体系完整的前提下,舍去了较为繁琐的推证,重点讲述平差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4)增加了线性方程组常用的几种解算方法,并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解算程序,与后续课《Visual Basic测绘程序设计》更好地相衔接。
(5)每一章节后都有一定数量针对性非常强的思考题和习题,便于学生做作业,加强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靳祥升(第一章、第二章),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潘国锋(第三章),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蒋紫蕊(第四章),平顶山工学院魏亮(第五章、第六章)。全书由靳祥升统一修改定稿。
全书完成后,由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责成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陶本藻教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修改后,通过了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作为测绘学科高职高专院校统编教材,供高等职业教育测绘类专业使用。在此,对陶本藻教授和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杨中利老师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对黄河水利出版社为本教材顺利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热忱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中缺点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