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淬火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下降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2100433B
钢铁,因为它具有各种优异的性能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性能,除由钢铁本身化学成分所决定外,主要还要靠热处理来改善和提高。凡是重要零件,都需要进行热处理。而在热处理工艺中,最主要的是淬火,因为它是使零件强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把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再在该温度停留一定时间,然后急速冷却下来的操作就是淬火。通过淬火可以提高工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在能力。淬火配合适当温度的回火后,零件的重量减轻了,而寿命却得到提高 。
淬火,俗称蘸(zhàn)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把合金制品或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随即在含有矿物质的水、油或空气中急速冷却,一般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拓展资料:淬火可增强钢与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感应加热的原理...
主要是淬火深度的区别,中频淬火的深度一般为3~5mm,高频淬火的深度为1.5~2mm。
45钢锤头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
45钢制锤头零件因零件厚度、形状不同在淬火过程中出现表面硬度不同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硬度不同的原因,指出淬火对冷却后零件表面组织马氏体及晶粒度的影响。零件表面形状变化处,即薄处,马氏体组织数量多,硬度愈高,耐磨性愈好。
微型刀具 由硬度HRC 72的淬火工具钢制成
即使是最小的刀具,其发展趋势也是向较高进给率和较高金属切削速度的方向发展。宏观铣削加工概念是无法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转变成微型刀具的—但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们至少可以达到牙科所用刀具的尺寸水平。大部分微型刀具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的机床而不需要增加新的投资。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表1),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度。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表1钢中铁基固溶体的显微硬度值
保温时间的长短与奥氏体形成有关。保温时间过短,会使奥氏体形成不完全,淬火后的组织有残存珠光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会提高。当保温时间延一长到某一值后,硬度略有下降,且会发生氧化脱碳现象。实践表明,保温时间以工件到温后20-25分钟为宜 。
轮箍钢的含碳量在0.5-0.7%,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为片状马氏体和板状马氏体的棍合物。而片状马氏体一与板状马氏体在相同的强度下,前者的塑性、冲击韧性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较低。实践表明,较低的淬火温度有利于形成板状马氏体。因此,我们选用较低的淬火温度(760-780℃),以保证奥氏体中含碳量低于0. 6%,获得板状马氏体为主的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