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包括对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统计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是对目前地质灾害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其发展趋势。
(2)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①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以常规治理为主,常规治理与应急治理相结合;按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常规治理,对突发性的情况紧急的地质灾害可不按规划要求实施应急治理;统筹规划、讲求实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坚持监测预警为主,监测预警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坚持谁诱发、谁负责原则,自然原因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由政府出资治理。
②防治目标。总体目标是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行政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完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掌握全省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初步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成功率;发挥并调动各方面的作用,提高地质灾害治理能力与水平,努力使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整治,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避免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构建处置快捷的抢险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阶段性目标为建立完善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开发(包括矿山地质灾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危害较严重并需要治理的致灾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完成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程治理项目。
(3)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①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原则及方法。以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为基础,根据已完成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各地州市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单元的划分主要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相结合。易发区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定性分析为主,突出主要灾种,综合命名。
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其是指易引发或较易引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已建或规划的重要基础设施、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铁路、国家级和省级公路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通航的主干河流等需重点防护的区域。
(4)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①重点防治区。本防治区目前除局部地带发育岩溶塌陷外,均属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及重大级以上的隐患点绝大部分发育在该类型防治区内。防治地质灾害的重心在矿区、交通动脉地带及城市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类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开展矿区、主干河流、城市区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开展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本防治区目前有少量的重大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频繁,局部地区地下蕴藏着较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仍应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开展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③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是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搬迁避让或勘察治理;对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应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并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①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②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③重点防范期;
④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⑤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2100433B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始终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准确把握...
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
最大限度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3—2015年﹚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三年十二月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3—2015年﹚》 编制单位与人员名单 规划编制单位: 规划组织编制单位 湖 北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规划编制承担单位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规划编制组人员: 组 长 田大佑 副 组 长 陈国金 施伟忠 成 员 杨世松 曹 微 宁国民 汤立煌 曹运清 曹 劲 执 笔 宁国民 施伟忠 杨世松 资 料 统 计 曹运清 编 图 宁国民 数 字 成 图 汤立煌 曹 劲 统 编 田大佑 陈国金 施伟忠 宁国民 审 稿 曹安俊 胡立山 提交时间:二○○三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 1
甘洛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附件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甘洛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建议稿)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甘洛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建议稿) 项 目 编 号: 任 务 书 编 号:川国土资函 [2004]1194 号文 工作起止年限: 2004年 11月-2005年 6月 项目负责人: 张远明 报 告 主 编:杨学之 报告编写人: 杨学之 胡长顺 郝红兵 张远明 郑前明 黄扬荣 张月胜 单位负责人: 袁永旭 总 工:赵松江 提交单位: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提交时间:二零零五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 1 1.1 指导思想 ............................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 确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防治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点对防治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制定可行的措施, 通过规划的作用, 规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 确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防治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点对防治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制定可行的措施, 通过规划的作用, 规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基本概况
出版时间:2016-12-01
开 本:16开
页 数:430
印刷时间:2016-12-01
字 数:694千字
装 帧:精装
语 种: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内容简介
《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四分册)》主要针对地质灾害进行理论、实施技术与案例的阐述,首先梳理了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理论以及规划原理,构建了方法与管理体系,其次对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城市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辅以典型规划案例,对从事相关防灾减灾工作的工程师、学者、政府管理部门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目录
第1篇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
1.1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害特征
1.1.1城市地质灾害的类型
1.1.2典型城市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特征
1.2地质灾害对城市规划与安全的影响
1.3我国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1.3.1地质灾害调查
1.3.2城市地质灾害机理研究
1.3.3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和预警
1.3.4工程防治
1.3.5群测群防
1.4我国城市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1.5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意义
第二章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原理
2.1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2.1.1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
2.1.2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原则
2.2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构成与内容
2.2.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构成
2.2.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2.3与城市规划相匹配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3.1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3.2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重大工程规划的关系
2.3.3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
第三章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1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勘查
3.1.1地质灾害的调查
3.1.2地质灾害的勘查
3.2地质灾害判识
3.2.1地质灾害的遥感影像判识
3.2.2地质灾害的现场判识
3.3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与制图
3.3.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3.3.2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3.3.3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与制图
3.4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与选址
3.4.1泥石流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3.4.2崩塌、滑坡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3.4.3地裂缝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3.4.4地面沉降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3.4.5地面塌陷灾害危险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3.5地质灾害防治标准
3.5.1泥石流防治标准
3.5.2滑坡防治标准
3.5.3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防治标准
3.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技术路线
3.6.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任务
3.6.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与内容
3.6.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报告大纲
……
第四章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第2篇实施技术与案例
第五章城市泥石流防治规划
第六章城市滑坡与崩塌防治规划
第七章城市地裂缝防治规划
第八章城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第九章城市地面塌陷防治规划
第十章香港山坡地滑坡风险管治
附图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