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丛树海 男,1957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1996年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进修战略管理;1998年3月赴英国伦敦证券学院、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等考察英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审查管理制度。
主讲课程:《财政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预算会计》、《财政理论与政策专题》、《财政支出专题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中国财政探索》(专著,获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社会保障经济理论》(专著,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财政学原理》(教材,获财政部优秀教材荣誉奖)、《中国宏观财政政策研究》(主编)、《公共支出分析》(主编)等。1994年获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第三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1995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7年被评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前言
第一章 财政风险和风险体系
1.财政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2.财政风险的类型与表现
3.我国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与传导机制
4.财政风险的传导机制
第二章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1.凯恩斯乘数相关理论简述
2.中国的IS-LM宏观经济模型估计
3.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作用乘数及其效应的实证分析
4.我国财政政策实际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
5.近年积极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
6.结论
第三章 政府内债及政策效应
1.我国国债政策的运用及评价
2.未来国债规模扩张的区间
3.政府偿债能力的分析与估计
4.对国债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风险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政府外债及政策效应
1.外债定义及范围界定
2.我国外债的管理
3.我国外债的财政风险
4.我国外债财政风险的预测
第五章 公共部门负债规模和风险
1.财政赤字
2.我国政府债务
附录一 关于某省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的调查报告
1.该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概述
2.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3.调查结论
附录二 某市某区关于财政风险控制的实践
1.应用GFS对我国财政规模的调整
2.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
3.国有资产收益
4.其他收入
5.结语:关于中国公共部门财力规模的初步判断
第六章 公共部门实际可支配财力
第七章 我国财政周期性波动分析
第八章 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系统
附录 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经验分析
后记 对我国中长期宏观财政政策的思考
参考文献 2100433B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100043409
条形码: 9787100043403
尺寸: 21.6 x 15 x 4.4 cm
重量: 581 g
风险费可以不取。不取,可能有风险,主要是材料涨价的风险,如果工期短,问题不大。可以在合同中言明在先,如果材料涨价怎么办。这个风险费有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对于材料价格的调整,比如说,钢筋现在是4000一...
地方财政风险 成因 防范对策 「正文」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一)何谓地方财政风险 简单地说,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风险,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
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为依据,结合施工现场,各种会议纪要,变更签证,政府相关调价文件还有合同约定进行审核,主要关注量和价两个方面,量可以有图纸和工程量表得到,价格根据信息价或则市场询价,甲方确认价定,这样...
信贷扩张、房地产投机与宏观经济风险
在现有的房地产贷款体制下,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投机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将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在短期,投机使房价上涨,把大量的风险转嫁给银行。在长期,投机打击制造业,削弱一国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增加失业,造成两极分化。只有当普通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之后,才能消除房产投机所形成的短期风险,但由于各种原因,居民收入难以迅速提高。而在长期,房产的投机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危机。政府应该严格限制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避免由房产投机可能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持久和严重的衰退。
信贷扩张、房地产投机与宏观经济风险
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投机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短期内,投机使房价上涨,把大量的风险转嫁给银行。长期内,投机打击制造业,削弱一国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增加失业,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宏观经济的危机。因此,政府应该严格限制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避免因房地产投机可能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持久和严重的衰退。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
当出现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三个主要的财政措施可供选择:增加政府开支、减税、组合使用上述两种措施。
①增加政府开支。政府开支的增加会直接使经济的总需求扩大。
②减税。政府可以通过减税,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扩大总需求。由于新增的可支配收入中的一部分会自动转化为居民储蓄,从而减税措施的扩张效果没有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显著。
③组合使用上述两种办法措施。政府还可以通过组合使用支出增加和税收削减,来扩张经济的总需求。
中国财政部14日发布文件,要求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审慎控制新建PPP项目规模,以防控财政风险。
PPP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即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和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
因有助于控制政府性债务,缓解财政压力,近年来PPP模式日益受到中国官方的重视。财政部长楼继伟此前曾要求,2015年推广运用PPP模式要有新的突破。
最新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明确提出,开展PPP项目要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如未通过论证,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根据《指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一方面要评估财政支出能力如何,即根据PPP项目预算支出责任,评估PPP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平衡不同行业和领域的PPP项目,防止过于集中于某一行业和领域。
《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应超过1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比例。
《指引》明确,鼓励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名单的高风险地区,采取PPP模式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同时,审慎控制新建PPP项目规模,防止因项目实施加剧财政收支矛盾。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财政收入也在减速,收支矛盾凸显。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6%,创23年来新低。
2014年以来,在加强地方债管理严防风险的同时,中国加快了推广应用PPP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步伐。财政部已经成立了PPP中心,并公布了关于如何订立PPP项目合同的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