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交通科学研究设计院、重庆市勘察院、重庆市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市设计研究院、重庆市钢铁设计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以上单位无先后次序)。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工程防治和高边坡工程治理中涉及的科学研究、工程、勘察和设计的评估审查、参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编写、人才培训、工程设计、预警预报、信息处理及试验检测等工作。
建设成为国家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没有国标,只有重庆市的一个标准。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始终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准确把握...
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
服务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步,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沟通与交流,为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
依托单位的“军事地下建筑工程实验室”是全军重点实验室,也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拥有SIR-2000地质雷达、GDS应力路径三轴仪、非饱和土三轴仪、岩土工程光纤测试系统及大型CAE工作站等一批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可开出实验项目60余项,是全军唯一的岩土工程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近十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有23个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培养出博士50多名,硕士200多人。学术论文被SIC、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数达200余篇。2100433B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
论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防治工程技术目前主要采用支撑体系、改良体系、锚固体系、排水体系、减载与反压体系和复合体系。探讨了每种防治技术的适用条件,列举了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不当,使工程失效或失败的例子并分析了原因。
工程中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主持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2名,负责中心日常工作、技术发展和对外联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设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勘测及技术应用三个研究室。中心领导成员应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熟悉相关行业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及社会活动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贵州地区特有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有:
方向一: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以贵州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出发,紧密结合贵州地区防灾减灾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贵州地区浅表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布状况、评价与预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工作重点为:泥石流、滑坡、塌方、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的监测与防控机制。
方向二:新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针对贵州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贵州地区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防控新技术在城市建设、水库大坝、矿山开发、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方向三:少数民族居住地环境影响评价
在贵州民族大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优势上,通过对贵州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形成机理的深入了解,从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少数民族居住地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保护、恢复以及重建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居住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100433B
2015年12月9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授牌“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