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大红花茶

大红花茶是一种山茶科、油茶属植物,选育单位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大红花茶简介

大红花茶是一种山茶科、油茶属植物,选育单位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种质名称大红花茶

科名山茶科

科拉丁名Theaceae

属拉丁名Camellia

属名油茶属

种名或亚种名油茶

种拉丁名Camellia oleifera

原产地江西省林科院青岚队

省江西省

来源地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国家中国

资源类型选育品种

主要特性优质

主要用途生态;观赏;食用

气候带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光、忌寒冷、耐贫瘠、纯林

特征特性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

具体用途食用

观测地点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繁殖方式扦插繁殖、嫁接繁殖

选育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海拔700

经度11527

纬度2810

土壤类型红壤、微酸

平均温度17.5

平均降雨量1620

查看详情

大红花茶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大红花

  • 株高80-100cm,冠幅50-60cm,十斤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株高100-120cm,冠幅100-120cm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株高220-250cm,冠幅200cm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株高90-100cm,冠幅80-100cm,毛球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株高150-160cm,冠幅130-140cm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苗高×冠幅80×60cm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苗高×冠幅100×80cm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苗高50cm、冠幅45cm、种植袋规格35㎝
  • 佛山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苗高120cm、冠幅110cm、种植袋规格55㎝
  • 佛山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苗高150cm、冠幅130cm、种植袋规格60㎝
  • 佛山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大红花(H>120,S80-100)
  • 336株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4-17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大红花 冠幅40cm 高度45cm(盆苗)
  • 10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21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大红花(H>120,S80-100)
  • 62株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4-17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大红花(H1.0m,P1.0m)
  • 305.0株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4-05
查看价格

大红花

  • 1.种类:大红花2.冠幅:0.8-1.0m3.株高:1.0-
  • 1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9-06
查看价格

大红花茶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大红花茶文献

大红花的演变 大红花的演变

大红花的演变

格式:pdf

大小:51KB

页数: 1页

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是锦葵科木槿属的常绿灌木,又称朱槿、赤槿、扶桑和佛桑,由于其花色鲜艳,大多为红色,故名。大红花在古代就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古代广植于华南地区的大红花花色以红者居多,其他颜色则较少见,现代各种颜色的品种,多是19世纪以后由中国原产品种与印度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不同颜色的原生种杂交改良产生,

回应《戴花要戴大红花》 回应《戴花要戴大红花》

回应《戴花要戴大红花》

格式:pdf

大小:51KB

页数: 1页

读了贵刊今年8月号"词海钩沉"(四十四)专栏中《戴花要戴大红花》(注:该作品题目实为《听话要听党的话》)一文后,令我又惊又喜,十分激动。在此,衷心地感谢作者任卫新同志暨你们没有忘怀并客观地评述这首问世于上世纪60年代第一春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