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电磁兼容概述
1.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1.1.1 电磁兼容概念
1.1.2 电磁兼容三要素
1.1.3 电磁兼容技术
1.1.4 电磁干扰现象
1.1.5 电磁兼容作用
1.2 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
1.2.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
1.2.2 电磁兼容标准制定与内容
1.3 电磁兼容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电磁兼容发展阶段
1.3.2 电磁兼容发展现状
1.3.3 电磁兼容发展趋势
1.4 电磁兼容相关术语
1.4.1 电磁兼容常用术语
1.4.2 电磁兼容概念的关系
第2章 电磁兼容的电磁原理
2.1 电磁基本原理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边界条件
2.1.3 唯一性定理
2.1.4 叠加原理
2.1.5 镜像原理
2.1.6 等效原理
2.1.7 互易定理
2.2 电磁辐射
2.2.1 基本电振子
2.2.2 基本磁振子
2.2.3 惠更斯元
2.2.4 电磁散射
2.3 传导耦合
2.3.1 电路性耦合
2.3.2 电容性耦合
2.3.3 电感性耦合
2.3.4 传导干扰
2.4 瞬态场
2.4.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2.4.2 雷击浪涌
2.4.3 静电放电(ESD)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电磁兼容预测
3.1 原理和基本方法
3.1.1 电磁兼容预测基本原理
3.1.2 常用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3.2 天线的电磁兼容预测
3.2.1 简单预测
3.2.2 基于高频近似算法的预测
3.2.3 基于全波算法的预测
3.3 线缆网络的电磁兼容预测
3.3.1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
3.3.2 求解多导体传输线的BLT方程
3.4 无线设备的射频收发特性
3.4.1 发射机模型
3.4.2 接收机模型
3.5 电子设备的无意发射源
3.5.1 数字电路产生的无意发射
3.5.2 “无意天线”的辐射
3.6 电磁兼容预测软件介绍
3.6.1 国外电磁兼容相关软件
3.6.2 国内电磁兼容预测软件
习题
第4章 电磁兼容工程方法
4.1 接地
4.1.1 接地的含义和分类
4.1.2 安全接地
4.1.3 信号接地
4.1.4 地线中的干扰
4.1.5 减小地线干扰的措施
4.2 搭接
4.2.1 搭接的目的和分类
4.2.2 搭接的方法和原则
4.3 屏蔽
4.3.1 屏蔽的作用和分类
4.3.2 屏蔽的原理和分析
4.3.3 屏蔽效能和屏蔽理论
4.3.4 屏蔽效能的计算
4.3.5 几种实用的屏蔽技术
4.3.6 电磁屏蔽设计要点
4.4 滤波
4.4.1 滤波器的分类
4.4.2 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4.4.3 几种常用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原理和构成
4.4.4 滤波器的选择和使用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电磁兼容设计
5.1 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5.2 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措施
5.2.1 电路方案设计
5.2.2 PCB设计
5.3 小结
习题
第6章 电磁兼容测量技术
6.1 概述
6.1.1 电磁兼容测量在电磁兼容学科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6.1.2 电磁兼容测量技术的发展
6.1.3 电磁兼容测量标准
6.1.4 电磁兼容测量结果评价
6.1.5 电磁兼容的测量单位及换算
6.2 电磁兼容测量设备及场地
6.2.1 测量仪器及设备
6.2.2 测量场地
6.3 发射测量
6.3.1 辐射发射测量
6.3.2 传导发射测量
6.4 抗扰度测量
6.4.1 辐射抗扰度
6.4.2 传导抗扰度测量
6.5 电磁兼容现场测量
6.5.1 系统级EMC现场测量项目
6.5.2 基于舰船平台的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
习题
第7章 电磁频谱管理
7.1 电磁频谱管理概念
7.1.1 电磁频谱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7.1.2 电磁频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7.1.3 电磁频谱管理的原则与任务
7.2 日常电磁频谱管理
7.2.1 频率管理
7.2.2 用频设备管理
7.2.3 台站(阵地)管理
7.2.4 频谱监测
7.2.5 有害干扰查处
7.3 战时频谱管理
7.3.1 战时电磁频谱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7.3.2 战时电磁频谱管理的组织指挥
7.4 频谱划分
7.4.1 频谱分配和使用的规定
7.4.2 典型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划分
7.5 频率指配
7.5.1 频率指配的数学模型
7.5.2 图形标色
7.5.3 蜂窝网络规划工程应用的频率分配算法
7.5.4 现代频率指配算法简介
习题
第8章 电磁兼容应用
8.1 雷电防护
8.1.1 雷电危害及常用防护措施
8.1.2 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8.1.3 典型防雷措施
8.2 核辐射防护
8.2.1 核辐射防护基本措施
8.2.2 核辐射源安全防护
8.2.3 加速器辐射安全
8.2.4 同位素辐照装置安全
8.2.5 辐射环境安全
8.3 强电磁防护
8.3.1 强电磁脉冲源及强脉冲作用
8.3.2 强电磁脉冲耦合途径
8.3.3 强电磁脉冲毁伤效应
8.3.4 强电磁防护技术
8.4 电磁信息泄漏与防护
8.4.1 电磁泄漏概念及危害
8.4.2 电磁泄漏防护
8.5 生物电磁效应
8.5.1 生物电磁效应现象
8.5.2 生物电磁效应机理
8.5.3 电磁环境卫生标准
8.5.4 电磁环境影响防护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从电磁兼容基本概念切入,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标准和规范、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相关术语;介绍相关的电磁基本原理,电磁辐射与散射,传导耦合以及瞬态干扰;阐述了电磁兼容预测技术,主要在系统级层面上进行干扰源、敏感器及耦合途径的建模与分析;介绍接地、搭接、屏蔽、滤波等4种常规工程方法;对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进行了阐述;讲述电磁兼容测量中的标准、设备、场地和方法,以及现场测量技术;介绍了电磁频谱管理的概念、日常和战时频管以及频率划分和指配技术;最后对电磁兼容的应用进行了扩展。
本书内容简明,条理清晰,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室只是一个大铁箱子,把外界的电磁信号进行隔离;而暗室不仅有室的功能而且内部贴了铁氧体、辟尖等吸波材料,为的是模拟空旷场地的环境。暗室比室贵很多就是贵在暗室内贴的这些材料上面。
广电计量在中山有办事处吗?广电计量电磁兼容检测的测试如何?EMC实验室的实力如何?
广电计量在中山有办事处,可以到广电计量官网查询。广电计量电磁兼容实验室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较大,测试设备比较先进,测试项目比较广泛,测试自动化水平高。 具备完善的电磁干扰(EMI)...
做电子产品检测工作,包括电磁兼容检测,暗室和室也有,怎样才能找到需要做检测的客户群呢
去一些电子工厂密集型的地区跑业务吧,你们只能针对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展开,因为大的客户已经有很多固定的实验室进行认证测试了,价格方面他们其实不太在意的,只有中小型企业才有价格方面的考虑比较多。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 EMC)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性问题一般都包含两个因素,骚扰发射源和对这个骚扰敏感的 受害者。如果骚扰源和受害者在同一设备单元内,称 “系统内”电磁兼容性问 题;如果是两个不同的设备,则称为 “系统间”问题。大部分电磁兼容标准都 是针对系统间电磁兼容的。同一设备在一种情况下是骚扰源,而在另一种情 况下或许是受害者。 ? 骚扰源和受害者在一起时,就有从一方到另一方的潜在干扰路径。遵 守已出版的发射和敏感度标准并不能保证解决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标准 的编写是从保护特殊服务的观点出发的,并要求骚扰源和受害者之间有最小 的隔离。 ? 许多电子硬件包含着具有天线能力的元件,这些元件可以以电场、磁 场或电磁场方式传输能量并耦合到线路中。在实际中,系统内部耦合和设备 间的外部耦合,可以通过屏蔽、电缆布局以及距离控制得到改善。地线面或 屏蔽面既可以因反射而增大干扰信号,也可以因吸收而衰减
电磁兼容EMC仿真
地结合起来。一味追求实测和一味追求仿真的思路均是片 面的。以下列举了大量的典型 EMC仿真实例,介绍对各类 电磁兼容问题如何有效地采用 CS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预估, 开阔电磁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思路。 电磁仿真软件有一个共性,就是它们都与要仿真物体 的电尺寸相关。电尺寸定义为被仿真物体的几何尺寸(米) 除以所涉及最高频率对应的波长(米),单位是波长数。 电磁仿真分为电路仿真、准静电磁仿真、全波电磁仿真、 高频渐近仿真等四大类算法以及它们的混合算法。除了电 路仿真不涉及到结构实物的物理尺寸外,其余均与其电尺 寸有关。注意,这里讲的路仿真指的是纯电路仿真,即基 于 SPICE 网络的电压电流仿真,不包含三维结构分布参数 提取的概念,因为此时将涉及场仿真,即比电路仿真高一 个级别的 “准静电磁仿真 ”。 根据电尺寸的大小,我们将电磁兼容仿真分为以下四 个层面: a) 印刷电路板板级 EMC仿真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兼容的发展历程
1.2 电磁兼容的研究机构
1.3 电磁兼容的意义和特点
1.4 电磁兼容的研究内容
1.5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
第2章 电磁场基础
2.1 宇宙电磁环境
2.2 地球磁场
2.3 地球电场
2.4 电磁发射基础
第3章 电磁干扰源
3.1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3.2 自然电磁干扰源
3.3 人为电磁干扰源
3.4 系统干扰源分析举例
3.5 各种干扰源的产生机理
3.6 电磁干扰源的性质
3.7 电磁干扰源的危害
第4章 电磁干扰的传播
4.1 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4.2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第5章 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5.1 电磁干扰控制策略
5.2 静电干扰控制技术
5.3 感应干扰控制技术
5.4 电源干扰控制技术
5.5 馈线干扰控制技术
5.6 地线干扰控制技术
5.7 模拟电路干扰控制
5.8 数字电路干扰控制
5.9 高频电路干扰控制
5.10 电磁兼容设计
第6章 屏蔽的原理和技术
6.1 概述
6.2 电场屏蔽
6.3 磁场屏蔽
6.4 电磁场屏蔽
6.5 屏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第7章 滤波技术及其应用
7.1 概述
7.2 电源滤波器
7.3 信号滤波器
第8章 接地技术及其应用
8.1 概述
8.2 安全接地
8.3 信号接地
8.4 大型复杂电子设备的接地
8.5 运动系统的接地
第9章 搭接理论及其应用
9.1 概述
9.2 搭接的基本理论
9.3 搭接的加工方法
9.4 搭接的结构设计
第10章 电磁兼容预测和管理
10.1 概述
10.2 电磁兼容预测的数学方法
10.3 电磁兼容预测的数学模型
10.4 电磁兼容预测的分析步骤
10.5 电磁兼容管理
第11章 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
11.1 概述
11.2 欧洲标准与认证
11.3 美国的电磁兼容标准
11.4 澳大利亚的电磁兼容认证
11.5 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
11.6 国内的电磁兼容认证
第12章 电磁兼容试验技术
12.1 概述
12.2 测试仪器与设施
12.3 静电测量及试验
12.4 屏蔽测量
12.5 传导干扰测试
12.6 传导抗扰度测试
12.7 辐射发射测试
12.8 辐射抗扰度测试
12.9 超短波频段电磁环境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什么是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电磁干扰源种类
电磁干扰源种类繁多,可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测量环境中直接影响测量及测量设备的干扰来源可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包括:
(1)大气噪声干扰:如雷电产生的火花放电、属于脉冲宽带干扰,其覆盖从数Hz到100MHz以上.传播的距离相当远。
(2)太阳噪声干扰:指太阳黑子的辐射噪声。在太阳黑子活动期.黑子的爆发.可产生比平稳期高数千倍的强烈噪声.致使通信中断。
(3)宁宙噪声:指来自宇宙天体的噪声。
(4)静电放电:人体、设备上所积累的静电电压可高达几万伏直到几十万伙.常以电晕或火花方式放掉,称为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产生强大的瞬间电流和电磁脉冲,会导致静电敏感器件及设备的损坏。静电放电属脉冲宽带干扰、频谱成分从直流一直连续剑中频频段。
人为干扰源指而电气电子设备和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干扰。这里所说的人为干扰源都是指无意识的干扰。至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施放的干扰,如电子对抗等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任何电子电气设备都可能产生人为干扰。在此,只是提到一些常见的干扰测量环境的干扰源。
(1)无线电发射设备:包括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及无线电接力通信系统.如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等。因发射的功率大,其基波信号可产生功能性干扰;谐波及乱真发射构成非功能性的无用信号干扰。
(2)工业、科学、医疗(ISM)设备:如感应加热设备、高频电焊机、X光机、高频理疗设备等.强大的输出功率除通过空间辐射干扰外,还通过工频电力网干扰远方的设备。
(3)电力设备:包括伺服电机、电钻、继电器、电梯等设备通、断产生的电流剧变及伴随的电火花成为干扰源: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载(如电弧炉等)、间断电源(UPS)等同态电源转换设备产生大量谐波涌入电网成为干扰源:日光灯等照明设备也产生辉光放电噪声干扰。
(4)汽车、内燃机点火系统:汽车点火系统产生宽带干扰,从几百千赫到几百兆赫干扰强度几乎不变。
(5)电网干扰:指由50Hz交流电网强大的电磁场和大地漏电流产生的干扰,以及高压输电线的电晕和绝缘断裂等接触不良产生的微弧和受污染导体表面的电火花。
(6)高速数字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上述电磁干扰源就产生的机理而言,有:放电噪声(雷电、静电放电、辉光放电等).接触噪声,电路的过渡现象,电磁波反射现象等。传输线中电磁波反射足高频测量与数字设备必须认真对待的干扰源。
电磁干扰的危害:
干扰电视的收看、广播收音机的收听。
数字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
在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级正常工作的破环。
医疗电子设备的工作失常。
自动化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失控。
导航系统的工作失常。
起爆装置的无意爆炸。
工业过程控制功能的失效。
除上以外强电场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一般可以分为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对于热效应,随着射频入射功率密度的逐渐增加,可以出现血流加快、血液分布较少部位的局部体温升高、酶活性降低、蛋百质变性、心率改变甚至体温调节能力受抑制、局部组织受损直至死亡等。而对于非热效应,其影响就广泛的多。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等。这些影响不仅反应在个体级、器官级而且影响到细胞级。
电磁兼容设计要求
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要求:
①明确系统的电磁兼容指标。电磁兼容设计包括本系统能保持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环境和本系统干扰其它系统的允许指标。
②在了解本系统干扰源、被干扰对象、干扰途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将这些指标逐级分配到各分系统、子系统、电路和元件、器件上。
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抑制干扰源,消除干扰途径,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④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达到了原定的指标要求,如未达到则进一步采取措施,循环多次,直至达到原定指标为止。
电磁兼容主要研究对象
①各种人为噪声,如输电线电晕噪声、汽车噪声、接触器自身噪声及导体开台时放电引起的噪声、电气机车噪声、城市噪声等。
②共用走廊内各种公用事业设备(输电线、通信、铁路、公路、石油金属管线等)相互间的影响。
③超高层建筑、输电线、铁塔等大型建筑物引起的反射问题。
④电磁环境对人类及各种生物的作用。其中包括强电线等工频场,中、短波及微波电磁辐射的影响。
⑤核电磁脉冲的影响。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能大面积破坏地面上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及报系统。
⑥探谱(TEMPEST)技术。其实质内容是针对信息设备的电磁辐射与信息泄漏问题,从信息接收和防护两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⑦电子设备的误动作。为了防止误动作,必须采取措施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⑧频谱分配与管理。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不是消耗性的,既要科学地管理,又要充分地利用。
⑨电磁兼容与测量。
⑩自然界影响等。
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方法
1、电磁辐射发射测量系统
电磁场辐射测量是测量电气、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
2、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系统:其测量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1)用发射天线产生骚扰电磁场,
2)用TEM小室或GTEM小室产生骚扰电磁场,
3)用混响室产生骚扰电磁场,
4)用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磁场
3、传导发射测量系统: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通过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
2)用电流探头测量电源线上的干扰电源,
3)通过功率吸收钳来测量电源线上的干扰功率
4、传导敏感度测试系统:往入干扰信号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变压器向被测线路往入干扰信号,
2)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向被测线路往入干扰信号,
3)通过注入探头向被测线往入干扰信号.
提高电磁兼容性的措施
①使用完善的屏蔽体可防止外部辐射进入本系统,也可防止本系统的干扰能量向外辐射。屏蔽体应保持完整性,对必不可少的门、缝、通风孔和电缆孔等须妥善处理,屏蔽体要有可靠的接地。
②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小信号、大信号和产生干扰的电路尽量分开接地,接地电阻尽可能小。
③使用合适的滤波技术,滤波器的通带经过合理选择,尽量减小漏电损耗。
④使用限幅技术,限幅电平应高于工作电平,并且应双向限幅。
⑤正确选用连接电缆和布线方式,必要时可用光缆代替长电缆。
⑥采用平衡差动电路、整形电路、积分电路和选通电路等技术。
⑦系统频率分配要恰当。当一个系统中有多个主频信号工作时,尽量使各信号频率避开,甚至避开对方的谐振频率。⑧共用走廊的各种设备,在条件许可时,应保持较大的隔距,以减轻相互之间的影响。
电磁兼容课程的特点
1、电磁兼容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因此电磁兼容原理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
2、电磁兼容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因此,掌握电磁兼容需要多学科知识基础。
3、电磁兼容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掌握并灵活运用电磁兼容技术需要设计者不断地去实践,积累经验。
4、大量引用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和术语。
5、计量单位的特殊性。电磁兼容工程中最常用的度量单位是分贝(dB)
电磁兼容的实施
1.电源供电:由于很多电磁干扰都是通过电源耦合到电子设备中的,所以在系统供电上做专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增加有效的变压、稳压、滤波电路,使用高效率的开关电源芯片和稳压滤波效果很好的低压差线性电源芯片为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2.使用去耦电容: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地之间都加一个去耦电容。去耦电容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提供和吸收该集成电路开门关门瞬间的充放电能;另一方面旁路掉该器件的高频噪声。
3.地线分隔:采用4层电路板设计以减小电源,地的寄生电感,有效增强系统的EMC性能。单独的电源层和地层可以有效防止器件之间通过地线和电源的相互耦合,另外对于有不同性质的地线采用分割隔离的方法,使不同属性的地线的电流走不同的路径,可防止信号串扰。
通信接口:系统的485、232、USB等通讯接口外接线缆,且与外部设备有直接联系,所以也易于受到各种电磁干扰,为了增强这些通讯接口的抗扰能力,在通讯信号线上串连磁珠和并联压敏电阻,以及滤波电容;
另外,为了增强抗扰度,同时降低骚扰度,在布置PCB板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石英晶体振荡器尽量靠近到用该时钟的器件,时钟线尽量短,外壳要接地,用地线将时钟区圈起来。
石英晶体下面以及对噪声敏感的器件下面不要走线。
2.I/O驱动电路尽量靠近印刷板边,让其尽快离开印刷板。对进入印制板的信号要加滤波,从高噪声区来的信号也要加滤波,同时用串终端电阻的办法,减小信号反射。
3.MCU无用端要接高,或接地,或定义成输出端,集成电路上该接电源地的端都要接,不要悬空。闲置不用的门电路不要悬空。
4.印制板尽量使用45折线而不用90折线布线以减小高频信号对外的发射与耦合。
5.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6.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7.尽量加粗接地线。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
8.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组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组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9.选择合理的导线宽度。由于瞬变电流在印制线条上所产生的冲击干扰主要是由印制导线的电感成分造成的,因此应尽量减小印制导线的电感量。印制导线的电感量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宽度成反比,因而短而精的导线对抑制干扰是有利的。时钟引线、行驱动器或总线驱动器的信号线常常载有大的瞬变电流,印制导线要尽可能地短。对于分立组件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在1.5mm左右时,即可完全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可在0.2~1.0mm之间选择。
10.采用正确的布线策略。采用平等走线可以减少导线电感,但导线之间的互感和分布电容增加,如果布局允许,最好采用井字形网状布线结构,具体做法是印制板的一面横向布线,另一面纵向布线,然后在交叉孔处用金属化孔相连。为了抑制印制板导线之间的串扰,在设计布线时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的平等走线。
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电子工程专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电磁兼容基础及工程应用》从实际工程工作的需要出发,全面系统讲解电磁兼容设计技术,包括电磁兼容预测技术以及工程中常遇到的屏蔽、搭接、系统接地和隔离等设计技术,详细阐述了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和整改技术。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电磁场基础、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传播、电磁干扰控制技术、屏蔽的原理和技术、滤波技术及其应用、接地技术及其应用、搭接理论及其应用、电磁兼容预测和管理、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电磁兼容试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