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一、“十一五”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一五”是巴南经济社会打基础、上台阶、大发展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三区”建设,攻坚克难求突破,开拓创新促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迎来了“十二五”跨越发展、提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

(一)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倍增”、“三个大幅增长”。“五个倍增”: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8.7亿元,是“十五”期末120.5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16.6%;工业总产值达到551.4亿元,是“十五”期末170.6亿元的3.2倍,年均增长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3亿元,是“十五”期末75.7亿元的4.3倍,年均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4亿元,是“十五”期末31.1亿元的3.5倍,年均增长28.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是“十五”期末4.2亿元的4.8倍,年均增长36.6%。“三个大幅增长”: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比“十五”期末的10054元增长8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41元,比“十五”期末的3475元增长94%;城镇化率达到73.4%,比“十五”期末的62.9%提高10.5个百分点。

(二)交通建设实现新飞跃;

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00多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540公里公路里程;总里程达到26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80公里,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3倍和1.5倍。全市“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有“二环二射”贯穿全境,综合交通体系主骨架基本形成。提前实施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建设,完成鱼洞长江大桥正桥及南引道一期,完成渝南大道A段拓宽改造、渝南分流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滨江路二期、渝南分流道二期工程,累计实施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51万平方米。沿江高速公路、佛耳岩滚装码头二期、外河坪公交站场、鱼洞换乘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完善城区公交站点158个,新建公交停车港70个。投入20亿元,改造提升干线公路和油化硬化农村公路71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464公里。实现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双百”目标,农村通畅率达到97.5%,农村客运覆盖到70%的行政村。

(三)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完成居住区综合整治494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55万平方米。恒大城、蓝光·十里蓝山等精品楼盘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镇街场镇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6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29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53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新建龙洲湾滨江广场等城市广场5个、鱼洞老街公园等城市公园15个、社区公园50个。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4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7.6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7%,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31和32.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比“十五”期末提高8.5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

(四)二三产业得到新发展;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十五”期末的16.2︰45︰38.8调整为8.9︰52︰39.1。“十一五”时期连续荣获全市“工业十强区县”、“十强园区”称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5.9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3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4.5亿元,增长235.45%。经济园区提速开发建设,界石工业园取得突破性进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位。专业市场群实现交易额26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9.6倍。“万村千乡工程”建成460个网点,居主城区第一位。被命名为西部唯一的“中国温泉之乡”。旅游业接待游客52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6倍、2.9倍。商品房销售234.8万平方米,是“十五”期末的2.7倍;销售额105.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3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315.6亿元和269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9倍、4.3倍。

(五)农村经济得到新提升;

“巴南银针”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石滩“琢玉大米”等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一生缘”豆干等15个产品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五布柚等40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二圣天坪被首批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重庆花木世界、光大集团城市生态奶业顺利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新建农村沼气池2万余口、人行便道1200公里。投入20.9亿元,建成场镇水厂22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28个,解决了3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丰岩水库主体工程并下闸蓄水,完成5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南彭—惠民”区域被列为全市统筹城乡改革7个集中示范点之一。新成立巴南浦发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在全区设立“信用村”35个、“信用镇”1个。完成三峡库区四期移民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顺利推进后期扶持扶助工作。

(六)改革开放迈开新步伐;

改革区投融资体制,整合区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30多亿元。深化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边远镇、困难镇转移支付力度。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南泉万河村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联系村”。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工业产值达到40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4%,比“十五”期末提高6个百分点。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5个,日本住友商事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发展。实际利用内资132.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9.7倍。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2.7倍。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5.2倍。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区”。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财政累计安排30.1亿元,用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科技进步综合指数47.5%,居全市前列。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区。投入3亿元新建5所中小学校,投入4.41亿元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成塑胶运动场26片、寄宿制学校14所。投入2.5亿元完善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完成区人民医院急救部和5个镇卫生院、区皮肤病医院改扩建,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77个。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白内障无障碍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现全覆盖,建成2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98个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城区、全市文化先进区。接龙、木洞、花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丰盛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4.3%,比“十五”期末提高4.1个百分点;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90%,提高15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五届获市“双拥模范城”称号。

(八)民计民生有了新改善;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8.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0.6%。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2.2%以内。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区。财政累计支出21.5亿元,七类社会保险覆盖149.9万人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保险目标。推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8.4%。累计支出城乡居民低保金2.4亿元,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救助中心,累计救助23.9万人次、2581万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解困助学基金1.65亿元。建立慈善募捐长效机制,救助困难群众2.5万人次。新建、改扩建41个社区服务站,建成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点62个。建成廉租住房1512套、6.2万平方米。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提升到95.8%,居主城区第三位。

(九)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法制建设。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50件、政协提案1458件,按时办结率和回执满意率均达到100%。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深入实施《公务员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切实规范政府各类经济行为,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管理制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三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镇街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应对特大旱灾、暴雨、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影响,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援建四川崇州市公议乡和对口帮扶城口县、西藏芒康县等工作。其他政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扩开放、强工业、调结构、靓城市、惠民生,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圆满收官。一是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39.1%。“工业经济推进年”成效显著,工业总产值增长27.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2.9%。二是产业优化升级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2%,长安铃木产值突破100亿元,宗申集团突破80亿元,大江集团突破40亿元,重庆机床、建设集团超过10亿元。宗申动力获第二届市长质量管理奖。被评为“全国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区”,3个专业市场、1个物流企业跻身全市“商贸流通100强”。批发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铠恩家居、西部汽车城销售额突破200亿元,服务外包产业园建成1200个呼叫座席,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启动建设。“五方十泉”在区项目大见成效,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7%、18.5%。都市型农业逐渐兴起,被评为“全国无公害水果产地县”,“五布柚”获评地理标志商标。三是城乡建设改造亮点纷呈。城中村改造累计拆迁3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巴县大道、渝南大道A段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通城区环线公交。完成城区13个菜市场整治改造。开工建设区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建成一批社区、村卫生服务设施。投资近5亿元,建成110千伏海棠变电站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农网线路56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8万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前18天实现全年目标。四是民生实事全面落实。民生投入2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2.8%。在全市率先建立“民生110”,贴近群众排忧解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面实施中小学生饮奶计划和留守儿童“爱心午餐”。办结“农转城”6万余人,居主城第一位。发展微型企业437户,解决就业3754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30.8万人,占应参保的87.97%,提前一年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神聚气,奋力拼搏,开创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崭新局面,谱写了“十一五”发展的辉煌篇章。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向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巴南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的进步和变化令人鼓舞,但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不强;社会建设欠账较多,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的部门和干部创新力、执行力不强,思想不够解放、精神有待提振,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决不回避任何矛盾和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努力完成“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巴南的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条件不断完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以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抢抓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二环时代”扩城发展等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争先,开创“十二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推动巴南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速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进程,建设“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十二五”发展定位是: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江南新城。包括巴南和南岸两区二环以内至长江沿岸全部区域。我区范围即铜锣山两翼9个镇街,按照“一城两翼,联动发展”的空间开发战略,优化提升铜锣山西翼城区、开发拓展东翼城区。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成国际化现代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

——主城第三增长极。以江南新城、麻柳沿江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与两江新区、西部新城发展逐步形成鼎足之势,辐射带动重庆南部区域发展。

——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在全区范围内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城乡一体建设,就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以江南新城辐射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85%。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年均增长2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5亿元,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亿美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内资累计13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0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5︰50︰45。

通过努力,打造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都市大区和千亿级工业大区、千亿级商贸物流大区,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全区GDP翻一番,人均GDP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49︰1。实现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5%,市民享有更优生活工作空间。交通体系完善,出行畅通便捷。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6%以上。市民健康保障水平、健康素质在全市领先,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居重庆先进水平。在“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上述定位和目标,要全面推进以下战略任务: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动经济转型;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形成“主城第三增长极”。

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实施扩能技改项目和核心企业配套项目,推进长安铃木二工厂和大江配套工业园建设。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经济园区开发建设,建成千亿级园区。推进鹿角—界石数码产业园开发建设,打造重庆新兴高端制造业基地。优化提升花溪摩托车工业园,加快麻柳重化工业园、鱼洞天明汽车工业园、木洞轻工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轻工产业,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和化工及金属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形成六大产业集群,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强化电、气、煤等能源保障,配合推进小南海水电站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基本建成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成为西部一流、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的公路物流枢纽。着力打造市级核心商圈,扩大专业市场群规模,发展商业特色街区,加快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和农村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重庆主城主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南温泉、东温泉、桥口坝等精品温泉旅游项目,加快樵坪山、圣灯山、云篆山等生态旅游开发。推进木洞桃花岛、浪琴游艇俱乐部等大项目建设,结合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布局房地产项目,注重提升品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进金融、保险机构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着力发展服务外包、咨询、研发、会展、中介、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优质稻、花木、茶叶、蔬菜、水果及生态养殖六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进“两社两化”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农产品知名商标,推进重庆花木世界、光大奶业、二圣茶业、天星寺合作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上档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设立创新研发中心。提高政府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营造财政、金融、税收等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三网融合”,增强信息化服务经济的能力。

(二)开拓国际化新领域,着力提高开放水平;

扩大开放是内陆和后发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途径。要以国际化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工作大局,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建设开放高地,促进跨越发展,为“主城第三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鹿角—界石工业园、麻柳沿江开发区、滨江经济带、南泉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为重点区域,打造开放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善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重组的机遇,发展“整机 配套”、“制造 研发”、“生产 结算”为一体的加工贸易新模式。重点布局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配套、车载电子、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成为重庆经开区拓展区,与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公路物流基地力争设立口岸和保税仓库,建立服务贸易结算中心,实现流通国际化,融入“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推动麻柳沿江开发区成为长寿经开区拓展区,深度开发桃花岛项目,推进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和区域结算中心。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滨江经济带,建设国际一流标志性建筑,引进金融、交易和商业、企业等总部经济项目。

建设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围绕重庆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的目标,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经济园区、麻柳沿江开发区和公路物流基地为主要载体,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将园区、开发区、物流基地等作为引进内外资项目的主阵地,抓好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做好基础设施与标准厂房同步建设,开发区与城市房地产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形成接纳大项目落地的能力。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推行产业集群式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重点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产业转移和引进外资上实现重大突破。

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建设集团、长安铃木、宗申集团等企业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支持重庆机床集团、宗申集团、耐德公司等企业跨出国门,收购企业、研发机构、知名品牌和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到境外联手外企开发市场、技术和标准,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

加强区域协作。与南岸区共同打造江南新城,联手促成重庆主城第三增长极。与长寿区合作,力争麻柳沿江开发区成为长寿经开区拓展区。与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长寿化工园区合作,与渝南黔北地区其他区县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引领渝南黔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推进宜居宜业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宜居宜业“江南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以龙洲湾为核心的重庆新兴城市副中心建设,展现现代化都市风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三甲医院、中小学校、文化和体育中小建设,完善各类公共设施,营造居家兴业良好环境。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建设滨江宜居新城、山地生态社区和宜居特色小镇。沿滨江路建成一批生态湿地、休闲公园、市民广场和特色商业,建成绿色生态、亲水休闲江岸,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的宜居江岸,带动滨江经济带建设。加大主要山脉植被保护力度,规划建设高品质居住区。依托各地自然、人文特色和区位优势,打造宜居特色小镇。

推进交通建设。构建“六横六纵十联线”干线公路,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四级公路网络。推进白居寺、木洞、麻柳嘴长江大桥建设,建成滨江路、渝南大道分流道等城市主干道,建成东城大道、惠南路等骨干道路,推进渝南大道D段、惠东路建设。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巴南段建成通车,推动重庆轨道交通8号线巴南段开工建设。配合推进渝长铁路和铁路东南环线项目,推进燕尾山隧道、龙洲湾隧道建设。完成佛耳岩滚装码头二期工程,建设麻柳嘴货运码头和一批客运码头,建成外河坪公交站场、鱼洞交通换乘枢纽。提升改造农村公路,推进畅通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大规模城乡绿化造林,完成重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5%。加强城市骨架干道绿化景观建设。深入开展“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推进长江沿岸巴南段森林绿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推进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深入实施环保“四大行动”。推进流域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完成次级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管,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广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低碳产业示范园、低碳生活示范城区。

(四)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建设,提高农村现代化生活水平。加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建成“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乡村规划。改造农村危旧房,推进巴渝新居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和人行便道建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观景口水库、丰岩水库二期、龙岗水库、高洞子水库建设,策划实施跨区域大型灌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中小学、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文化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广播电视、电话、邮政“村村通”工程,场镇天然气管线实现全覆盖。

促进农户增收。加大政府投入,强化信息、技术、物流、市场等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水平,增加转移性收入。努力探索农民依法分享土地长期增值权益的机制,增加财产性收入。

推动农村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快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推进集体土地股权化改革试点,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扩大信用镇、信用村范围。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推进“南彭—惠民”市级集中示范点建设,重点在城乡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经验模式,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完善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三农”投入机制,确保政府财政投入“三农”的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支持工商企业下乡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工商企业与农民共享收益机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技术、现代理念等向农村传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紧密合作,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

(五)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就业的作用,促进充分就业。重点解决失业人员、农转非人员、库区移民、残疾人、退役士兵就业问题,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健全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增加贫困群体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公租房建设、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农民工和城市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保障市场充足供应,加强对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控,实施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补贴。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完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扶持高职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需要,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性或重点中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积极发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和继续教育。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推进三甲医院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体系,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强学校体育,发展竞技体育,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和健身广场全覆盖。发展心理咨询,促进市民心理健康。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业和产业。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和青少年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推进平安建设。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区、放心区。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完成“三所”建设。推进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推进平安重庆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城市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实施交通安全“生命工程”。加快统筹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试验区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保障能力。

(六)推动思想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文明;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和城市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追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区先进工作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繁荣文学艺术。挖掘研究巴文化、抗战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将巴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提炼巴文化精髓并丰富其内涵,塑造独特的巴南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响木洞山歌、接龙吹打、界石儿歌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建成广播电视服务(传输)中心,实现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实现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拓展文化市场,整合区域旅游、文化、商贸等特色资源,培育巴文化、抗战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演艺业。打造集温泉旅游、茶庄茶艺、特色民居、家具设计、生态农业等为支撑,以巴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娱乐集聚区。推进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原创动漫设计基地、巴渝风情文化创意小镇建设,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高集聚度的新兴文化产业龙头项目。优化提升广播电视影视传输服务、印刷包装等传统文化产业,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链条。

(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政府。

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开展镇街行政管理扩权改革,切实增强镇街行政管理调控功能,促进镇街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开展综合执法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征地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利,依法快速推进征地工作。创新投融资体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发展中融资保障问题。创新园区管理和招商机制,推行政府雇员制度,探索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新模式。创新扶持政策和帮扶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

推进诚信巴南建设。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重点,以企业联合征信为突破,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全面推进“诚信巴南”建设。加强诚信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个人联合征信平台。建立信用监管与奖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率先使用信用产品,引导企业和个人注重信用建设。倡导诚信自律,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面向社会的诚信服务承诺。

建设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着力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察等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政务督查,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管理投融资平台,合理控制政府负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行网络政务,强化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网上监督。

加强政风和廉政建设。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体制机制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进会风文风,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恪守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从严治政,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

各位代表!“十二五”目标令人振奋,展现了巴南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崭新蓝图,寄托了全区人民共享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和衷共济,提振精神,汇集全区人民的智慧力量,抓紧抓实各项战略任务,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三、全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达到36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25%,达到6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到4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达到135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20%,达到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达到216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达到7921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314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65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亿元。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规划、征地和招商引资;

围绕“十二五”目标定位,对接新修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重庆主城区外环区域发展规划,深化巴南区分区规划,编制城乡战略发展规划。与南岸区对接合作,推进江南新城规划建设。编制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麻柳沿江开发区、滨江经济带规划。完善鱼洞老街历史街区、巴南滨江路“两江四岸”规划设计,尽早启动开发建设。着力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做好14平方公里扩城规划,力争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推行地票交易,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争成为全市建设用地复垦试点区。建立招商引资快速决策机制,设立“长三角”、“珠三角”招商窗口。力争长安铃木二工厂、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入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60亿元以上,完成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以上。

二是抓好城市建设改造;

投资60亿元,实施十大精品工程,即:巴南滨江路、渝南分流道、内环快速巴南立交和南温泉立交、东城大道、渝南大道环境综合改造、巴南文化公园和龙洲湾商业步行街、李家沱滨江公园、南温泉音乐广场、居住区综合整治、鱼洞新华公租房和花溪民主新村廉租住房。完成危旧房拆迁扫尾和城中村改造拆迁剩余任务量。建成一批汽车站、停车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公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改造46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市政设施,新建污水三级管网17公里。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年度目标任务,创建市级森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绿地率达到40%。配合推进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建设,建成外河坪公交场站。推进鱼洞长江大桥正桥二期及南引道二期、鱼洞公交枢纽工程建设,推进沿江高速公路巴南段、省道106改线工程。做好佛耳岩滚装码头二期前期工作,实施一期工程进港道路建设。80%的镇街建成客运站。

三是抓好工业经济和园区建设;

工业投资增长13%,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5%。经济园区完成融资20亿元,投资100亿元,土地征用5000亩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建成界石组团桂花大道B段、梨花大道A段和B段、入口大道B段、纵一路、横一路和 110千伏变电站。建成鱼洞组团天明、金竹主干道。建成鹿角组团C、D线3.5公里、鹿角立交及连接道。在界石工业园规划建设重庆界石数码产业园,确保高迪数码等项目入驻。推进麻柳沿江开发区规划建设,完成融资5亿元,建成骨干道路2.5公里,征地平场1000亩,确保渝钛白环保搬迁等项目入驻。配合推进小南海水电站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新建大江工业园等6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界石组团污水处理厂。加快接龙铁矿、丰盛煤矿和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强化服务企业工作,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制度。

四是抓好商贸、旅游、房地产业;

商贸批发零售增长25%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以上。抓好鱼洞、龙洲湾、李家沱商圈规划建设,加快实施龙洲湾商业步行街、商社·渝南购物中心项目,建成地一大道地下商业、都和广场购物中心。培育10家以上亿元级商业批发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品牌餐饮企业总部。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加快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完成土地征用3000亩,确保顺天物流、西联物流等项目入驻。旅游业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突出温泉旅游特色,加快南温泉等七大景区建设。实施桃花岛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重庆花木世界4A级旅游景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竣工商品房150万平方米。

五是抓好城乡统筹和都市农业;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打造10个集中示范点,完成累计农转城12万人目标任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通村通畅率80%的目标。完成人行便道500公里、农户家庭院落环境整治500户。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丰岩水库二期、龙岗水库建设,推进一批中小型灌区建设。完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30个、场镇供水工程改造4个,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万亩蔬菜标准园建设,建成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推进国家级标准化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十里生态茶叶长廊、重庆花木世界及云篆山荷田观赏休闲项目,推进重庆首个合作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光大城市生态奶业“欢乐牧场”,建成50个特色休闲农庄。抓好50万亩天然林的全面管护。

六是抓好社会事业和文化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安工程”和“五个校园”建设。推进龙洲湾小学、南温泉小学建设。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区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完成二圣、惠民、安澜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区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界石中心医院及南泉中心卫生院迁建、区精神病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实现标准化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完善区体育场设施,加快区体育馆建设。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个、健身工程100个,建成社区健身路径100条。推进天坪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滨江运动休闲长廊二期、云篆山健身登山步道建设。办好第二届区运会和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0.1%。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力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等市级项目落户建设。完成“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任务。启动2—4个镇街影剧会堂和文化广场建设。建成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书屋)20个。创建市级特色文化之乡2个。

七是抓好一批民生实事;

投资54亿元,实施30项民生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民生大事。建成安置房58.4万平方米,确保回迁安置5698户1.5万余人。建成廉租住房1521套6.8万平方米。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2000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新建地质滑坡重建安置房210户1.4万平方米。扩建二圣、丰盛敬老院。新建和改扩建社区服务站5个。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帮助、指导6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完成10个村整村脱贫工作。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以上。继续实施学生饮奶计划和留守儿童“爱心午餐”。推进次级河流域综合整治,建设7个污水处理厂、2个污水处理站,实施河道清淤15公里。建设5个垃圾中转站及配套垃圾处理设施,新建、改建公厕20座。推进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工程,实施一批“生命安全”工程。

八是抓好学习教育活动;

政府系统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破解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促进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推动工作更加有力。倡导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开放精神,倡导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自强精神,倡导勇争一流、勇创卓越的拼搏精神,倡导协作共事、共兴巴南的合作精神,倡导敢于担当、敢作敢为的进取精神,倡导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学精神。要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不断提高执行力、推进力,努力突破瓶颈,奋力赶超先进,推动跨越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查看详情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重庆文化石

  • CQ7027
  • m2
  • 13%
  • 四川石砌时代别墅文化石集团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夏鹃(重庆南山)

  • 髙40cm,冠幅30cm,每株4-5分支,笼型紧凑
  • 13%
  • 泸州兴绿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重庆烤漆球阀

  • Q41F-16;DN15;类型:普通;手动;密封面材料:氟塑料;阀体材质:灰铸铁;接口形式:法兰;
  • 元力
  • 13%
  • 云南元力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重庆烤漆球阀

  • Q41F-16;DN20;类型:普通;手动;密封面材料:氟塑料;阀体材质:灰铸铁;接口形式:法兰;
  • 元力
  • 13%
  • 云南元力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重庆烤漆球阀

  • Q41F-16;DN40;类型:普通;手动;密封面材料:氟塑料;阀体材质:灰铸铁;接口形式:法兰;
  • 元力
  • 13%
  • 云南元力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高度×冠幅)80×80cm 盆苗
  • 惠州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2011钢化玻璃

  • 12mm
  • 100m²
  • 1
  • 信义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6-15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电力电缆2011价格

  • NHYJV-4×70+1×35
  • 1km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4-09
查看价格

2011钢化防火玻璃

  • 12mm
  • 100m²
  • 1
  • 信义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6-15
查看价格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11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77KB

页数: 10页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 年 1月 9 日重庆市第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 H** 总书记为重庆定向导航, 国务院颁发实施国发 3号文件, 重庆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 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趁势 而上,开拓进取,创新图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化解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以大改革、大开 放、大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生机勃 发的新境界。 初步统计 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 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991 亿元,增长 4 倍, 社会消费者零售总额达到 2870 亿元,年均增长 18.5%,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77KB

页数: 13页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1 年 3 月 5 日在从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代市长 郭清和 各位代表: 我代表从化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十一五”时期和 2010 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 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我们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把握机遇, 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圆满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任务,为推动从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 我们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 全面推进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水 平。2010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185.29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14.5%,比 2005年增长 83.3%,

重庆市巴南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过去工作回顾

巴南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负重自强,奋勇争先,全面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效显著,书写了巴南发展史上崭新而辉煌的篇章。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7.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6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6993元增加到13810元,年均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2.31亿元,年均增长41.4%,其中累计实施重点项目85项,完成投资1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亿元增加到36.9亿元,年均增长16.6%。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1.68亿元增加到5.79亿元,年均增长36.6%。金融机构2006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2年的2.04倍和1.4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3.9∶44.9∶31.2调整为16.0∶53.8∶30.2。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实现农业总产值28.65亿元,农业增加值18.6亿元,比2002年增长16.3%。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启动了4个市级示范村、16个区级示范村和19个重点推进村的建设。2003年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2.6亿元,新建农村沼气池13500口、人行便道280公里,完成7540户农村改厕任务。向农发行贷款48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水利、道路和石滩等9个镇卫生院建设。完成一批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场镇改扩建饮水项目,解决了12余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培育了“巴南银针”、“石龙技工”等农业品牌,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已建成重庆主城区第一生态农业经济长廊。启动了石龙技工回乡创业园、惠民返乡创业基地建设,组建石龙劳务输出集团,全区实现劳务收入8.2亿元,是2002年的1.78倍。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和有线电话“村村通”,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扎实推进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移民工作目标任务。

工业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工业总产值由100亿元增加到206亿元,年均增长20.3%。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5.39%。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由120.4%提高为164.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3.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花溪工业园区2006年实现产值4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3.45%。启动茶园鹿角工业园区前期工作。以长安铃木、宗申集团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工业营业收入125.9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宗申”牌摩托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重机”牌数控齿轮机床、“华陶”牌日用陶瓷、“心相印”牌纸制品、“宗申”牌摩托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工业10强区(县)”,花溪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工业园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15亿元,比2002年增加15.73亿元,年均增长13.89%。旅游总收入由4.8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25%,接待游客由125万人次增加到245万人次,东温泉、云篆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和景观形象显著改善。建成铠恩国际家居名都二期、重庆渝南汽车超市、西部汽车城机动车市场等专业市场,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西部家具建材博览会,渝南大道专业市场群初具规模。国美电器、中百超市、新世纪百货、重庆百货等多家知名商业企业入驻巴南。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四年累计房地产实现增加值22.35亿元。成功举办三届房交会,累计成交额11.52亿元。金融、保险、通讯、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开工建设二环、渝湘高速公路和渝巴高等级公路巴南段、鱼洞长江大桥等交通重点项目。基本完成渝南大道、渝道路等主干道的拓宽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油(硬)化通镇公路300公里。完成麻柳嘴码头复建,启动了佛耳岩码头建设。市、区交通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基本形成“三纵二横”公路网络。开发建设龙洲湾新区,建成龙海、龙洲两条城市景观大道和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完成鱼洞公寓等片区旧城改造,建成“协信·巴南新天地”、华夏8街等商业步行街。新建巴南新干道、两桥连接道、鱼洞滨江大道、箭滩河复线桥、黄溪河滨河公园等市政公共设施。完成鱼洞、花溪、东泉部分临街建筑立面装饰改造。东泉镇获全市最具特色风貌小城镇殊荣。开工建设惠民500千伏变电站、鱼洞至南岸和长生至南彭天然气输气管网,建成木洞民用压缩天然气站。全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4.9%,比2002年提高9.2个百分点。关闭了203家采(碎)石场,2006年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天数的比例达到304天,比全市主城区平均水平高18天。全区划定了31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对鱼洞城区无牌无照非法营运车辆和机动三轮车、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54%,比2002年提高6.1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56平方米,增加9.34平方米。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连续三年获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城镇化工作一等奖。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合同内农民零负担。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林权制度、金融体制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进科教、文体、卫生体制和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了重庆市渝兴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重庆市渝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巴南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为全区建设发展融资11亿元,加大了对全区社会事业和重大项目的投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1.5亿元。引进重庆建设集团、福建融汇集团、马来西亚威佳亚集团等国内外多家企业,建成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等一批项目。实际到位区外资金107亿元人民币,其中,引进外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9549万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年均增长18.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2%,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民营经济10强区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6%,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区和市科技工作、科普工作先进区。四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8.29亿元,偿还“普九”欠债5630万元,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建立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各类高校累计输送人才15843名。巴南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中。重庆民政校升格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引进重庆工学院,正大软件学院被列为全国35所示范软件学院。“木洞山歌”、“接龙吹打”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巴南区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成功举办首届“巴南金秋”大型群众文艺展演。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有50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及市级文明单位。木洞、界石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称号,花溪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称号。建成巴南体育中心、网球培训中心,成功举办巴南首届全民运动会,全区体育人口达40%以上。提前5年完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纲要2010年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5.5%。通过了市级卫生城区的复查验收。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和合理的人口性别比,连续四年获市人口计生工作一等奖。建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四年被市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征兵工作被成都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广播电视、外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档案、修志、保密、气象、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共指导和帮助2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应保尽保和农村低保全覆盖。累计发放扶贫济困资金200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7.6万人次。界石镇在全市首创“稻草援助基金”,得到国家民政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市推广。社会各界累计捐资助学7448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解困助学基金”,每年向300余名困难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金近100万元。累计追讨被拖欠农民工工资1.05亿多元。累计开工住宅建设面积320万平方米,竣工26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4.06平方米增加到32.71平方米。对266户“双困”家庭实施廉租房实物保障,对163户“双困”家庭实行了廉租房租金补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94元增加到11460元,年均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80元增加到3607元,年均增长7.9%。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农民等政策,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累计完成72项民心工程,投资11.5亿元,惠及全区城乡居民。制定全区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初步建立了公共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平安重庆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保’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稳定工作一等奖。

基层政权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多渠道筹资3000余万元,完成所有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区、镇(街)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43个,逐步提高了村、居干部待遇,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社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四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9件、政协委员提案1065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回执满意率均在99%以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政府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强不息,开拓开放”思想解放教育活动收到实效。经历并战胜了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去年我区遭遇百年罕见特大旱灾,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奋力抗旱救灾,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确保”目标任务,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城市农村全面协调又好又快的发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符合巴南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始终坚持妥善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开创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奠定的良好基础和积累的有益经验,得益于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战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对政府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支持巴南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发展不够平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镇街财政困难较大;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和城市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城镇就业、农民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少数干部和公务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整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工作任务

未来五年,我们将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一五”规划、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期,处于全市上下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实现科学发展的机遇期,处于全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同时,我们也将进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进入各种挑战增多、社会矛盾凸显的转型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实干苦干,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巴南建设成为重庆市“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要求,按照“做强主城核心区、建设二环经济带、打造城郊特色镇”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园区推动、项目拉动、城建带动、科技驱动、改革促动”重大举措,切实落实“十六字”发展战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加快实现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年均增长14%;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五年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元,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53︰3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内。

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是:

(一)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抓住市委、市政府谋划建设“1小时经济圈”这一重大机遇,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及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按照“做强主城核心区、建设二环经济带、打造城郊特色镇”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做强主城核心区。在鱼洞、李家沱、花溪、南泉、界石两街三镇区域内,做强以园区为载体、以汽车摩托车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做强以专业市场群、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城区商业为重点的商贸经济,做强充满活力的镇街经济,做强房地产业、都市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做大城市规模,做靓城市形象,基本建成重庆南部新城。着力加快龙洲湾新区、南泉核心景区、茶园鹿角工业园区、小南海水电站、界石仓储物流基地等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经济推动力。通过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主城核心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高地、带动全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财税收入的主要产生地和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建设二环经济带。二环高速公路沿线的一品、南彭、惠民等镇,要主动承接主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产业转移,激发经济活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完善炒油场到南湖、惠民到茶园、渝黔高速公路一品连接道等道路建设,实施组团式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规划布局一批新的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无污染工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推进都市农业,重点打造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亩生态农业休闲基地。通过整体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把二环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生带、以城带乡的传承带、城市发展的连绵带。

打造城郊特色镇。鼓励和引导二环高速公路以外的镇,依托渝湘、渝黔高速公路和渝巴高等级公路,主动承接主城核心区和二环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劳务经济、生态旅游、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加工业,形成“一镇一品”或“一镇多品”的发展格局。东泉、姜家等镇重点发展温泉、溶洞等生态旅游,二圣、安澜、跳石等镇重点发展优质茶叶和花卉,接龙、石龙、石滩、丰盛、天星寺、木洞、双河口、麻柳嘴等镇重点发展优质蚕桑、优质水稻和高山无公害蔬菜,开发煤田、石材、铁矿等矿产资源。通过突出特色和优势,形成广为分布的经济亮点,增强城郊特色镇经济实力,缩小城乡差距。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结合我区实际,通过逐步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加快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与沿线场镇的通镇连接道,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新建或改造木洞至丰盛、姜家至和平桥、碑垭至二圣、东泉至石龙等通镇公路300公里,通镇公路全部油(硬)化。新建通村公路12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90%以上,逐步硬化农村人行道路。全面实现“一小时巴南”通达目标。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整治病险水利工程,建成丰岩水库,开工建设关颈口、奇星、龙岗水库等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抗灾救灾工作,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水平。发展农村洁净能源,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民用压缩天然气站建设。全面整合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目标。推动通讯、供排水干线等向农村地区延伸。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以结构调整和发展劳务经济为主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巴南特色农业基地,发展都市型农业和城郊型农业,培育壮大无公害蔬菜基地、种养殖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为主城区提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旅游精品。发展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提升巴南银针茶、樵坪米业、东灵花椒、正州猪肉、一生缘豆腐干等品牌的形象和效应,做强做优茶叶、花椒、花卉、蚕桑四大产业,新引进市级龙头企业1—2家,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继续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引进推广耕作机械、水稻收割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综合水平和装备水平、作业水平。

落实农村工作政策。巩固农村家庭承包双层经营体制,落实好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和“三项专项治理”。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覆盖范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和农村易地移民工程。继续抓好失学儿童救助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推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树立文明丧葬新风。稳步推进以镇街机构、镇街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镇街综合改革,强化镇街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安全监管、社会治安等职能,进一步加大对镇街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镇街发展机制。

加强水库移民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管好用活三峡移民专项资金。规划建设木洞、麻柳嘴移民就业基地,增加移民就业,增强库区造血功能。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进三峡工程四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移民安置任务。积极实施农村“百万中专生计划”、国家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项目培训、农村残疾人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发展劳务经济,构建劳务输出网络、培育劳务输出中介,壮大提升石龙技工劳务输出品牌,新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以上。

(三)以产业升级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园区推动、项目拉动、科技驱动”重大举措,完善工业区域布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打造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新兴工业大区。

做强园区经济。整合园区资源,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启动茶园鹿角工业园区、花溪工业园区界石拓展区建设,力争5年内茶园鹿角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花溪工业园区界石拓展区达到4平方公里。加快惠民返乡创业基地、南彭无污染产业工业基地、一品中小型特色工业基地建设。花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尽快建成投产,引进和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到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2011年,全区工业园区(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聚集高地和工业经济增长极。

做大产业规模。延伸支柱产业链条,依托骨干企业强化配套,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资源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打造成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集群。全力支持长安铃木、宗申集团、大江工业、攀渝钛业、重庆机床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长安铃木、宗申集团、建设工业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大江工业、重庆机床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推进小南海水电站、丰盛煤田、接龙铁矿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把我区建设成全市汽车摩托车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

提升品牌竞争力。认真贯彻“品牌兴区”战略,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提升长安铃木汽车、宗申摩托、重机机床、天工气钉枪、华陶陶瓷等一批品牌产品的影响力。支持宗申集团、重庆机床、大江工业、长安铃木、光宇摩托、吉力电装和锦晖陶瓷等重点企业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其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到2011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严格实行能耗环保达标准入制,努力把花溪工业园区、茶园鹿角工业园区建成全市循环发展示范工业园区。到201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

(四)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业为突破,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打造特色商贸区。商贸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拉动力。以渝南大道专业市场群为核心,鱼洞、李家沱城区商业为两翼,鱼洞—李家沱滨江特色商业街为连接带,打造“一群两翼一带”特色商贸区,重点规划建设龙洲湾中心商圈。发展专业市场、主力百货店、大型卖场、星级酒店、餐饮业、社区商业等多种业态商贸业,引进国内外大店、名店、品牌店和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入驻巴南,推进在场镇、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激活城乡消费市场。

努力建设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以温泉旅游为名片,以重庆打造“温泉之都”、实施“五方十泉”项目为契机,大力打造“中国西部温泉之乡”品牌,重点将南温泉、小泉建成国际化水准的温泉度假胜地,将东温泉建成独具民俗风情的温泉养生保健基地,将桥口坝建成高品质的生态温泉度假地。以云篆山、樵坪山、圣灯山、南湖等森林湖泊为特色,以恒田农业、博望生态园等观光农业为亮点,开发利用观景水岸、高山避暑、生态农业等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旅游精品。

努力建设重庆主城生态居住区。房地产是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要利用临江、依山、沿路、温泉等资源优势,以长江水岸和渝南大道沿线为重点,打造融汇半岛、申烨·太阳城、国际高尔夫等一批品位高、规模大、配套齐全的精品楼盘。与此同时,推广应用建筑科技新成果,建设节能型住宅小区,突出生态居住特色。发展适量经济适用房,继续实施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各类新兴现代服务业,推进界石仓储物流基地、汽摩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总部经济,力争引进一批工业、商贸企业总部或区域中心落户巴南,吸引一批金融、保险分支机构来区展业。

(五)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快交通建设。配合做好二环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巴路巴南段和鱼洞长江大桥建设工作。配合实施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岸二塘至鱼洞段、重庆轨道交通8号线茶园至界石段前期工作,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配合实施重庆首条城市快速公交线及外河坪大型枢纽站项目,力争尽快启动鱼洞公交换乘枢纽和东泉、接龙、木洞等3个郊区公交站场的建设。配合做好渝利铁路巴南段、渝黔铁路复线綦江经一品、界石支线的规划建设工作。争取规划建设麒龙隧道、云篆山隧道、龙洲湾隧道,积极推进鱼洞至南岸二塘滨江路、龙洲大道与渝南大道的连接道和麒龙大道、南泉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重庆南部新城,以龙洲湾新区、巴南新干道、两桥连接道、鱼洞新华村和南泉新市镇五大片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实现鱼洞—李家沱组团连片开发,实施鱼洞老街、党校片区、粮食局片区、李家沱滨江片区、土桥老街片区、花溪王家坝片区、南泉半边街等旧城区的改造,基本建成重庆南部新城。统筹抓好界石、一品、东泉、木洞、接龙五个中心镇建设,辐射带动其他建制镇建设。加大城市市容环卫管理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认真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及公厕、路灯、垃圾站等市政设施不足的问题,创造宜居环境。到2011年,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控制城区尘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到2011年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二级及以上标准天数比例达到85%。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加快花溪河等次级河流、场镇过境河流的综合治理。加大噪声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整治城区噪声扰民问题。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2008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到201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并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集约利用效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加快机制创新。支持在区中央、市属企业深化改革,巩固区属企业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财政税收金融工作。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提高渝兴资产公司、公路建设公司等建设性投资公司投融资功能,进一步探索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新的多层次投融资平台。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和服务机制,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招商后的服务工作,推行项目代理制、问责制,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以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先龙头企业为重点,利用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及“渝洽会”、“厦洽会”、“东博会”、“农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资源招商、企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培育壮大宗申集团、弘愿气动、锦晖陶瓷等出口创汇龙头企业。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人文精神,培育善于竞争、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激发群众创业激情,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人员创办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富氛围。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原则,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宽松的发展环境,激活全区发展内动力。今后五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七)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指导,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提高全社会科学素质,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双高普九”和普及高中教育阶段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快巴南职教中心建设,创建巴南教师进修学院。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五大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建设。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促进和谐文化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城区。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区建设,“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巴南儿歌”争创国家级品牌,认真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做好丰盛古镇、杨沧白故居、彭氏民居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繁荣规范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区体育场、网球中心和市民健身中心的功能作用,建成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继续巩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疫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低收入群体医疗救助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加强医疗、药品收费管理,多管齐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保持合理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强国防教育,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做好老龄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动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和人事、保密、气象、地震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八)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抓好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公平诚信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努力构建“和谐巴南”。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建立完善全区城乡劳动力个人档案,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征地农转非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落实税费减免、再就业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构建新的就业再就业体系。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制度,推进“五保合一”建设。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等制度。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以下低保户住房困难问题。

推进公平诚信建设。努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依法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切实加强诚信巴南建设,培育信用道德,弘扬信用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素质。积极开展以诚信政府、诚信单位、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为主要内容的“共铸诚信巴南”活动,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推行重点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诚实守信,努力打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环境。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把村、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居民、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推进合格社区、示范社区建设,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继续改善村、社区办公设施和条件,逐步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用房问题,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

推进平安巴南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生产、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制度,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全区政治、社会稳定。

(九)以提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为方向,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简化和规范行政程序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加大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理念融入政府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的听证、旁听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透明化,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部门和行业风气不断优化。努力把巴南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环境一流的地区。

着力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并大力支持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制度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特别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社会监督。

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贯彻《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切实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金融知识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为群众快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能力。

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和重庆直辖十周年,同时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07年主要预期性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区外资金、出口总额均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主要约束性目标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比例达到78.4%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00个,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以内。

各位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总量不够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快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仍然是我区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好”的基础上做到能快则快尽量快。

今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覆盖范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引导、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油化、硬化通镇公路50公里,新硬化人行便道150公里。完成丰岩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南湖供水、石南中型灌区项目。继续抓好场镇供水站和村级饮水项目建设,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抓好20个示范村特别是花溪镇民主村等市级示范村的建设,基本完成示范村的“改路”、“改水”工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建无公害良种茶园1500亩,新建樵坪米业优质稻米基地5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5000亩,大力推进万亩生态农业休闲基地建设,完成被列入全市首批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建设项目的无公害名优茶项目建设。积极申办全市第四届花博会。完善一批场镇农副产品交易设施建设,方便群众赶集和生活需要。继续实行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三峡库区和小南海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推进三峡库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库周绿化带和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工作。

抓好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花溪工业园区完成投资8.5亿元,实现总产值58亿元。把重庆建设集团搬迁建设作为花溪工业园区今年的首要工作大力推进,完成投资1.4亿元,建成一期摩托车整车及配套厂房。加快实施康超集团摩托车项目,力争爱立信通讯类产品生产线项目提前投入生产,中冶建工有限公司钢结构项目年内开工并建成投产。宗申集团通用动力厂厂房年内开工建设、200万辆总装生产线试生产,宗申集团实现产值40亿元。推进长安铃木天语新车及M系列发动机项目建设,长安铃木实现产值90亿元。茶园鹿角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出形象、引进大项目。培育中小企业集群,鼓励吉力电装、四方混凝土、丝爽卫生用品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做强做大,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大力支持大江、长安铃木、重庆机床、攀渝钛业等在区中央、市属企业发展,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的观念,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土地、能源、运输等突出问题。加快以宗申集团为龙头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扶持,做强做大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全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新增8000人以上。全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的增长确保达到18%,力争达到2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150%以上。

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做好“一群两翼一带”特色商贸区的调研、规划和策划宣传,形成一定知名度。提升铠恩国际家居名都品牌形象和效应,启动西部国际汽车城轿车市场建设,扩大渝南大道专业市场群的规模和人气,专业市场群年成交额力争突破60亿元。加快推进铠恩国际家居名都、麒龙服装加工基地等市级创意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发展正大软件学院IT软件园、知青文化等创意产业。加快龙洲湾中心商圈和巴渝文化滨江风情街建设,完成商业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启动建设重庆外商活动中心、高尔夫会所等星级宾馆。继续引进大店名店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巴南,培育3—5家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零售商业企业。整合家博会、房交会、招商会等展会资源,推进会展经济,力争实现会展成交额20亿元。抓好南温泉主题公园、小泉保利温泉中心、东方温泉大世界二期、航空温泉度假区二期等“五方十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中国西部温泉之乡”品牌和东温泉、云篆山景区国家4A级景区申报工作,完成云篆山步云梯建设。推进“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在花溪等9镇建立连锁超市(放心商店)30家。建成住商云信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并正式投产。加快融汇半岛、申烨·太阳城、浩立·半岛康城、明华·龙洲半岛等一批精品楼盘建设。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二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渝湘高速公路和渝巴路巴南段建设,加快鱼洞长江大桥正桥及南引道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佛耳岩滚装码头陆域部分工程。完成渝南大道C段拓宽改造工程。启动龙洲大道三期工程、南泉大道建设。加快推进西流沱片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惠民500千伏变电站、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工作,基本建成长江鱼洞段防洪护岸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鱼洞至南岸、长生至南彭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惠民、南彭、木洞三镇实现天然气供应。加快人口计生、劳务输出等城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施城区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完成鱼洞城区主干道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打造数字巴南。

抓好城镇建设和管理。加快龙洲湾A区开发建设,完成龙洲水岸景观工程和区级机关治所搬迁主体工程建设,启动龙洲湾公园、龙洲湾广场建设。完成花溪镇民主新村道路改造和滨江公园建设。启动鱼洞老街、党校片区、粮食局片区和李家沱滨江片区等旧城改造。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完成主城区“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阶段目标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标准天数达到286天以上。完善鱼洞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推进花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污染源,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内。加大镇街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一批公厕、垃圾站和照明设施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继续做好城区居民楼院下水道、化粪池清掏维护。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加强城镇市容市貌环卫管理,集中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等问题,改变“脏乱差”现象。深入开展重庆直辖十周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全国科普先进区创建工作,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区级科技项目20项。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1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7%,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7%。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通过国家对我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复查验收。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鱼洞东城小学建设。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认真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完成主城区内镇街文化楼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机制,参合率达到80%以上。建立社区卫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惠民”医院试点工作。新建一批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医疗站,打造8个市级示范社区。继续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实施社区就业援助。实施工资保障金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建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加强军民团结,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抓好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巴南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做好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人民防空工作。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一招商政策,整合招商资源,拓宽招商领域。依托工业园区和基地,精心打造招商引资平台,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招大招强招外企,实现大招商、招大商。改善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产业招商,推进以商招商和企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通过吸收专业人士介入、专业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等形式,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在行政审批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突破用地、资金等发展瓶颈制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树立和落实“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积极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连续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态人文环境,努力以环境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区投资展业。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区外资金73.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54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7亿美元。

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今年的财税工作要坚持“三个不动摇”:确保全年完成区本级财政收入目标任务7个亿不动摇,收入征管部门完成区下达的收入目标任务不动摇,镇街实现区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不动摇。大力培植税源,积极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加大对重点税源的帮扶力度,逐一落实帮扶措施,着力扶持特色产业、基础建设、城镇开发等效益好、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加强财税征管,完善对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及小税种税收征管办法,强化出口退税管理,严格规范减免缓审批程序,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稽查,依法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强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基金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镇街事权和财权,进一步完善对镇街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部门、镇街抓好财税收入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决策财政、审计提前介入机制,及时分析测算有关项目的投入成本及预期收益,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追加和支出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和乱发津补贴,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健全政府投资评审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尤其要严肃查处擅自超概算、超标准、超规模建设等违规行为。加强金融工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各驻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增长15%以上,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强投融资管理工作,规范政府投融资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抓好实施一批民心工程。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新增5500个城镇岗位,帮助、指导4300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人。二是饮用水工程:实施从南彭水库引水到界石、鹿角等城区供水工程,完成樵坪等场镇供水站及界石武新村等20个村级饮水项目建设。三是生态环保工程:建成李家沱、木洞污水处理厂和花溪垃圾中转站,新建沼气池1500口,继续整治城区歌舞娱乐场所、货车停车场噪声扰民问题。四是交通畅通工程:改造50公里通镇公路,完成200公里通村公路油化、硬化工程,改造整治鱼洞鱼轻路,分步解决鱼洞、李家沱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五是城镇住宅工程:开工建设32.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5700平方米廉租房,完成木洞镇三峡移民安置房主体工程。六是社会保障工程: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新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100名、新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50户,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稻草援助中心”建设。七是公共服务工程:实施区医疗急救部、重庆三十四中迁建一期工程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八是城市美化工程:完成创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的年度目标任务。

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新一届政府班子要以身作则,深入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开展“清廉从政、服务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坚持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财政资金分配、专项资金管理、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着力打造“廉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咨询、公示与听证三大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打造“服务政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首问责任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坚决防止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打造“责任政府”。着力解决政策不透明、承诺不兑现等问题,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诚信政府”。

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联系群众、社会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依靠全区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和谐巴南建设。

新一届政府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营造“风气正、作风实、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政风,敢于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善于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勇于化解发展中的矛盾。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发展上有新思路,改革上有新突破,开放上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

查看详情

重庆市巴南区建材工业行业协会注册地址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巴县大道55号。

查看详情

重庆市巴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

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城一极一区”目标定位,以“强工业、抓建设、促效益、惠民生”为主线,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区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