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及应用》以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图像融合的基本概念、融合原理、融合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全书共11章。第1~3章介绍了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图像融合的预处理方法、源图像的成像特性及图像融合的性能评价;第4~9章系统介绍了各种图像融合方法,其中包括早期各种简单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金字塔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多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无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以及基于Shea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等;第10章结合图像融合的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图像融合的应用;11章对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及应用》着重介绍图像融合技术中最基本和最成熟的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学者的当前工作。
传感器在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当今世界极其重要的高科技,一切现代化仪器、设备几乎都离不开传感器。1.光纤传感器:近几年,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异常迅速,显现出巨大...
这足够你写论文了。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电荷耦合器件。CCD是一种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测试系统中,被作为一次仪表定位,其主要特征是能准确传递和检测出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 具体地说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
3-6-1图像传感器
3.6 图像传感器 3.6.1 图像传感器发展历史 完成图像信息光电变换的功能器件称为光电图像传感器。 光电图像传感器的 发展历史悠久,种类很多。 1934年:成功地研制出光电摄像管。 用于广播电视摄像。灵敏度很低,信噪比很低,需要高于 10000lx 的照 度才能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应用受到限制。 1947年:研制出超正析像管, 灵敏度有所提高,但是最低照度仍要求在 2000lx 以上。 1954年:高灵敏视像管 基本具有了成本低, 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 使广播电视事业和工业 电视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1965年:氧化铅视像 发展了彩色电视摄像机,诞生了 1英寸, 1/2英寸, 1/3英寸。 氧化铅视像管抗强光的能力低,余辉效应影响了采样速率。 1970年:电荷耦合器件( CCD)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 使图像传感器从真空电子束扫描方式, 发展成为固 体自扫描输出方式。 1976年
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比较
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比较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可视信息部分的融合,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重要分支。像素级图像融合被认为是现代多传感器图像处理和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多传感器像素级图像融合芯片实现的关键是在确保信息融合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实时地进行图像处理。本项目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光学图像像素级融合处理算法及SoC(片上系统)单芯片集成实现进行研究。项目的重点之一,研究面向实时信息处理应用的像素级图像融合算法,设计适合于VLSI(大规模集成)的算法实现结构及联合优化方法。项目研究重点之二,在算法研究基础上,研究融合信息系统SoC的实现结构,涉及嵌入式多处理器内核引入、体系架构、系统的运行效率、性能、专用加速引擎等。最后对系统单芯片实现时的有限字长效应及算法结构映射技术进行研究。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多源图像信息提取与综合,获得对同一场景/目标更丰富、更精确、更可靠的有用信息,广泛应用在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机场导航,医学成像与诊断等军民用领域,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多传感器像素级图像融合系统实现的关键是在确保信息融合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实时地进行图像处理。本项目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针对面向超大规模集成实现的像素级图像融合处理算法及单芯片集成实现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面向实时信息处理的多源图像像素级融合系统相关算法展开研究,提出了自适应的 LIP 模型 Lee 增强算法、自适应的中值滤波去噪算法等,为后续的配准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原始图像;提出基于子图特征的同源图像配准算法、基于边缘FMT的异源图像配准算法等,提高了同、异源图像配准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基于梯度金字塔分解的多尺度融合算法,对同源及异源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效果进行了主客观评价。 在算法研究基础上,研究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处理系统的集成实现。本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分割、顶层垂直控制、本地互联、模块设计”的架构设计方法,构建融合信息处理单芯片系统基本体系结构,在SoC平台上完成了配准融合算法加速、数据接口实现以及软件应用的设计开发。 系统在消耗合理资源的前提下, 处理256x256大小图像耗时约10ms,尺度和旋转精度分别达到0.008和0.15°,平移误差达到亚像素级,实现较好的融合效果,满足实时处理要求,采集图与融合图可通过HDMI显示。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 13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4名。本项目在图像预处理、配准和融合等相关算法方面提出了多种新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像素级图像融合单芯片集成系统,为实现国产军用与民用融合系统的小型化、智能化和高性能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1章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1
1.1 引言 1
1.1.1 概况 1
1.1.2 雷达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过程 3
1.1.3 数据融合系统中的主要传感器 6
1.1.4 数据融合的应用领域 8
1.2 数据融合的定义和通用模型 10
1.2.1 数据融合的定义 10
1.2.2 数据融合的通用模型 11
1.2.3 传感器组成及描述 12
1.3 数据融合的重要性和潜在能力 16
1.4 数据融合的分类 17
1.4.1 像素级融合 17
1.4.2 特征级融合 18
1.4.3 决策级融合 18
1.5 数据融合技术 19
1.6 数据融合的主要内容 20
第2章 状态估计 23
2.1 卡尔曼滤波器 23
2.1.1 用数字滤波器作为估值器 24
2.1.2 线性均方估计 26
2.1.3 最优递归估值器--标量卡尔曼滤波器 28
2.1.4 向量卡尔曼滤波器 30
2.1.5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35
2.1.6 卡尔曼滤波器在雷达跟踪中的应用 40
2.1.7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目标跟踪和卫星轨道确定方面的应用 43
2.1.8 目标机动检测 47
2.1.9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 49
2.2 常系数α-β和α-β-γ滤波器 52
2.2.1 目标运动模型 52
2.2.2 常系数α-β和α-β-γ滤波器 52
2.2.3 常系数α-β和α-β-γ滤波器的系数 54
2.2.4 变系数α-β和α-β-γ滤波器的系数 55
2.2.5 α-β和α-β-γ组合滤波器 56
2.3 自适应α-β滤波器 57
2.3.1 目标运动方程和观测方程 57
2.3.2 自适应系数的获取 57
2.3.3 滤波算法 58
2.3.4 获取α(k)和β(k)的局部方差方法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