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渝北建区十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提速升位、社会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并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据统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不含北部新区),同口径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3%。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认真清理在建、拟建及储备项目,压缩、调整不符合宏观调控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项目21个,加快了符合中央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的推进速度。在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的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了建设对资金的基本需求。加大了产业投入力度,工业投资达到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9%,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拍挂”。千方百计争取增量、盘活存量,调整了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基本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20个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大了对农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的投入,24个镇街支出达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加大能源、运输的统筹协调力度,电、煤、气、油供应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二)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精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出扩大大春种植面积、复耕撂荒地、发展晚秋生产三大举措,实施了再生稻种植补助、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激励政策。扶农促农政策到位,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3168元,新增391元,增长14.1%。粮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达到25.8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色”农业、三大经济带、草食牲畜和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新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5万亩,新发展龙头企业8家,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8个。编制了渝邻高速路生态农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沙坪都市生态园初具规模。认真落实经济强镇工作措施,加大了6个区域中心镇投入力度,争取到9个市级百镇工程项目,“统景保健温泉水开发利用”等4个项目正式启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4.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渝北职教中心等9所学校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学校,培训农村劳动力813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1320人,实现劳务收入4.8亿元。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投入1.2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按照“1563”发展思路,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长安工业园年产12万辆汽车生产线竣工投产,CM8新型商务车下线面市,完成产值2.4亿元。贝诺制药、光大集团等45家工业企业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1.6亿元、增长99.5%,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15.3%,实现利润12亿元,是上年的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1.3%,提高70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度提高,17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7.2亿元,增长178.7%,我区再次荣获全市工业十强区县称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7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市五十强,我区进入全市民营经济十强区县行列。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深度开发龙溪、两路两大商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31.4%。盛泰、互邦汽车销售4S店建成营业,专卖、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形成。易初莲花、重庆百货等知名商贸企业落户渝北,万隆市场发展成为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庆最大小食品批发专业市场。引进了阿兴记、金水香榭、大浪淘沙等大型餐饮娱乐企业,加州美食街成为全市首批四大美食街之一。建筑业、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建成商品房356万平方米,销售25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加州城市花园、青麓雅园等一批精品楼盘受到消费者青睐。航空运输业实现新的突破。加大了旅游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龙兴古镇对外开放,中国·统景·泉世界和武陵仙境大酒店项目正式启动,统景风景区争创全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玉峰山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区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20.7%。
(五)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达到289个。渝邻高速公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等市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渝北一小时交通”工程确定的“九路一桥四道口”建设任务,“渝北一小时交通”工程以外的12个项目已有8个完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项目进展顺利,启动35个,已有15个竣工。新溉路渝北段等6条城市主干道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双龙大道、义学路、老汉渝路双凤桥至北岸机械厂路段柔性路面改造。安家田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完成一期拆迁安置。城南污水处理厂实现扩容提质,城北、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观山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治理达标,双龙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通过验收。完成了渝航路、双凤路路灯和加州片区灯饰改造。新建了一批通讯基站,通讯覆盖率不断提高。园区基础建设快速推进,观音岩隧道开工建设,空港大道等4条主干道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园区道路50公里,铺设管网150公里,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华蓥山庙子梁滑坡治理、古路场镇迁建和高嘴、华蓥山场镇供水工程正式启动。
(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完成了六一童鞋厂兼并和新兴汽车配件厂、铸锻厂解体工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零亏损,核销企业债务2500万元,10个集体企业丢掉了历史包袱。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渝港资产经营公司的平台作用开始显现,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正式启动,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兑现了离休干部住房补贴。规范区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成了政府采购采管分离体制改革。试行了财政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业主代理制。城区清扫保洁试行了市场化运作。对内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成功举办了香港、北京、上海项目推介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各类项目319个,协议资金88亿元。香港查氏集团、四川航空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渝北。进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增长40%,外贸依存度达到34.6%。合同利用外资9700万美元,实际到位4160万美元。与上海宝山区缔结为友好区,拓展了与发达地区协作的空间。主动承接北部新区的辐射带动,支持北部新区快速发展,北部新区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七)深化各种创建活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高考上线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上线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区职教中心成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2.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7万平方米,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双送”文化活动有新进展,整治网吧、扫黄打非成效明显。新增2个镇实现了“一镇一网”目标,增加有线电视用户8150户。建成了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5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全区党政办公网络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党政办公信息网上传输。实施了3个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全市前列。区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了30个甲级村卫生站。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功处置了突发霍乱疫情。加大了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推进。承担的市级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项目结题,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98‰。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参加全国第五届农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破土动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了人才市场建设,狠抓了公务员培训,在事业单位推行了“凡进必考”制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中央新闻媒体对我区进行集中宣传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八)高度关注民生民利,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坚持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要责,完成了六大民心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3元,增长13.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3%。新增就业岗位6325个,指导帮助4388名下岗失业人员、2828名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2%。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清偿兑付民工工资2432万元。提高了城镇低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完成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调整任务,启动了工伤保险,城镇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免征农村残疾人农业税等政策,在10个镇街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15个特困村扶贫工程通过市级验收,积极开展灾民转移安置和救济工作,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和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完成了8个社区“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4个,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社区建设网站,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取得新成绩。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实施“净空工程”,实行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规范城区道路开挖,集中整治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6.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及以上天数达到85.8%,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进程加快。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听取区政协、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社情民意,高度重视新闻媒体批评意见。坚持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区政协通报工作,坚持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出台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定》。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制定了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强化了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开展部门服务社会评议和行风评议活动,继续推行经济“110”投诉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重点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加大了国有投资重点项目审计力度,审减金额9000余万元、审减率为24%。在农村推行了“八步工作法”,试行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创建市级村民自治模范区通过验收,依法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大了信访和调解工作力度,依法处置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创建“平安渝北”、“法治渝北”,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了“两降三无四增强”目标,全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推行安全事故责任倒查制,深化道路交通等十大专项整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加大对公务员职务犯罪和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
劳动、人事、物价、统计、质监、外事、老龄、档案、修志、信访、兵役、国防教育、双拥、保密、移民、气象、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过去工作所奠定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所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全区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解放军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向在区的中央、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渝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渝北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欠帐较多,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大,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仍很突出;工业企业规模小,大集团大企业不多,能源、运输紧张,部分企业应收款和产成品增多,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主动承接北部新区的辐射带动措施不够;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地位还不相称,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种矛盾仍很突出,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部分公务员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把新一年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2005年目标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科学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我们既面临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加紧向西部地区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全国和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中央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凸现,市里支持“三农”、社会事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力度加大;北部新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进,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通航;近些年我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成绩,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和衷共济谋发展的社会氛围业已形成,这些都为我们打破瓶颈制约、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正处于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的转折时期,关税将降到入世承诺水平,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国范围内能源紧张,市场竞争和地区竞争更加激烈,加之区内南北差异明显、并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这些都将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和变化,争取和利用好相关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因此,2005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南部地区上档提速、北部地区改变面貌;必须始终坚持“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围绕空港强区建设目标,实施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负责任的政府,让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竞相迸发,不断开创渝北发展的新局面。
建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以上;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及以上天数占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要素制约问题。认真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证公益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格土地管理,强化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格土地执法,继续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批地和非法占地行为。加快培育多元化投资体系,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实施BT、BOT等建设模式,着力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效益型稳定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推行政府投资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问责制,严厉审计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来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加大区内信贷投入。多管齐下缓解能源、运输紧张状况,建成空港工业园区变电站。搞好电、煤、气、油等能源调度,优先保证居民生活、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用电。调整优化运力结构,解决交通运力与运量的矛盾。
着力解决规划先行问题。注重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杜绝规划实施的随意性。深入调研,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增强经济调控的预见性。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十一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渝北未来发展绘制新的蓝图。抓住重庆城市总规修编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渝北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完成两路城区分区规划报批,启动城区交通综合规划。完成现代农业园区总规调整,加快各园区控规编制。完成全区建制镇总规修编,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努力提高建设水平。认真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全市产业布局和地区长远发展,渐次推进全区尤其是两路、龙溪的产业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开放开发口岸、立体交通网络和发展腹地纵深的整体优势,在重庆新一轮城市拓展中抢占先机,在全市新一轮产业扩张中赢得更大份额,彰显渝北作为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和主城核心区近期拓展区的独特魅力。
着力解决项目优化问题。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做到“三增一控一调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主导产业投资,增加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项目投资;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按供求关系引导调节房地产投资。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强劲势头,突出抓好30个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和30个包装策划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确保项目准备达到审批、核准和开工需要的深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入围国家和全市大盘子。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积极支持重庆二环路、中环快速干道渝北段工程建设,支持配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楼国际厅改造。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峰会”项目,建成龙溪华渝北路等道路,竣工老汉渝路北岸机械厂至金开大道路段改造,抓好“峰会”线路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机场迎宾林荫大道景观改造,完成双龙东路建设和南区路口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家田、义学路西侧等片区旧城改造。
(二)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推进临空经济快速发展。把发展临空经济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举办临空经济论坛。积极争取市里的支持,出台临空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抓紧完善机场净空保护规划,编制雷达站电磁保护规划,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编制“重庆航空城”规划,着力发展航空运输、临空工业、临空物流、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涉外住宅等产业。整合机场及周边地区资源,全面启动与机场方面的战略性合作,推进“空港国际化、渝北空港化、港区一体化”。
推进工业经济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增加值增长20%以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努力建设重庆现代制造业基地。遵循“1563”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发展。突出长安工业园的龙头作用,推进长安集团新车型下线,建成长安汽车研发中心。推进银翔·晓星工业园建设,开发生产多品种、大排量摩托车。积极支持北部新区十里汽车城建设,促进重庆安凯、宇通客车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汽车摩托车试(赛)车场,整体提升汽摩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以“渝派”品牌服装、香港查氏制衣为支撑,加快建设服装工业城、轻纺工业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加快建设模具工业园、食品工业城。加快医药化工业发展,支持麦克集团与上药集团重组。抓好以输变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建成新泰山电线电缆、电池总厂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牢固树立安商稳商意识,切实优化进驻项目后续服务。突出抓好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加快观音岩隧道、空港大道和服装工业城、食品工业城主干道建设,启动建设溜马山消防站,实施石盘河、肖家河整治工程。
推进第三产业整体繁荣。建设重庆北部物资集散中心迈出实质性步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出台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大型商贸企业汇集渝北。开工建设三亚湾水产市场、重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大龙溪汽车销售市场规模,建设一批大型餐饮娱乐项目。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坚持一手抓存量利用、一手抓新区开发,推进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市地产集团的合作,启动悦来片区开发,规划建设多宝湖、鹿山生态住宅小区,继续推出一批精品楼盘。认真搞好住房补贴和“两证合一”工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培育核心景区和旅游亮点。做好统景申报国家级AAAA景区工作,确保入围全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深度开发张关景区、龙兴古镇、玉峰山森林公园、御临排花洞景区,认真策划都市旅游和渝邻高速路经济带生态旅游。结合建区十周年庆典活动,办好渝北都市生态旅游节。
(三)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增加值增长1%。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落实扶农促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予的实惠不能减。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打造“三大经济带”,重点推进渝邻高速路生态农业经济带建设,力争早出形象、早见效益。加快推进沙坪都市生态园建设,实施龙兴高标准柑桔示范园项目,着力提升小家禽、草食牲畜、蔬菜、水果、奶牛五大产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孵化器作用,推进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和农业科技应用,培育发展安全优质名牌农产品。建成华牧种业项目,启动建设亚克林业、天友乳业项目,发展壮大毛哥、展望等龙头企业。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长治”工程,动工建设观音洞水库,抓好卫星、四五、两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减灾防灾能力。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进一步帮扶北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从体制、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抓紧推进交通续建项目,开工建设草坪至统景道路,规划建设张关至白岩、麻柳沱至大盛道路,实施20公里区镇道路安保工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和管护,加大超载超限车辆整治力度,推进建制镇之间主要道路黑油化,努力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兴建大湾、明月、古路、兴隆、玉峰山场镇水厂,新增1.7万人的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加快洛碛场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古路场镇迁建进程,完成华蓥山庙子梁滑坡治理。继续实施经济强镇工程,启动商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区域中心镇主导产业,增强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坚持库区移民迁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实现移民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全年培训农民工66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产业来培育。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农民普工技工化。建立健全中介组织,畅通劳务输出渠道,稳定和拓展劳务输出基地。依法规范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外出务工成功典型,鼓励更多农民外出创业。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结清。各位代表!在去年减免了残疾人农业税的基础上,全区人民高度关注的农业税将从今年起实行全免,57万渝北农民群众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向国家交纳农业税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四)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成果,全力抓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加速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步伐,全年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0项以上。继续抓好2 10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好10个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加快建设渝北科技创业中心,集中策划和储备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着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信息网和基础数据库,推进科技普及和技术服务。
努力提高教育总体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优化基础教育体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基本完成中小学现有危房改造。科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高度重视开发园区学校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渝北中学扩建、南华中学避险迁建进程。加强职业教育,探索校企联办、订单培训新路子。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驻区高校加快发展,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认真实施教育城域网工程,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
努力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整合文化、广电资源,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大文化格局。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武术之乡复查迎检,推进文化精品、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享三大工程建设。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深度发掘巴渝特色文化。继续实施“一镇一网”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特色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文化体育“双送”品牌。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启动建设区体育馆、区广电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推进青少年校外教育。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双拥模范城。继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德”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努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做好非典、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启动区级卫生资源整合项目,全面完成区疾控中心国债项目,积极支持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实现新一轮农村“初保”达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卫生改革。严格医疗市场管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加快推进少生快富工程,深入实施“关爱女孩”行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努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制订“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形成合理的急用、实用、能用、备用人才梯次。探索建立人才评价、投入和安全保障三大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信息系统。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协作。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托,推动人才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建设实用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抓好镇街集体企业改制,推动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退出市场。加快粮食附营企业改革,筹建国有粮食总公司,建立粮油供应预警平衡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市内外建设性投资公司的合作,加快建立园区信用担保公司,积极盘活区属国有资产,充分发挥渝港资产经营公司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执行机制。推进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北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业税全免后各镇财力不受影响。逐步建立政府债务预警和偿债机制,研究制定区镇(街)两级债务清偿的办法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两社两化”,推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探索农民信用等级贷款方式。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好融资、技术、创业、培训、质量等服务平台,努力构建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与工业主导产业对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积极争取在国家开发银行“百亿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计划”、市农村信用社“32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计划和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中赢得更多支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联合,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认真研究出口退税体制改革,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相关问题,支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生产型外贸企业。依托北部新区和三大园区,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出口导向型产业和比较优势产品。密切关注国内外资本流向,借助国内外各种招商平台,强化项目推介和跟踪服务,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瞄准日韩、港澳台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瞄准市内“退二进三”的骨干企业,引导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向渝北集聚。切实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临空经济区的联系,推进地区经贸合作。
(六)切实关注民生民利,全力构建和谐渝北
全力营造创业致富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和落实“四条禁令”、“六项制度”。实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期目标,优化男女平等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继续落实好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3000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低保对象、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就业。继续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全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五有工程”,加快推进“五保合一”。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健全扶贫开发机制,抓好农村“三基”建设。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推行城市低保动态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进一步做好社会捐助工作,搞好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老人”救助。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镇街敬老院。全面推进老龄事业,为老年同志健康幸福创设良好环境。完善法律援助体系,高度关注和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建立科学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防止出现社会事业和城市管理空档。规范和控制城区道路开挖,建立城市地下空间有效利用的新机制。加大社区基础建设投入,规范物业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城区道路及交通管理,提升城区广告档次和水平。继续实施两路、龙溪城区灯饰工程,消除城区无灯区。深入创建全国园林城区,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果,认真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生态文明行动”。严格控制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全面实现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巩固基本无煤区建设成果,强化工业污染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推进御临河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统景、洛碛、石船、茨竹等镇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城北污水处理厂大循环,完成垃圾运输系统改造和中转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龙山、溜马山等公园,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
全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建设“平安渝北”、“法治渝北”目标,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全区统一的应急处置系统,实施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分预案,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中小学校、食品药品、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及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实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和引咎辞职制度、行政首长问责制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2%以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的整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把群众满意、群众气顺、群众得利,作为我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好一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和督办制。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征地农民长远利益,依法实施土地征收征用和补偿安置,探索建立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机制。依法维护旧城改造拆迁居民利益,加强拆迁规划、计划管理,妥善处置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依法维护改制、破产、兼并企业职工利益,解决好职工安置、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难点问题。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科学理政,建设为民服务的政府。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短期工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认真论证,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公众意见。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按规定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要追究决策人的责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推进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政府不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农村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依法行政,建设对民负责的政府。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明确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继续推进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不断完善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欺压百姓的,严惩不贷。
(三)民主施政,建设令民满意的政府。完善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议征集和群众接待日等制度,健全决策反馈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有效性。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政务、村(居)务、厂务、校务公开,建成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及时把政府决策、政务信息、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全面启动社会评价政府工作,把政府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
(四)从严治政,建设让民信赖的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公务员管理,提高公务员素质。在政府机关扎扎实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转变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戒空谈,多干实事,提高工作标准,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特别是中纪委“五个不许”的规定。深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反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保利叁仟栋 均价:7600元/平米 位置:滨海西大道BRT潘涂站旁 三盛国际海岸 均价:7500元/平米 位置:滨海新城(实小附近) 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杭州市莫干山路1325号....1: 从文星桥出发,乘坐403路/K403路(焦家村公交中心站-三墩),抵达祥符桥. 约0.83公里 2.从文星桥出发,乘坐333路(武林门北-三墩),抵达祥符桥. 约...
200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 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 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各种自然灾害, 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 国务 院的决策部署, 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克难奋进,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 行,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 朝着五年“六个翻番” 目标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4.3%,跃上 5098 亿元 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30.4%,达到 57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出口分别增长 24.3%和 26.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 重提高到 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55 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达 7500 亿元,实现利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2月11日 21:59:41 来源: ——2011年2月11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桂林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和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的雨 雪冰冻灾害,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克难攻 坚、开拓奋进,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 2010年比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 1.11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 1.06番,财政收入翻 1.23 番,工业增加值翻 1.46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
封面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1840-2000)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纂领导小组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辑室
审稿人员
图片
重庆市渝北区人大主任 张永华 题词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怀定 题词
重庆市渝北区政协主席 罗教喜 题词
照片:1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及评审人员合影
照片:2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修人员合影
照片:3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编审人员合影
照片:4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志>评审座谈会
序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 陈林
凡例
图:1 重庆市渝北区行政图
图:2 原江北县政区图(1994年12月)
图:3 原江北县政区图(1993年12月)
图:4 原江北县疆域沿革图(1995年12月)
图:5 江北厅地图(清)
照片:5 李鹏委员长来渝北区龙湖花园住宅小区视察
照片:6 市委书记贺国强、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甘宇平在渝北区委书记曾元禄、区长王怀定陪同下视察渝北区住房建设工作。
照片:7 省建委及市地房局领导到渝北区房管局检查指导工作
照片:8 区委书记曾元禄率区机关各部门领导参观区房管局“公示制”
照片:9 渝北区房管局荣获国家、市(省)、区部分奖牌、奖状(之一)
照片:10 渝北区房管局荣获国家、市(省)、区部分奖牌、奖状(之二)
照片:11 渝北区房管局办公楼
照片:12 渝北房管综合大楼
照片:13 渝北城区两路新貌
照片:14 90年代末渝北城两路城南开发区一景(城南中心转盘)
照片:15 90年代初江北县城两路镇一景(城北中心转盘)
照片:16 碧津公园
照片:17 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全景
照片:18 渝北城区城南开发区1号桥一景
照片:19 渝北绿梦广场
照片:20 重庆江北机场
照片:21 统景风景区温泉城俯视
照片:22 龙溪立交桥
照片:23 全国优秀住宅小区龙湖花园
照片:24 全国示范住宅小区一锦绣山庄
照片:25 全国优秀住宅小区加州花园
照片:26 重庆科技产业园综合大楼
照片:27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生活服务区详细规划鸟瞰图
照片:28 西南合成制药厂
照片:29 重庆川庆化工厂
照片:30 重庆长江依之密活塞工业有限公司
照片:31 重庆江北化肥厂
照片:32 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领导成员合影
照片:33 局机关科、室正、副科长(主任)合影
照片:34 局机关全体干部合影
照片:35 渝北区房管区基层房管所正、副所长合影
照片:36 渝北区房管局基层房管所全体职工合影
照片:37 产权产籍监理所、房地产交易所、房屋价格评估所负责人合影
照片:38 房地产产权产籍监理所、交易管理所、价格评估事务所全体职工合影
照片:39 重庆市万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全体职工合影
照片:40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系统干部职工合影
照片:41 中共渝北区房管局党组成员合影
照片:42 中共渝北区房管局纪检组成员合影
照片:43 渝北区房管局全体党员合影
图:7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945年)江北城图
图:8 渝北区龙兴镇三星寨现状平面示意图
图:9 龙兴镇禹王庙平面图
图:10 塔坪寺平面示意图
照片:44 麻柳沱镇高梯子洞在石室群
照片:45 麻柳沱镇龙门寺石室群
照片:46 鸳鸯镇丘堡村段家槽房湾大岩腔“洞穴人家”
照片:47 毗卢寺门 东升门 保定门 问津门
照片:48 多功城西城门
照片:49 三星寨西城门楼
照片:50 统景风景区天池古寨
照片:51 龙兴镇禹王庙山门
照片:52 禹王庙乐楼(亦称戏楼)
照片:53 禹王庙正殿
照片:54 禹王庙廊房、耳楼
照片:55 多功城内的翠云寺
照片:56 翠云寺山门
照片:57 龙兴镇龙藏寺乐楼
照片:58 龙藏寺廊房
照片:59 隆仁场水口寺戏楼
照片:60 塔坪寺远景
照片:61 塔坪寺大殿
照片:62 塔坪寺藏经楼
照片:63 塔坪寺宋石塔
照片:64 塔坪寺清铁塔
照片:65 复兴镇书院村文风塔(清代)
照片:66 滩口牌坊(今静观镇)
照片:67 塔坪寺石坊(今静观镇)
照片:68 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牌坊(原龙溪牌坊)
照片:69 人和节孝牌坊
照片:70 人和镇双碑王家大坟前门坊
照片:71 鸳鸯镇节孝牌坊(老牌坊)
照片:72 木耳莲花牌坊
照片:73 “缙云故里”门坊
照片:74 盘溪无铭阙
照片:75 汉墓后壁画象石刻
照片:76 汉墓石门
照片:77 塔坪寺六楞碑
照片:78 塔坪寺石华表
照片:79 建筑群概貌
照片:80 坟前坊门
照片:81 墓碑
照片:82 碑亭
照片:83 围墙
照片:84 南华宫内庭轩形天花
照片:85 南华宫(广东会馆)大门
照片:86 南华宫书楼
照片:87 书楼看枋栏图案
照片:88 大竹林镇王家大院
照片:89 王家大院后庭
照片:90 洛碛镇余家院二厅
照片:91 余家院后厅
照片:92 张伦烈士纪念碑
照片:93 莲华中学革命文物陈列馆(逊敏书院)
照片:94 抗洪救灾纪念亭
照片:95 育仁中学纪念亭
照片:96-1 流芳园
契证一 清代卖契 清咸丰七年(1857)
契证二 清代遗嘱文据 清代同治三年(1864)
契证三 清代卖契 清光绪四年(1878)
契证四 清代买契 清光绪七年(1881)
契证五 清末民初“契格”民国元年(1911)
契证六 民国时期二十一军部官契(1924)
契证七 民国时期二十一军部执据(1924年)
契证八 民国24年四川省政府官契(1935)
契证九 民国34年四川省江北县县政府<土地所有权状>(1945)
契证十 川东行政区江北县税务局印发卖契、本契(1951年)
契证十一 川东区江北县政府<土地房产所有证>(1953)
契证十二 川东人民行政公署财政厅印发<江北县房契本契>(1954年)
契证十三
(一)江北县人民委员会本契、契格(1957年)
(二)江北县人民委员会房屋契本契、契格(1963年)
(三)四川省江北县革命委员会<房屋买卖(新建)契>(1969年)
(四)四川省江北县革命委员会印制<四川省江北县革命委员会房屋买卖(新建)契证>(1973年)
契证十四 江北县革命委员会制发的<江北县公有房地使用证>(1978年)
契证十五 江北县人民政府制发<江北县房屋管业证>(1988年)
契证十六
(一)重庆市房地产管理局印发<房屋所有权证>(1988年)
(二)<江北县公有房地使用证>(1994年)
契证十七 <重庆市渝北区公有房地使用证>(1995年)
契证十八
(一)国家建设部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1998)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他项权证>
照片:96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事指南
照片:97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交易市场(两路镇)(之一)
照片:98-1 渝北区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之二)
照片:99 区房管局节林局长向中共渝北区委书记曾元禄汇报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情况(之三)
照片:100 交易市场大厅住宅区房屋模型图(之四)
照片:101 交易市场工作人员在办公(之五)
照片:102 客户咨询政策(之六)
照片:103 客户休息室(之七)
照片:104 重庆市渝北区房地产交易市场(龙溪镇)(之一)
照片:105 交易广场大厅(之二)
照片:106 交易所工作人员在办公(之三)
照片:107 正在进行房地产交易(之四)
照片:108 房管局办公大楼网络中心室
照片:109 档案管理等级证书
照片:110 渝北区房产档案馆(之一)
照片:111 渝北区房地产档案馆(之二)
照片:112 民国时期江北县政府在大竹林乡(场)时的办公楼(1940年)
照片:113 1950年江北县人民政府在大竹林乡(场)的办公楼
照片:114 50年代在水土镇的中共江北县办公楼(之一)
照片:115 50年代在水土镇的中共江北县委办公楼(之二)
照片:116 80年代水土镇
照片:117 80年代水土镇新修的解放路
照片:118 江北商场(两路镇城北转盘3号楼)
照片:119 两路镇集资房
照片:120 两路镇直管出租公房(70年代建)
照片:121 两踟地区房管所(职工住宅楼、80年代建)
照片:122 职工住宅楼(90年代建)
照片:123 龙溪镇锦华酒楼(重庆万安物业发展公司出租房屋)
照片:124 接管龙溪镇“农转非”直管公房(一)
照片:125 接管龙溪镇“农转非”直管公房(二)
照片:126 石坪镇直管公房
照片:127 人和镇直管公房
照片:128 人和地区房管所会议室
照片:129 90年代新建茨竹地区房管所
照片:130 原90年代兴隆房管房所改造房
照片:131 80年代石鞋直管公房
照片:132 石船地区房管所
照片:133 洛碛地区房管所职工住宅楼
照片:134 80年代水土镇直管公房(原水土镇房管所)
照片:135 80年代静观镇房管所
照片:136 民国时期两路街道一段(1)
1998年两路镇老街一段(1999年已拆迁)(2)
照片:137 胜利路
照片:138 胜利路(东段)
照片:139 建设路
照片:140 义学路
照片:141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办公大楼
照片:142 中共渝北区委大礼堂
照片:143 广播电视大楼
照片:144 邮电大楼
照片:145 渝北区旅游园林事业管理局大门
照片:146 百货大楼
照片:147 渝北体育馆
照片:148 两路三星级犀牛宾馆
照片:149 五星园公厕
照片:150 双凤园公厕
照片:151 两路城北双凤路
照片:152 两路城北渝航路
照片:153 渝航路东段
照片:154 渝航路西段
照片:155 两路城北中心转盘2号楼
照片:156 北区中心转盘处建筑景观
照片:157 渝北区医药公司
照片:158 城中小游园处建筑
照片:159 川煤九处住宅楼
照片:160 渝北区税务局
照片:161 渝北区信用联社(城北营业处)
照片:162 渝北区物资局
照片:163 两路幼儿园
照片:164 区图书馆
照片:165 渝北区中学
照片:166 渝北区中医院
照片:167 渝航市场
照片:168 两路渝北建行城北营业楼
照片:169 渝北建委办公大楼
照片:170 两路渝航东路弯弯大楼
照片:171 两路渝航园俯视
照片:172 两路五星园一景
照片:173 花丛中的两路建筑
照片:174 城南双龙大道(南段)
照片:175 两路城南北湖路
照片:176 两路城南锦湖路
照片:177 城南双湖路
照片:178 两路双龙大道北入口一景
照片:179 城南2号桥一景
照片:180 城南2号桥西一景
照片:181 城南3号桥东住宅小区一景
照片:182 城南3号桥东桥头建筑
照片:183 城南4号桥一景
照片:184 城南中心转盘处建筑
照片:185 两路城南入口建筑一景
照片:186 双龙大道房屋建筑一景
照片:187 双龙湖公园景观之一
照片:188 双龙湖公园景观之二
照片:189 双龙湖公园景观之三
照片:190 双龙湖公园景观之四
照片:191 城南双龙湖畔景观
照片:192 两路绿梦广场一景
照片:193 新华宾馆
照片:194 渝北区城南商贸中心
照片:195 区广播电视大楼
照片:196 两路城南房管大楼
照片:197 两路双龙大道上的金川大厦
照片:198 两路城南建行大楼
照片:199 碧津公园大门
照片:200 双龙大道上的银鹰实业大楼
照片:201 渝北信用联社综合大楼
照片:202 两路城南财源大楼
照片:203 城南双龙大道中式建筑
照片:204 两路城南水气大楼
照片:205 两路城南东冠大楼
照片:206 两路城南邮政大楼
照片:207 两路城南农垦大楼
照片:208 渝北区地税局综合楼
照片:209 城南污水处理场管理房
照片:210 两路4号桥头公厕
照片:211 机场入口
照片:212 风景如画的江北机场
照片:213 重庆西南航空公司办公楼
照片:214 重庆御临公司承建的重庆渝北科技产业园区标准厂房
照片:215 重庆科技产业园已通车的宝桐路
照片:216 重庆科技产业园小区一角
照片:217 重庆科技产业园招商大楼
照片:218 重庆德望光学有限公司
照片:219 台湾理正有限公司生产厂房
外景
内景
照片:220 重庆科技产业园引进项目——重庆平伟集团有限公司厂房
照片:221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照片:222 已在农业园区建成投产的重庆市鳄鱼中心
照片:223 已在农业园区建成投产的重庆兴安实业有限公司的西班牙温室大棚
照片:224 位于重庆北部新城的渝北区龙溪开发区
照片:225 龙溪镇松桥路
照片:226 松牌路
照片:227 信德大厦
照片:228 重庆电信枢纽大楼
照片:229 时代大厦(商住楼)
照片:230 龙溪镇多层建筑(80年代)
照片:231 江北供电局办公大楼
照片:232 金楼小区
照片:233 龙溪城北大厦
照片:234 龙溪渝通宾馆
照片:235 龙溪金弓集团
照片:236 龙溪重庆民航住宅楼
照片:237 龙溪一公厕
照片:238 龙溪镇花园小学
照片:239 龙溪松树桥中学校园一景
龙溪松树桥中学大门
照片:240 龙湖花园巴蜀学校
照片:241 龙溪电子校大楼
照片:242 锦绣山庄别墅群(全国示范住宅小区)
照片:243 锦绣山庄园林建筑
照片:244 锦绣山庄别墅
照片:245 锦绣山庄游泳池
照片:246 全国优秀住宅小区——龙湖花园大门
照片:247 龙湖花园景观之一
照片:248 龙湖花园景观之二
照片:249 龙湖花园景观之三
照片:250 加州花园景观之一
照片:251 加州花园景观之二
照片:252 加州花园景观之三
照片:253 加州花园高层建筑群
照片:254 金岛花园(一)
照片:255 金岛花园(二)
照片:256 独特、超前的社区俱乐部(金岛花园)
照片:257 黄金堡高级住宅区
照片:258 黄金堡高级住宅区共“花卉新村”
照片:259 三色光安居工程住宅小区(之一)
照片:260 三色光安居工程住宅小区(之二)
照片:261 宝贵花园一景
照片:262 人和家园小区一景
照片:263 回兴镇开发区全景
照片:264 建设中的镇政府办公楼
照片:265 镇中心校
照片:266 镇社会福利院
照片:267 待建的宝圣湖公园一景
照片:268 回兴开发区一景
照片:269 回兴开发区一景
照片:270 景御路
照片:271 景奇大道
照片:272 景福路御临宾馆
照片:273 统景风景区武陵山庄
照片:274 统景风景区京华度假村别墅
照片:275 洛碛镇药川路一景
照片:276 洛碛镇一景
照片:277 洛碛镇老街房屋建筑
照片:278 洛碛镇新开发区镇政府大楼
照片:279 龙兴镇龙天街
照片:280 龙兴镇老街横街凉亭
照片:281 龙兴镇新区房屋建筑一景
照片:282 茨竹镇街道一景
照片:283 茨竹镇重庆财政联合培训学校
照片:284 人和镇新区街道
照片:285 人和镇新区房屋建筑一景
照片:286 人和镇老街一角
照片:287 石船镇街道中心转盘
照片:288 石船镇石统街
照片:289 建设中的兴隆镇公路街一景
照片:290 80年代大竹林镇街房建筑
照片:291 沙坪镇新华街
照片:292 沙坪场旧街
照片:293 大盛镇小集镇建设
照片:294 大盛镇新开发区
照片:295 大湾镇新街区一景
照片:296 大湾镇旧场一角
照片:297 中河镇旧街区一景(原直管公房)
照片:298 中河镇政府办公楼
照片:299 石鞋街道一景
照片:300 白岩场新街风貌
照片:301 清代白岩场街道房屋一角
照片:302 舒家场三峡移民二环街
照片:303 90年代张关场张白路新街景
照片:304 70至80年代张关场街道房屋建筑
照片:305 白岩乡复兴村廖家大院
照片:306 张关乡新弯村农舍
照片:307 两路镇鹿山村迎宾大道
照片:308 鸳鸯镇丘堡村居民新村
照片:309 建设中的茨竹镇放牛坪新村居民点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机构沿革
第一章管理机构
第一节清代
第二节民国时期
第三节江北县房地产管理所
第四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
第五节其他管理机构
第六节基层房管站(室)、所
第二章事、企业机构
第一节事业机构
第二节企业机构
第二篇党群组织
第一章中共组织
第一节中共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党组
第二节中共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机关支部
第三节中共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纪检组
第二章群团组织
第一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工会委员会
第二节共青团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支部
第三节渝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妇女委员会
第四节渝北区房地产业协会
第三篇房地沿革
第一章古代建筑
第一节巢栖穴居
第二节北府古城
第三节枳邑遗址
第四节江北老城
第五节城堡古寨
第六节寺观塔坊及其它
第二章近、现代建筑
第一节堂馆院落
第二节房屋建筑结构形式
第三节纪念性建筑物
第四节居住习惯
第四篇行政管理
第一章房地产权籍
第一节税契确权
第二节权籍管理
第三节房地产普查
第四节异动管理
第五节私房改造
第二章调拨互换、拆迁管理
第一节房屋调拨、互换
第二节拆迁管理
第三章落实房产政策
第一节处理私房改造遗留问题
第二节落实“文化大革命”政策
第三节落实华侨房产政策
第四节落实历史遗留政策
第五节房地产纠纷仲裁
第四章建房用地
第一节城镇
第二节乡村
第五章住房制度改革
第一节房改概况
第二节实施改革
第六章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预防
第一节房屋安全鉴定
第二节白蚁预防
第七章房地产交易、价格评估
第一节交易
第二节价格评估
第八章财务
第一节管理机构
第二节体制改革与管理
第九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管理
第二节档案利用
第五篇房地产开发建设
第一章县治迁建
第一节江北城
第二节两路镇
第三节大石场
第四节恒兴场
第五节水土镇
第二章直管公房建设
第一节新建、改建
第二节公办民助建房
第三章城区房屋建设
第一节两路城区
第二节重庆北部城区(渝北辖区龙溪镇)
第四章小区开发建设
第一节锦绣山庄
第二节龙湖花园
第三节加州花园
第四节金岛花园
第五节黄金堡住宅区
第六节三色光小区
第七节皇冠东和花园
第八节坡月山庄
第九节白鹤林小区
第十节富贵花园
第十一节卉景花园
第十二节人和家园
第十三节木鱼石花园
第五章乡镇房屋建设
第一节建制镇
第二节乡集镇
第三节乡级集市
第六章农村房屋建设
第一节农舍
第二节居民新村
第六篇物业管理
第一章直管公房
第一节接管房产
第二节经营管理
第三节修缮管理
第二章单位自管房
第一节机关自管房
第二节群团自管房
第三节事业单位自管房
第四节企业单位自管房
第三章私房
第一节城镇私房管理
第二节农村私房管理
第四章社区物业管理
第一节专业化物业管理
第二节小区自治管理
第七篇职工
第一章职工结构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
第二节合同制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第四节聘用人员
第五节退休职工
第二章职工教育
第一节职工素质
第二节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职工管理
第一节人事
第二节工资、福利
人物
一人物简介
附图:陈林
附图:吴子合
附图:段辉立
附图:曹明江
二先进集体名录
三先进个人(工作者)名录
附录
一房地灾害
二重要文存索引
三重要文件选摘
四著作、讲话
五文艺、诗歌、民谣
编后记 2100433B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初,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张宗清同志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及区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顺应调控中发展,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财政总收入实现7.55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5亿元,增长1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1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增长14.7%;城镇化率26.4%,提高1.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等已提前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积极主动地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
坚持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推动黔江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和积极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面对国债减少、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千方百计争取国、市补资金4.5亿元,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综合授信合作,落实到位资金2.44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6800万元,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亿元,其中,42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8小时重庆”黔江段、小南海水库枢纽病害整治等7个项目完工投用;黔江机场、城网改造、渔滩电站技改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箱子岩电站、小南海生态博物馆等12个项目获国、市有关部门批复。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亿元;非国有投资完成6.56亿元,增长79.4%,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产业投资完成4.1亿元,增长13.9%;社会事业投资完成0.4亿元,增长33.3%。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和整顿工作,避免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调整。坚持收入与支出、发展与偿债兼顾,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财政总支出完成7.92亿元。其中,建设性支出37466万元,占总支出的47.3%;农林水支出14362万元,占总支出的18.1%;社会保障支出7715万元,占总支出的9.7%;文教卫生社会事业支出12845万元,占总支出的16.2%;企业挖改支出3368万元,占总支出的4.3%;建立了乡镇偿债机制,乡镇偿债支出1000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200万元。
骨干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应对全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准确把握电力体制改革发展方向,顺利完成了黔江卷烟厂、乌电集团的改革任务。黔江卷烟厂加入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千方百计争取到黔江卷烟分厂税金年均递增确保10%、力争15%等主要政策,保留了乌电集团的法人地位,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区的既得利益。
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加强“五个统筹”,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统筹经济增长速度、运行质量和效益上取得了新的成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比调整为20.8:50.1:29.1。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出台了28条促农扶农政策措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粮食产量达25.71万吨,增长7.9%;农业“三十工程”推进有力,农业产业化工程基地面积达到32万亩,10个经济强镇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4亿元。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利税总额6.99亿元,增长2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4.6%,提高39.7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600万元,入园企业9家。南海制药GMP改造、银象木业租赁经营等老企业改造盘活取得实效。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南海鑫城、武陵山家居市场、电力大厦市场、时代购物中心等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商业业态调整和市场培育步伐加快,区域性聚集辐射功能初步显现;小南海、武陵仙山、神龟峡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9.4%、10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财税金融稳健运行。税收征管不断强化,地方预算内收入实现2.19亿元,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增长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88亿元,比年初增长20.5%,贷款余额31亿元,比年初增长11.4%,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率实现双下降。保险、证券、信息等行业取得长足发展。
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新的进展。黔江城市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完成了所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和新城区、国道319线正阳段沿线景观概念性规划。黔江火车站站前大道、南北大道和水、电、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文体中心续建、河道疏浚及滚水坝、城北河人行桥、河滨公园五期、黔州桥入城口整治、闸桥景观平台装饰及解放路、丹兴路沥青路铺设等工程建设。以中心镇“五化”建设、农民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尘污染治理、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灯饰建设等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成功创建了市级山水园林城区。“2小时黔江”工程完成路基改造127公里,铺筑沥青路131公里,完成了黔江城至黎水、鹅池、邻鄂3条出境油路建设。完成了16个乡镇政府用房的新建和改造维修任务。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上开创了新的局面。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达到了“办节促发展,文经双丰收”的目的。实施了优质高中工程、中心医院门急诊楼、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区域性传染病医院、中小学排危工程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考再创佳绩。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全区所有街道、乡镇。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博物馆被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区电视台获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认可,有线电视用户进一步增加。
加强国土管理、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工作,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的进步。土地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整理新增耕地2480亩,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继续实施环保“七大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饮用水源保护,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18.2个百分点。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粮食、林业、乡镇企业、供销等38个企业的改制工作;鸿业公司、地产集团等投融资平台的筹融资功能不断增强;政府采购、会计委派等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了国资监管营运;以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重点的金融改革有力推进,引进了重庆市商业银行入驻黔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取得新的进展。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成功举办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为契机,不断扩大区域性经济交流与合作,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全年共签订外来投资协议项目153个,实施项目129个,实际到位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121%。
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渝东南人力市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14人。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1799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建成了舟白、正阳、冯家等7个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职工分别达10466人、6280人。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全年发放“低保”资金830万元。对农村18966名特困人口按每人每月8元标准发放了特困救助金,实施了贫困学生救助、特困人口医疗补助、“五保户”纳入“低保”等政策,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镇居民拆迁、农民征地补偿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7150万元,切实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问题。加大新一轮扶贫开发力度,绝对贫困人口比年初减少8200人。启动实施了22个村的村道路建设,新建和改造村道公路362公里。实施了6类26项“民心工程”。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全年未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全年清理审查规范性文件75件,取消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项,制定出台了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和行政审批中心管理办法,政府办事效率和决策透明度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得到认真执行,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征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完成了67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56件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和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了公务员队伍管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立案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8件,处分违法违纪人员8人。
过去的一年,区人民政府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了外宣工作,营造了健康的社会环境,塑造了黔江良好形象。进一步弘扬和升华“黔江精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认真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政法系统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了一批社会黑恶势力,侦破了一批抢劫、杀人等大案要案,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建立健全了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信访听证制等新机制、新制度,确保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新闻出版、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民政优抚、防灾救灾、审计、统计、人防、民族宗教、台侨外事、档案、保密、科技、地震监测、气象、农机、农业综合开发、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均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黔江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和积极参与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此,我谨代表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驻黔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央、市在黔单位,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黔江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投资下滑,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交通、人才、资金的“瓶颈”制约仍然较为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乏力;农村仍然落后,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思路,认真研究新方法,努力增添新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200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为渝东南经济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框架、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交帐”之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及区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十五”目标和渝东南经济中心构建框架、奠定基础的目标,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能快则快尽量快地发展;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整体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着力突破产业“空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民计,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进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增长8.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1%;确保减少绝对贫困人口80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00人以上,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2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展望新的一年 ,我们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全球制造业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我们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国家将继续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重点倾斜支持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西部大开发政策转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着力加大对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产业和生产基地、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将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分类指导措施,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新区建立以来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段和“8小时重庆”、渝怀铁路、黔江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或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投资者对黔江的投资预期将进一步增强。但国家实施“双稳健”政策,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将加大我区投资增长的难度。我们还面临农民贫穷、产业“空虚”、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缓慢、社会事业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机遇,增强信心,又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克服困难;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破关键环节,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
强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区的第一要务,经济工作要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努力实现全区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一)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43个重点建设项目,力争新开工22个,完工19个,完成投资17.33亿元,增长73.3%。加快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开工建设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段工程,力争完工黔咸二级公路黔江段主线和支线路基工程。基本完工 “2小时黔江”工程,实施庙垭至新华、马喇至金洞、八角至白土、两河至细水、武陵山隧道至武陵仙山等5条乡镇干道联网公路路面工程,实现城区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通油路的目标。启动骨干乡村公路建设。力争新建正阳一级汽车站并投入使用。认真抓好船舶更新改造和重点码头建设。推进黔江至万州、黔江至恩施高速公路、黔江至石柱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加强交通综合运输能力建设。妥善解决铁路建设有关遗留问题。加快推进黔江至张家界铁路前期工作,力争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快黔江机场施工进度,确保完成投资1亿元。加快建设黔江信息中心,推进移动、电信、联通基站建设,加强无线电频率站台管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抓好43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达到开工条件。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力争全年到位资金3.5亿元。加强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和推介工作,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招商领域,积极主动地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强化对签约项目的追踪落实。依托特色产品加工,努力启动外贸出口,逐步扭转外贸出口缺位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作用。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开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研究完善车辆维修、会议接待等招标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办事原则,建立乡镇、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举债报批制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建立超概算投资报批制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评审机制、会计委派制和业主代理制。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8亿元。扩大信贷规模,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力整饬信用环境,确保金融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业人口的“两增两减”目标,以“三十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以上。
全面兑现落实各项扶农促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2004年、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市、区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办法,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前提下,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专业大户。逐步扩大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工作面。鼓励和支持创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深入推进“三十工程”。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26万吨,人均粮食产量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以扩大基地规模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尽快建成烤烟、畜牧、蚕桑、猕猴桃、地牯牛等几个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启动培育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普及推广农业标准化,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品牌战略。“十强镇”重点抓好集镇面积拓展、集镇人口增加、集镇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着力培植骨干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3个中心镇要切实抓好“五化”建设和小区开发。十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以抓培训、抓基地、抓有序转移、抓权益保障、抓返乡创业为重点,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培训和有组织输出农民工6000人以上,增强劳务输出“黔江模式”的影响力。对进入黔江城务工农民要“管得住、维好权、服好务”。
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成金溪河流域万亩粮果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带。做好城市防洪续建工程前期工作。完工农网改造配套工程。解决农村1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沼气池3000口。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工程建设。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继续加强121个特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村道路250公里,解决不通公路村的行路难问题;集中力量加强重点特困村的整村帮扶力度;稳步推进易地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完成易地搬迁200户;解决0.8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经济总量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12.4%;新增5户以上规模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1亿元,增长16.9%,利税7.8亿元,增长13.7%。
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抓好黔江卷烟分厂烟草体制改革工作中既定协议的落实,继续重视和支持黔江卷烟分厂的发展,加强与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重庆烟草工业公司的合作,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高度重视黔龙集团发展,强力实施黔龙集团“333”工程,做大做强黔龙集团。支持乌电集团增资扩股和以阿蓬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重点的电源点建设,努力实现电矿产业新的突破。竣工投产弘龙水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抓好银象木业中纤板生产和市场拓展。培植壮大创新塑胶和创造者公司。加快以南海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制药产业发展。大力扶持蓬江集团、珍珠兰茶叶公司等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
加强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竣工投产渔滩电站和舟白电站技改、青蒿素生产线等9个续建项目。争取新开工细沙河电站、箱子岩电站、大河口电站技改、中药饮片等8个项目。做好氧化铝、商品混凝土、鲜果汁加工等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石英砂、白云岩等矿产资源的勘探详查和开发利用前期工作。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正阳工业园区确保年内投产泰星兽药、恒星生物等5个工业企业,新入园企业、项目10个以上。按照“一园一线,以园带线,以线带面”的思路,抓好正阳、舟白、冯家、两河、濯水、石会等6个乡镇和城区3个街道的工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增强聚集辐射功能
以发展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大旅游为重点,切实加强商贸、旅游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和产业培育。抓好南海鑫城、黔江片区药检所、新华苑商贸城、新合作广场、白加湾加油站和小南海、蓬东等乡镇市场建设,启动建设正阳现代物流基地,完工正阳铁路油库、食盐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加大对武陵山家居市场、新大兴公司、永和肉制品厂等商贸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策划南海鑫城市场的商业发展,大力培育解放路百货、交通路汽摩配件等特色街区。继续推进现代商业业态调整,促进商业品牌企业置根乡镇开办连锁经营。着力培育农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村消费能力,扩大城乡消费领域,大力发展会展、节庆经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以创建、申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以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和旅游品牌培育为重点,加快旅游业发展。完成小南海景区大门扩建、自驾车营地建设、两河至细水公路硬化及两河、细水码头、武陵仙山旅游道路建设;开工建设细水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小南海地震博物馆和实感演示厅的招商建设进度。抓好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培育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游客参与性项目,扩大黔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全力推进城镇化,夯实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基础
立足于把黔江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的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继续坚持“以新城开发带动老城改造,以老城改造推进新区开发”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强化规划编制与控制。编制完成正阳、舟白新城区20平方公里的道路、排水控制性规划;完成桃子坝、烟草公司、新华东路二期北侧等1.5平方公里旧城改造和新城区正阳大道两侧各200米、国道319线正阳段以东500米及舟白新组团黔咸路以东500米内控制性详规;完成新华大道、河滨公园、国道319线老城区段整治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完成违规建设集中清理整顿工作。设立黔江区规划陈列馆,完成重庆规划展览馆黔江厅布展工作。
扎实推进城市建设。新城区完成黔江火车站站前大道和南北大道一期扫尾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南北干道二期、纬二路、纬三路、经二路、石油路工程,基本完成工业园区A、B区域的连接,力争启动正阳大道建设。完成机场安置区建设任务。老城区完成新华东路三期路基、污水处理厂管网、垃圾处理场建设任务,推进河滨公园6至9期建设,做好新华大道油路改造和城北河沿线改造的前期工作。
全方位加强城市管理。以推进城市管理“四化”为着力点,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尘污染治理工作。落实门前“三包”制度,规范城市小区管理。新建一批灯饰工程。建设西山公园,完成新华大道景观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强化城市经营。积极推行市政管理市场化运作,对组成城市空间和承载城市功能的自然资源及无形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城市土地、门面、办公楼等国有资产,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黔龙集团与卷烟主业分离的改革工作,推进黔龙集团、乌电集团、金冠酒店、新禹公司、地产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蔡地槽煤矿、创新塑胶、建工集团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完成供销企业改革工作。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维护企业权益,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创业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8%。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私营企业100户。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成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理顺监管关系。严格国有资产处置、变更用途的报批管理。创新区级部门经营性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人财物、投资、经营目标、分配的管理机制。通过资产注入、划转和各种政策支持,不断增强鸿业公司、乌电集团、新禹公司、地产集团等投资主体的实力。加快金融市场建设,鼓励租赁、担保、保险等融资机构发展。加强银企对接,争取金融机构及早介入项目前期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认真执行投资体制改革办法,落实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项目监管制度。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市场物价监测和预警机制。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实施食药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食药品安全监测体系。强化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七)全面落实三大基本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建成市级环保模范区的目标,狠抓环保“七项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环境监察与监测标准化建设,巩固“两控区”建设成果,确保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级以上标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成全区农用地分等定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批报工作。认真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大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继续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建立土地信息定期公示制度,严格土地计划管理,建立完善、公开、公平、规范的土地交易市场。加强正阳工业园区用地管理,对工业用地、划拨用地实行政府集体审批制度。
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奖励扶助政策力度;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行为,进一步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例。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推进,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普及力度,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对接、实施和示范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黔江中学、新华中学、民族中学、黔州中学、人民中学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进度。积极探索多元投资、多种模式办学的新路子。巩固“普九”成果,强化基础教育,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大力实施优质高中工程,完成黔江中学创建市级示范高中申报工作,新华中学基本达到市级重点中学办学条件。启动农村寄宿制工程。完成黔州中学、新华中学与职教中心资产划分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巩固职教中心市级中等重点职业学校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中等重点职业学校。完成师范、电大、进修校三校合一工作。
(二)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汇集、投入和激励三大机制,大力开展人才市场体系、人才信息系统和人才能力三大建设。加强急需人才的引进,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三)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完成二级传染病中心建设,推进17个乡镇卫生院和30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扎实开展中心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区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强化卫生防疫工作,加快疾病预防体系建设,防止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0%以上。
(四)培育壮大优秀民族文化品牌。继续打造“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国家级品牌。加大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保护和普及力度,广泛开展以摆手舞为重点的群众文化体育普及活动。积极争创全国广电先进区和市级先进文化区,完成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一期和万米河滨健身长廊二期工程,建成一批达标文化站和市级示范文化站。提高光纤通村率和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创新博物馆运行管理机制,充实完善馆藏展品。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和升华“黔江精神”,深入开展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和争做文明市民活动,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建设诚信文明黔江。进一步做好统计、人防、民政优抚、新闻出版、台侨外事、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农机、地方志、老龄、妇女儿童、弱势群体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和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等工作。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千方百计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继续实施“民心工程”。实施以村道公路建设、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农村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工程;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城区“推清”、“禁鸣”、“禁放”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工程;以“2小时黔江”为重点的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工程;以城市路灯、公厕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人居环境工程;以人力市场网络建设、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少生快富扶贫试点、法律援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程;以乡镇市场、农村电视“村村通”、贫困学生救助、河滨健身长廊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事业及设施工程等7类21项“民心工程”。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抓好4户以上再就业典型企业培植,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继续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工作。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退休政策,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严格城市“低保”对象审批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和“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进一步关心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强气象、地震、救灾救济、防汛等监测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做好农村“五保户”、“三无农民”和城镇“三无老人”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
(三)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推进“平安黔江”创建活动,启动“一庭两所”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力度,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刑事犯罪,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包案责任制、信访听证、层级负责等新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妥善安置城市建设居民拆迁户,及时足额兑付农民征地补偿费,切实保障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千方百计推进清欠工作,确保完成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清欠阶段性目标任务。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努力建设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一)建设学习型政府。政府全体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学习观念,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市场经济、WTO等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速打造学习型政府,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
(二)建设责任型政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行为高度负责。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和公示、专家咨询、决策评价和责任追究、政务公开、人民建议征集、新闻发言人等制度。狠抓决策落实,提高政府执行水平。严格兑现政府承诺,树立政府诚信形象。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认真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科学理政,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收费项目,着力解决行政审批服务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行政审批违法违规行为。下决心减少办事环节和运转程序,努力建设高效政府。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编制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各级公务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四)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实施我区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正确处理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的关系。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内容和程序,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完善行政赔偿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努力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水平。严惩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和欺压群众的行为。
(五)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把廉洁从政和从严治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认真执行“五个不许”的规定,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禁损坏群众利益、与民争利和以权谋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事,节约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我们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同时,还要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一五”是我区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十一五”规划,为我区未来发展绘制新的蓝图。
——2005年3月31日在长治市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杜善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按照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基本工作思路,狠抓百强调产,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去年(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51亿元,增长9.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5亿元,增长29.6%。13个县市区和高新区财政收入全面增长,超亿元县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经济增长的自主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9.4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分别增长19.2%和59%;农林牧渔业总值完成53.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亿元,增长2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5亿元,增长2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9.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6.4%和25.1%。
(二)百强调产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推进百强调产,突出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去年(2004年)累计申报百强项目310个,投产131个,在建138个,新增销售收入364.6亿元,新增利税33.7亿元。全市年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1个,长钢、潞矿、常平等6家企业列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录。
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推进新百强工程、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新思路,编制了我市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了今后5年全市14个行业和领域的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三)扶农促农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粮食生产八项政策,落实了粮食直补资金,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5亿公斤,增长11.8%,创历史最高水平。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国家减征农业税率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我市又减了1个百分点,5个县市区取消了农业税,全市共减征农业税1472万元。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6个,屯玉种业的屯玉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标准委员会认定了我市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认定数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绿色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14.1%。实施了农民增收大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9.5万人,累计达到38万人。实施了“移民扶贫、种草养畜、农产品加工、旱作农业”四大扶贫工程和饮水解困工程,又有2442人实现异地移民,1.4万人解决温饱,11.58万人解决饮水困难。
(四)改革开放取得明显进展。为了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政府筹集改制资金3000万元,对7户市属国有企业实行了改制;5户资不抵债、经营困难的企业进入破产工作程序;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了20户优势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评选表彰了以民营企业家为主的39名“当代潞商”。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364个,常平、潞宝、长信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乡镇和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18.7亿元,入库税金13.9亿元,分别增长59.3%和66.3%。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14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个,协议利用外资1686万美元。长治高新区西式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已有6家德资企业入园。
(五)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按照“低密度、高绿化、多功能”的城市规划建设思路,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实施城市建设和土地收购项目40多项。去年(2004年)城建投资达到5.1亿元,是长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铺开工程最多、完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开工建设了7条道路、2座桥梁、11项绿化工程等一批项目,完成了英雄路、广场环路、太行东西街、东大街、北外环立交桥等路面改造和凤凰嘴、演武巷等45条小街小巷的硬化铺装工程,建成了500千伏榆侯输电线路等一批输变电工程。编制了漳泽湖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按照通省高速路、通县一级路、通村水泥路、环城高速路、农村客运网的“三通一环一网”规划,长邯、长晋两条高速公路和长治到壶关一级路建成通车,长太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新增通村水泥(油)路1084公里,村村通比例由上年的90%上升到92%。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客运网工程,已有6个县开通了农村客运线路。长治机场安装了导航设施,新开通了长治至广州航线,到北京的航班机型改为波音737,成为山西省第二大空港。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了医疗垃圾焚烧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集中供热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我市连续九年荣获全省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夺得全省“三连冠”,成为全省唯一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地级市。全民动员搞绿化,共植树造林43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8.5万亩,太行山绿化7.7万亩,通道绿化988公里。城市园林绿化成效明显,市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达到33.1%和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7平方米,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山西省园林城市”。深入开展了“上党环保行”和大气环境治理“净空行动”,狠抓焦化行业的专项清理整顿,招聘60名烟囱管理员和污水排放管理员,对市区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88天,比上年增加40天,整体环境质量在全省继续处于较好水平。
(六)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攻关”计划53项,天脊集团煤制氨工艺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种汽车制造、凤凰胶带等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17家民营企业通过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认定,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近1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过三年建设基本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实施“三名”(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成立了长治市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促进会。建立义务教育保学金制度,使1万余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和完成了义务教育。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1000多名。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去年(2004年)完成了市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国债项目建设,提高了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民健康员制度,为全市的行政村配齐了农民健康员,配备了农村巡回医疗救护专用车,对141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三改一建”工程,目前已有60所乡镇卫生院通过验收。实施了“三统一、三落实”的计生工作措施,计生工作连续4年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效。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狠抓责任主体和现场管理措施的落实,向全市地方煤矿派驻了514名煤矿安全检查员和一批工程技术人员,322座矿井完成了采煤方法改革,140座矿井完成了双回路供电工程,所有矿井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去年(2004年),全市共排查处理重大安全隐患34起,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有了新的下降。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工作不断加强。
双拥共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巩固,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妇女儿童、文物保护、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气象、地震、档案、保密、市志、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业绩。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称号,成为华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长治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七)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整顿和规范了食品、药品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了土地市场、建筑市场和矿产资源交易管理,组建了长治信用咨询中心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围绕打造平安长治,开展了创建平安县城、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单位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我市被中纪委、中组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市”。
(八)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36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3元,增长13%。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市政府设立了再就业基金,通过发展经济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新增就业4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3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率继续保持100%,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获得“全国劳动保障系统集体一等功”和“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荣誉。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2万名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农村实行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对五保户、因病因灾因残造成的贫困户、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发放了政府救济和生活补贴。改革工资分配制度,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了效益工资。认真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的最好水平,100多项工作跨入全省或全国先进行列。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创造性地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城市乡村的协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百强调产,切实把市场、企业、政府三股力量扭在一起,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社会为方向,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不断优化全市经济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是坚持不断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履行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努力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改革发展创新的良好环境氛围,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各位代表,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治建设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偏低;二是经济结构传统型的特征依然明显,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局面尚未形成;三是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不高,资金、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趋严重;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一些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待继续改进和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市兴新百强、建新基地、上新台阶、求新跨越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大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新百强为支撑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10天。
围绕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政府职能,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经济调节职能,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力实施新百强工程,确保经济结构调整明显见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部署,突出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以全市123个新百强企业为支撑,集中力量发展煤炭、焦炭、化工、冶金、电力、机械装备、绿色农业、中西制药、新材料和旅游业10个重点行业,培育壮大煤焦化、现代冶金、电力、机械装备和绿色农产品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新型化工业基地。
一是抓紧制定和实施123个新百强企业的三年推进计划。对列入新百强的企业,要逐个落实企业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培育、资本运作和技术人才引进等各项措施,要逐个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三年推进计划,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金融部门做好企业贷款发放和回收工作。继续实行市县和部门领导包重点企业、包重大项目工作制度,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办事制度,把企业三年推进计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