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上篇 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理论与技术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概述
1.3浅埋暗挖邻近施工问题研究现状
1.4盾构隧道邻近施工问题研究现状
1.5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问题的分析
1.6本书内容
2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分类及邻近影响程度
2.1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分类
2.2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影响程度分区
2.3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处理与解决流程
3隧道邻近施工安全性评估与风险分析
3.1浅埋暗挖隧道邻近施工的安全性评估
3.2浅埋暗挖隧道邻近施工的风险等级划分
3.3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评估实例
3.4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3.5本章小结
4邻近施工对既有环境的变形影响与评价方法
4.1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开挖的地层响应规律
4.2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工作面稳定与失稳的认识
4.3隧道工作面上覆地层结构的失稳坍落模式
4.4邻近施工对既有环境的变形影响分析
4.5邻近施工对既有土木工程环境结构的评价方法
4.6隧道邻近施工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4.7本章小结
5邻近施工变位分配原理、方法与控制
5.1邻近施工既有土工环境结构变位分配控制原理
5.2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地层变位计算与验证
5.3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5.4本章小结
6隧道邻近施工地层变形控制技术
6.1邻近施工变形最优化控制技术
6.2超前小导管注浆控制技术
6.3双排(层)超前注浆小导管控制技术
6.4管棚控制变形技术
6.5超前深孔注浆控制变形技术
6.6地层冻结法
6.7本章小结
7浅埋暗挖开挖地层变形预加固参数设计
7.1工作面超前预加固结构的力学行为
7.2工作面正面土体预加固的力学行为
7.3工作面拱部超前预加固参数分析
7.4工作面正面土体预加固参数分析
7.5工作面超前预加固结构作用荷载的确定方法
7.6工作面上覆地层结构稳定性的判别
7.7地层预加固参数的设计与选择
7.8本章小结
8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变形
8.1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主要规律
8.2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机理
8.3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8.4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移动影响的特征及评价
8.5盾构施工引起土体深层变形的评估
8.6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影响范围的讨论
8.7本章小结
9盾构隧道邻近施工原理与技术
9.1盾构隧道邻近施工扰动机理及扰动现象
9.2盾构隧道邻近施工空间位置关系及邻近度判断
9.3盾构隧道邻近施工控制措施
9.4盾构隧道邻近施工组织
9.5本章小结
10邻近施工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技术
10.1隧道邻近施工影响控制标准确定原则
10.2邻近施工主要控制指标和控制基准
10.3邻近施工监控量测
10.4邻近施工监控量测管理与反馈控制
10.5本章小结
下篇 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实践
ll浅埋暗挖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车站关键施工技术
11.1工程概况及难点
11.2穿越雍和宫车站的施工方案优化及安全性评估
11.3穿越雍和宫车站施工变形控制技术
11.4穿越雍和宫车站远程监控量测与反馈控制技术
11.5本章小结
12浅埋暗挖双孔隧道邻近建筑物关键施工技术
12.1工程概况及难点
12.2穿越邻近建筑物模拟计算
12.3洞内双层超前导管预注浆施工
12.4袖阀管加固土层施工方案
12.5深孔注浆施工方案设计
12.6本章小结
13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桥梁关键施工技术
13.1工程概况及难点
13.2地层预加固参数的动态设计
13.3工程施工方案论证
13.4分段前进式深孔注浆工艺
13.5TGRM改进型注浆浆液研究
13.6邻近浅基础桥施工过程控制
13.7邻近西直门桥施工监测
13.8本章小结
14富水软塑性地层热力隧道下穿危旧房屋关键施工技术
14.1工程概况
14.2地层预加固的原始设计参数及存在的问题
14.3地层预加固参数的动态设计与应用
14.4工程实施及效果监测
14.5本章小结
15北京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附属构筑物风险点关键施工技术
15.1北京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概况
15.2西南出入口与区间盾构重叠段关键施工技术
15.3西北出入口下穿段琪瑞府东南房屋关键施工技术
15.4马头门施工技术
15.5本章小结
16盾构隧道近距离小角度上穿既有隧道关键施工技术
16.1工程背景
16.24号线盾构隧道与9号线浅埋暗挖法隧道合理施工顺序研究
16.39号线浅埋暗挖法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
16.4空间立交隧道施工所采取的最终施工技术方案及9号线隧道加强措施
16.54号线盾构隧道穿越期间9号线暗挖隧道内支撑体系受力监测及分析
16.6本章小结
17盾构穿越既有城铁车站过轨施工技术
17.1工程概况及特点
17.2盾构隧道过轨施工的风险点分析
17.3盾构隧道过轨施工技术措施
17.4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17.5监控量测
17.6结构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17.7应急预案
17.8本章小结
18盾构超近距离侧穿大型立交桥桥基群桩关键施工技术
18.1工程概况
18.2盾构穿越桥桩区主要风险及技术措施
18.3关键技术措施实施
18.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关键技术体系的完备性,力求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理论与技术,并在城市地下工程邻近施工实践中进行应用。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8章,上篇(第1~10章)为理论与技术篇,着重分析浅埋暗挖及盾构法邻近施工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下篇(第11~18章)为工程技术实践篇,着重介绍在近年来北京市隧道与地下工程邻近施工理论与关键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工程案例。
孔恒,男,1965年2月生,安徽涡阳人,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入选。200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原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工作,2005年1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现任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北京市政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任北京市政路桥控股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集团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社会学术职务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掘进机专业委员会(TBM、盾构)第一届委员、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理事、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评审组专家、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降水工程评审组专家等。近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各类书籍5部。
宋克志,男,1970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后。现任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副院长。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理论、特别是盾构及掘进机隧道施工理论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在《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及《岩土力学》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被EI、ISTP检索18次。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
开挖时要注意开挖进尺、控制超欠挖、支护时注意钢架(如果有)连接、防排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二衬施工时要注意不能侵线。
放坡的坡度,边坡稳定验算,支护方案(如果有的话),分层厚度。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技术策划和施工管理过程的总结。以基坑工程为主题,以基坑办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控制...
城市地下工程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
城市地下工程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1.控制基准确定原则 (4)监测控制基准值的确定应具有工程施工可行性,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提高施工速度和减少施工费用………… (2)根据地表沉降控制要求确定 城市地下工程多为软弱地层,且埋置深度...
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0 第一章 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一、概述 在城市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 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锚喷作为初期支护手段,遵循“新奥 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 勤量测)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谓之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二、浅埋暗挖与“新奥法” (NATM) “新奥法”的核心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 组成部分,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承受的是形变应力,因此要求初期支护有一定柔度 以利用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而作用于浅埋隧道上的地层压力是覆盖层的全部或 部分土柱重,其地层压力和支护的刚柔度关系不大,从减少地表沉陷的城市要求角度出 发,还要求初期支护有一定刚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这正是 浅埋暗挖技术与“新奥法”的不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可供国家机关和相关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应用平台、终端制造企业的研究人员作为了解物联网的读物,也适合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对物联网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材料。
《城市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精)》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为城市地下工程研究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研究现状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力学模拟实现方法;第3章至第5章为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群洞效应、时空效应、渗流-应力耦合效应等分析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第6章和第7章为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问题研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管线和桥梁的影响以及安全控制标准的定制;第8章为工程技术实践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快速施工及新技术成果应用典型实例。城市地下工程具有复杂工程结构条件、复杂工程环境条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和工期紧等特点,《城市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精)》是一部紧密结合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等技术问题的专门研究著作。
《城市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精)》资料翔实,内容新颖,重视实践,可读性强,可供从事城市地下工程、隧道或相近专业的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人员参考。2100433B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知识,内容共分8章,包括:城市地下工程绪论、城市地下工程类型、城市地下工程规划与布局、城市地下工程勘察、城市地下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城市地下工程环境效应与改善、城市地下工程灾害特点和防灾措施。
在各章内容中除介绍了地下工程的特点,以及与地上工程的不同点外,还探讨了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引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分析,内容编排新颖,重视实用技术,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岩土、土木、水利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材,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从事土木工程和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及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其他专业的师生,也可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