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暖通百科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是2020年4月22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起草人

王志刚、王收军、杨华、杨俊兰、刘俊生、刘涛。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

  • MDV-615W/D2SN1-8V1,制冷/热量:61.5/69.0kW,L=16000m3/h,N=17.77kW(最大运行功率25.9kW),三相,380V,50Hz,IPLV:8.80,制冷
  • 美的
  • 13%
  • 广西凯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

  • MDV-900W/D2SN1-8X1,制冷/热量:90.0/100.0kW,L=24000m3/h,N=25.0kW(最大运行功率35.7kW),三相,380V,50Hz,IPLV:8.30,制冷
  • 美的
  • 13%
  • 广西凯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

  • MDV-400W/D2SN1-8V1额定制冷(热)量:QL=40/45kW,额定功率:10.2kW,电源:380V,50HZ,外形尺寸(高X宽X深):1340X1635X825,噪音:59dB(A
  • 美的
  • 13%
  • 广西凯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

  • MDV-1345(48)W/D2SN1制冷/热量:134.5/150.5KW,额定功率:36.28KW,电源:380V/50Hz,尺寸(高×宽×深):(1340×1635×790)+(1730×
  • 美的
  • 13%
  • 广西凯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

  • MDV-1460(52)W/D2SN1制冷/热量:146.0/163.0kW,L=50000m3/hN=37.02kW(最大运行功率58.4kW),三相,380V,50Hz机体尺寸
  • 美的
  • 13%
  • 广西凯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分体水源热泵(天花末端)

  • L5.5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水源热泵(天花末端)

  • L7.5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水源热泵(天花末端)

  • L12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水源热泵(低静压风管末端)

  • R2.5DW/Pl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水源热泵(低静压风管末端)

  • L5.5DW/Pl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
  • 1项
  • 3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8-31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335

  •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335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6-20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J10P

  •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J10P
  • 1台
  • 1
  • 海尔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1-22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280

  •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280
  • 4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6-20
查看价格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1230

  • 变频多联空调(热泵)室外机W-1230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6-20
查看价格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主要技术

5.2室内机的安装

5.2.1室内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机周围应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在封闭吊顶内室内机的控制箱位置,应预留便于拆卸、便于维修的检修口。

2室内机安装前应清理内外杂物,吊装后其敞开的送风口、回风口应做防尘保护。

3室内机凝结水应进行有组织的排放,应防止溢水、积水影响环境和他人活动。

4室内机安装应确保气流通畅无阻碍,气流分布均匀,无气流短路;同一台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在同一空间内。

5.2.2室内机的定位和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机安装应确保水平度。

2室内机必须单独设置托、吊架,不得与其它设备、管线共用或悬挂在其它专业的吊架上。

3现浇顶板上使用通丝金属吊杆固定室内机时,吊杆直径不得小于 10mm,强度应可承受机器的运行重量。螺纹吊杆与横担连接处的上侧用一个螺母固定,下侧用两个螺母固定防松;吊杆长度超过 1.5m 以上时,应有防晃动措施。通丝吊杆的实际使用拉力应按表 5.2.2 中允许拉力的 50%~70%取值。

4采用膨胀螺栓规格为 M10 时,其钻孔孔径应为膨胀管外径加上 0.1mm~0.5mm;M12~ M16 时为膨胀管外径加上 0.1mm~1mm。钻孔深度应为其深入长度再加上8mm~10mm。

5室内机配管侧和电气盒侧必须留有维修空间。

6室内机的安装位置距离电磁波辐射源不得小于 1m。

7室内机和风管之间应采用柔性软风管连接。柔性风管应选用防腐、防潮、不透气、不易霉变及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柔性风管有效距离(宽度)应为 150mm~300mm,其连接应严密、牢固;安装位置应保持与风管的同心度,宽度一致,松紧适度,不得扭曲或作调整偏差使用。

8落地机组应放置在平整的基础上,基础宜高于地面。

5.2.3风管及风口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类风管的边长、直径及材料厚度应满足施工图尺寸要求。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绝热材料的防火等级应达到 B1 级及以上,且对人体无害。

2风管系统的材料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和《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 141)的规定。

3采用复合材料的风管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4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管,不得出现死弯或凹陷现象。

5风管穿墙应预留孔洞,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风管穿过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 应设金属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壁厚不应小于 1.6mm,风管与套管的空隙应采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绝热材料封堵。

6风管穿越防火墙处应设防火阀,防火阀距防火墙表面不应大于 200mm。

7设于结构变形缝处的柔性短管的长度应大于变形缝宽度 100mm 以上。

8风管内不得敷设电线、电缆及各种其他管道。

9调节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并确保操作时,不发生振动或产生噪声。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或调节机构,不得装设在墙体或楼板内。

10风管在安装前,应清除内外杂物及污物。

11风管的接口处不应缩小其有效通风面积。

12风管支架、吊架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风管与部件支架、吊架的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应定位正确、安装牢固,埋入部分应除去油污,并不得涂漆。

2)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吊架时,应符合膨胀螺栓使用技术条件。

3)吊架的吊杆应平直,螺纹应完整、光洁,支架、吊架上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

4)风管抱箍支架应紧贴并箍紧风管。

5)连接管道式室内机送风静压箱的柔性带保温的圆形风管,其支架抱箍宽度不应小于 50mm, 抱箍平面应与保温材料面平行,不得倾斜,并紧贴风管。吊支架间距不应大于 1m,不得搁放在顶棚板上。

6)风管支架、吊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得直接固定在法兰上。风管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架、吊架的固定和调整

7)连接法兰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应在同一侧。

8)所有金属附件(包括支架、托架、吊架)均应做防腐处理。

13风口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方向带风量调节阀的风口,其调节装置应设在同一侧。

2)金属、金属喷塑及烤漆的风口与风管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应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

3)ABS 塑料等材料的风口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5.2.4凝结水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凝结水配管材料宜采用 U-PVC 管或镀锌钢管。

2凝结水管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规定。

3凝结水管道坡度不宜小于 8‰,不得出现倒坡。达不到 8‰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4凝水盘处于室内机负压段的,排水口应设存水高度略大于负压值(mm 水柱高度)的存水弯, 防止负压将凝结水从盘中溢出。

5不得将空调凝结水管接入污水管或其他排水管,并不得将排水管与制冷剂管捆在一起。

6凝结水管道应根据排水方式的不同进行安装:

1)带排水泵的室内机(强制排水):在采用提升管时,提升高度不宜超过 300mm;提升高度的横管应以较大坡度连到汇总管;提升管距离室内机出 口位应在 300mm 内。

2)无排水泵的室内机(自然排水):支管与水平干管连接应从干管上面接出或侧面用 45° 斜三通顺排水方向连接。

7水平排水管宜在上侧设置垂直向上的通气管,并安装 180°弯管,通气口应向下。

8管道连接完成后,应做通水试验和满水试验,排水应畅通,不得渗漏。

9凝结水管道和室内机排水口部位应做防凝露保温。

10保温材料接缝处应粘接严密、牢固,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用胶带密封。

11水平管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表 5.2.4 的规定。立管支架间距为 1.5m~2m,每根立管的支架不得少于两个。U-PVC 立管在楼层高度超过 4m 时,或钢管立管在楼层高度超过 5m 时,每层支架不得少于2 个。

5.2.5风管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风管保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2当保温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穿越部分的管道应设保护套。

3在下列场合必须使用不燃绝热材料:

1)电加热器前后 800mm 的风管和绝热层;

2)穿越防火墙两侧 2m 范围内风管、管道和绝热层。

4绝热层粘结后,如进行包扎或捆扎,包扎的搭接处应均匀、贴紧;捆扎应松紧适度,不得损坏绝热层。

5风管绝热应在系统检漏和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5.3室外机的安装

5.3.1室外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运转引起的环境噪声应符合《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排风应远离周围建筑的窗户、取风口或人员活动的场所。

2在临近人行道的建筑上安装室外机时,空调设备安装架底部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宜为 2.5m 及以上,最低不得低于 1.9m。室外机周边应有防护措施。

3设备应避免安装在多尘、化学污染严重及有害气体成分高的区域。

4室外机在运输及吊装时应保持机身的垂直,最大倾斜角不应超过 15°,且应轻放,保持外包装的严密完整。

5室外机组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机组的影响。

6室外机就位固定但未进行下道工序前,应清理内外杂物并保留随机的包装物。

5.3.2室外机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可采用混凝土或钢构架作为室外机基础,应由设计单位复核原结构的受力强度。

2室外机固定螺栓型号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3室外机的混凝土基础:

1)基础强度应满足机组载荷及固定的要求,混凝土配比应为 C20 及以上。

2)基础至少应高于建筑完成面 200mm,易积雪地区应按积雪高度适当加 高。布置在室内时应高于楼地面 100mm。

3)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并预留螺栓孔。预埋孔的位置应准确定位。

4)基础周边宜设排水槽或做好防水措施。

5)空调施工单位应向土建单位提交以上混凝土基础的各项要求。

4室外机的钢结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采用槽钢焊接,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槽钢型号及节点做法;槽钢应有防腐措施。

2)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各连接节点必须焊接牢固。

3)基础与室外机底座之间的接触面应均匀承重。

4)钢结构基础自身应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和振动。

5)基础周围应有防水措施。基础下相关部位应开排水槽,保证钢结构基座中间不积水。

5.3.3室外机的安装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组应用镀锌螺栓或不锈钢螺栓与基础固定,并有防腐措施。

2地脚螺栓突出螺母的长度宜为 10mm~30mm。

3设备固定应采取防震措施;采用橡胶减振垫时其型号、规格应经计算确定,并满足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4室外机安装固定在墙上时,应校核墙体的强度,悬臂架的结构和强度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当校核墙体强度不够或无法加固时,不得将室外机安装在墙上。

5设备搬运、吊装及安装施工不得破坏屋面等处的防水层。 管路穿越楼板、外墙时,应做好密封、防雨水渗入的措施。

6室外机安装位置会导致气流短路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短路措施(如气流导向弯头等),并选用风机带余压的室外机组。

7安装完毕调试前,不得将室外机回气管、供液管的截止阀打开。

8室外机组安装应保证水平度。

9室外机之间的安装间距、室外机与墙体的距离、成排室外机安装间距均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必要的维修空间,并确保排风扇有相应的余压。

5.3.4室外机的组件装配和焊接。

1室外机的组件装配无论采用法兰形式或焊接形式,均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2两个以上室外机模块连接时,制冷剂连接管应保持水平或朝室内机的方向向下倾斜。

3应使用随机附带的连接配件,连接配件前面的直管长度必须保证大于等于 500mm。

4组合室外机模块间配管长度超过 2m 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高度设置阻油弯。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起草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屹顺冷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天津赫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泓雅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文献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技术规程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技术规程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技术规程

格式:pdf

大小:665KB

页数: 4页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技术规程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格式:pdf

大小:665KB

页数: 9页

多联式空调 (热泵 )机组 一、 产品选用要点 1、多 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主要控制参数 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额定制冷量 , 输入功率以及 制冷剂类型等。 2、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 空调设备: (1) 采用环保型制冷 剂。 (2) 机组能效比高。 3、选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 组时,首先应根据室内的冷负荷 选用室内机。当 机组用于供暖 时,在寒冷地区选用设备应校核 热负荷,以满足供暖要求。 4、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 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空调系统的 规模、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设备之间 的最大高差、运行工 况范围等,应 与所选用设备的性能相匹配。 (2) 空调系统制冷剂 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 产厂技术要求选用,系 统自控设备、 制冷剂分配器等主要配件,均应 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3) 放置室外机的位 置应空气流通,不应影响周边其他居 住者。附近应无易燃气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概述

一、产品选用要点

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额定制冷量,输入功率以及制冷剂类型等。

2、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空调设备:

(1) 采用环保型制冷剂。

(2) 机组能效比高。

3、选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首先应根据室内的冷负荷选用室内机。当机组用于供暖时,在寒冷地区选用设备应校核热负荷,以满足供暖要求。

4、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空调系统的规模、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设备之间的最大高差、运行工况范围等,应与所选用设备的性能相匹配。

(2) 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产厂技术要求选用,系统自控设备、制冷剂分配器等主要配件,均应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3) 放置室外机的位置应空气流通,不应影响周边其他居住者。附近应无易燃气体泄漏的危险。

(4) 设计多联机系统时,室内、外机的容量配比(即一个系统的所有室内机额定制冷容量之和与室外机额定制冷容量之比),宜参照表1选择。

表1

同时使用率

最大容量配比系数

≤70%

120%~130%

70%~80%

110%~120%

80%~90%

100%~110%

≥90%

100%

5、设计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室外机的总容量应作如下修正:

(1) 配管长度的修正。一般产品样本的数据是室内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室外干球温度35℃时配管等效长度5m,高差为0m 时的制冷量。

(2) 安装位置的修正。室外机在上部与室外机在下部,在同样高差时修正值不同。

(3) 热泵制热时,积霜和除霜的修正以7℃时为1,0℃时为0.81,-7℃时为0.96。

6、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见表2。

名义制冷量(W)

室内机

室外机

名义制冷量 kW

室内机

室外机

不接风管

接风管

不接风管

接风管

≤2500

40

42

60

14~28

60

62

65

2500~4500

43

45

60

28~56

67

4500~7000

50

52

60

56~84

69

7100~14000

57

59

62

>84000

72

二、施工安装要点

1. 室外机前侧与高大障碍物的距离应不小于1.5m,吸风侧与障碍物之间距离应不小于0.5m,检修操作宽度应不小于0.8m。

2. 室内机出风口强不应由障碍物,送风不宜直接吹向人体,卧室内气流宜使人体处于回流区。

3. 室内机应注意冷凝水排出。

4. 根据产品的要求注意冷冻机油能顺畅返回压缩机。

三、执行标准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限定》GB21454-2008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2001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编制进程

2021年10月11日,《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发布。

2022年11月1日,《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实施。

查看详情

多联式空调内容简介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8837-2002)》主要起草人:史敏、张秀平、王莉、伍光辉、毛守博、廖建龙。《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8837-2002)》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释。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