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主要管道材料为WB36CN1(由WB36S1衍生并增加了控铬要求的国产化管道材料,CN1指中国核电管道国产化第一号;WB36S1是按德国技术监督局的规范2001年版本459/2生产的一种专门用于核电厂的主给水或主蒸汽管道用材料)。2100433B
主要包括以下系统:
① 主蒸汽管道系统(VVP),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主蒸汽送往常规岛各系统。涉及常规岛部分的与主蒸汽系统相关的管道。
②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AHP),汽机回热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抽汽来加热给水、收集来自汽水分离再热器的疏水和收集汽侧不可凝结气体并逐级排放至除氧器。
③给水流量控制系统(ARE),向蒸汽发生器供应给水,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水位保持在一个基准值。
④电动给水泵系统(APA),是在各种运行工况,通过高压给水系统,从除氧器连续地向蒸汽发生器供应给水系统。
⑤ 启动给水泵系统(APD),是仅在机组启动和反应堆冷却系统加热、热停堆或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冷却至堆芯余热排出系统可以投入运行的程度时投运的系统。
核电站主管道铸造弯头监造实践
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冷却剂主管道90°弯头铸件的监造实践为例,针对大件铸造的特点,分析在监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对铸造弯头进行事前及过程的质量控制。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格产品。
压水堆核电站不锈钢主管道铸造
用电弧炉和AOD双联冶炼核电站主管道Z3CN2009M,并根据Shaefler图计算结果调整Z3CN2009M的铁素体含量。在离心铸管工艺中,用加大型筒壁厚、减小档板内孔直径、选大的重力加速度g值、增加内孔加工余量等措施铸造出主管道样件。测试结果表明,主管道样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RCCM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设的商用核电站称为第二代。90年代为解决公众关注 的核安全和核废料问题,在第二代基础上研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称为第三代,实际上是第二代技术沿着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不断改进的结果。第三代技术相当于在第二代技术基础上,对严重事故预防和安全系统的改进提高,安全可靠性从设计上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则依赖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主要核电站设备而言,大部分技术是通用的,单台设备容量向大型化发展,同时建设工期缩短为4~5年。
目前,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为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和法国法玛通公司EPR技术。其中,美国机型向简化和非能动化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站(120万千瓦)的核岛由3回路减为2回路,循环系统大量采用依靠自然循环的非能动设计,并使用屏蔽式循环水泵;法国机型核岛由3回路增加至4回路,常规岛主设备向大型化发展,单台设备容量加大。
目前,第二代核电站运行业绩良好,尚有改进潜力和发展空间,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核电技术的主流;第三代核电的设计目标要求比第二代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非能动安全系统和严重事故应对措施, 可减少故障演变成事故的风险,从而使堆芯熔化和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概率进一步降低。第三代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尚未取得实际运行经验,没有成熟的商用机型,达到批量规模建设的阶段还需要有个过程。发达国家都准备采取先建设首堆工程的审慎做法以减少风险。2005年9月,世界首台第三代核电机组(EPR)在芬兰开工建设;法国预计在2009年建设首台第三代机组并取得运行经验,2015年以后再决定是否开工后续机组;美国将对采用第三代(AP1000)建设的第一、二台机组,由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资金补贴,与投资商共同承担首堆风险。由于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刚开始建设,在经济性方面尚难以显现竞争优势,但可以预计,随着第三代核电站的批量建设,经济性的优势将得到逐步体现。
第二代核电站从70年代至今,有多种堆型而且运行业绩良好,还在增效延寿并批量建设,目前仍有23台机组在建。2005年,全球第二代核电站(堆)共有443台套,积累了超过1.2万多堆年的安全运行经验。核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16%,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0%左右。
从堆型上看,压水堆占核电的56%,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7%,其他堆型占16%。近年来的第二代机组增效延寿研究表明,美国第二代机组核电可利用率可以从70%左右提高到90%,寿命由40年延长至60年,相当于新建25台百万千瓦机组。预计未来30年压水堆仍将是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
第二代核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仍在运行的大部分商业核电站,它们大部分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批量建设,主要种类有压水堆(PWR)、沸水堆(BWR)、重水堆(CANDU)和苏联设计的压水堆(VVER)和石墨水冷堆(RBMK)等。
第二代核电站技术证明了发展核电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但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第二代核电技术的不完善性,许多国家的核电发展也都因此一度停滞。
第二代核电站是目前世界正在运行的439座核电站(2007年9月统计数)主力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2亿千瓦。还共有34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0.278亿千瓦。在三里岛核电站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各国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根据国际核电发展趋势,第一代核电站建设于20世纪50~60年代,采用原堆型;第二代核电站从70年代至今,有多种堆型而且运行业绩良好,还在增效延寿并批量建设,目前仍有23台机组在建;第三代核电站研发始于90年代,安全和经济性能提高,市场前景乐观,2005年首堆工程开始建设,但尚未形成批量;第四代核电站兴起于90年代后期,尚在研究开发阶段,主要特点是更加安全、经济,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量减少,具有防止核扩散等性能,特别是核燃料利用率大大提高,预计2035年将出现商用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