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2 目的任务
4.3 监测程序
4.4 监测分级
4.5 工作内容
4.6 监测的基本要求
5 监测内容
5.1 一般规定
5.2 滑坡监测
5.3 地面塌陷监测
5.4 地面沉降监测
5.5 地裂缝监测
6 监测方法
6.1 一般规定
6.2 地下水平位移
6.3 地下垂向位移
6.4 地下收敛变形
6.5 地下结构面变形
6.6 硐轴变形
6.7 钻孔轴向变形
6.8 钻孔侧向变形
7 监测频率
7.1 一般规定
7.2 监测频率
8 数据整理和成果汇交
8.1 一般规定
8.2 数据采集和格式
8.3 数据处理
8.4 成果汇交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体稳定状态评判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仪器及测量精度
附录C(规范性附录)监测点安装埋设技术要求
附录D(资料性附录)监测数据样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数据二次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2100433B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46-2018)/团体标准》规定了利用已有的或专门建造的地下构筑物,如探洞、锚洞、巷道、井筒、城市地下管廊、交通隧道、水电硐室等,布设观测点,使用观测仪器进行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的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测点布设以及监测资料整理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中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体的地下变形监测,以及针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下构筑物开展的地下变形监测工作。崩塌、泥石流及其他行业的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可参照此规程执行。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CECS 164-2004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已经发你邮箱
你好:接收一下,你输入的名称有问题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012是指哪年开始执行,这是最新的,以前不是这个版本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020091819462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 系统概述 ................................................................................................................................... 3 2. 建设内容 ................................................................................................................................... 3 3. 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 4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 1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国土资发 [2004]69 号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不同阶段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 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 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 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 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经济损 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
《团体标准(T/CAGHP 033-2018):地质灾害视频监测技术规程(试行)》规定了地质灾害视频监测设备选址要求,视频监控系统组成、技术要求、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要求。
《团体标准(T/CAGHP 033-2018):地质灾害视频监测技术规程(试行)》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的视频监测。
针对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利用已有的或专门建造的地下构筑物进行地下变形监测。规程共分8章,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监测内容、6 监测方法、7 监测频率、8 数据整理和成果汇交,及6个附录。 2100433B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交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