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李存、晏成明主编的这本《灌溉排水工程》是依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水利类专业灌溉排水工程的要求编写的。其特点是针对性、实用性强,并能反映近年来农田水利专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水源与取水枢纽、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灌水技术、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及灌溉排水管理等。
《灌溉排水工程》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水利类专业通用教材和农村水利员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供县、乡从事农田水利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土壤与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农田水分状况
第三节作物需水量
第四节作物灌溉制度
第五节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枢纽
第一节灌溉水源与灌溉设计标准
第二节灌溉取水方式
第三节灌溉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
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布置
第二节田间工程规划
第三节灌溉渠道流量计算
第四节灌溉渠道断面设计
第五节灌溉渠道防渗
第五章灌水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地面灌水技术
第三节常用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第六章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
第一节设计标准
第二节田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三节排水沟道系统规划
第四节排水沟道系统水利计算
第五节排水沟断面设计
第六节排水容泄区整治
第七章灌溉排水管理
第一节灌溉用水管理
第二节灌区量水技术
第三节排水管理
第四节灌溉排水系统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2100433B
《灌溉排水工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水利系统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掌握各种灌水技术及灌区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本书由李存、晏成明主编。
包括以下; 主要由水源(见灌溉水源)、水源工...
以下的资料你去来看看就知道了,有链接地址!标准编号:GB 50288-1999标准名称: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状态:现行英文标题: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覆土厚度-管道上面埋土的厚度、挖方深度管沟挖土的深度、现地高程施工现场的高程、井口高程检查井最上面的高程、管内底高程管道内的高程、槽底高程管沟的高程,说明说管顶上有50CM的回填砂砾,覆土厚度给出数值...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
1. 我国水资源概况:缺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 2. 灌溉排水的发展方向: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 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 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 水价改革上。 3.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4.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 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 多余水分) 5.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 1.蓄水保水措施。 2.调水、排水措施。 6.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 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 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液态水是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第一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积极转变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通过建立视频图片库、技术规范库和课外阅读文献库信息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方便学生自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并能更好地掌握,形成师生教学互动机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本教材共分为三篇十一章,第一篇灌溉工程,为全书的重点,系统讲述农田灌溉原理、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管道系统以及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等五章;第二篇农田排水工程,包括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技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等三章;第三篇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包括灌排系统管理、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等三章。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灌溉排水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节水灌溉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体现了水利与农业结合的特色,充实了灌排管理、灌排环境与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现代化技术在灌排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农业工程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或从事灌溉排水工作的工程师、技术员的参考书。
郭旭新主编的《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职工培 训全国水利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全国水利行业 “十三五”规划教材(职工培训)。本书系统地介绍了 灌溉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与 农田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灌溉水源 及取水工程技术、井灌工程技术、渠道输水灌溉工程 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地面灌水技术、低压管道 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喷灌工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 排水工程技术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基层水利单位从事灌溉排水工程规划 、设计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田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空的变化。在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方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1) 研究农田水、盐运动和作物需水规律,探求土壤、作物和水分、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研究灌溉排水技术与理论。把渠道(管道)中的水分配到田间并供给作物的措施称之为灌水技术,也成为灌溉方法;把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使田间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称为排水。我国已开展了多种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推广,如地面灌溉、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节水灌溉制度、井渠结合灌溉以及工程节水与农业节水相结合的措施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种节水灌溉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灌水技术参数,优化规划设计方法。
3) 研究不同地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既便于灌排和控制地下水位,又适应机耕。
4) 研究灌排系统管理。灌排系统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灌排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必须针对当前灌排系统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的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措施,实现灌排管理现代化,做到适时适量灌水、及时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渠道渗漏,防止次生盐碱化,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份和季节分配不均,供水与需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亦常不一致,时旱、时涝或涝旱交替出现。这是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水土资源条件,研究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各工程措施。在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方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1) 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水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贮备。
2) 调水、排水措施。调水排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用水时期借引水渠道及取水设备,自水源(河流、水库、河网、地下含水层等)引水,以供地区用水。汛期某一地区水量过多时,则可通过排水河道将多余水量调送至地区内部的蓄水设施存蓄,或调送至水量较少的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