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电能变换应用技术的概念
1.2电能变换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1.2.1电能变换的基本形式与电路拓扑
1.2.2控制理论和调节手段
1.2.3电能变换装置的设计技术
1.2.4分析设计工具的使用开发
1.2.5电力电子元器件的使用
1.3电能变换技术的应用领域
1.3.1电源领域
1.3.2电机传动领域
1.3.3电力系统领域
1.3.4其他领域
1.4电能变换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1.4.1电能变换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1.4.2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前景
第2章 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
2.1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与选择
2.1.1电力二极管
2.1.2晶闸管
2.1.3门极关断晶闸管
2.1.4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2.1.5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2.1.6功率模块与智能功率模块
2.2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
2.2.1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概述
2.2.2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2.2.3典型全控型器件的驱动电路
2.3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2.3.1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2.3.2过电流保护
2.3.3缓冲电路
……
第3章 整流应用技术
第4章 逆变应用技术
第5章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第6章 交流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系统
第7章 高频开关电源
第8章 电力电子装置的然而效应及其抑制技术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力求反映电能变换技术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整流应用技术、逆变应用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交流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高频开关电源、电力电子装置的负面效应及其抑制技术。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及习题供学生阅读和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对科研院校、厂矿企业从事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也有实际参考价值。
电子应用技术人才已经饱和,还是电气应用技术好一点
1.甘蔗田 播后苗前施药,应在甘蔗种植后出苗前每亩用80%莠灭净130~200克(有效成分104~160克)。土壤质地黏重用高药量,土壤质地疏松用低药量。喷液量每亩40~60升。苗后施药在甘蔗3~4叶...
今后不论国内还是国际,新能源产业将是今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我们团队最近在帮一家新能源公司进行策划运营,这其中的感触很深。 新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能源泛指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得的可利用能源...
双电源电能变换器转换模型和性能研究
非隔离式四象限变换器能够实现四象限的运行,即电池可以向负载电机系统供电,也可以在车辆减速和制动时反馈能量,实现对功率双向流动的控制。研究论述了双电源DC/DC变换器三种拓扑结构并推导各自工作方式的特性方程,最后仿真分析其稳态特性,为理解和掌握DC-DC变换器高效的拓扑特性和高效率工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500千伏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技术研究
现如今,变电站已经从传统的形式转变成为智能化的变电站,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从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顺应了这种形式,应用范围也会得到大大地提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智能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以直接提升电网工作的高效性。本文中,笔者主要对500千伏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内容提要
“电源变换技术”研究电能变换和功率传递,是一门综合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的边缘交叉技术课程。目前电源变换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航空、航天、国防、教育、文化等领域。电源变换技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源变换技术基础;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电路;开关电源应用电路;变频器应用电路;不间断电源(UPS)应用技术;负载谐振式逆变电源;新能源发电与电源变换技术;电源变换电路的仿真技术。本书对电源变换应用技术的内容进行了精选,展示了其最新发展。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近专业选用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2100433B
本书详细介绍了绿色电能变换领域中常用的主流集成控制器的特点、引脚功能、电气参数、工作原理及其典型应用,涉及的控制器包括蓄电池充电集成控制器和电子镇流器控制器,基本涵盖了目前电池充电管理和绿色照明管理这两大应用领域。
书中的原始素材均源自全球知名的绿色电能变换集成控制器生产商,包括TI、IR、Fairchild、SGS-THOMSON、Analog、Maxim等公司。全书内容广泛、翔实权威、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和资料性,是从事电能变换技术开发、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电能变换技术爱好者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广大师生的参考书。
根据文献中针对连续数据流提出的移动离散小波变换算法 ,本文将此算法运用到实时暂态扰动信号的检测中 。设输入信号被分为每组 2J 个采样数据 ,其中 J 为最大分解层数 , 为了避免边界效应的影响 , 在每层计算时保留 M -2 个数据在内存中并作为下一次输入时的数据( M是小波滤波器的长度 , 在此以 M =4 的 Daubechies 小波为例) 。通过这种重叠保留法可得到一组新的近似和细节系数如图 1 所示 。
图 1( a)和( b)分别表示应用移动离散小波变换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 1 层和 3层分解时的情况 , 其中 x n( n =-4 ,-3 , … ,7 …)为输入数据 , 在此被分为每 23 =8 个一组( 最大分解层数 J =3) 。 c0 ~ c3 为小波低通滤波器系数 , -c3 、c2 、 -c1 、c0 为小波高通滤波器系数( 图 1( b)中没有画出) 。
ai( k) , di( k) 为第 i层的近似与细节系数( i为分解层数 , i =1 , 2 , 3 , k 为序号 , k =-2 , - 1 , …, 3 …) , ① ~ ⑦表示移动小波算法的计算顺序 。 在每次分解时均保留 2个( M -2 =2)输入数据和近似系数 ai( k)用来消除边界效应的影响 , 正因为这种重叠保留法的应用 , 使数据看起来就好像在移动一样 , 因此叫做移动离散小波变换 。从图 1( b) 中可以看出由 R-DWT 算法得到的输出数据序 列 依 次 为 d 1( 0) 、d1( 1) 、d2( 0) 、d 1( 2) 、d1( 3) 、d2( 1) 、d3( 0) 、 a3( 0) , 而由 Mallat 算法得到的输出序列依次为d1( 0) 、d1( 1) 、d 1( 2) 、d1( 3) 、d2( 0) 、d2 ( 1) 、d3( 0) 、 a3( 0) 。相比之下 , R- DWT 算法可以更快地计算出下一层的系数 , 有利于减少内存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