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DL/T1563-2016<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导则>条文解读》是为适应电力可靠性管理由事后统计评价向事前预测评估转变而制定的第1部电力行业标准。| 《DL/T1563-2016<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导则>条文解读》为DL/T1563-2016的条文解读,主要对导则中的部分条款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相关专业人员正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标准。通过对导则的主要条款进行解读,向读者呈现了较为全面、丰富的技术内容,这对于相关专业人员熟悉、理解和掌握标准是非常有益的。| 《DL/T1563-2016<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导则>条文解读》适用于供电企业及电力用户的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分析工作和中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以及生产运行中进行的可靠性评估工作。|
总前言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评估指标体系
6 模型与参数
7 评估流程及方法
8 评估软件设计要求
9 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参考文献| 2100433B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101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5079
品牌:中国电力出版社(zhongguodianlichubanshe)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
字数: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2、 中压配电网是指电压为35KV、10KV、6KV、3KV的配电网。( )对还是错
如果按现行等级来说是对的,但是要从答案上来讲,感觉答3-35KV更准确点.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在试运行20KV配电网络了.
1、中压配电网不能成环运行的原因有一下两点:2、采用闭环结构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开环运行是为了故障是的接地电阻,因为上级电网已经是在闭环运行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供电可靠性),如果本级再闭...
这个图上是不是前段为高压配电网,中段为中压配电网,后段为低压配电网?
中段也是高压(配电网),即;变电站...箱变、台变。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
如何准确快速地评估配电网可靠性水平、分析网络薄弱环节以实现优质、可靠、经济地将电能输送给用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开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是一套面向城市供电企业基层运行人员的可视化的电网可靠性评估、管理和统计系统。
基于双层同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提出了一种双层同构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和再评估。在进行馈线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 Analysis,FMEA)构成贝叶斯网络。通过贝叶斯网络的正向推理评估负荷点及配电网的可靠性,求取可靠性指标。通过网络的反向推理进行假设分析,识别网络中的薄弱环节,采用双层结构分别计算停运概率指标和停运频率指标。该方法可以处理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问题,能够考虑自动装置不可靠动作、备用电源、线路计划检修等情况。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前言
本书使用说明
第1章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1 背景和作用
1.2 常用条文解读
第2章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IGB 50068--2001)
2.1 背景和作用
2.2 常用条文解读
第3章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m2001,2006年版)
3.1 背景和作用
3.2 常用条文解读
第4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m2002)
4.1 背景和作用
4.2 常用条文解读
第5章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5.1 背景和作用
5.2 常用条文解读
第6章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m2001)
6.1 背景和作用
6.2 常用条文解读
第7章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7.1 背景和作用
7.2 常用条文解读
7.3 抗震设防分类设计用表
第8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8.1 背景和作用
8.2 常用条文解读
第9章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9.1 背景和作用
9.2 常用条文解读
第10章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0.1 背景和作用
10.2 常用条文解读
第11章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第12章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从结构工程师实用的角度出发,对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中的常用条文进行解读。
本书有别于目前关于规范条文解读偏重于理论与大概念的论述和偏重于系统性这一情况,强调以设计者为出发点,以设计应用为目的。在解读中,或论述条文背景,或给出条文在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加深结构设计人员对规范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
在本书完稿时,正值发生了汶川地震,国家发布了新版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且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为此,作者针对上述规范重新进行了解读,以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本书既可供广大的结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建筑结构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导则》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科学合理开展开放使用活动,明确开放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
《导则》分为总则、开放条件、功能类型、开放方式和要求、日常管理与维护以及附件等6个部分,提出了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工作要求,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适用对象为所有文物建筑,鼓励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二是强调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应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出发点,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进行开放工作。三是强调文物建筑开放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导则》明确提出了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一般条件和要求。考虑各地各类型的文物建筑情况差异较大,既明确了开放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提倡和鼓励开放基础工作较好的文物建筑单位进一步开展自评价、制定计划、提高服务水平等工作,尊重文物建筑的区域性和独特性。四是强调文物建筑开放指导文件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在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功能方面,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提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游览、经营服务、公益办公等五大主要功能。同时,围绕文物建筑的阐释与展示方式,提出以文物价值发掘研究为基础的四条主线,以及对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技术措施的控制要求。在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面,明确了制度建立、责任落实、信息公开、巡检、安消防等工作内容,以便于地方文物部门和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参考使用。五是强调与现有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协调。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是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到文物保护、地物权属、旅游管理、安消防、景观环境等相关领域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要求,《导则》对文物建筑的开放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等提出引导措施和要求,其他环节工作还需严格按照专业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文物建筑自身的重要性、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开放使用工作的多手段和多途径。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完善文物开放使用相关制度建设,适时组织开展文物建筑开放情况专项评估,制定文物建筑开放案例指南,加强对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工作的正确引导,并在《导则》两年试行期间,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不断评估试行效果,继续完善文本内容,推动我国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工作,让文物建筑活在当下,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