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高层建筑的发展
……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第一节 支护结构的选型
……
第三章 深基坑降水与土方开挖
第一节 深基坑降水
……
第四章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
第一节 灌注桩施工
……
第五章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
第一节 全现浇框架结构施工
……
第六章 高层钢结构施工
第一节 钢结构构件施工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第七章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
第一节 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施工
……
参考文献
2100433B
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概论、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深基坑降水与土方开挖、高层建筑基础施工、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高层钢结构施工和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等。
本书与建筑施工技术教材配套使用,可适用于高等建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民建及相关专业教学用。同时也可用于有关岗位培训代用教材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对城市中土地的使用 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高层建筑就成为施工的主要内容,本人就对高层建筑 施工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高层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 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 24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 性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 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 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 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高 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 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 除具有一 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 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 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 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插作业多,机械化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高 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复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合解 析了国内与国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 行了解析。 前 言 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施工作业面窄等特点,如何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裂缝,直接影响工期,处于承上启下,至关全局 的地位。下面就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出发, 分析国内外高层建筑施 工方面的相关问题。 1 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恰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 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 凝土强度 ,应做好以下工作。 1.1.1 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8-06-01 版 次:1 页 数:160 装 帧:精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建筑施工与机械设备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8-06-01 版 次:1 页 数:160 装 帧:精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建筑施工与机械设备2100433B
1、沉降和变形观测--沉降、位移、倾斜和裂缝等变形观测控制
1.1设计措施
1.1.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1.1.2“抗”的措施
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1.1.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1.2施工措施
1.2.1“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7d,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1.2.2“抗”的措施:第一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小于450kg/m3)。第二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第三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第四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1.2.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
2、混凝土强度控制
2.1配比的选定
2.1.1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能及时调整,如5mm~40mm石子,粒径小于2.3细砂做一组,5mm~40mm石子,粒径不小于2.3中粗砂做一组等等。
2.1.2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砂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2.2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d∶全湿养护3d∶空气中养护28d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2.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不尽然。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3、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3.1垂直度的控制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直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测设定位。用激光铅垂仪首先在首层面层上做好平面控制,选择四个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在浇筑上面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3.2轴线的控制
3.2.1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2层及以上施工时,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铅垂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3.2.2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板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3.3标高线的控制
3.3.1在每层预控轴线上至少设置四个200mm×200mm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3.3.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3.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4、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
4.1基坑支护
4.1.1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
4.1.2深基坑深度h≥2m时,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
4.1.3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4.1.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2脚手架和防护
4.2.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脚手架方案并应附计算书。
4.2.2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
4.2.3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4.3模板工程
4.3.1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4.3.2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4.3.3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慢下轻放保护成品。拆除时要设警戒线,并设专人监护。
5、总结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通过抓重点、抓要害,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