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基础资源分布和技术条件 1
1.1 业务资源分布情况 ·2
1.1.1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概念 2
1.1.2 配电自动化 2
1.1.3 用电信息采集 3
1.1.4 分布式电源 5
1.1.5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6
1.2 网络资源分布情况 ·7
1.2.1 光缆资源 7
1.2.2 载波资源 8
1.3 无线网络资源 9
1.3.1 无线公网 9
1.3.2 无线专网 10
1.4 存在的问题 11
1.4.1 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1.4.2 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1.4.3 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2
1.4.4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
1.4.5 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13
1.5 技术条件分析 13
1.5.1 有线通信技术 13
1.5.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17
1.5.3 无线通信技术 18
1.6 总结 · 22
第2章 业务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分析·23
2.1 业务应用场景模型分析24
2.1.1 配电环节业务 24
2.1.2 用电环节业务 26
2.1.3 用能服务业务 27
2.1.4 移动互联业务 28
2.2 业务需求分析 30
2.2.1 配电环节业务 30
2.2.2 用电环节业务 35
2.2.3 用能服务业务 39
2.2.4 移动互联业务 42
2.3 多业务公共接入分析46
2.4 总结 · 46
第3章 业务与接入网技术匹配性分析 ·47
3.1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体系 48
3.2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应用方式分析50
3.2.1 匹配分析概述 50
3.2.2 匹配原则 51
3.2.3 配电自动化 52
3.2.4 用电信息采集 57
3.2.5 分布式电源 63
3.2.6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68
3.2.7 扩展业务匹配 73
3.3 总结 · 74
第4章 规划和运维技术需求分析 ·77
4.1 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技术需求分析78
4.1.1 EPON规划 ·78
4.1.2 无线专网规划 79
4.1.3 工业以太网规划 81
4.2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需求分析82
4.2.1 运维模式 82
4.2.2 运维技术需求分析 82
4.3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体系的研究 86
4.3.1 综合评价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86
4.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87
4.3.3 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 88
4.3.4 评价指标 89
4.3.5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方法介绍 95
4.3.6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方案确定及算例分析 100
4.4 总结 · 104
第5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105
5.1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分析 106
5.1.1 生产类业务 106
5.1.2 管理类业务 107
5.2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对接入技术的需求分析108
5.2.1 各种接入技术分析 108
5.2.2 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 109
5.2.3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与接入技术匹配度分析114
5.3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对传输速率的需求分析 116
5.3.1 10kV通信接入网业务传输速率需求· 116
5.3.2 0.4kV通信接入网业务传输速率需求 117
5.4 终端通信接入网系统容量需求分析 117
5.4.1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流量模型117
5.4.2 典型业务流量分析118
5.4.3 典型业务流量计算 120
5.4.4 各类业务系统容量需求分析 122
5.5 终端通信接入网通信延时需求分析125
5.5.1 不同业务类型通信延时要求 125
5.5.2 终端通信接入网接入技术延时分析 126
5.6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安全稳定需求分析 · 127
5.6.1 安全防护需求 127
5.6.2 业务安全分区 127
5.7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控制技术· 128
5.7.1 基于业务等级的接入控制技术 128
5.7.2 基于业务等级的分组调度技术 130
5.7.3 基于业务等级的队列调度机制 131
5.7.4 基于业务等级的队列管理机制 136
5.8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 142
5.8.1 EPON的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 142
5.8.2 LTE 的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147
5.9 终端通信网综合网络优化策略· 153
5.9.1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终端通信网络分层模型 154
5.9.2 网络资源映射算法 156
5.9.3 面向流的虚拟网络调度方案 163
5.9.4 终端通信接入网路由优化策略研究 171
5.10 总结· 179
第6章 典型组网模式·181
6.1 终端通信接入网典型场景 182
6.1.1 配电自动化应用场景 182
6.1.2 用电信息采集应用场景 182
6.1.3 电动汽车充电站应用场景 183
6.1.4 电动汽车充电桩应用场景 183
6.1.5 分布式电源接入应用场景 184
6.1.6 配用电多业务接入应用场景 184
6.2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特征分析· 185
6.2.1 EPON技术特征 ·185
6.2.2 工业以太网技术特征 186
6.2.3 无线专网技术特征 187
6.2.4 技术特征总结 188
6.3 适用场景分析 189
6.4 总结 · 190
第7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 191
7.1 行业外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技术手段和应用效果 192
7.1.1 基于设备自身网管的运行监视技术 192
7.1.2 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194
7.2 行业内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技术手段和应用效果 196
7.2.1 基于载波设备的网管技术 197
7.2.2 基于综合网管的运行监视技术 198
7.2.3 基于业务流量的流量分析技术 206
7.3 通信网性能分析与探测技术 · 210
7.3.1 网络性能保障概述 210
7.3.2 性能评价体系 212
7.3.3 网络性能指标 214
7.3.4 网络性能探测技术 215
7.4 基于探针的故障定位技术方案· 217
7.4.1 故障检测的探测选择技术 217
7.4.2 故障定位的探测选择技术 219
7.5 网络性能保障机制研究221
7.6 典型应用环境 231
7.6.1 典型应用场景 231
7.6.2 典型场景探针部署模式 236
7.7 面向资源优化的分布式智能测量探针监控部署策略 · 238
7.7.1 被动式流量监测探针部署 238
7.7.2 主动式网络连通性监测探针部署 240
7.8 基于主动探测技术的故障定位· 242
7.8.1 主动探测技术逻辑部署 242
7.8.2 故障定位的原理 246
7.9 运维支撑工具安全及权限管理策略251
7.9.1 运维支撑工具安全及权限管理总体设计 251
7.9.2 物理环境安全防护策略 251
7.9.3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252
7.9.4 探针设备安全防护策略 256
7.9.5 主机安全防护策略 257
7.9.6 应用与数据安全防护和权限管理策略 258
7.10 运维支撑工具接入访问控制技术方案265
7.10.1 终端通信接入网访问控制机制 265
7.10.2 运维支撑工具访问控制设计方案 270
7.11 总结 · 274
第8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展望 277
8.1 新型通信技术的研究278
8.1.1 可见光通信技术 278
8.1.2 NB-IOT283
8.1.3 LoRa · 286
8.1.4 SigFox290
8.1.5 G· 292
8.2 有线专网技术研究· 294
8.2.1 10G PON294
8.2.2 WDM PON295
8.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 297
8.4 卫星通信技术研究· 298
8.4.1 北斗技术 298
8.4.2 宽带卫星通信 302
8.5 通信安全技术 305
8.5.1 可信计算 305
8.5.2 量子通信技术 312
8.5.3 光锁技术 314
8.5.4 区块链技术 316
8.6 新技术应用与路线预测322
8.6.1 总体趋势 322
8.6.2 新技术的电力应用 323
8.7 总结 · 330
参考文献 ·3322100433B
本书以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基本架构为主线,以电力业务应用为场景,以网络资源、接入技术为基础,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旨在对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进行全面梳理,为形成具有适用性强、灵活性高、易操作的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与运维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全书共8章,第1~4章为基础资源分布和技术条件、业务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分析、业务与接入网技术匹配性分析、规划和运维技术需求分析,均以业务应用为出发点,是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分析基础;第5~7章为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典型组网模式、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均以业务与技术的应用为结合点,对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规划和运维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第8章梳理了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并结合电力应用场景进行展望。
本书对全国电力终端通信网以及通信接入网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可供从事电力系统通信研究和规划建设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对终端通信接入技术在电力场景中应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三网合一系统中,综合接入网络不需要套定额 一个OLT主机,套用程控交换机定额 。
目前光纤的可用工作波长区有3个,即780nm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鉴于OAN对成本最敏感的部分是光电器件,因而设法降低这一部分的费用是改进整个系统技术经济性能的关键。一般地说,设法...
首先点击Win7开始菜单——选择设备和打印机, 2.然后选择添加打印机, 3.选择添加网络,无线或Bluetooth,会自动搜索网络打印机,或者在打开的窗口里选择添加本地打印机, 4.在打开的选...
数据接入网终端监理细则
数据接入网终端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1 用户接入网工程特点 1.1.1 铁路用户接入网工程的作用 用户接入网是指从局端到用户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 即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 间的连接部分, 简称接入网或用户网。 它是一种业务节点与用户的连接网络, 把 干线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分配给终端的用户。 铁路用户接入网为铁路各类用户及相 关路外用户提供话音、 数据、传真、图像等综合业务接入, 可将铁路的自动电话、 区间电话、调度电话、调度监督等各种信息系统全部集中,简化了网络维护,提 高了可靠性。 1.1.2 用户接入网系统的基本构成 用户接入网通常包括用户传输系统、 复用设备、数字连接设备和用户网络连 接设备即各种接口设备。 1.1.3 用户接入网工程的特点 1、用户接入网工程的特点 1)用户接入网工程设备的安装和测试,既有室内设备,又有室外设备,所 以 ,工程量相对较大,且不便于施
接入网课程设计-某住宅区基于EPON接入网规划与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班 级: 课程名称: 接入网技术实验 课题名称 :某住宅区基于 EPON接入网规划与设计 任课教师 : 学 号: 姓 名: 2011 年 6 月 10 日 摘要: ........................................................................................................................................................................2 一:可行性分析 ..............................................................................
报道内容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
主要栏目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主要设有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等栏目 。
读者对象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
据2019年2月《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官网显示,《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编辑委员会共有编委42人 。
刁柏青 |
马严 |
王力科 |
王建 |
王继业 |
王鹏 |
王聪生 |
邓攀 |
田立峰 |
冯钢 |
吕庭彦 |
曲朝阳 |
刘冬梅 |
许海清 |
杜永胜 |
杨昉 |
吴杏平 |
吴张建 |
吴国良 |
邹来龙 |
宋健 |
张杰 |
张宏 |
张根周 |
陈希 |
林文孝 |
金和平 |
单志广 |
胡红升 |
段军红 |
俞钢 |
施永益 |
贾智平 |
高会生 |
高强 |
唐义良 |
徐平平 |
曹保钧 |
曹惠彬 |
葛维春 |
蒋林涛 |
魏晓菁 |
固定通信网多功能智能通信终端系统
申请号/专利号: 20041009689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PHS无绳电话通信技术和智能网通信技术的固定通信网智能通信终端系统,该系统包括射频模块、天线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接口电路模块、智能网通信协议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采用了PHS无绳电话通信技术和智能网通信技术,依托于庞大的固定通信网络,在PHS手持机、紧急呼救器、监控器等其它终端的配合下,为用户提供话音、短信息、游戏、实时信息查寻、定位、家庭监控、紧急呼救等多种话音、数据业务,使用户方便自由地实现随时随地通信的愿望,降低使用者的通信费用支出,提高固定通信网络的利用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申请日: | 2004年12月10日 |
公开日: | 2006年06月14日 |
授权公告日: | |
申请人/专利权人: | 何周林 |
申请人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祭台新村秋林苑3-4-103室 |
发明设计人: | 何周林 |
专利代理机构: | |
代理人: |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分类号: | H04B1/40;H04M3/42 |
点此查看跟该专利相关的 主附图\公开说明书\授权说明书
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网技术,特别是IP接入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遍应用是当前通信网络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在全球广受重视。
本书以IP接入网为重点全面介绍了接入网技术。全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接入网的背景与体系结构,包括总体标准ITU-T G.902与ITU-T Y.1231; 宽带有线接入技术,包括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电话铜线接入、HFC接入等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LAN、WMAN、WWAN等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用户接入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