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规定
2.1 规范条文规定
2.2 规范的应对措施
2.3 2011版规范和1998版规范的差异
第3章 物理模型试验基本理论
3.1 相似原理
3.2 物理模型试验类别
3.3 物理模型试验的基本步骤
第4章 防浪结构薄弱部位案例一:长周期波浪作用下胸墙失稳
4.1 工程概况
4.2 试验依据条件
4.3 模型比尺与制作
4.4 断面C胸墙失稳及优化
4.5 断面c孤立胸墙失稳验证与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防浪结构薄弱部位案例二:季风期强浪施工断面防护措施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试验内容与条件
5.3 施工期防护方案
5.4 防护方案试验结果
5.5 小结
第6章 防浪结构薄弱部位案例三:港池开挖引发波能集中
6.1 工程概况
6.2 研究条件
6.3 研究方法
6.4 越浪量试验结果
6.5 波浪力试验结果
6.6 护岸上水试验结果
6.7 港池开挖引发波能集中试验总结
6.8 小结
第7章 防浪结构薄弱部位案例四:击岸破碎波造成护岸破坏
7.1 工程概况
7.2 试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7.3 浅水段护岸失稳与原因分析
7.4 直立段斜坡过渡段堤头失稳与优化措施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2100433B
《港工防浪结构薄弱部位识别试验及案例研究》结合港口海岸工程防浪结构物模试验的若干案例,对比了不同版本规范的差异,分析了规范公式的适用条件,从胸墙受力、施工期防护、平面布置、结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失稳原因,总结出防浪结构设计中的薄弱部位,提出优化建议,为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港工防浪结构薄弱部位识别试验及案例研究》适合从事港口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港口、海岸及近岸工程专业高校学生学习参考。
就是砼构件中由砼承受力较大较集中的的部位。
出现薄弱层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解决,最有效的是降低层高和增大柱截面。
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薄弱层主要是针对大震而言的;屈强系数小于0.5的结构层、在大震下楼层塑性变形大于规范要求的大震下的允许值的结构层。 所谓的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地震作用下...
基于振动信号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基于振动信号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试验研究——离散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对基于在线结构健康监测环境下的损伤识别有着显著的效果。以简支钢梁为模型进行了动力试验,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细节系数模极大值出现的位置与结构...
基于ERA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及试验研究
基于ERA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及试验研究——针对多孔砖砌体结构,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及其基于特征值实现法(ERA)的模态实验分析,通过对比表明3种方法分析的结果较为吻合,说明了识别的结果的正确性。根据识别出的频率,得出了损伤前后的变化规律,说...
为防止波浪翻越坝顶而设置的挡水墙。稳定坚固不漏水的防浪墙可以适当降低坝的超高,节省筑坝工程量。防浪墙的高度一般为1.2米,以不挡住人的视线为宜。土石坝的防浪墙可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预制混凝土板以及浆砌块石结构等。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拼缝严密并用砂浆勾缝,浆砌块石砂浆勾缝饱满,都能做到不漏水。防浪墙底应与防渗体严密结合。混凝土坝的防浪墙采用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坝体伸缩缝处,防浪墙也留有伸缩缝,并设置止水。
防护林的一种。一般指为保护堤岸,防止水流和波浪的冲击,在常水位附近栽植耐水的灌木(常用灌木性柳)或乔灌木兼有,发挥滞浪破浪保护堤岸作用而设置的林带或片林。护滩林、护岸林、护堤林按其功效都有防浪作用,因而均属广义的防浪林。
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已有近 50 年的历史,基于线性结构的主动控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在土木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即使采用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在强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完全控制在线性阶段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研究结构非线性振动控制以及识别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结构非线性振动试验容易造成结构损伤甚至破坏,不具有可重复性,因此研究可以重复使用的结构非线性试验模型对于所提出理论和算法的验证也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基于以上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研究了结构非线性振动识别与控制算法,同时设计了结构非线性振动试验模型。具体为:1. 针对常参数简单非线性模型采用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预测进行了结构非线性振动参数识别;考虑时变参数的影响,针对滞回非线性模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进行参数识别,同时利用估计量来计算滞回变量,提高了识别精度;针对磁流变弹性体材料,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以及分数阶模型进行了建模及参数识别。2. 针对简单非线性模型,采用滑模控制算法以及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设计,同时在控制算法设计中对于荷载进行了识别;针对复杂非线性模型,结合前面的识别算法给出控制所用参数,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了结构非线性振动控制;针对采用旋转激励的结构非线性模型,采用同胚变换及反馈线性化算法完成了结构非线性振动控制。3. 基于粘滞旋转阻尼器建立了结构非线性振动试验模型,通过调节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以实现不同的非线性行为;基于磁流变弹性体建立了结构非线性试验模型,通过调节施加在磁流变弹性体上的磁场可以实现不同的非线性行为;基于旋转激励作动器建立了考虑作动器非线性的结构非线性试验模型;基于主动电机建立了基于状态反馈的结构非线性振动试验模型,可以重复的实现给定的线性及非线性行为。在以上建立的结构非线性模型中,对于所提到的识别和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