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装饰百科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是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玉强、喻迺秋、陶以明。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基本信息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目录

第1章材料概论1

11材料的组成1

12材料的结构1

13材料的种类2

14材料的基本性质2

14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2

14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3

143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3

144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4

15材料的选用4

151材料的适用性4

152材料的施工性5

153材料的经济性和环保性5

16木材节约代用6

161木材节约代用的基本内容6

162木材节约代用的必要性7

163木材节约代用的主要途径8

第2章代木金属材料12

21金属材料的种类12

22金属材料的性能13

22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13

22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14

23常用的代木金属材料15

231钢和铸铁15

232铝和铝合金19

第3章代木无机非金属材料24

31水泥24

311常用水泥种类24

312水泥的特性25

313影响水泥性能的因素29

314常用水泥的选用及主要性能30

32其他品种水泥32

321白色和彩色硅酸盐水泥32

322高铝水泥32

323膨胀水泥33

33气硬性胶凝材料34

331石灰34

332石膏37

333水玻璃42

334菱镁胶凝材料44

34石材44

341天然石材45

342人造石材48

35玻璃49

351玻璃的种类49

352玻璃制品50

353玻璃的用途52

36陶瓷53

361陶瓷的种类53

362陶瓷的性能54

363陶瓷制品56

第4章代木高分子材料58

41塑料58

411塑料的种类58

412塑料的性能60

413常用的代木塑料61

42橡胶65

43纤维65

431纤维的种类66

432纤维的性能66

433纤维产品67

44纸和纸板69

441纸和纸板的种类72

442瓦楞纸板和蜂窝纸板73

45竹材81

451竹材的种类81

452竹材的性能82

453竹材的用途83

46天然植物纤维84

461天然植物纤维的种类84

462天然植物纤维人造板85

463天然植物纤维人造板的性能86

464麻纤维88

第5章代木复合材料92

51复合材料的种类92

52复合材料的性能98

5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99

531热塑性玻璃钢复合材料及其性能99

532热固性玻璃钢复合材料及其性能100

533玻璃钢的用途100

54无机胶凝复合材料101

541菱镁混凝土102

542微孔硅酸钙104

543混凝土108

55木塑复合材料119

551木塑复合材料的种类119

552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120

553木塑复合材料的用途121

56仿生复合材料122

57环境材料123

571环境材料的概念124

572环境材料的发展125

第6章代木材料的应用128

61在建筑行业的应用128

611建筑模板及施工机具128

612建筑门窗141

613建筑板材147

614装饰材料150

615建筑结构159

616新型墙材162

62在包装行业的应用176

621金属包装176

622塑料包装177

623菱镁包装188

624纸包装189

625竹藤包装192

63在家具行业的应用192

631金属家具193

632塑料家具196

633非木质人造板家具196

634蜂窝纸板家具197

635玻璃家具199

636硬质自结皮聚氨酯发泡家具199

637软体家具200

638竹藤家具201

64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202

641车船装饰202

642钢质车和船舶203

643玻璃钢渔船203

644混凝土轨枕204

645散装水泥车206

65在采矿领域的应用206

651金属支护207

652菱镁支护212

653水泥支护215

66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应用216

67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16

671轻工产品216

672重工产品216

673盐业产品217

674文体用品217

675餐具(筷子)218

676农用大棚218

677代木燃料218

参考文献219

附录1我国木材节约代用统计口径221

附录2建筑行业代木材料主要应用产品标准223

附录2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2001)223

附录22PVC塑料门(JG/T 3017—1994)238

附录23PVC塑料窗(JG/T 3018—1994)248 2100433B

查看详情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木材(方木)

  • 木材(方木)
  • m3
  • 13%
  • 重庆市南奇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木材除霉剂

  • 25*30*45/MF 木材除霉消蓝变剂
  • kg
  • 丽源
  • 13%
  • 佛山丽源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木材

  • 品种:板;树种:松木;规格(mm):40×30
  • m
  • 兴成圆
  • 13%
  • 贵州兴成圆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红影(北美木材)

  • 顶级
  • m3
  • 13%
  • 森辉木业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木材(方木)

  • 方木
  • m3
  • 13%
  • 重庆市南奇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木材

  • 综合
  • 汕尾市2016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木材

  • 综合
  • 汕尾市2016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木材

  • 锯材
  • 汕尾市2016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木材

  • 综合
  • 汕尾市2016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木材

  • 方木
  • 汕尾市2016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菠萝格(木材)

  • 菠萝格(木材)
  • 35m²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3-29
查看价格

设备安装材料及线缆

  • 包括抗震底座,配套线缆等.
  • 1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8-01
查看价格

沥青路面材料及施工

  • 50mm中细粒沥青混凝土路面
  • 400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1-11
查看价格

锅炉安装,材料及办证费

  • 4650套
  • 3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25
查看价格

锅炉安装,材料及办证费

  • 2085套
  • 3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3-31
查看价格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内容简介

木材代用是我国一直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对保护森林、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意义重大。随着世界性的森林资源短缺,寻找新的代木材料已势在必行。

本书是一部对代木材料及其应用从理论到实践详细介绍的专著。全书在材料概论的基础上,对代木金属材料、代木无机非金属材料、代木高分子材料和代木复合材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全面介绍了代木材料在建筑、包装、家具、交通运输、采矿、电力通信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建筑、轻工、林业、化工及环保等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管理者阅读。唯一标识符本书在材料概论的基础上,对代木金属材料、代木无机非金属材料、代木高分子材料和代木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并全面介绍了代木材料在建筑、包装、家具、交通运输、采矿、电力通信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查看详情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代木材料及其应用文献

苗木材料报审 苗木材料报审

苗木材料报审

格式:pdf

大小:52KB

页数: 3页

绿化苗 木材 料报 审表 A9—1 工程名称: 编号: 致: (监理单位) 我方于 年 月 日进场的绿化苗木材料数量如下(见附件) , 现将质量证明文件及自检结果报上,拟种植于下述部位; , 请予以审核。 附件: 1. 数量清单 2. 苗木出圃单或苗木检疫证 3. 苗木材料自检报告 承包单位 (章 ) 项目经理 日 期 审查意见: 经检查上述苗木材料,符合 /不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准许 /不准许进场, 同意 /不同意种植于拟定部位。 项目监理机构 总 /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本表主要用于绿化工程。 苗木出圃单 收货单位名称: 苗木名称 规格( CM) 数量(棵) 备注 胸径 高度 冠幅 供货单位: 收货单位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苗木数量清单及自检结果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仿木材料 仿木材料

仿木材料

格式:pdf

大小:52KB

页数: 7页

仿木材料 仿木花箱 g型 仿木 xv 型护栏 仿木树桩 wz 型 仿木树桩 WZ 型 仿木 ED 型护栏 仿木 B 型直线双臂花架 仿木圆形桌凳 C 型 仿木 D-1 型围栏

新一代绿色光源LED及其应用技术内容简介

《新一代绿色光源LED及其应用技术》结合目前国内外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新一代绿色光源LED及其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12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LED的发光原理与特性、国内外LED技术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LED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LED衬底材料与制造技术、LED的性能参数及其测量、LED灯具及光学系统设计、LED电源变换及其驱动技术和应用电路、太阳能LED照明系统、OLED技术及其应用等内容。

查看详情

汉代建筑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社会经济、文化首次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汉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建筑科学上,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主要大木构架体系都己出现并趋于成熟,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布局和外部造型亦基本完备,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己基本形成和台基。台基是承受房屋整个荷载的基础,也是构成房屋比例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台基的产生最初是由于房屋建筑功能结构的需要,并逐渐渗入了人们一定量的审美及思想观念,进而甚至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等级身份及进行精神统治的一个重要标示。

一、夯筑技术及瓦的使用是台基的出现成为可能和必然。据考古发掘材料显示,我国早期的宫殿建筑出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晚期,尽管当时还处于"茅茨土阶"阶段,建筑装饰也仅"蜃灰垩壁"而己,却是我国原始建筑向传统建筑转变的一个关键时代。《世本·作篇》:"桀作瓦屋"。《淮南子·说山训》:"桀有得事"。高诱注:"谓若作瓦以盖屋遗后也"。但目前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尚末发现商代的用瓦实例。1976年,在陕西岐山、扶风两县的周原一带发现了两处西周建筑遗址,在其中较早的一处房屋堆积中发现了少量的瓦、瓦型较大,可能仅用于茅草屋顶的脊部及天沟。春秋时期,瓦的使用逐渐得到普及。夯土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历史上的又一件大事。

1977年,在河南登封告城王城岗遗址发现了东西骈列的两个小型城堡的夯土墙基,据对夯土中出土的木炭的年代进行测定,其结果为距今4010±85年(树轮校正为4415±140年),约相当或稍早于夏朝开国的年代。其实用夯技术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已在房屋的基槽及居住面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房屋建筑结构较为原始、材料较为简单,使这一技术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瓦的发明及使用,建筑结构及功能的进一步扩大,使建筑物的自重大大增加,借助于夯筑技术,利用便利的粘土来做房屋的台基和墙身就成为一种必须。

二、汉代及其以前的台基、基础和地面处理《周礼·考工记》:"殷人重屋,堂侑七寻,堂崇三尺","周人明堂……堂崇一筵。"(筵,《说文·竹部》:"筵,竹席也",是铺于下层垫底之竹席。筵不但是当时最重要的家具之一,还是宫室建筑的基本度量单位,其尺寸通常较大)。在陕西周原一带发现的两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也证实,其中心殿堂台基比庭院高出0.75米以上,比商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的统治秩序得以确立,宫室的"规矩制度"也已有了明确的规定。《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使建筑这一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大的艺术创造物首次融入了等级的概念,这一观念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营造实践,成为两千多年传统建筑活动等级制度的滥觞。

汉代的建筑,从现存画像砖石建筑图形和建筑遗址来看,大部分厅堂和楼阁都有较高的台基,单体建筑台基面积较小,宫殿区或多层连片建筑台基面积较大且分多个层次。在古代传统建筑技术条件下,大面积的基础连片同时夯筑,使之成为"一块玉儿",其效果同今天的"箱形"或"片筏"基础相类似。商周以后,特别是自春秋时期,在宫殿群中"殿基高巨之风"日盛的同时,又开始兴盛一种高台建筑。其实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建有"广三里,高千尺"的鹿台。春秋时期,在卿大夫的府宅中也建有高台,供平时游娱、战时避险。战国时,诸候竞相夸耀国力,纷纷建起规模宏伟的高台建筑,现齐都临淄故城内的"桓公台"仍保留有14米残高。到了汉代,高台建筑达到了其历史的高峰。元李好问曾述其所见曰:"

予至长安,亲见汉魏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长乐宫内的酒池鸿台(据传为秦始皇所造),"高四十丈,上起观宇"。(按汉尺一尺等于24厘米计算,四十丈约为96米高)。武帝时,在建章宫内造有神明台以求仙者,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其上又有承露盘,高二十七丈,大七围。东汉末年,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和十八年先后在邺城修筑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铜爵台高十一丈,有屋一百二十间……金虎台有屋一百三十间,冰井台有冰室三与凉殿,皆以阁道相通,三台崇举,其高若山云。今邺城北遗址中铜雀台残高4-6米,金虎台残高12米。从对秦汉高台建筑基址的解剖来看,当时的台基主要为土筑夯实成基。《考工记》中曾对这一技术有简约描述:

"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囷窌仓城,逆墙六分。"后世的大建筑学家李诫总结道:"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二担,隔层用碎砖瓦及石札等亦二担,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两杵……"。其实这种方法早在十四世纪以前的商代建筑台基上就已使用了。与宫殿高台建筑相比,一般的单体及居住建筑基础的处理则没有那么恢宏。一般建筑其基础多为平地挖槽,槽的深浅不一,根据房屋荷载而定,宽同墙垣式略宽,槽底夯实后再在槽内夯筑墙基。最近,在福州新店古城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汉初城墙一千余米,在其城墙的基础下还发现了一层厚约40厘米的纯砂层,砂层内有铁渣和陶粒,砂层直接铺在坚硬的鹅卵石自然地层上。

西汉时,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和穿斗两大结构体系日趋于成熟,梁架结构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室内空间,增强了室内采光,这也是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两汉砖石画像及部分画像石墓的结构来看,独立承重结构的支柱在当时已被广泛采用,墙内柱及半附墙壁的附壁柱仍是支承屋顶整个荷载的主体。无论是独立柱、附壁柱、还是墙内柱,柱下都有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柱础石。柱础石有大有小,大者长宽分别在90及60厘米左右,小者长宽约30-50厘米不等。柱础石的埋深一般与槽基同深。古代的地面处理,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主要有夯筑、方砖墁地和彩绘地坪。自原始社会时起,人们就很重视室内地面的处理,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普遍使用黄土或料礓筑成基层,以"白灰"抹面来处理居住面。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居住遗址中,人们除用近似膏泥的灰白色土筑基外,还普遍采用火烧技术使地面硬化,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1974年至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咸阳发掘了秦咸阳宫的一部分宫观建筑,"其一至七室的地面为光滑、平整、坚硬表面施朱红色的'丹池',其他室的地面则是用方砖铺成"。

汉长安城未央宫铺地的方砖还饰有回纹、小方格纹等几何纹样。在长安城的桂宫二号建筑基址中,考古工作者还清理出了原来的草泥地面,作者推测这也应该是所谓的"土被朱紫"地面。

三、汉代建筑科学在基础处理上的成就综上所述,到两汉时期止,我国的传统建筑在基础的处理上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主要表现在:

1、基础的处理方式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和形态差别分别采取相应的形式。

2、基础墙体的处理已有了收分的概念,增强了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

3、基础夯土直接打破生土,说明汉代人们对地层耐力及土的物理性质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4、砂垫层的使用,是古人对长期建筑实践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地层土壤性质尤其是砂的性质进一步认识的结果,进而也说明当时人们对地层应力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开始有所研究。

5、柱和墙结合使用,是对原始木骨泥墙建筑结构的发展,也是后代砖木混合--"墙倒屋不塌"结构的基础。柱础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承重柱在结构上的稳定性,同时也减轻了地下土壤中的水分对柱根部的侵蚀。但是,由于受时代发展及建筑实践活动的制约,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活动还存在着重外部形态、轻内部结构的观念,对建筑活动本身还未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且缺乏灵活多变的具体措施,带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如砖的应用早在西周时就已开始,秦汉时期砖瓦的烧制技术及质量已相当成熟,"秦砖汉瓦"享誉中外。

西汉中期以后,在墓葬建筑中砖被大量地使用,但在居住遗迹中,当瓦被大量发现的同时,砖的大规模使用却严重滞后,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研究者的注意。由于受文献及考古发掘材料的限制,古人对浅层地下水及桩基础的处理,我们尚未找到详实的材料。但从汉代画像砖(石)图像来看,在桥的中央已有独立桩基的存在。随着以后考古发掘材料的日益丰富,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在建筑基础处理方面成就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深刻

查看详情

运筹学及其工程应用简介

该教材主要是针对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运筹学课程教学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线性规划及其应用、运输规划及其应用、整数规划及其应用、目标规划及其应用、非线性规划及其应用、存储论及其应用、图论与网络优化及其应用、排队论及其应用、对策论及其应用和决策论及其应用等章节.其中每一章都包括问题的工程背景、问题的数学原理、问题的LINGO求解方法、应用案例分析和应用案例练习等内容.书中的所有案例和练习全部是来自各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共包含50多个应用案例和100多个应用练习问题.最后给出了LINGO软件使用方法简介.

本书适合作为相关各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运筹学课程教材,也适合工科各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非运筹学专业研究生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使用或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