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地基处理手册

《地基处理手册》是2008年6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基本信息

地基处理手册图书目录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前言

王要符号

第1章总论

1.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2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1.3 常见软弱土和不良土

1.4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

1.5 地基处理需用材料与机械

1.6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和规划程序

1.7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

1.8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

1.9 地基处理发展展望

1.10 关于地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 复合地基理论概要

2.1 概述

2.2 复合地基定义、分类和本质

2.3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2.4 复合地基常用型式分类

2.5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2.5.1 桩体复台地基承载力引算式

2.5.2 粘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

2.5.3 散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

2.5.4 天然地基承载力

2.6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2.7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2.8 复合地基位移场特点

2.9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9.1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9.2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s1的计算方法

2.9.3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S2的计算方法

2.10 基础刚度和垫层时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2.10.1 基础刚度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2.10.2 颦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2.11 复合地基型式合理选用原则与优化设计思路

2.11.1 复台地基型式台理选塌原州

2.11.2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第3章 换填法

3.1 概述

3.2 换填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3.3 表层原位压实法

3.3.1 碾压法

3.3.2 振动压宴浊

3.3.3 重锤夯宴法

3.4 换土垫层法

3.4.1 原理及适用范围

3.4.2 设引计算

……

第4章 排水固结法

第5章 土桩、灰土桩挤密法

第6章 沉管挤密砂石桩法

第7章 振冲法

第8章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第9章 灌浆法

第10章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

第11章 水泥土搅拌法

第12章 石灰桩法

第13章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础技术

第14章 冻结法

第15章 锚固法

第16章 土的加筋法

第17章 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

第18章 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

词条释义

索引 2100433B

查看详情

地基处理手册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地基处理用管桩

  • 品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型号:PST-HCF500-65;规格(mm):500×65;强度等级:C80;
  • m
  • 建华
  • 13%
  • 建华建材(陕西)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地基处理用管桩

  • 品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型号:PST-HCF400-60;规格(mm):Ф400×60;强度等级:C80;
  • m
  • 建华
  • 13%
  • 建华建材(陕西)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资料

  • 品种:资料;规格型号:20页;说明:办公耗材;
  • 恒海科技
  • 13%
  • 黑龙江恒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资料

  • 品种:资料;规格型号:30页;说明:办公耗材;
  • 恒海科技
  • 13%
  • 黑龙江恒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品种:标志牌;
  • 希尔瑞
  • 13%
  • 西安希尔瑞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自控热处理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控热处理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控热处理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控热处理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控热处理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地基本清表

  • 地基本清表
  • 1场地基本清表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06-30
查看价格

HOLLiASMACS-K硬件手册

  • HOLLiAS MACS-K 使用手册
  • 4本
  • 3
  • 和利时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3-15
查看价格

摄像机地基防雷

  • 地基防雷模块
  • 276根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16
查看价格

HOLLiASMACSV6.5.2系统手册

  • HOLLiAS MACS V6.5.2用户操作手册
  • 4本
  • 3
  • 和利时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3-15
查看价格

HOLLiASMACSV6.5.2用户组态手册

  • HOLLiAS MACS V6.5.2用户组态手册
  • 2本
  • 3
  • 和利时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3-15
查看价格

地基处理手册内容简介

《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水平。

《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共分十八章,包括:总论,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土桩、灰土桩挤密法,沉管挤密砂石桩法,振冲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锚固法,土的加筋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手册》第三版中独立章目比第二版的章目增加了复合地基概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等四章。

《手册》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应用,亦可供工程勘察、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查看详情

地基处理手册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地基处理手册文献

地基处理-绪论 地基处理-绪论

地基处理-绪论

格式:ppt

大小:3.8MB

页数: 未知

地基处理-绪论——地基处理的目的: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1)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适水特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

山区地基处理 山区地基处理

山区地基处理

格式:pdf

大小:3.8MB

页数: 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程实用地基处理手册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工程地基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所推荐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及检验要点。2100433B

查看详情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简介

内容简介

本手册从软土、湿陷性黄土、岩溶与红粘土、膨胀土、冻土、采空区地基及崩塌与滑坡等七个方面出发,较系统地论述了处于这些地质条件下的道路工程问题、不良岩土的工程性质,以及改良加固的技术措施、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等,同时均附有工程实例。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反映了许多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又紧紧围绕公路工程实际,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本书可作为从事岩土工程和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还可以作为土木、水利类的相关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2100433B

查看详情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历届委员会

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

1983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讨论会期间,决定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并该学术委员会挂靠浙江大学。召集人为曾国熙、龚晓南。

1984年地基处理学术委员组织来自全国的地基处理专家编写《地基处理手册》和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基处理手册》于1988年正式出版,2000年出版第二版,累计发行达12万册以上,为地基处理技术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第一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2日在上海宝钢召开,来自全国约2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每二至三年一次组织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和不定期组织全国性专项技术讨论会,至今已组织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九次,全国深层搅拌法设计、施工经验交流会(1993,杭州)、全国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1996,杭州)、全国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1998,无锡)和全国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2005,广州)。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自1990年起共同创办《地基处理》刊物,受到普遍的欢迎。此外,还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地基处理技术培训班。

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主要活动详见下表:

1984年4月18-20日,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地点:浙江大学;

1985年3月2-5日,《地基处理手册》编委扩大会,地点:浙江大学;

1986年10月12-16日,第一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上海宝钢;

1988年,《地基处理手册》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年4月20-22日,《桩基工程手册》编写筹备会,地点:浙江大学;6月5-13日,地基处理技术培训班,地点:烟台;7月14-18日,第二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烟台;胶印了论文集;《地基处理手册》获首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二等奖;

1990年9月17日,《桩基工程手册》编委会核心组会议,地点:承德;10月,《地基处理》编辑部成立,《地基处理》创刊,地点:浙江大学;《地基处理手册》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991年5月6-18日,地基处理技术培训班;6月20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第二届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地点:同济大学;6月24-26日《桩基工程手册》编委会,地点:上海松江;

1992年4月24-28日,《桩基工程手册》协调统稿会,地点:舟山;6月15-22日,地基处理技术培训班,地点:秦皇岛;6月24-29日,第三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秦皇岛;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论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11月1-9日,地基处理技术培训班,地点:杭州;11月10-14日,《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编委扩大会,地点:千岛湖;

1993年10月17-24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学习班,地点:杭州;11月25-29日,深层搅拌法设计、施工经验交流会,地点:浙江大学;《深层搅拌法设计与施工》出版,1993,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年2月28日,《地基处理杂志社》成立,筹备成立地基处理协作网;5月28-6月4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学习班,地点:杭州;10月,纪念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地点:西安;

1995年5月26-6月2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学习班,地点:杭州;12月5-9日,第四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肇庆;论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召开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1996年5月4-20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培训班,地点:杭州;12月,编印全国地基处理协作网通讯录;12月11-13日,全国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地点:杭州;《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1996,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3-20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基坑围护设计培训班,地点:杭州;10月7-12日,第五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武夷山;论文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召开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1998年5月9-17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培训班,地点:杭州; 11月30-12月3日全国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无锡;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1998,上海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8-16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基坑围护设计培训班,地点:杭州;10月16-24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基坑围护设计培训班,地点:杭州;

2000年《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月31-3日,第六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温州;出版论文集,西安出版社;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地基处理杂志社》成员单位和《地基处理》编辑委员会换届调整;

2001年5月13-20日,10月21-28日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地点:杭州;

2002年5月12-18日,复合地基理论和地基处理新技术研讨班,地点:杭州;8月19-26日,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兰州;出版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八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长沙;出版论文集,合肥大学出版社;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地基处理杂志社》成员单位和《地基处理》编辑委员会换届调整;《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展望》,纪念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文集,2004,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10月,全国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广州;《高速公路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指南》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006年8月,第九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地点:太原;论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桩基基础学术委员会

1991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提出应着手成立桩基委员会。由此继早先成立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委员会、地基处理委员会、土工试验仪器委员会之后,桩基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挂靠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召集人刘金砺。

1993年9月,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年会主题是桩基工程动测技术,与会代表250人,会议收到论文68篇,其中54篇收录论文集。会议围绕高、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的可靠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994年11月,在广西桂林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年会主题是桩基的设计与施工,与会代表280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其中48篇收录论文集。会议对新编《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作了重点介绍和交流,还对湿陷性黄土中大直径桩浸水后荷载传递和负摩阻力、沉桩挤土效应、超长大直径桩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1996年9月,在湖北武汉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年会议题涵盖桩基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技术、监理、事故处理与检测技术,与会代表320人,收到论文160篇,其中104篇收录论文集。

1998年9月,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年会主题是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技术,与会代表90人,会议收到论文90篇,其中51篇收录论文集。会议集中交流了近十年来高层建筑桩基设计的新经验。

2001年6月,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233人,会议收到论文143篇,其中90篇收录论文集,内容涵盖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会议围绕灌注桩后注浆、挤扩多支盘灌注桩、水泥土劲芯桩等的应用以及控制差异变形设计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2003年7月,在云南昆明召开了桩基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220人,会议收到论文98篇,其中67篇收录论文集。会议围绕复合桩基设计、嵌岩桩承载力、桩侧阻力发挥与桩端支承刚度的关系、长灌注桩桩身压缩量对于计算沉降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2005年9月,在浙江宁波召开了桩基委员第七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173人,会议收到论文90篇,其中60篇收录论文集。会议对改革开放25年以来,我国桩基工程的设计理念、计算理论与方法、新桩型的开发、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就新修订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反映的若干技术焦点作了介绍,就沉降计算、共同作用分析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专业委员会为促进新兴技术领域的交流和研讨,于1993年9月成立了基桩检测专业学组,每隔1-2年进行一次检测学术交流,迄今已召开了8次交流会议。另外,1998年,还成立了施工与监理学组,第一次会议收到论文300篇,与会代表230人,出版了论文达180篇的论文集。

土工试验仪器委员会

1983年在武汉第四届全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期间,决定成立土工试验仪器委员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会决定本委员会召集人为魏汝龙,挂靠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原有的中国水利学会土工测试仪器委员会合并。

土工试验仪器委员会成立以来举行了各种学术会议和20多次活动,并出版了论文集7本。主要会议及学术活动如下:

1983年在天津召开了“原位测试仪器学术交流会”;

1984年在杭州召开了“固结试验仪器学术交流会”;

1985年在绍兴召开了“进口土工试验仪器使用情况学术交流会”;

1986年在太原召开了“微机在土工试验中应用经验交流会”;

1987年在成都召开了“大型及高压土工试验仪器学术交流会”;

1988年在九华山召开了“不同类型共振柱的对比试验成果交流会”;

1989年委托上虞县勘测土工仪器厂举办土的压缩试验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50多名;

1990年在上海召开了“带孔隙压力的静力触探仪学术交流会”;

1992年接受上海市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站的委托,承担了“上海市室内土工试验全面质量检查”的工作,提出了检查总结报告;

1992年在建德召开了“土工试验仪器测试新技术学术交流会”,并刊印了论文集;

1993年在厦门召开了“土工测试学术交流座谈会”;

1994年接受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承办上海市土工试验人员上岗培训班,参加的学员近60名,刊印了“土的基本性质及测试原理”教材。

1995年在镇江召开了“抗剪强度测试及成果应用学术交流会”,并刊印了论文集;

1997年委托南京市电力自动化设备厂承办三轴试验专题培训班,先后共两期。

1997年在雁荡山召开了“97’工程监测技术交流座谈会”,并刊印了论文集;

1998年在上海召开了“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及数据处理研讨会”;

1999年在武夷山召开了“99’岩土工程土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并刊印了论文集;

2000年在吴县同里召开了“2000’岩土工程土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在以上期间还曾分别在南京、上海、上虞等地主持三轴压缩仪与固结仪的微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共振柱仪、气压式固结仪、自动击实仪、土壤比重计、渗压仪等土工试验仪器鉴定会。

2004年在南京召开了“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土工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工作会议,刊印了论文集;

2005年在北京召开了“土工测试技术实践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业名词委员会

为了有助于我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业名词和符号的统一,以利于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所属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会1980年决定成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专门委员会负责编写《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一书。由冯国栋任编写中心小组组长,钱鸿缙、叶书麟、杨位洸、屈智炯、司洪洋、陈仲颐等七人为中心小组成员。参加编写的专门委员会委员有黄崇东、孙更生、陆忠伟、陈环、朱象清、潘千里、钱寿易、潘培才、黎克日、叶于政、饶鸿雁、钱征、孟宪麒、刘成宇、俞季民、刘祖典、林在贯、潘传爵、陈皓彬等二十六人。该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编写《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汉英及英汉对照),书中并附有“常用符号和单位”及常见英文缩写词,于1982年3月编出了送审稿,1983年11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问市以后,得到同行的应用与广泛支持,对该书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因而决定补充修正,并于1991年3月出了该书的第二版。修订、增编工作由中心小组负责,增补唐念慈、朱象清为中心小组成员。全书增编工作则由中心小组组长冯国栋主持,秘书俞季民协助,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土力学教研室的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劳动。

本书的出版,当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热烈欢迎,并为随后浙江大学编写《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词典》、建设部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发布《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

1991年,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改由原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刘祖德接任。当时由于《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第二版刚出版,委员会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后决定暂停活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