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是2007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面介绍了电力系统负荷模型及其辨识方法。作者章健,全书共分九章,可供从事电力系统分析相关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基本信息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作者简介

章健博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电力系统规划。近十几年来,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和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电力负荷建模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大量地、市、县级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开发了很多适用于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的图形化计算软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过省、部和司局级科技进步奖。

查看详情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电力系统接口

  • 电力系统与BA系统接口
  • 中控
  • 13%
  • 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地图沙盘模型

  •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等颜色:白色、仿真色、投影色比例:1:500-1:100000制作主要工艺技术: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植绒技术物理特点:包含建筑模型、道路交通模型、山体模型、草木模型、河流湖泊模型
  • 定制
  • 13%
  •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子沙盘模型

  •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子元器件等颜色:仿真色(定制)比例:1:50-1:2000制作主要工艺: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植绒技术物理特点:配合光技术融合
  • 定制
  • 13%
  •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建筑沙盘模型

  •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等颜色:仿真色(定制)比例:1:100-1:5000制作主要工艺: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植绒技术物理特点:还原建筑外观风格
  • 定制
  • 13%
  •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负荷开关

  • FN12-12DR/125-31.5 动机构大类:开关器类;明细类:FN12;物料编码:01010070022;生产公司:高压公司;
  • 天正
  • 13%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络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液压柜(动力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09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液压柜(动力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08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液压柜(动力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07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液压柜(动力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07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液压柜(动力系统)

  • 台班
  • 广州市2007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力系统接口

  • 集成电力系统
  • 1套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16
查看价格

绿色清洁电力系统

  • 5KW光伏发设备,19块英利YL265P-29b型多晶组件,1台科士达KSG-5.0K-DM型逆变器,32平方米镀锌支架,4平方缆100米,4寸缆管50米.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4-29
查看价格

电力系统集成(含网关硬件)

  • -
  • 1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5-24
查看价格

GPRS负荷控制系统装置

  • GPRS负荷控制系统装置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10-24
查看价格

低压电力系统自动化网

  • 络监控系统软件
  • 1台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02
查看价格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力负荷建模概述

第一节电力负荷建模的发展

第二节负荷建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分析的影响

第四节负荷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第五节负荷建模中应考虑的因素

第六节负荷建模方法

第二章数据拟合与最优化方法基础

第一节数据拟合

第二节最优化算法

第三章静态负荷模型与参数辨识

第一节静态负荷模型

第二节静态负荷模型参数辨识

第四章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与参数辨识

第一节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

第二节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第三节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的典型参数

第五章线性动态系统形式负荷模型与辨识

第一节离散系统模型与辨识

第二节连续系统模型与辨识

第三节不同形式模型之问的互相转换

第六章模型结构未知的复杂负荷特性的描述

第一节人工神经网络负荷模型

第二节支持向量机负荷模型

第三节模糊负荷模型

第四节样条函数负荷模型

第七章电力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

第一节电力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必要性

第二节离散系统差分方程形式负荷模型参数综合算法

第三节连续系统状态方程形式负荷模型参数综合算法

第四节动态负荷特性综合建模实例

第五节电力负荷特性分类方法概述

第八章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

第一节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统计综合法静态负荷建模

第三节统计综合法动态负荷建模

第九章负荷特性测辨系统

第一节负荷特性数据采集系统

第二节负荷特性测辨系统的软件配置

第三节负荷特性辨识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附录IEEETaskForce负荷建模工作组列出的典型负荷模型

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内容提要

第一章介绍了负荷建模的研究历史、负荷建模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分析的影响、负荷模型在国内外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使用情况、建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和统计综合法与总体测辨法两种重要的负荷建模方法;第二章介绍负荷模型辨识中经常用到的最小二乘法和各种非线性优化算法;第三章介绍常用的电力系统静态负荷模型与参数辨识算法;第四章介绍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模型参数辨识算法以及感应电动机典型参数;第五章介绍线性系统形式负荷模型与参数辨识,内容包括线性离散形式和连续形式的负荷模型与参数辨识及不同形式模型的相互转换;第六章主要介绍现代数据拟合技术在复杂非线性负荷特性描述中的应用,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神经网络负荷模型与辨识,也介绍了传统的样条函数模型在负荷建模中的应用;第七章介绍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着重介绍基于多组实测数据的离散形式和连续形式的负荷模型参数综合辨识算法;第八章介绍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方法、动静态负荷特性的统计集结算法;第九章简单介绍负荷特性测辨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实现;附录是IEEE负荷建模工作组列出的有关负荷模型。

查看详情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文献

灰色GM(1,1)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GM(1,1)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GM(1,1)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241KB

页数: 2页

研究了灰色 GM(1,1)模型及其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以实际算例为基础,对预测结果作了分析,得出结论:灰色 GM(1,1)模型精度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灰色预测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241KB

页数: 2页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根据电力负荷、社会、经济、气象等历史数据,特别是气象和经济数据,探索电力负荷历史数据变化规律对未来负荷的影响,寻求电力负荷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未来的电力负荷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直接决定投资成本,因此,选择一种预测精度高的电力负荷预测办法至关重要。灰色模拟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适合于信息条件比较贫乏的预测和分析。现就基于灰色预测模型改进的负荷预测问题作出简要探讨。

过程辨识建模与控制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一套面向工业过程控制工程的辨识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技术,主要基于第一作者和合作者们关于工业过程辨识建模和控制方面的成果整理而形成,并且汇编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读者从零开始学习并最终掌握这套工程技术理论与应用方法。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过程控制工程领域中,按照阶跃响应特性划分的对象类型,详细阐述了开环稳定、积分和不稳定过程的动态特性辨识建模方法以及采样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参数估计方法;第二部分从基本的单回路控制结构和内模控制原理开始,逐步深入介绍了先进的两自由度控制、采样控制、主动抗扰控制、反饱和控制、串级控制、多回路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以及批次过程控制与运行优化理论和应用方法等。

本书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地介绍过程控制工程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章介绍的主要方法都配有仿真或工程应用案例,并且在各章后附有主要方法的仿真程序,以便读者参考和应用测试。同时,各章后配有练习题和仿真作业,以便教师教学使用。

查看详情

过程辨识建模与控制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过程动态特性辨识建模1

1.1.1 过程辨识建模的对象范围1

1.1.2 典型的过程动态特性描述模型3

1.2 模型拟合准则与评价指标6

1.3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与技术发展8

1.3.1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与主要任务8

1.3.2 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10

1.4 控制系统稳定性与性能指标11

1.4.1 稳定性判据11

1.4.2 控制性能指标13

1.5 本章小结16

习题17

参考文献17

第一部分 过程辨识建模 /20

第2章 基于阶跃响应实验辨识开环稳定过程20

2.1 阶跃实验与频率响应估计21

2.2 常用模型结构的参数辨识方法22

2.2.1 带时滞参数的一阶模型和重复极点高阶模型22

2.2.2 带时滞参数和不同极点的二阶模型24

2.2.3 带时滞参数和不同极点的高阶模型25

2.2.4 一致性参数估计分析和模型结构选择27

2.2.5 应用案例30

2.3 抗扰辨识模型参数的方法34

2.3.1 阶跃响应实验设计34

2.3.2 模型参数辨识35

2.3.3 应用案例40

2.4 基于闭环系统阶跃响应实验辨识模型参数42

2.4.1 对象频率响应估计42

2.4.2 模型参数辨识44

2.4.3 应用案例45

2.5 本章小结47

习题48

参考文献49

附 辨识算法程序50

第3章 基于阶跃响应实验辨识积分和不稳定过程54

3.1 基于阶跃响应实验辨识积分过程54

3.1.1 频率响应估计54

3.1.2 模型参数辨识56

3.1.3 应用案例58

3.2 基于闭环系统阶跃响应实验辨识积分和不稳定过程59

3.2.1 积分型过程模型辨识60

3.2.2 不稳定型过程模型辨识60

3.2.3 应用案例64

3.3 本章小结68

习题68

参考文献68

附 辨识算法程序69

第4章 基于持续激励实验抗扰辨识采样系统74

4.1 线性模型参数估计74

4.2 迭代辨识算法77

4.3 收敛性分析79

4.4 应用案例84

4.5 本章小结89

习题89

参考文献89

附 辨识算法程序90

第5章 基于持续激励实验辨识积分型采样系统92

5.1 输入激励设计93

5.2 模型参数辨识算法"para" label-module="para">

5.3 收敛性分析97

5.4 应用案例98

5.5 本章小结100

习题100

参考文献100

附 辨识仿真程序101

第6章 基于持续激励实验辨识非线性系统参数103

6.1 自适应参数辨识算法103

6.2 收敛性分析108

6.3 应用案例109

6.4 本章小结111

习题111

参考文献111

附 辨识算法程序112

第二部分 控制系统设计 /113

第7章 单回路控制113

7.1 内模控制(IMC)原理113

7.2 改进的IMC滤波器设计115

7.2.1 FOPDT稳定过程116

7.2.2 SOPDT稳定过程118

7.3 PID整定123

7.3.1 基于IMC设计的PID整定123

7.3.2 离散域PID整定124

7.4 应用案例128

7.5 本章小结132

习题132

参考文献133

附 控制仿真程序134

第8章 两自由度控制136

8.1 开环稳定和积分过程137

8.1.1 抗扰控制器138

8.1.2 设定点跟踪控制器140

8.1.3 鲁棒稳定性分析141

8.1.4 应用案例142

8.2 开环不稳定过程148

8.2.1 设定点跟踪控制器148

8.2.2 抗扰控制器149

8.2.3 鲁棒稳定性分析153

8.2.4 应用案例154

8.3 本章小结158

习题159

参考文献160

附 控制仿真程序161

第9章 采样控制系统163

9.1 含时滞的开环稳定过程163

9.1.1 抗扰控制器164

9.1.2 设定点跟踪控制器166

9.1.3 控制性能评估166

9.1.4 鲁棒稳定性分析168

9.1.5 应用案例169

9.2 含时滞的积分和不稳定过程172

9.2.1 抗扰控制器172

9.2.2 设定点跟踪控制器175

9.2.3 鲁棒稳定性分析177

9.2.4 应用案例179

9.3 基于通用无时滞输出预估器的两自由度控制184

9.3.1 通用的无时滞输出预估器185

9.3.2 两自由度控制方案187

9.3.3 闭环抗扰控制器187

9.3.4 设定点跟踪控制器191

9.3.5 系统稳定性分析191

9.3.6 应用案例192

9.4 本章小结197

习题198

参考文献199

附 控制仿真程序200

第10章 主动抗扰控制(ADRC)203

10.1 含有不确定性和干扰的对象描述203

10.2 基于无时滞输出预估的ADRC设计204

10.2.1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205

10.2.2 两自由度控制器206

10.3 系统稳定性分析207

10.4 应用案例210

10.5 本章小结214

习题214

参考文献215

附 控制仿真程序215

第11章 反饱和控制217

11.1 含有输入饱和约束的过程描述217

11.2 基于ADRC的反对称输入饱和控制218

11.2.1 反饱和扩张状态观测器219

11.2.2 无时滞输出预估器219

11.2.3 两自由度控制器220

11.2.4 系统稳定性分析221

11.2.5 应用案例226

11.3 基于ADRC的反非对称输入饱和控制229

11.3.1 对称饱和约束变换230

11.3.2 反饱和扩张状态观测器230

11.3.3 广义预测器与控制器231

11.3.4 系统稳定性分析232

11.3.5 应用案例235

11.4 本章小结238

习题239

参考文献239

附 控制仿真程序240

第12章 串级控制系统244

12.1 开环稳定过程的串级控制244

12.1.1 控制器设计245

12.1.2 鲁棒稳定性分析247

12.2 开环不稳定过程的串级控制248

12.2.1 控制器设计248

12.2.2 鲁棒稳定性分析249

12.3 应用案例250

12.4 本章小结255

习题256

参考文献256

附 控制仿真程序257

第13章 多回路控制系统259

13.1 系统输入-输出变量配对选择259

13.1.1 相对增益阵列(RGA)259

13.1.2 奇异值分解(SVD)260

13.2 多回路系统的可控性261

13.3 多回路控制设计262

13.3.1 期望的对角传递函数矩阵262

13.3.2 多回路PI/PID整定264

13.4 稳定性分析264

13.5 应用案例266

13.6 本章小结269

习题269

参考文献270

附 控制仿真程序271

第14章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273

14.1 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解耦控制273

14.1.1 解耦控制前提274

14.1.2 期望系统传递函数矩阵274

14.1.3 解耦控制器矩阵设计276

14.1.4 稳定性分析279

14.1.5 应用案例280

14.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耦控制284

14.2.1 解耦控制前提284

14.2.2 期望系统传递函数矩阵285

14.2.3 解耦控制器矩阵设计287

14.2.4 稳定性分析288

14.2.5 应用案例290

14.3 多变量系统的两自由度解耦控制295

14.3.1 期望设定点跟踪和闭环抗扰传递函数矩阵295

14.3.2 解耦控制器矩阵设计297

14.3.3 稳定性分析298

14.3.4 应用案例300

14.4 本章小结304

习题305

参考文献305

附 控制仿真程序307

第15章 批次过程控制310

15.1 基于IMC结构的迭代学习控制(ILC)310

15.1.1 ILC方案310

15.1.2 IMC控制器311

15.1.3 ILC控制器312

15.1.4 稳定性分析313

15.1.5 应用案例316

15.2 基于PI回路的间接型ILC方法318

15.2.1 间接型ILC方案和二维系统描述319

15.2.2 鲁棒PI控制器整定321

15.2.3 ILC控制律设计323

15.2.4 应用案例328

15.3 基于广义ESO 的间接型ILC方法330

15.3.1 闭环反馈控制器331

15.3.2 间接型ILC设计332

15.3.3 应用案例335

15.4 本章小结337

习题338

参考文献338

附 控制仿真程序340

符号表343

缩写术语表344

2100433B

查看详情

工业过程辨识与控制内容简介

工业过程辨识与控制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重要的专业课,本书针对工业过程系统在辨识与控制方面对现有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的要求,重点介绍国内外的进展。

第一部分为第1~4章,主要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系统结构,包括PID控制器的结构形式、控制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过程控制系统动态特性以及串联、前馈等基本的过程系统结构。第二部分为第5~9章,主要从过程控制系统实际应用的角度,分别讲述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通过能够被工业现场操作容许的继电反馈和阶跃测试进行系统辨识的方法。第三部分为第10~12章,主要分析了对于多变量控制系统进行输入/输出配对分析、耦合性分析及分散控制器设计的方法与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亦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本书将控制理论中辨识、控制、优化的方法与过程系统的特点有机结合,着重讲述如何利用控制理论的方法分析设计实际工业过程系统的问题,共有12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