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范承志,男,籍贯浙江滋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副主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电力学会理事。先后受教授于浙江大学和英国MANCHESTER大学,长期从事电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电路精品课程建设等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1年出版《电路原理》,2003年合作出版《直线电机技术手册》。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一章电路概述
第一节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路元件
第三节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第四节基尔霍夫定律
第五节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第六节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
习题一
第二章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
定理
第一节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支路电流法
第三节回路电流法
第四节网孔电流法
第五节节点电压法
第六节改进节点法
*第七节割集电压法
第八节叠加定理
第九节替代定理
第十节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第十一节特勒根定理
第十二节互易定理
第十三节补偿定理
*第十四节灵敏度计算
习题二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第一节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周期交流电量的有效值
第三节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第四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第五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第六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第七节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八节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
导纳及等效转换
第九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第十节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习题三
第四章谐振、互感及三相交流
电路
第一节电路的谐振现象分析
第二节互感耦合电路
第三节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节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第五节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方法
习题四
第五章双口网络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双口网络的开路参数
第三节双口网络的短路参数
第四节双口网络的传输参数
第五节双口网络的混合参数
第六节双口网络矩阵参数的换算
第七节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第八节双口网络的连接
第九节运算放大器
第十节回转器
第十一节负阻抗变换器
习题五
第六章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
第一节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
级数分解
第二节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
稳态计算
第三节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第四节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第五节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第六节滤波器
习题六
第七章网络矩阵方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关联矩阵与节点电流定律
第三节回路矩阵与回路电压定律
第四节割集矩阵与节点电流定律
第五节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
割集矩阵的关系
第六节矩阵形式的节点电压方程
第七节矩阵形式的回路电流方程
第八节矩阵形式的割集电压方程
第九节列表法(2b法)
习题七
第八章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第三节换路定则和初始条件
第四节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第五节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第六节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和
三要素法
第七节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
冲激响应
第八节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第九节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
全响应
第十节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第十一节用经典法求解高阶电路的
过渡过程
习题八
第九章拉普拉斯变换法、积分法和
状态变量法
第一节拉普拉斯变换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
第三节拉普拉斯反变换
第四节复频域中的电路定律、电路
元件及其模型
第五节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
线性动态电路
第六节网络函数
第七节网络函数的零极点分析
第八节网络函数与稳态响应的关系
第九节积分法
第十节状态变量法
习题九
第十章分布参数电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均匀传输线方程
第三节均匀传输线正弦稳态分析
第四节均匀传输线中的行波
目录电路原理第五节传播系数与特性阻抗
第六节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传输线
第七节无反射长线
第八节无畸变长线
第九节无损耗长线
第十节无损长线的某些应用
第十一节长线作为双口网络
第十二节无损线的暂态分析
习题十
第十一章非线性电路
第一节非线性电路与非线性元件
第二节直流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第三节小信号分析方法
第四节分段线性化模型
第五节非线性正弦稳态电路
第六节一阶非线性动态电路的
过渡过程
第七节非线性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平衡
状态和稳定性
第八节非线性电路的数值求解方法
第九节相平面法
习题十一
*第十二章滤波器设计简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归一化和去归一化
第三节逼近问题
第四节无源—端口网络的策动点
函数实现
第五节模拟滤波器的无源实现
第六节模拟滤波器的RC有源实现
习题十二
附录磁路及基本分析方法
A1磁路基本概念与物理量
A2铁磁物质的磁化特性
A3磁路的基本定律
A4恒定磁通磁路计算
A5交变磁通磁路介绍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原理第4版范承志孙盾童梅张红岩编 孙雨耕倪光正主审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以电气信息类学生拓宽专业口径为立足点,力求兼顾强电和弱电类专业的共同需求。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经典电路的原理知识和现代电路理论的相关内容,注重与后续课程之间实现良好衔接,同时展示了部分电路的实际应用背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概述;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谐振、互感及三相交流电路;双口网络;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网络矩阵方程;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积分法和状态变量法;分布参数电路;非线性电路;滤波器设计简介;磁路分析基础等。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强、弱电各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科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对象是信号电压,当然此时电流的相位了位跟着动,用传递函数算一下就知道理论是什么意思了,再拿个信号发生器,让信号能过RC分压的一个网络,对比一个输入和输出,就明白实际是什么意思了。意思是输出信号的相位相...
解:当S与1接通时,电阻R6、R5、R1、R3和R4构成一个惠斯登电桥,其中前四个电阻分别为四个桥臂。改画的等效电路如下:因为此时电流表示值为零,说明电桥平衡。所以:R3×R6=R1×R5,R1=R3...
在电饭煲的电路中有一只热敏电阻一般为165摄氏度。当达到这个温度是热敏电阻就会阻值变得很大。从而使电路断开磁铁也就失去磁性,这就是为什么饭熟了会跳闸的原因
《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 说明题 1-1 图(a)、(b)中:( 1)u、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 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 a)中 u>0、 i<0;图( b)中 u>0、 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元件 i u+ 元件 (a) (b) 题 1-1 图 解:(1)1-1 图( a)中 u、 i 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 1-1图( b)中 u、 i 在元件上为非关 联参考方向。 (2)1-1 图(a)中 P=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1-1 图(b)中 P=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1-1 图( a)中 P=ui<0 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 1-1图( b)中 P=ui>0 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 u 和电流 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 1-4 图所示各元件的 u 和 i 的约束方程
“电路原理”第1-6章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 说明题 1-1 图(a)、(b)中:(1)u、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 a)中 u>0、 i<0;图( b)中 u>0、 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元件 i u+ 元件 (a) (b) 题 1-1 图 解:(1)图( a)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图( 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 的。 (2)图( a)中由于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所以 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图( 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所以 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图( a)中 u>0、 i<0,所以 ui<0。而图( a)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关联 的, 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吸收的功率为负,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图( b) 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 ui
新版电路原理教材适应教学要求(64学时),对原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具体为:1.模块化分解;2.删减不必要的内容;3.调整(增、删或改换)例题和习题。
ISBN:978-7-111-66421-5
装订:
编辑:施红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 2020-10-26
字数:300 千字
定价:69.0
cip: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电路基本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
1.2 电路变量2
1.2.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2
1.2.2 功率和能量4
1.3 电路元件5
1.3.1 电阻元件5
1.3.2 电容元件7
1.3.3 电感元件8
1.3.4 电压源10
1.3.5 电流源11
1.3.6 受控电源12
1.4 基尔霍夫定律12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3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4
习题一20
第2章 直流电路分析方法24
2.1 电阻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24
2.1.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及其等效变换24
2.1.2 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及其等效变换29
2.2 电源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33
2.2.1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33
2.2.2 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33
2.3 支路电流法36
2.4 回路电流法39
2.5 节点电压法42
习题二50
第3章 电路定理54
3.1 叠加定理54
3.2 替代定理58
3.3 等效电源定理59
3.3.1 戴维南定理59
3.3.2 诺顿定理64
3.3.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66
3.4 特勒根定理68
3.5 互易定理70
习题三73
第4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76
4.1 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76
4.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0
4.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0
4.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3
4.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5
4.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5
4.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7
4.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和三要素方法88
4.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95
4.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98
4.6.1 冲激响应98
4.6.2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跃变103
4.7 线性动态网络对任意激励的响应105
习题四107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11
5.1 正弦稳态响应111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112
5.2.1 正弦量112
5.2.2 相量115
5.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20
5.3.1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20
5.3.2 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21
5.3.3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22
5.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电路的相量模型124
5.5 复阻抗与复导纳及其等效变换125
5.5.1 复阻抗125
5.5.2 复导纳128
5.5.3 复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变换130
5.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132
5.6.1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功率132
5.6.2 无源二端网络的功率134
5.6.3 功率因数的提高137
5.6.4 传输最大功率139
5.7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140
5.8 谐振电路148
5.8.1 RLC串联谐振电路148
5.8.2 RLC并联谐振电路152
习题五154
第6章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159
6.1 互感现象与互感电压159
6.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62
6.3 空心变压器165
6.4 理想变压器168
习题六170
第7章 三相电路173
7.1 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173
7.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77
7.3 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181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186
习题七187
第8章 非正弦周期激励作用下稳态电路的分析190
8.1 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190
8.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194
8.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96
8.4 滤波器简介198
8.5 非正弦周期激励下的对称三相电路分析202
习题八205
第9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208
9.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08
9.2 拉普拉斯变换的重要性质210
9.3 用于求解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213
9.4 两类约束的复频域形式217
9.5 应用复频域分析法求解动态电路220
9.6 网络函数及其应用225
9.6.1 网络函数的定义225
9.6.2 卷积定理228
9.6.3 网络函数零极点与动态特性关系229
习题九232
第10章 双口网络分析236
10.1 双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236
10.1.1 端口条件236
10.1.2 Y参数和Z参数237
10.1.3 A参数和H参数240
10.2 双口网络的转移函数243
10.3 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246
10.3.1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246
10.3.2 特性阻抗247
10.4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48
10.5 双口网络的连接252
习题十254
第11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258
11.1 非线性电阻特性258
11.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解析分析法259
11.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60
11.3.1 曲线相交法260
11.3.2 曲线相加法262
11.4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264
习题十一268
第12章 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271
12.1 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的概念271
12.2 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271
12.3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273
12.4 行波277
12.5 波的反射与终端匹配的传输线280
12.6 无损耗线的正弦稳态解282
习题十二291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92
参考文献30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