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基本信息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质量标准

外观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

气味 特殊气味

纯度 ≥98.5%

PBC ≤0.05%

碘仿 ≤0.25%

水分 ≤0.2%

熔点 65-67℃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甲酸正丁酯

  • 香料级99%
  • t
  • 13%
  • 武汉有机新康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甲酸正丁酯

  • 含量%99
  • t
  • 13%
  • 武汉有机新康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丁酯

  • 品种:三丁酯;规格:200kg;
  • t
  • 冀川源
  • 13%
  • 宁夏冀川源化工物资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丁酯

  • 809 B.A
  • kg
  • 宏昌
  • 13%
  • 东莞宏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丁酯

  • 国标
  • t
  • 13%
  • 济南万茂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苯二甲酸二丁酯

  • kg
  •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苯二甲酸二丁酯

  • kg
  • 韶关市2010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苯二甲酸二丁酯

  • kg
  • 肇庆市2003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苯二甲酸二丁酯

  • kg
  • 肇庆市2003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丁酯

  • kg
  •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充注站

  • 充注站
  • 1m²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10-13
查看价格

丁酯

  • 809 B.A
  • 7773kg
  • 1
  • 宏昌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27
查看价格

防腐微粒三

  • 200m²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1-11
查看价格

浓度检测仪

  • 浓度检测仪
  • 1台
  • 1
  • 国产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30
查看价格

COD碳监测药剂

  • COD碳监测药剂
  • 1组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7-19
查看价格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用途

①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护发用品、防晒产品、婴儿用品、皮肤护理品等附留型和洗去型产品,以及木材防腐, 油漆和涂料。

② 用量:在化妆品、个人护理品等日化产品中,一般使用浓度为0.05~0.2%,取决于产品是否容易受微生物侵蚀和产品的贮存环境。在工业领域中,建议使用浓度为 0.4-1.0%.

③ 使用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尼泊金酯类、杰马A、凯松、布罗波尔等配合使用,达到完美的防腐效果。pH值使用范围为:4~10,在低于50℃加入较好。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基本信息

CAS: 55406-53-6

分子式: C8H12INO2

分子量: 281.10 中文名称: 碘代丙炔基正丁氨基甲酸酯

丁氨基甲酸-3-碘-2-丙炔基酯

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

英文名称: IPBC,Carbamic acid, butyl-, 3-iodo-2-propynyl ester

3-Iodo-2-propynyl butylcarbamate

3-iodo-2-propynylbutylcarbamate

butyl-carbamic acid 3-iodo-2-propynyl ester

troysan kk-108a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性质描述

外观: 白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 :64-68℃

杀菌功能:广谱杀菌,能有效杀灭霉菌、酵母菌、藻类和细菌,对真菌有特效。

稳定性:40℃温度下两年内稳定。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低级醇类有机溶剂。

安全性:大鼠急性经口半致死量: LD50 > 1470 mg/kg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注意事项

配戴防护衣、橡胶手套和眼罩和面具,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粘膜。

查看详情

碘代丙炔基氨甲酸丁酯文献

HG乙酸丁酯SDS(国标版) HG乙酸丁酯SDS(国标版)

HG乙酸丁酯SDS(国标版)

格式:pdf

大小:217KB

页数: 10页

1 / 1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SDS) 乙酸丁酯 版本号: V1.0.0.1 编制日期: 2015/08/21 修订日期: 2015/08/21 *依照 GB/T 17519 、GB/T 16483 编制 | 产品标识 产品中文名称 乙酸丁酯 产品英文名称 Butyl acetate 产品编号 HG20150821 别名 醋酸丁酯 CAS No. 123-86-4 EC No. 204-658-1 分子式 C6H12O2 | 产品推荐和限制用途 产品的推荐用途 工业和医药领域用溶剂和原料。 产品的限制用途 请咨询生产商。 | 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者信息 企业名称 常州合规思远产品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中路 88 号 B-922 邮编 213000 联系电话 15061960809 传真 0519-85150306 电子邮箱 ms

聚氨酯涂料用氨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组分 聚氨酯涂料用氨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组分

聚氨酯涂料用氨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组分

格式:pdf

大小:217KB

页数: 4页

地坪网 http://www.dpwang.com 地坪企业黄页 http://123.dpwang.com 聚氨酯涂料用氨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组分 方旭升 (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兰州 730020 ) 摘要:在聚氨酯 涂料中广泛应用的氨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组分, 在涂料化学中所处的地位, 是从原料单体转化到涂料的终极产品 ——固化漆膜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即预聚物。理 论 上的纯加成物产品, 在现实的涂料生产中不可能获得。 明确这个基本概念, 对于多异氰酸酯 组分的研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聚氨酯涂料;多异氰酸酯组分;加成物;预聚物 聚氨酯(PU)涂料中的多异氰酸酯组分, 大量用作 NCO/OH 型双组分 PU涂料的 固化剂 组 分, 也用作湿固化聚氨酯( MCPU)涂料及催化固化聚氨酯涂料的主成膜物树脂。作为双组分 PU涂料固化剂的多异氰酸酯组分,除此之外,还有二异氰

氨基甲酸丁酯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氨基甲酸丁酯

英文名称:n-Butyl Carbamate

CAS号:592-35-8

分子式:C5H10NO2

分子量:116.1389

查看详情

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简介

中文名称

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中文同义词

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水合物;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盐;联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英文名称

DIBENZYLDITHIOCARBAMIC ACID SODIUM SALT

英文同义词

bis(phenylmethyl)-carbamodithioicacisodiumsalt;DIBENZYLDITHIOCARBAMIC ACID SODIUM SALT;SODIUM DIBENZYLDITHIOCARBAMATE;Carbamodithioic acid, bis(phenylmethyl)-, sodium salt;Sodium Dibenzyldithiocarbamate Hydrate;Bis(phenylmethyl)dithiocarbamic acid sodium salt;Carbamodithioic acid, N,N-bis(phenylmethyl)-, sodium salt (1:1);

Einecs

Einecs 259-587-9

CAS号

55310-46-8

线性分子式

(C6H5CH2)2NCSSNa

分子量

295.40

EINECS编号

259-587-9

查看详情

α-氨基酸重氮化制备氟代物

在Olah试剂(HF/pyridine)存在下,α-氨基酸的氨基在重氮化后被氟取代,生成α-氟代羧酸。高HF/pyridine比例(70/30)可能导致重排生成β-氟代羧酸,通常情况下使用的HF/pyridine比例为48/52。α-氨基酸酯也能发生同样的反应。

a.Olah, G, A. Prakas, K, B, S. Chao, Y, L. Hel. Chim. Acta.1981, 64, 2528.

b.Olah, G, A. Welch, J, T. Synthesis. 1974, 65.

c.Olah, G, A. Welch, J, T. J. Org. Chem. 1979,44, 3872.

反应示例:

To the alanine (1.74 g, 20 mmol) in pyridinium polyhydrogen fluoride (50 mL) in polyolefin bottle with good stirring at 0oC was added NaNO2(2.1 g, 30 mmol) in three prortions over aperiod of 30 min. Stirring was continu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5 h, then quenched with 100 mL of ice water and extracted with ether. The organic layer was washed with brine and dried over Na2SO4. The solvent was remov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he residue was recrystallized to give the desired product (1.39 g, 76%)

【Olah, G, A. Prakas, K, B, S. Chao, Y, L. Hel. Chim. Acta.1981, 64, 2528】

本文非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删除。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