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为目标,以“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为定位,把县城当成景区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凸显“山魂、水魄、瓷韵、人文”的城建理念,做大、做特、做优、做精“宜居县城”,努力使我县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设施配套、管理整治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把城市建在“森林中、浐溪旁、瓷海里和市民群众的心坎上”,加快打造一座令德化人民自豪、外来客人羡慕的宜居家园,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长远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九次、市第十一次、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深入实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以建设“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生活品质提档、幸福指数提高、尊严感受提升为追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年计划安排在建项目83个,总投资约147.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8.32亿元。其中城乡规划提升项目14个、城市建设提升项目43个、配套功能提升项目18个、管理整治提升项目8个,2013年度拟竣工项目47个。城市管理工作共梳理出管理类工作内容18项。
(一)着力在城乡规划上求提升。安排项目14个,总投资2356.73万元,年度计划投资2281.76万元。重点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不断提高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街区、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的设计水平。
1、深化延伸总体规划。按照《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认真抓好规划修编的深化和延伸,规划方向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化和延伸,编制内容向注重提高人居质量和环境承载力转变,加强村庄规划指导,加快编制123个村庄规划,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县村庄规划全覆盖。
2、抓紧编制各类规划。加快编制城西控制性详细规划、朱紫—蕉溪片区、英山片区、大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坂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龙门滩镍合金产业园规划;加快完成城南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东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浔南路西段北侧片区、瓷都大道大洋段、环城路南段安置地、乐陶安置地、城东三期凤洋片区等5个修建性详细规划,逐步扩大城区控规、详规覆盖面。
(二)着力在城市建设上求提升。安排项目43个,总投资142.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95亿元。以继续实施“五大战役”为载体,全力推进26个城市建设战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八个片区”和旧城改造,实施“美丽社区”建设方案,切实加快住房建设,健全完善城区交通体系,逐步撑大城市骨架,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经济富裕度、资源承载度和生活便利度。
1、推进片区改造建设。加大新区建设力度,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扎实推进省道203线德化环城路(东段)暨乐陶片区、王厝山片区、南后街(路尾巷至隆中路)片区、西门至陶瓷学院片区、瓷都大道大洋段两侧、国际陶瓷艺术城、迎宾馆、浔南路西段北侧等片区改造。
2、推进各类住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凤凰山庄四期、举贤大厦、时尚华庭、翰林府邸、嘉盛花苑、宝龙花园、鹏祥花园、百德·畔山云海、凤凰国际、建坤·优山美地、金龙城、瓷都国际公馆、德盛公寓及中标商务酒店、云顶山庄、瓷都·阳光名城等15个楼盘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城东保障房、东埔二期安置房及相垵安置小区建设,加快推进浔中镇服务中心大楼、英山、高阳新村建设和盖德镇裕民小区及金山安居公寓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即城市棚户区改造)1225套,在城乡结合部探索建设限价房,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民工宿舍,逐步让我县城镇低保家庭住得上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租得到房,着重解决社会“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3、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北环路建设,续建省道203线鹏祥路口至宝美开发区路段(南段)道路和浔北路西段道路,早日打通城东隧道,推动环城路形成闭合;加快建设盖德、三班市政大道,硬化瓷城花园十组安置房小区道路,拓宽改造鸣凤桥、丁溪桥,建设二实小至陶瓷街人行景观桥,完成龙津桥危桥重建设计,改造和维修城区道路及标志标线,构建方便快捷的城区交通路网。
4、推进美丽社区建设。以兴南社区、凤池社区为试点,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统筹规划、一体推进,逐步完善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社区环境。
(三)着力在配套功能上求提升。安排项目18个,总投资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77万元。以争创新一届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为动力,实施绿化、美化、花化、彩化、香化、亮化、净化、硬化“八化”工程,积极推动“城市立体增绿”,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1、提升绿化、美化、花化、彩化、香化水平。以开展“全县动员、全民参与、保护浐溪、绿满德化、香遍瓷都”公益行动为载体,实施“城区绿化景观工程、进城大道绿化提升工程、瓷城花园景观公园绿化工程、盖德镇区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森林德化”建设,美化唐寨山森林公园,鼓励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试行“屋顶绿化”,对省道203线、206线进行绿化整治,建设三班滨河景观带和清岩运动休闲山庄,改造世科樟树段沿溪休闲道。
2、提升净化、亮化、硬化水平。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二期),建设管网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3公里;实施瓷城花园十组安置房小区配电工程,完成变压器安装、土建工程、低压线路;实施城区路灯夜景工程,配套建设道路路灯约400盏;新建高内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垃圾中转站6座,采购垃圾转运车1辆;硬化城中村部分场地,改造南门农贸市场,对盖德镇区进行立面装修、公路硬化,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四)着力在管理整治上求提升。安排整治项目8个,总投资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6.90万元;梳理管理工作18项。坚持“宽严相济、疏堵结合”原则,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塑造干净整洁、宁静宜居、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1、突出城市管理。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争取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重点开展道路交通、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城市“牛皮癣”和沿街店面招牌、布幅广告、城市道路车辆运载“滴、撒、漏”、“两违”建筑等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制止“两违”现象,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
2、突出环境整治。以持续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加快城区环境整治,改善环卫清扫保洁,实施城区除“四害”工程,每年开展2次大范围城区灭鼠为主的除“四害”活动。
3、突出河道整治。加快推动闽江防洪工程(德化段)和城区排涝工程建设,实施浐溪两岸清水工程,加快三班大云溪河道治理,对浐溪、丁溪等城区河道开展清淤整治,建设亲水平台,加强城区河道日常保洁,及时清理沿岸垃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严查工业污染行为,禁止在水源保护区上游河道游泳,保护好河道生态环境,营造水清岸绿宜人城市环境。
宜居吗,个人感觉是人为主体。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阶层都能活的健康,幸福,有尊严! 查看原帖>>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评判标准主要以《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在内的 7项一级指标和 48项...
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另外,如果你的论文需要发表的话可以找我(*^__^*) 嘻嘻……
1、动员部署阶段(1月4日-3月31日)。制定“宜居城市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1日)。集中时间和人员,按照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开展跟踪督促检查,不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3、总结提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按照方案和目标要求对项目建设及城市管理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开展检查,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对照“宜居城市提升工程”落实情况,对各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进行绩效考评,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100433B
持续健康发展德化县房地产业努力建设“中国瓷都-旅游宜居城市”
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化县的经济、文化与生活。文中通过对德化县房地产业现状分析,指出了房地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四项促进房地产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及措施,为德化县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瓷都-旅游宜居城市\"出谋划策。
以“大园林”理念建设豫东生态宜居城市
阐述城市园林建设的地位与作用,联系商丘市的实际,分析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路与措施。
德化县“美丽德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社区”为抓手,努力把德化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绿色瓷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合政〔2013〕206号)精神,着力打造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特制定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及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以下简称“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薄弱学校提升工程
(一)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办法及细则的通知》(皖教基〔2011〕24号)要求,全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4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到88%以上,瑶海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和巢湖市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标准,庐江县通过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督导评估。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创新机制,倾斜政策,将一批薄弱学校培育为新优质学校,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二)工作措施。
1、落实中小学布局规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合肥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11-2020)》,用地指标向中小学建设倾斜,加快新布点学校和改建扩建学校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11-2015)》,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2、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政策。设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奖补专项资金,并合理向薄弱区域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确保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校校舍、宿舍、食堂、道路、功能室、运动场地、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3、推广学校发展联盟。各县(市)区要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集团办学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发展联盟。联盟学校每年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任职、任教和支教。各县(市)区要按一定标准给予到联盟学校挂任、支教人员及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交通和误餐补贴。市财政对城乡教育结对工作给予奖补。扩大城乡学校合作比例,2014年达到260所以上,2015年达到300所以上,2016年达到350所以上,2017年达到400所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4、启动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按照内涵发展、一校一品的总体要求,开展全市薄弱学校提升为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活动分县(市)区申报,遴选90-120所中小学参与创建,共分3批实施,每批次以3年为一个创建周期。2014年、2015年、2016年每年启动30-40所学校进行创建。各县(市)区要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培育新优质学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5、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校园信息化网络环境,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9∶1,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M。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国资委)
6、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科学规划,按照全市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总体任务,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有机结合。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制定《合肥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7、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有效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改善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其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探索在儿童福利机构内设立特教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含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发挥合肥特殊教育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残联)
二、师资队伍提升工程
(一)工作目标。
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精神,到2018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5%及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0%及以上。按照此目标任务,2014年至2016年全市完成目标任务的60%,2017年完成目标任务的80%,2018年完成98%以上的目标任务。引进取得教师资格的综合类大学毕业生来我市从事教师职业比例逐年提高。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二)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进一步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每2年开展一次全市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师德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
2、提高教师学历。严把入口关,新招聘小学教师学历原则上须达专科及以上,初中教师学历须达到本科及以上。加大引进优秀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坚持在岗研修,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委托高校开办学历提升班,分批次选派教师到高校集中学习,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2014年小学教师安排1500人、初中教师安排900人进行学历提升;2015年、2016年小学教师分别安排500人进行学历提升,初中教师分别安排300人进行学历提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
3、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新任教师培训,制定新任教师培训标准,促进新任教师掌握基本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特别是音体美、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引领、送培送教等多种措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机会。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强化在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分析、诊断、研究和指导学习的能力。每年遴选500名教育管理干部、1000名优秀班主任、600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级专项培训。通过“教育家培养工程”等多种形式,开展高端研修,开拓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视野。每年开展一次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大练兵。
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推广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典型经验,建立10所学科教师培训基地。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夯实培训、研讨、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平台。拓展国(境)外高端研修渠道。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外办、市残联)
4、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基于课程教学的课程研究,全市每年公布一定数量的重点课题进行公开招标,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工作局面。建立教师研修网,促进教师合作互助、协作式学习。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在薄弱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形成市级、县(市)区级、校级三级名师工作室工作网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5、成立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学科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目的,结合国家、省课程改革要求,分学科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全市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定期开展学科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等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引领学科发展。给予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定的资金支持。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编办)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