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三层交换技术是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广播域的问题。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 + 三层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说明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
所谓第三层交换技术,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了第三层的功能.而第三层的功能主要是利用第三层的地址实现报文的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对报文的路由和转发,同时采用快速的背板交换技术,使得三层交换机所提供的报文路由转发的效率要比传统的路由器高出许多倍.可以说第三层交换机本质上是用硬件实现的一种高速路由器。
即网络层.支持路由功能,可以跨网络使用.
三层交换机的端口在默认的情况下是工作在二层模式,因此在不配置VLAN的情况下与二层交换机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除了配置VLAN可以使三层交换机工作在三层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接口工作模式把它作为三层...
以下的介绍都是基于Cisco交换机的VLAN。Cisco的VLAN实现通常是以端口为中心的。与节点相连的端口将确定它所驻留的VLAN。将端口分配给VLAN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静态的和动态的.形成静态V...
三层交换技术课程论文
1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 中,交换机和路由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千兆交换式以 太网的登台亮相,短短的 30年间,局域网经历了从单工到双工、从共享到交换、 从专用到普及、 从第二层交换到多层交换的过程。 网络初期,采用局域网技术组 网时,使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是集线器,主要工作在物理层,基于 CS—MA伦D协议 的用户数据的冲突检测和出错重发过程, 使传输的效率很低, 实现的功能主要局 限于主机连接、 文件和打印资料的共享, 此时,多个用户共享 lOMbps带宽即可满 足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 这种网络系统已不能胜任。 因此采用了工作在 数据链路层上的设备网桥, 它可起到使网段细化、 减小冲突域, 从而优化局域网 性能的目的。但它是对高层 (第三层以上 )协议透明的设备, 不能有效阻止广播风 暴,因此引入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 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 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 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 复杂所造成的 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 IP 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 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 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进行 *作的,而三层 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 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 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 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 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 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 但它是二者的 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
CEF部件
CEF是一种高级的第三层交换技术,它主要是为高性能、高伸缩性的第三层IP骨干网交换设计的。为优化包转发的路由查找机制,CEF定义了两个主要部件:转发信息库(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和邻接表(Adjacency Table)。
转发信息库(FIB)是路由器决定目标交换的查找表,FIB的条目与IP路由表条目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FIB是IP路由表中包含的路由信息的一个镜像。由于FIB包含了所有必需的路由信息,因此就不用再维护路由高速缓存了。当网络拓扑或路由发生变化时,IP路由表被更新,FIB的内容随之发生变化。
CEF利用邻接表提供数据包的MAC层重写所需的信息。FIB中的每一项都指向邻接表里的某个下一跳中继段。若相邻节点间能通过数据链路层实现相互转发,则这些节点被列入邻接表中。
系统一旦发现邻接关系,就将其写到邻接表中,邻接序列随时都在生成,每次生成一个邻接条目,就会为那个邻接节点预先计算一个链路层头标信息,并把这个链路层头标信息存储在邻接表中,当决定路由时,它就指向下一网络段及相应的邻接条目。随后在对数据包进行CEF交换时,用它来进行封装。欲查看邻接表的有关信息,可以使用Cisco IOS的命令:show adjacency/show adjacency detail。当我们查看邻接表信息时,会发现有以下两种主要邻接类型:Host adjacency和Point to Point。Host adjacency类型通常的显示是一个IP地址,它表示邻接的下一跳IP地址;Point to Point类型的显示是“point 2point”,表示这是一条点对点电路。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如Null adjacency、Glean adjacency等,此外不再赘述。
CEF操作模式
CEF有两种模式: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允许一个路由处理模块运行特快交换,即FIB和邻接表驻留在路由处理模块中,当线路卡不可用或不具备分散CEF交换的功能时,就可使用集中CEF交换模式。
分布式(一般记作dCEF)允许路由器的多个线路卡(VIP)分别运行特快交换功能,前提是线路是VIP线路卡或GSR线路卡。中央路由处理器完成系统管理/路由选择和转发表计算等功能,并把CEF表分布到单个线路卡;每个线路卡维护着一个FIB和邻接表的相同的拷贝。线路卡在端口适配器之间执行快速转发,这样,交换操作就无需路由交换模块的参与了。DCEF采用一种“内部过程通信”机制来保证路由处理器和接口卡之间FIB和邻接表的同步。
Cisco 12000系列路由器只运行dCEF模式,由线路卡执行交换功能。在其它路由器中,可以在同一个路由器中混合使用各种类型的接口卡,如果一个不支持CEF的接口卡收到数据包后,将把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处理器来进行处理,或把该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段处理。
CEF在路由器上是全局激活的,但可在每个接口(或VIP的底板)上启用/禁用CEF;CEF和快速交换模式也可同时运行,但不推荐这样使用,因为会占用大量的系统维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