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产中国西藏(波密、错那、亚东、定结、聂拉木)、云南(大理、中甸、鹤庆、维西、贡山、丽江、东川)、四川(木里、会理、冕宁、布施、美姑)、贵州(盘县)。印度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生于山坡湿润草丛中或林下阴湿处,海拔2100-3500米。
一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粗壮,直立,多分枝。
叶互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边缘具圆齿,齿间有小刚毛,侧脉7-9对;叶柄长1.5-2.5厘米,基部有2个球状腺体。
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长可达18厘米;花多数,轮生或近轮生,呈辐射状,每轮有3-5花;花梗纤细,基部有披针形苞片;苞片顶端具腺,宿存。花小,黄色或浅紫色;侧生萼片2,小,卵状披针形,具长尖头;旗瓣近圆形,顶端具短喙尖;翼瓣3裂,下部2裂片小,近圆形,上部裂片伸长,长圆形;唇瓣锥状,基部狭成短直距;花药钝。
蒴果线形。种子倒卵形,小,平滑。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
形态特征】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
指甲花,又名凤仙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斑点病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大小2~5mm。后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略隆起,—亡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⑴及时清除病落叶。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施用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铜-锌复合胁迫对凤仙花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
通量
在流体运动中,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单位面积的某属性量,是表示某属性量输送强度的物理量。
辐射通量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是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单位为W(瓦),即1W=J/s(焦耳每秒)。它也是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Φ=dQ/dt 。测量辐射通量的方法一般是由直流电置换辐射通量的等价置换原理进行的。
实际上,辐射源所发射的能量往往由很多波长的单色辐射所组成,为了研究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量,还须对单一波长的光辐射作相应的规定。前面介绍的几个重要辐射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光谱辐射量,光谱辐射量又叫辐射量的光谱密度,是辐射量随波长的变化率:
Φ(λ)=dΦ/dλ (1)
单位为W/μm(瓦每微米),或W/nm(瓦每奈米)其中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λ值有关。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人眼感受到的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
1、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 辐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任何已经遭遇辐射的人都应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整个身体,并立即寻求医生或专家的帮助 !
辐射能被体物吸收时发生热的效应,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所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辐射是能量转换为热量的重要方式。 辐射传热 (radiant heat transfer)依靠电磁波辐射实现热冷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传热,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理论上是在整个波谱范围内分布,但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有实际意义的是波长位于0.38~1000μm之间的热辐射,而且大部分位于红外线(又称热射线)区段中0.76~20μm的范围内。所谓红外线加热,就是利用这一区段的热辐射。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当某系统需要保温时,即使此系统的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保温瓶胆镀银,就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
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能量。无线电波和光波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气中稍慢一些。
电磁波是由不同波长的波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长范围从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线到波长达几公里的无线电波。Υ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长波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于其间。波长长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Υ射线、X射线等。这些辐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用仪器测出。
太阳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0.5微米;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习惯上称前者为短波辐射,后者为长波辐射。
辐射通量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又称辐照通量密度。符号为E。通常用瓦·米表示。为辐射气候学和辐射测量学中的一个基本量。在气象学文献中又常被称为辐射强度(radiant intensity),但辐射强度严格地说应为辐射源单位立体角上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出的辐射通量。两者有所区别。
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SI单位为瓦/米的平方。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dP/dS,当在考虑的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常数时,可简化成:E=P/S)。其SI制单位为w/㎡。对于不被靶物及其环境所散射或反射的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而言,它和积分通量功率相当。
辐射通量密度的峰值
维恩位移定律描述辐射能量峰值波长随温度升高向短波长的方向偏移,它表明高温地物发射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火山喷溢出的熔岩流发射红光(波长介于600―700nm);低温地物发射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常温地物,如地物在绝对温度为290K时,则发射峰值波长为10μm的热红外线。因此,维思位移定律将有助于对所要探测的目标,选择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波段。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指出黑体辐射通量与其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σT4。
地物的发射率
上述斯蒂芬济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只适用于黑体辐射。但是在自然界中黑体辐射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见到的是一般地物,而一般地物的辐射要比黑体辐射小。如果利用黑体辐射的有关公式,则需增加一个因子,这个因子就是波谱比辐射率ελ。所谓地物的波谱比辐射率是指地物单位面积上辐射通量M1与同一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M2之比值。即
ελ=(M1 (λ1T))/(M2 (λ2T)); M=εσT^4。
一般地物波谱比辐射率不仅与地面种类、表面状态、温度等有关,而且还与波长有关。因此,按波谱比辐射率与波长的不同关系,可以把辐射源分成三类。
①黑体或绝对黑体,其ελ=1,ελ不随波长变化。
②灰体,其ελ=常数<1,由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可知其波谱吸收率αλ=ελ<1为常数。
③选择性辐射体,其ελ随波长而变化,而且 ελ<1,因而波谱吸收率αλ也随波长变化,并且αλ<1。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每种辐射体发射率的情况。其中黑体的发射率最大(ε=1)。因此,黑体的光谱分布曲线是各种辐射体曲线的包络线。灰体的发射率是黑体的几分之一,为一个不变的分数,当灰体的发射率越接近于1时,它就越接近于黑体。选择性辐射体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但是不管在那个波长,其发射率值都比黑体发射率小即ελ<1。
基尔霍夫定律
在红外遥感系统设计中,可以把一些红外辐射体看成灰体(例如人体、喷气式飞机尾喷管、无动力空间飞行器、地球背景以及空间背景等),也可以在某些波段内把选择性辐射体看成灰体(如果发射率ελ在这些波段内近似不变),这样就简化了计算工作。
基尔霍夫在研究辐射传输过程中发现:在任一给定的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和对应波谱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对应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它可写成如下的数学形式:Mλ/αλ=Mλ(黑体)。
这个定律的含义是,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
以下简单地讨论地物的吸收率α和发射率ε之间的关系。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在一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该温度下的吸收率。对于不透明地物来说,公式可写成:ε=1-α。
由上述公式可写成:M=εM黑=εσT^4
上面公式对于任何地物的红外发射能量都可以采用。该式表明由于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只要地物微小的温度差异,就会引起红外辐射能量较显著变化。这种特征构成红外遥感的理论根据。该公式还表明地物辐射红外能量与它的发射率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