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杨光煦,1938年生。 江西省九江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委设计院副院长。先后参加过丹江口、乌江渡、葛洲坝、万安等工程和山西禹门口提水工程、深圳机场、珠海机场软基处理、青山热电厂灰堤加固处理等施工组织及现场设计工作。
前言
第一篇 防洪及堤防工程
第一章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成就与经验
第二章 堤防渗流控制特点及其设计
第三章 软土地基上的堤防及穿堤建筑物
第四章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及土工合成材料在防洪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 土工网络与土体的界面效应及其在堤防与路堤工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堤防险情及其处置
第七章 河堤决口水力特性及堵口技术
第八章 九江长江江堤堵口实录及经验
第二篇 堤坝结构及其地基处理
第一章 三峡水利枢纽及其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第二章 在流水中直接建造乌江渡溢式混凝土拱围堰的水下施工及结构设计
第三章 面板堆石坝及其地基的渗流控制与结构措施
第四章 粉煤灰坝及其地基的渗流控制与结构措施
第五章 砾质土与风化料软岩开挖料的防渗怀参及其应用
第六章 粉细砂特性及其工程措施
第七章 砂砾地基防渗方案及防渗工程布置
第八章 我国天然软土地基研究及软基处理技术
第三篇 关键施工技术
第一章 气液两相流及其在水利与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 导流明渠施工通航水利学计算与设计
第三章 水中抛投填筑研究
第四章 两次长江截流实践及截流理论新探讨
第五章 防渗 墙造孔稳定性及施工指标计算
第六章 基岩保护层一次爆破机理及工程措施
第七章 水下岩塞爆破与岩埂爆破
第八章 水下及泥浆中灌筑沥青砂浆(或沥青混凝土)的方法和计算
第九章 丹江口大坝后期冷却经验
第十章 从丹江口大坝原型观测探讨接缝灌浆控制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专著为作者从事防洪工程、堤坝结构及地基处理、水利工程关键施工技术设计与研究工作成果,按26个专题叙述。内容涉及:防洪规划,堤防结构,堤防结构、险情及其处置,动水中直接建混凝土坝、围堰,面板零石坝、粉煤灰坝设计,砾质土筑坝,砂砾地基与软土地基处理,深水填筑及截流,岩塞、岩坎和保护层一次爆破,水下灌筑沥青混凝土,混凝土坝冷却及接缝灌浆经验。
彩叶树种近年来在各地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还特别提出了在城区主干道两侧以及重点景区种植红色、金色等系列彩叶树种,以解决城市绿化色彩单调的问题。但是,设计师在做园林设计时依然...
开挖时要注意开挖进尺、控制超欠挖、支护时注意钢架(如果有)连接、防排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二衬施工时要注意不能侵线。
放坡的坡度,边坡稳定验算,支护方案(如果有的话),分层厚度。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技术策划和施工管理过程的总结。以基坑工程为主题,以基坑办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控制...
橡胶坝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橡胶坝作为一种新坝型,近年来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通过对橡胶坝坝袋锚固施工、坝袋安装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坝袋防老化及破损修补、原浆抹面施工、坝袋修补和补强6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提炼橡胶坝施工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高土石坝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石坝施工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对于高土石坝施工来讲,还有许多施工关键技术难题需要着手研究解决。高土石坝施工是我国建设水利水电的重点工程,也是调节洪水径流峰值,减少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的高土石坝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深入研究高土石坝施工防护技术,从防渗墙施工技术、地基加固技术以及处理不良边坡技术上着手,逐渐提高高土石坝工程的施工质量。
《千米级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全面系统介绍了苏通大桥施工技术及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过程,内容涵盖基础、索塔、上部结构施工、施工控制等。结合苏通大桥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理论分析、工艺试验以及现场测试数据,《千米级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向读者披露了世界上首座千米级斜拉桥建设中各项重大方案决策背后所做的大量细致研究工作,也展示了苏通大桥现场实施情况和成就。
书 号 ISBN 978-7-5170-4705-6 计算机号 25-1594
书 名 岩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作 译 者 杨光煦 著
开 本 16开 覆膜
字 数 849 千字
印 张 36 页 数 576 页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出 版 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定 价 150.00 元 网上售价 135.00 元
分 类 号 TU4
主 题 词 岩土工程-研究
本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建筑工业化相关设计理论、构件节点连接与控制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装配式单元构件建造技术、一体化装修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质量与成本等内容。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成果,理论实践紧密结合,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注人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