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以负压下的层流预混火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火焰结构、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稳定性的试验和仿真研究。 首先开展了平面预混火焰的试验研究。通过采用CH4、C2H2、H2三种燃料,O2和空气两种氧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速度下的火焰结构;研究了压力为9kPa~100kPa、当量比为0.7~1.3时的火焰结构及其特征参数,获得了精细的一维火焰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降低,OH*和CH*的峰值浓度位置越高,火焰厚度越宽,更有利于获得细节的火焰结构。近熄火状态下,气流速度虽略大于火焰传播速度,但可以通过一定的火焰弯曲达到较稳定的燃烧。 接着开展了对冲火焰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压力、当量比和应变率对自发辐射和PLIF光强峰值、光强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OH*自发辐射光强峰值随压力增长而减小;三种激发态粒子随应变率的增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在应变率64.48~96.72s-1时达到最大值;应变率越大,激发态粒子的分布越宽,但OH基浓度逐渐下降。 然后开展了自发辐射数值研究。通过分析和验证OH*和CH*的产生机理,开展了平面火焰和对冲火焰结构的数值计算,所得激发态粒子的分布与自发辐射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考察了不同燃料类型、不同压力和当量比下的火焰传播速度,获得了其影响规律。 最后开展了层流预混火焰的自发不稳定性研究。通过调节负压压力,可以实现火焰的自发不稳定。研究表明:这种自发不稳定有上下振动、左右交替熄灭等多种形态,振动频率为30~200Hz;在上下振动模态中,火焰振动频率与火焰高度振幅大致成反比,高度振动和强度振动具有同频率但不同相位的特点,且高度振幅和强度振幅随压力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分析表明:火焰热释放与炉盘之间的传热耦合是自发不稳定的内在激励机制。 2100433B
本项目利用负压下火焰锋将展宽的特点,采用先进光学手段对负压下的层流预混火焰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不同燃烧方式、不同混合气组成、不同压力下的火焰结构,特别是得到细节的反应区结构,建立包含详细化学反应的层流预混火焰模型;然后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下的火焰速度,特别是明晰火焰的膨胀和压缩、拉伸和皱褶的规律及其对火焰速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实现层流预混火焰的自发不稳定,测量发生不稳定时的火焰结构和特征参数,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探求在考虑反应区厚度时的火焰不稳定机理。.本项目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层流预混火焰的反应区结构及其对火焰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负压燃烧过程的理解,为设计出高效稳定的负压燃烧器提供机理性认识。
焊枪火焰不能过长,且必须用微火加热。停止使用时,应先关闭乙炔调节阀,然后再关闭氧气调节阀,以防止火焰倒袭和产生烟灰。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回火,应迅速关闭乙炔调节阀,同时关闭氧气调节阀。等回火熄灭后,...
花卉名称: 火焰花别 名: 火焰木,火焰树,火烧花,中国无忧花,苞萼木拉 丁 名: Saraca dives科属:苏木科, 无忧花属 (可能为:紫葳科 Bignoniaceae ,火焰木属 Spath...
您好。您先静养3天看它情况,幼龟每天都要喂食,刚到家先不要喂食,寸金龟粮等都可以喂它,而肉和鱼等幼龟不适合,情况稳定再说。不能喂猪肉 水刚好过背,不深不浅。 看水温和水上温度差异不要太大。低温一定要加...
澳洲火焰木
澳洲火焰木 1.四年生苗 2.Φ(胸径) =15cmH( 高度) =7m 3.栽植株距: 4m*4m 4.栽培 合适株行距 2.5m*2.5m ,挖穴至少 50cm*50cm*40cm ,施足底肥,一般 10 斤,混合 75%畜禽肥、 18% 磷肥、7%钾肥、微量硫酸亚铁。施足基肥。追肥要勤施薄施,隔两个月 施一次,第一次施 尿素,以后施缓释型 复合肥 。 整地做厢:将底土进行翻耕,深 20 至 30 厘米,打碎土块,清除石块、瓦片、残根及 杂草等。每亩施钙镁磷钾肥 400 至 800 公斤。澳洲火焰木小苗采用厢式栽培,厢面高出地 面 20 厘米,苗床宽 1.2 米,长度视地势而定。每两厢之间设宽 40 厘米的步行道,每厢外 侧设一条 20×20 厘米的排灌水沟,整个地块在周边设 40×30 厘米的排灌水沟。 苗木移栽: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的状态下进行,起苗前 3 小时充分洒水,使湿润的土
本项目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开展气体燃料缸内预混火焰稳定性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建立气体燃料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Lewis数、活化温度和膨胀比下的色散关系,得到了临界波数和不稳定性波数随不同初始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描述气体燃料层流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修正色散关系表达式。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和无发射边界条件,建立了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平面层流火焰的直接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分析获得了不同稳定性作用下火焰的动力学形态变化及产生机理,研究了燃料中非烃组分和氢组分对火焰面演变形态、组分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和热-质扩散不稳定性作用下火焰的传播速度与位移速度的变化。开发了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测试系统,基于该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燃空当量比、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非烃气体组分比例和掺氢比下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燃烧时层流燃烧速度和火焰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火焰的传播特性,不稳定性机理占主导作用时胞状火焰的结构特点,并研究了不稳定火焰的自加速特性。建立了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发动机缸内湍流预混火焰分析模型,开展了着火阶段点火区域附近的湍流特征参数对初期火焰形成与发展的稳定性影响,获得了不同发动机转速和点火时刻下缸内全局与点火位置局部流场参数的变动规律,研究了缸内初始火核形成过程中火核半径等参数的变化历程,开展了火焰传播过程中缸内湍流的涡团结构分布特性的研究,阐明了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发动机缸内湍流-火焰相互作用的主要机理,并研究了低热值气体掺氢混合燃气的组分分配比对火焰面结构的影响。 2100433B
本项目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开展气体燃料缸内预混火焰稳定性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建立气体燃料缸内预混湍流火焰分析模型,分析着火过程点火区域附近的湍流特征参数对初期火焰形成与发展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火焰传播过程中缸内湍流的涡团结构分布对火焰面的作用,开展甲烷及掺混非烃气体成分的混合燃气在缸内预混燃烧的基础研究,通过实验分析获得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火焰稳定性表征参量和火焰面结构,建立气体燃料预混火焰内在不稳定性分析模型,联合实验和数值计算揭示热膨胀、能量优先扩散、浮力等火焰内在不稳定影响因素以及湍流扰动对气体燃料着火初期火焰形态及结构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阐明氢组分对变组分气体燃料预混燃烧火焰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对深入认识内燃机缸内火焰燃烧特性和稳定性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燃烧器可分为:预混烧嘴,内混烧嘴和部分预混烧嘴
2、预混系统的作用:在烧嘴和点火点之前完成一次空气和气体燃料的混合。
也就是说,空气和燃气在进入烧嘴之前已经混合成为可燃气体。
3、预混合气的流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着火极限
b.火焰传播速度
c.混合压力
d.调节比
4、保证完全预混式燃烧的条件:
燃气和空气在着火前预先按照化学当量比混合均匀设置专门的火道,使燃烧区内保持稳定的高温在以上条件下,燃气-空气混合物到达燃烧区后能在瞬间燃烧完毕。火焰很短,甚至看不到,所以又称为无焰燃烧。
5、预混系统的优点:
形成短火焰,火焰温度高,延展性好,使用集中的预混合系统可简化燃烧系统的管路。
6、预混系统的缺点:
存在回火的可能性,调节比有限,空气/燃料比受限,难于应用在燃油烧嘴上。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