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单花鸢尾

单花鸢尾(学名: Iris uniflora Pall. ex Link)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黄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及膜质的鞘状叶。根状茎细长,斜伸,二歧分枝,节处略膨大,棕褐色;须根细,生于节处。叶条形或披针形。花茎纤细,中下部有1枚膜质、披针形的茎生叶;苞片2枚,等长,质硬,干膜质,黄绿色,内包含有1朵花;花蓝紫色,直径4-4.5厘米;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蒴果圆球形,有6条明显的肋。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于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生长于干山坡、林缘、路旁及林中旷地,多成片生长。 
单花鸢尾的根与种子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便利尿功效。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疡痈肿、湿热疸黄等症。其株形、花型,花色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单花鸢尾基本信息

单花鸢尾产地生境

分布于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生长于干山坡、林缘、路旁及林中旷地,多成片生长。 喜光、耐旱。喜酸性砂壤土,耐践踏。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花鸢尾

  • 高度30-40cm,冠幅25-35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高度25-35cm,冠幅10-20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德国鸢尾

  • 1. 精品盆栽苗 一盆3支头2.自然高×冠幅:30-35cm×15-20cm
  • 绿态
  • 9%
  • 深圳市宸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蓝花鸢尾

  • 品种:蓝花鸢尾;色:蓝;
  • 美林
  • 9%
  • 湖南美林苗圃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蓝花鸢尾

  • 品种:鸢尾;苗高(cm):40
  • 美林
  • 9%
  • 湖南美林苗圃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H0.35-0.45m冠幅:H0.3-0.35m五斤盆
  • 深圳市201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H0.35-0.45m冠幅:H0.3-0.35m五斤盆
  • 深圳市2011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H0.35-0.45m冠幅:H0.3-0.35m五斤盆
  • 深圳市2011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H0.35-0.45;冠幅H0.3-0.35 五斤盆
  • 深圳市2008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H0.35-0.45;冠幅H0.3-0.35 五斤盆
  • 深圳市2007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
  • 65.6m²
  • 3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2-12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1.种类:黄花鸢尾2.高度35-40cm、冠幅25-30cm
  • 193m²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4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花鸢尾 高度25-30 冠幅20-25 密度株64/㎡ 盆苗
  • 50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30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1.名称:黄花鸢尾2.株高、冠幅:30-50cm3.单位面积株数:25株/m2
  • 10237.5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10
查看价格

花鸢尾

  • 1.名称:黄花鸢尾2.株高、冠幅:30-50cm3.单位面积株数:16株/m2
  • 3024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10
查看价格

单花鸢尾繁殖方式

分株

分株繁殖一般每隔2至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鸢尾在花后进行分株(要避开梅雨季节),在冬季到来之前花芽就能分化充足,第二年即可开花。分割根茎时,以3至4个芽为好。分株若太细,则会影响翌年开花。在进行分株繁殖时,应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留20厘米左右进行栽植。鸢尾大多数品种宜浅植。栽植间距依种类而异,强健种为50×50厘米,一般品种在20×20厘米左右。

播种

若采用种子繁殖,应在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这样种子容易萌发,2至3年即可开花。

种球

一只种球经过一年的种植开花后养分将会耗尽,产生新根,新球周围又会有许多子球,子球通过1至2年的种植,又可发育成开花球。世界花卉种植专家对球根鸢尾的腋芽、鳞茎、茎盘、花茎等不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使之长出新的球茎,这为加速繁殖及培育无病害的健壮母球提供了新办法。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生长习性

鸢尾在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种植环境喜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轻黏土,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喜光,也较耐阴,在半阴环境下也可正常生长。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形态特征

单花鸢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黄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及膜质的鞘状叶。根状茎细长,斜伸,二歧分枝,节处略膨大,棕褐色;须根细,生于节处。叶条形或披针形,花期叶长5-20厘米,宽0.4-1厘米,果期长可达30-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无明显的中脉。

花茎纤细,中下部有1枚膜质、披针形的茎生叶;苞片2枚,等长,质硬,干膜质,黄绿色,有的植株苞片边缘略带红色,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8-1厘米,顶端骤尖或钝,内包含有1朵花;花蓝紫色,直径4-4.5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约1.5厘米,上部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8毫米,上部卵圆形,平展,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3毫米,直立;雄蕊长约1.5厘米,花丝细长;花柱分枝扁平,顶端裂片近半圆形,边缘有稀疏的牙齿,与内花被裂片等长,子房柱状纺锤形,长约5毫米。蒴果圆球形,直径0.8-1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顶端常残留有凋谢的花被,基部宿存有黄色干膜质的苞片。花期5-6月,果期7-8月。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栽培技术

单花鸢尾栽植

单花鸢尾春秋栽植均可,栽植时不易过深过浅,过深时分蘖慢,过浅时分蘖虽快,但多生长瘦弱。

分株苗栽植:最好栽植与分株同时进行,尽量少伤根,以利分根苗尽快缓苗,同时适当进行修剪,剪除病虫根、叶与枯死叶。夏秋栽植时将植株上部过长叶片剪去,留下约20厘米左右后进行栽植。对一些外引种株分株栽植时,栽植前用草本移植生根剂浸根后栽植是十分必要的。单花鸢尾株行距应在20(-25)厘米×20(-25)厘米左右,栽植穴深度以20-25厘米左右,栽植深度应掌握在比原根颈深1厘米左右为宜。

播种苗栽植:单花鸢尾播种苗一般在一年以后即可进行培育大苗苗床栽(定)植。栽植穴距为20厘米×20厘米,栽植穴规格为15厘米×15厘米,每穴栽植2-3株幼苗,栽植深度应掌握在比原根颈深0.5-1厘米左右为宜。

单花鸢尾管理

水肥管理:应适当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绝不可积水,雨季应加强排水。施肥应以根外追施氮液肥为主。

中耕除草:幼苗期中耕宜浅不宜深,随苗龄的增加,中耕加深。春苗出土前进行一次浅松土,出苗后再适时浅锄3-4次,可达到除草防旱的双重目的。对未除净的杂草及时人工拔除即可。

遮阴、培土、防寒:在入秋上冻前适时进行根基培土,不仅可防止幼苗冻害,还可以有效预防由于冻拔害造成的苗木损失。

出圃:单花鸢尾栽植2-3年后即可开花,待每丛达到8芽以上时即可出圃。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繁殖方法

单花鸢尾分株

分株时间:中国伊春林区一般在春季5月中下旬为宜,也可在秋季9月中下旬或花后进行,单花鸢尾应每隔3-4年进行一次

分株方法:用利刀分割根茎,剪除病死老根,每株保留3-4个芽。不宜留芽过少,不然会影响翌年开花以及分株苗在翌年生长呈现出生长不良现象和延长苗出圃时间。在秋季或芽后分株繁殖时,应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一部分,留20厘米左右进行栽植为宜。

单花鸢尾播种

播种时间:①秋播:中国伊春林区多在9月中下旬采收后露地直接播种,翌春发芽,一般条件下发芽出苗率在60-70%左右。②春播:四月中旬先将储藏种子先用0.3-0.5%浓度的高锰酸钾浸种消毒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小时,再用温水浸种12小时,沥水后用1:6(-8)(种子:干净细河沙)体积比沙藏。沙藏期间应经常翻动,温度应控制在0-5℃。10天后,温度增加到20-25℃,约10天左右即在5月上旬见白后及时播种;如果种子见白率比较低,可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浸种24小时处理后播种。单花鸢尾经催芽后春播,其播种后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有较大提高,发芽率一般在75%以上。

播种方法:单花鸢尾以床播为宜,苗床选择在地势高燥、富含有机质砂壤土的地方,每亩苗床应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底肥1200-1500千克。床高15-20厘米,床面宽1.2-1.3米,长10-30米为宜(便于管理即可)。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行距在8-10厘米左右,播种沟深以1-1.5厘米,种子间距在3厘米左右为宜。覆土厚度应控制在0.5-0.8厘米,不宜过厚,适当的镇压与用草帘或苇帘覆盖均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与出苗率。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积水造成幼苗根茎腐烂,定期中耕除草,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病虫防治

单花鸢尾病害

  • 鸢尾锈病

病原:鸢尾柄锈菌属真菌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症状:叶部病害,春季开始为黄色小斑点,后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褐色到黄褐色的脓疱状小点,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秋后呈现黑褐色绒状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

防治方法:①清除种植地附近的转主寄(缬草和荨麻属植物),及时摘除病叶;实行轮作,少施氮肥,适施磷、钾肥;加强种植地排水与通风。②发病期间可喷施20%粉锈宁2000-3000倍液、或20%萎锈灵400-600倍液, 隔15天左右喷1次,也可用代森锌、代森锰锌500-700倍液喷洒病株。

  • 鸢尾褐斑病

病原:真菌鸢尾褐斑疣蠕孢菌。

症状:主要侵染叶片上,茎和花芽偶有发生。病初为圆形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卵形到椭圆形,边缘暗褐色,近中央淡黄色,最后变灰白色,边缘有水渍状晕纹,直径2-8毫米;病斑正反两面着生灰黑色的霉状物,在相互愈合成片时,可使部分叶组织、全叶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排水,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适当增施磷肥和钙肥等。②展叶时用0.5%波尔多液加粘着剂、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10-15天喷施1次;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适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15天喷药1次。

  • 鸢尾叶斑病

病原: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叶部病害,症状两种:①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灰褐色,斑面具轮纹,病斑坏死部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斑外围有窄细的黄色晕圈状,是由交链霉菌所致。②病斑始自叶尖或叶缘,初为小褐斑,半圆形至不定形,沿叶缘向叶基部扩展成条斑叶尖叶缘产生的半圆形成长条形病斑,是由刺盘孢菌和丛刺盘孢菌所致。

防治方法:①及时剪除病叶,随之喷药一次。②新叶抽出至展开时交替喷炭疽福美8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 75%百菌清可湿粉(1:1)1500倍液(即混即喷)等,共喷3-4天,7-15天一次,前密后疏。

单花鸢尾虫害

单花鸢尾在中国伊春林区常见的虫害主要以鞘翅目金龟子科植食性金龟子类中的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别名:朝鲜黑金龟子)与铜绿金龟子(别名:铜绿丽金龟子)]的幼虫为主,其幼虫俗称“蛴螬”。

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危害地下茎,造成植物叶子萎黄甚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园艺防治:通过深翻,人工捕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诱杀;施入的基(底)肥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减少其成虫产卵。②药物防治:利用2.5-3%敌百虫粉剂每公顷15-25千克喷粉;或用50%辛硫磷颗粒剂2500克加细土25-50千克充分混合后,均匀撒于床面上,再翻下土中毒杀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在苗床上开沟或打洞灌溉根部毒杀。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主要价值

观赏:其株形、花型,花色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且生态幅较宽。在园林上可广泛应用于花境,花径、丛植,点缀草坪与岩石园,疏林地与坡地地被栽植,或与不同种(品种)鸢尾建植专类花园等。

药用:单花鸢尾的根与种子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便利尿功效。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疡痈肿、湿热疸黄等症。

查看详情

单花鸢尾文献

鸢尾花》 鸢尾花》

鸢尾花》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 8页

鸢尾花》

鸢尾花 鸢尾花

鸢尾花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 21页

鸢尾花 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鸢尾属草本植物 2.1889 年梵高油画作品 1.鸢尾属草本植物 编辑本义项 百科名片 鸢尾花 鸢尾花是鸢尾属植物,是对一族草本开花植物的统称。 “鸢尾”之名来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彩 虹。它表明天上彩虹的颜色尽可在这个属的花朵颜色中看到。 鸢尾花在我国常用以象征爱情 和友谊,鹏程万里,前途无量明察秋毫。这种花由 6 个花瓣状的叶片构成的包膜, 3个或 6 个雄蕊和由花蒂包着的子房组成。分布于日本、中国中部、西伯利亚、 法国和几乎整个温带 世界。 中文学名: 鸢尾花 拉丁学名: Iris tectorum 别称: 鸽子花 (内蒙一带称法 ) 界: 植物界 纲: 单 子 叶 植 物 纲 Monocotyledoneae 目: 百合目 Liliales 科: 鸢尾科 Iridaceae 花程式:↑*P(3+3)A3G(3:

窄叶单花鸢尾物种名称

种 名:窄叶单花鸢尾

学 名:Iris uniflora Pall. ex Link var. caricina Kitagawa

查看详情

窄叶单花鸢尾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处在于;本变种植株矮小,高约10厘米;叶宽2-6毫米。花期5月,果期6-8月。

附原变种:单花鸢尾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黄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及膜质的鞘状叶。根状茎细长,斜伸,二歧分枝,节处略膨大,棕褐色;须根细,生于节处。叶条形或披针形,花期叶长5-20厘米,宽0.4-1厘米,果期长可达30-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无明显的中脉。花茎纤细,中下部有1枚膜质、披针形的茎生叶;苞片2枚,等长,质硬,干膜质,黄绿色,有的植株苞片边缘略带红色,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8-1厘米,顶端骤尖或钝,内包含有1朵花;花蓝紫色,直径4-4.5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约1.5厘米,上部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8毫米,上部卵圆形,平展,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3毫米,直立;雄蕊长约1.5厘米,花丝细长;花柱分枝扁平,顶端裂片近半圆形,边缘有稀疏的牙齿,与内花被裂片等长,子房柱状纺锤形,长约5毫米。蒴果圆球形,直径0.8-1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顶端常残留有凋谢的花被,基部宿存有黄色干膜质的苞片。花期5-6月,果期7-8月。

查看详情

窄叶单花鸢尾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