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多脉四照花,山茱萸科,四照花属植物。生于海拔1100-2500米,少数在3100米的森林中。
生于海拔1100-2500米,少数在3100米的森林中。
产四川西部至西南部、云南东部和东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莲花石。参见中国植物志,卷56。
多脉四照花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通常高4-8米,最高可至15米;树皮黑褐色;幼枝绿色或带紫绿色,微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无毛,有散生淡白色椭圆形皮孔。冬芽顶生,狭圆锥形,长3毫米,疏被白色细伏毛。叶对生,纸质,粗糙,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 部楔形,有时下延,不对称,边缘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白色细伏毛,下面淡绿色,被有较密的白色贴生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微凹陷,下面凸出,侧脉6-7对,弓形内弯,在上面稍显明,下面凸起;叶柄细圆柱形,长8-18毫米;花序由27-45朵花聚集而成,直径1厘米;总苞片4,白色或黄白色,阔卵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1.8-2.8厘米,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骤然狭窄,上面疏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花小,花萼管状,长约0.8毫米,绿色,上部4裂,裂片尖齿形或钝圆形,外侧有白色和褐色细毛,内侧被黄褐色短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2.5毫米,宽1毫米,下面被白色贴生短柔毛;雄蕊4,伸出花外,花丝长1.8毫米,无毛,花药椭圆形,黑色,长约0.9毫米;花盘褥状,厚约0.5毫米,无毛;子房下位,花柱粗壮,长1.3毫米,下半部被白色粗毛,柱头截形。果序球形,直径1.2-1.6厘米,成熟时红色;总果梗纤细,长7.2-10厘米,淡黄绿色,近于无毛。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属鉴定特征:花两性;子房2室。叶对生;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有芽鳞状或花瓣状的总苞片。 头状花序上有白色花瓣状的总苞片;果实为聚合状核果。
种鉴定特征:叶纸质,叶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6-13厘米,基部楔形,侧脉6-7对,下面脉腋具簇生的白毛或近于无毛。
常绿或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冬芽顶生或腋生。叶对生,亚革质或革质,稀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脉3-6(-7)对;具叶柄。头状花序顶生,有白色花瓣状的总苞片4,卵形或椭圆形;花小,两性;花萼管状,...
依小陌看倒可能与茜草科的水团花有点联系,但不知是什么?能吃,味有点酸甜。经碧海仙山南麂岛指点,是山茱萸科四照花属的一种应该没问题,具体哪一种还请高手继续指教。
您好,您可以看下图片哦
该植物主要为药用,可制作中药。
【药名】多脉鹅耳枥
【类别】活血散瘀药;利湿通淋药
【拼音】duō màiéěr lì
【科属】桦木科
【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多脉鹅耳枥的根皮。
【药用部位】根皮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岩山丛林中。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性平。
【功效】活血散瘀;利湿通淋。
【主治】跌打损伤;痈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种中文名:多脉榆
种拉丁名:UlmuscastaneifoliaHemsl.
科中文名:榆科
科拉丁名:Ulmaceae
属中文名:榆属
属拉丁名:Ulmus
海拔:500-1600
命名来源:[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Botany26(177):446-447,pl.101894]
中国植物志:22:372
英文植物志:5:8
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黑色;枝条灰黑色,有纵条纹,无毛。叶革质,长圆形,长10-18厘米,宽3-5.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钝,叶面除中脉被柔毛外无毛,叶背被疏长柔毛,在脉上较密;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25-28条,两面均凸起,网脉明显,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1.5厘米,密被柔毛。花1-2朵腋生或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梗长2.5厘米,被微毛,老渐无毛;萼片宽卵形,长1.3厘米,宽1.5厘米,外面被微毛,内面无毛;外轮花瓣比内轮花瓣略短小,长圆形,长2.2厘米,宽9毫米,外面被微毛,内面无毛;内轮花瓣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厘米,宽1.6厘米,外面被微毛,内面无毛;雄蕊长圆状楔形,长4毫米,药隔顶端圆形,被短柔毛;心皮长圆形,长2.5毫米,被长柔毛,柱头头状,被短柔毛,每心皮有胚珠1颗,基生。花期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