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简介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地介绍了松散岩层中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7章,依次介绍了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及地下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基本微分方程,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单井抽水和群井抽水或注水时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方法,河渠水位变动影响下附近地下水动态的计算方法,降雨、灌水入渗和潜水蒸发影响下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问题,地下水非稳定流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多年均衡和非稳定流计算方法,相关部分还有相应的图表和例题。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供水文地质、农田水利、地下水文,工程勘察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张蔚榛,男,(1923-2012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地下水及农田灌溉、排水专家,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蔚榛先生194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担任《初等流体力学》课程辅导工作中对水利工程产生兴趣。1951年,因业务能力出众,被首批选派往前苏联深造,师从号称“水利土壤改良之父”的通讯院士考斯加可夫教授。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副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得到前苏联地下水渗流计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被收录入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论文集中。1955年回国后由国家教育部分配至原武汉水利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荣获国务院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展开全部) 张蔚榛,男,(1923-2012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地下水及农田灌溉、排水专家,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蔚榛先生194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担任《初等流体力学》课程辅导工作中对水利工程产生兴趣。1951年,因业务能力出众,被首批选派往前苏联深造,师从号称“水利土壤改良之父”的通讯院士考斯加可夫教授。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副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得到前苏联地下水渗流计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被收录入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论文集中。1955年回国后由国家教育部分配至原武汉水利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荣获国务院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蔚榛先生长期从事地下水渗流、地下水资源及农田灌溉、排水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其成就主要包括: 推导了不同的农田灌排田间工程边界条件下地下水运动计算公式,处于当时的国际领先地位,该套理论公式使得农田灌溉、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成果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地概括和统一了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在参加华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研究实践中发展了地下水资源评估理论;推导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水井水力学计算方法;提出了“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应把重点放在开采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论断,对我国华北平原及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我国率先应用势能理论研究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了大量灌溉、排水及盐碱地改良中的科学难题,引领了当时农田水利学科的前沿,拓展了农田水利学科的理论体系。 将溶质运移理论应用于盐碱地改良以及控制农田化肥流失等问题的研究,开辟了农田水利学科在环境学方面新的研究方向。对黄、淮、海平原次生盐碱化的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表彰张蔚榛先生在黄、淮、海平原治理中的杰出贡献,于1989年张蔚榛先生被授予国务院二级嘉奖。2100433B
您好,这个其实无所谓浪费不浪费,因为城市用水和农村用水都是有的,我们大部分使用的水都是地下水,因为农村使用水大部分是浇地这样其实是可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
只有出水并采取人工或机械降水的时候,才能套用有地下水化粪池;只有湿土,不明显影响施工质量和用工量,不能套有地下水子目。
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分两点: 首先在地下水位之下,按有地下水考虑,看地勘资料就可以了。 如果槽内存有地表滞水,我们一般也按照有地下水考虑,碎石垫层是不可少的
4.1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1 4.1 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2 大家好。 上一章我们讲述了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 经过勘查工程的施 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等野外工作后, 获得了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 在此基础上, 可以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 水文地质图件编制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等室内综合地质编录工作。 Ppt3 课程引入 从本次课开始, 我们将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知识, 包括地下水资源 评价基础、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 计算与评价及地下水资源开 发、保护与管理等。 本次课我们先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具体包括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 特点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概念等内容。 下面开始讲述: Ppt4 一、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和特点 (一)地下水资源的含义 地下水资源是含水层中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 地下水的使用价 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地下水是否
北胶莱河富水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为研究北胶莱河富水区地下水水资源特点及保证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该富水区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胶莱河富水区面积773.6km2,多年平均条件下北胶莱河山前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8.73万m3/d;总排泄量为29.36万m3/d;储存量为33533.2万m3;允许开采量为28.73万m3/d。富水区评价因子超标率统计图显示除Ca2+以外的各个评价因子在该富水区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Mg2+和全硬度超标率最大,另外大沽河西岸至胶莱河之间的低洼地带,氟化物在枯丰两期超标较为严重,地下水F-高于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极大限制了该区地下水开发利用。
图书目录
1 地下水文学基础知识
1.1 地下水含义简释
1.1.1 潜水
1.1.2 承压水
1.1.3 土壤水
1.2 地下水文学研究对象
1.3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1.4 非饱和带土壤水的运动
1.4.1 非饱和带的进一步说明
1.4.2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1.4.3 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1.4.4 垂直水流的非稳定流方程
2 地下水计算参数
2.1 给水度
2.1.1 给水度的几个主要概念
2.1.2 测定方法
2.1.3 实例分析
2.1.4 五道沟地区μ值综合比较
2.1.5 各种岩土给水度的参考值
2.2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2.2.1 计算Pr的常用方法
2.2.2 降雨人渗补给系数的计算
2.2.3 实例分析
2.2.4 各种岩性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2.3 潜水蒸发系数
2.3.1 常用方法
2.3.2 实例分析
2.3.3 不同区域的潜水蒸发系数
2.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1 黏性土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2 砂性土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3 各种岩性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5 河渠渗漏补给系数及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2.5.1 自由渗漏时的计算方法
2.5.2 顶托渗漏时的计算方法
2.5.3 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2.6 渗透系数与导水系数
2.6.1 渗透系数
2.6.2 导水系数
2.7 作物对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数和对地下水的利用系数
2.7.1 作物对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数
2.7.2 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系数
2.8 抽水试验法测定系数
2.8.1 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2.8.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泰斯法
2.8.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雅各布法
2.8.4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布尔顿法
2.8.5 抽水试验法的应用条件与参数测定和改进
2.9 参数测定应注意的问题
2.10 注记
3 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1 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3.1.1 降水入渗补给量
3.1.2 河渠湖库渗漏补给量
3.1.3 山前与区外侧向补给量
3.1.4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
3.1.5 灌溉入渗补给量
3.1.6 越流补给量
3.2 地下水排泄量计算
3.2.1 潜水蒸发量
3.2.2 其他排泄量
3.3 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3.3.1 地下水资源量
3.3.2 水资源总量
3.4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3.4.1 地下水可开采量概述
3.4.2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3.4.3 多年调节计算法
3.4.4 可开采系数的综合分析
4 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简介
4.1 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
4.2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5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5.1 地下水的主要性质
5.2 地下水质量分类
5.2.1 地下水质量分类概述
5.2.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5.3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5.3.1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
5.3.2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5.4 几类水质标准综述
5.5 地下水质量趋势变化分析
5.5.1 简单计算法
5.5.2 回归分析法——手算法
5.5.3 回归分析法——采用Excel计算
附录A 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属性与分析评价
附录B 水文频率计算
附录C r分布离均系数φ值表
附录D r分布模比系数K值表
参考文献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19840153[00793] |
成果名称 |
湖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一完成单位 |
湖南省地矿局地质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何斌、龙绍都 |
主题词 |
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湖南 |
正文
补给量计算 主要计算:①降水入渗补给量,是潜水分布区的主要补给量。通常用降水量、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计算区面积相乘求得。②灌溉水入渗补给量,用灌溉季节的灌溉定额、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和计算区面积相乘求得。③地表水入渗补给量,指河、渠、湖、塘等地表水体中的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河、渠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可用开采区段河渠上下游断面实测的流量之差估算。湖、塘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可用水量平衡公式大致计算。两者也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进行计算。④越流补给量,根据相邻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的水力坡度和垂向渗透系数,用达西定律计算开采状态下的越流补给量。⑤地下水流入量,这是从上游边界流进水源地含水层的地下径流量,一般按达西定律计算。
储存量计算 主要有:①容积储存量,指含水层空隙所储存的重力水体积。由含水层体积与给水度相乘求得。对潜水和承压水都适用。②弹性储存量,指承压水面降到含水层顶板时承压含水层中弹性释放出来的水量。由释水系数、承压水头高度和承压含水层计算面积相乘求得。
排泄量计算 主要计算:①开采量。常用的公式有:裘布衣(单井稳定流)公式,即
潜水时
承压水时
泰斯(单井非稳定流)公式,即
M.S.汉图什和C.E.雅各布越流情况下的单井非稳定流公式,即
式中Q为单井开采量 (米3/日);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米/日);δp为抽水前潜水含水层的厚度(米);δ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米);Δh为抽水井或观测井的水位降深,即抽水前的水位和抽水时水位的差值(米);R为抽水井影响半径(米);r为抽水井井孔半径或计算点与抽水井的距离(米);T为含水层导水系数(米2/日);W(u)为泰斯井函数;为越流井函数。群井抽水时,可根据相应条件下的单井公式,按叠加原理计算。此外,地下水水量平衡方程式也是计算开采量的重要公式。②潜水蒸发量。见潜水蒸发。③越流排泄量。计算方法和越流补给量相同。④地下水流出量。计算方法和地下水流入量相同。
水位计算 前述计算开采量的公式,都可用来计算地下水水位。当开采量Q已知时,可算出水位降深Δh值。开采前的水位减去水位降深,即为开采时的水位。
地下水污染计算 根据地下水水质数学模型计算。
参数计算 主要有:①渗透系数。主要根据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水位(或降深)和流量资料,利用裘布衣公式、泰斯公式等求出。②导水系数。用渗透系数乘以含水层厚度即得。③给水度。确定方法见给水度。④释水系数。是表示承压水含水层释水能力的数量指标,也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其值为单位面积的承压水含水层,当承压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所能释出的水量。但是承压含水层的释水原因与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原因不同,前者不是由于重力而是由于水头降低造成的含水层的压缩和水的弹性膨胀,故称弹性释水。弹性释水是瞬时完成的,没有时间迟后。它的确定方法主要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根据泰斯公式用配线法或图解等方法求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计算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展,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解析法外,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积分法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地下水计算领域,解决了许多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水计算问题,成为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薛禹群、朱学愚编著:《地下水动力学》 ,地质出版社,北京,1979。
张蔚榛主编:《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