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结构钢性能及生产和制造过程的影响 (1)
1.1 结构用型钢和钢板 (1)
1.1.1 碳素钢 (4)
1.1.2 高强度低合金钢 (4)
1.1.3 热处理碳素钢和HSLA钢 (5)
1.1.4 热处理结构合金钢 (6)
1.1.5 桥梁用钢 (6)
1.2 钢材质量规定 (8)
1.3 结构钢的相对价格 (8)
1.4 结构用薄钢板和带钢 (11)
1.5 结构用钢管 (14)
1.6 钢索在结构中的应用 (15)
1.7 拉伸性能 (16)
1.8 剪切特性 (18)
1.9 硬度试验 (18)
1.10 冷加工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19)
1.11应变速率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20)
1.12 高温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21)
1.13 疲劳 (24)
1.14 脆性断裂 (25)
1.15 残余应力 (27)
1.16 层状撕裂 (28)
1.17 重型截面中的焊接接头 (29)
1.18 K区域裂缝 (29)
1.19 机械性能的变化 (30)
1.20 加热和冷却时碳素钢的变化 (31)
1.21 晶粒大小的影响 (32)
1.22 退火和正火 (33)
1.23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 (34)
1.24 炼钢方法 (36)
1.25 铸造和热轧 (37)
1.26 冲孔和剪切的影响 (39)
1.27 焊接的影响 (40)
1.28 热切割的影响 (40)
第2章 制作与安装 (42)
2.1 工厂加工详图 (42)
2.2 切割、剪切和锯割 (44)
2.3 冲孔和钻孔 (45)
2.4 数控机器 (45)
2.5 螺栓连接 (45)
2.6 焊接 (46)
2.7 起拱 (49)
2.8 工厂预装配 (50)
2.9 轧制截面 (52)
2.10 组合截面 (53)
2.1l 清理和涂装 (55)
2.12 制作公差 (56)
2.13 安装设备 (57)
2.14 房屋安装方法 (62)
2.15 桥梁安装工序 (63)
2.16 工地公差 (66)
2.17 安全事宜 (66)
第3章 一般结构原理 (68)
3.1 结构原理的基础 (68)
3.2 力 (69)
3.3 力矩 (71)
3.4 平衡方程 (72)
3.5 摩擦力 (74)
3.6 运动学 (76)
3.7 动力学 (78)
3.8 应力-应变图 (80)
3.9 应力和应变的分量 (80)
3.10 应力-应变关系 (83)
3.11 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85)
3.12莫尔圆(Mohr sCircle) (86)
3.13 结构构件和支座的类型 (87)
3.14 轴心受力构件 (89)
3.15 受扭构件 (90)
3.16 梁的弯曲应力和应变 (92)
3.16.1 弹性范围内的弯曲 (93)
3.16.2 塑性范围内的弯曲 (96)
3.17 梁的剪应力 (97)
3.18梁中剪力、弯矩、变形之间的关系 (99)
3.19 梁的剪切变形 (109)
3.20 组合受力构件 (110)
3.21 非对称弯曲 (111)
3.22 外力功 (113)
3.23 虚功和应变能 (114)
3.24 CASTIGLIANO S定 (119)
3.25 等定 (120)
3.26 荷载的类型 (121)
3.27 常用结构体系 (122)
3.27.1 桁架 (122)
3.27.2 刚架 (122)
3.27.3 连续梁 (124)
3.28 静定和几何不变性 (124)
3.29 静定结构的反力计算 (125)
3.30 静定桁架的内力 (126)
3.30.1 截面法 (126)
3.30.2 结点法 (127)
3.31 静定桁架的变形 (128)
3.32 静定梁和框架的内力 (129)
3.33 梁的变形 (130)
3.33.1 共轭梁法(130)
3.33.2 图乘法 (132)
3.33.3 单位荷载法 (133)
3.9 应力和应变的分量(80)
3.10 心力-应变关系 (83)
3.11 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85)
3.12 莫尔圆(86)
3.13 结构构件和支座的类型(87)
3.14 轴心受力构件(89)
3.15 受扭构件(90)
3.16 梁的弯曲应力和应变(92)
3.16.1 弹性范围内的弯曲(93)
3.16.2 塑性范围内的弯曲(96)
3.17 梁的剪应力(97)
3.18 梁中剪力、弯矩、变形之间的关系(99)
3.19 梁的剪切变形(109)
3.20 组合受力构件(1l0)
3.21 非对称弯曲(111)
3.22 外力功(113)
3.23 虚功和应变能(114)
3.24 CASTIGLIANO S定理(119)
3.25 互等定理(120)
3.26 荷载的类型(121)
3.27 常用结构体系(122)
3.27.1 桁架(122)
3.27.2 刚架(122)
3.27.3 连续梁(124)
3.28 静定和几何不变性(124)
3.29 静定结构的反力计算(125)
3.30 静定桁架的内力(126)
3.30.1 截面法(126)
3.30.2 结点法(127)
3.31 静定桁架的变形(128)
3.32 静定梁和框架的内力(129)
3.33 梁的变形(130)
3.33.1 共轭梁法(130)
3.33.2 图乘法(132)
3.33.3 单位荷载法(133)
3.34 超静定体系的分析方法 (134)
3.35 力法 (135)
3.36 位移法 (137)
3.37 转角位移法 (138)
3.38 弯矩分配法 (141)
3.39 刚度矩阵法 (143)
3.40 影响线 (149)
3.41 柱的弹性屈曲 (152)
3.42 梁的弹性侧向屈曲 (155)
3.43 框架的弹性弯曲屈曲 (157)
3.44 局部屈曲 (157)
3.45 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的比较 (159)
3.46 二阶效应的基本概念 (160)
3.47 估算二阶效应产生的放大系数 (160)
3.48 二阶效应的几何刚度矩阵法 (162)
3.49 材料非线性效应的基本概念 (163)
3.50 塑性分析的经典方法 (165)
3.50.1 平衡法 (166)
3.50.2 机动法 (167)
3.50.3 经典塑性分析的扩展 (169)
3.51 非弹性分析的现代方法 (169)
3.52 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70)
3.53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 (171)
3.54 动力荷载对材料的影响 (173)
3.55 反复荷载 (173)
第4章 特殊结构分析 (174)
4.1 三铰拱 (174)
4.2 两铰拱 (175)
4.3 无铰拱 (178)
4.4 拱肋的内力 (180)
4.5 薄壁拱壳 (180)
4.6 肋型拱壳 (183)
4.7 肋环型拱壳 (192)
4.8 施威德勒(Schwedler)网壳 (194)
4.9 简单的悬索结构 (195)
4.9.1 悬链线 (196)
4.9.2 抛物线 (197)
4.10 悬索结构体系 (200)
4.11 平面梁格体系 (206)
4.12 折板体系 (213)
4.13 正交异性板 (220)
第5章 连接 (233)
5.1 连接件和焊缝的使用限制 (233)
5.2 螺栓和焊接的组合连接 (234)
5.3 高强度螺栓、螺母和垫圈 (234)
5.4 碳素钢或普通(机械)螺栓 (237)
5.5 焊接螺柱 (238)
5.6 销钉 (238)
5.7 连接件直径 (242)
5.8 紧固件孔洞 (242)
5.9 紧固件的最少数量 (244)
5.10 紧固件净距 (244)
5.11 紧固件间距 (245)
5.12 螺栓端矩 (246)
5.13 填板 (248)
5.14 螺栓的安装 (249)
5.15 焊接材料 (251)
5.16 焊接类型 (252)
5.17 标准焊缝符号 (257)
5.18 焊缝位置 (261)
5.19 角焊缝尺寸的限制 (261)
5.20 塞焊和槽焊尺寸的限制 (263)
5.21 焊接步骤 (264)
5.22 焊接质量 (267)
5.23 施焊的净空和焊缝空间 (268)
5.24 最小连接 (269)
5.25 吊杆连接 (270)
5.25.1 螺栓连接的搭接接头 (270)
5.25.2 焊接搭接接头 (271)
5.25.3 受拉螺栓 (273)
5.25.4 对接焊缝接头 (276)
5.26 受拉拼接 (277)
5.27 受压拼接 (280)
5.28 柱底板 (285)
5.29 梁支座承压板 (291)
5.30 受剪连接 (292)
5.31 牛腿连接 (297)
5.32 梁的铰接 (307)
5.32.1 框架式连接 (308)
5.32.2 托座式连接 (309)
5.33 抗弯连接 (316)
5.34 梁支承于支座顶部 (326)
5.35 桁架连接 (327)
5.36 支撑连接 (328)
5.37 吊车梁连接 (338)
第6章 建筑结构设计准则 (340)
6.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340)
6.2 特殊结构的安全评估 (341)
6.3 设计规程 (341)
6.4 建筑结构的荷载 (342)
6.4.1 规范规定的荷载 (342)
6.4.2 恒荷载 (342)
6.4.3 楼面活荷载 (345)
6.4.4 集中荷载 (348)
6.4.5 荷载布置方式 (348)
6.5 屋面荷载 (348)
6.5.1 屋面活荷载, (348)
6.5.2 雪荷载 (349)
6.6 风荷载 (351)
6.7 地震荷载 (357)
6.8 冲击荷载 (363)
6.9 吊车荷载 (364)
6.10 约束作用 (364)
6.11 荷载组合 (365)
6.12 ASD与LRFD规程 (366)
6.13 轴向受拉 (367)
6.14 受剪 (370)
6.14.1 腹板受剪 (370)
6.14.2 螺栓受剪 (371)
6.14.3 焊缝受剪 (375)
6.15 拉-剪组合 (376)
6.15.1 螺栓的拉剪应力 (376)
6.15.2 梁腹板受拉剪组合作用 (377)
6.15.3 剪拉联合破坏带 (377)
6.16 受压 (378)
6.16.1 局部屈曲, (378)
6.16.2 轴,b受压, (378)
6.16.3 梁受集中荷载作用 (380)
6.17 抗弯强度 (381)
6.17.1 紧密型截面 (381)
6.17.2 LRFD规程中的抗弯强度 (382)
6.17.3 ASD规程中的弯曲应力 (383)
6.18 承压 (385)
6.19 弯组合 (386)
6.19.1 LRFD的压弯强度 (386)
6.19.2 ASD的压弯强度 (387)
6.20 拉弯组合 (388)
6.21 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应力 (388)
6.22 疲劳荷载 (389)
6.23 板件的屈曲 (400)
6.24 受拉构件的设计参数 (401)
6.25 轧制型钢梁和板梁的设计参数 (402)
6.25.1 翼缘面积 (402)
6.25.2 腹板面积 (403)
6.25.3 加劲肋设置 (404)
6.26 组合结构设计与施工准则 (405)
6.26.1 采用剪力连接件的组合梁 (405)
6.26.2 剪力连接件 (407)
6.26.3 外包混凝土组合梁 (411)
6.26.4.组合柱 (412)
6.27 正常使用性能 (413)
6.28 组合受压构件 (414)
6.29 组合受拉杆件 (416)
6.30 塑性设计 (416)
6.31 空心截面 (417)
6.31.1 荷载 (418)
6.31.2 轴心受拉 (418)
6.31.3 HSS的局部屈曲 (419)
6.31.4 轴心受压 (420)
6.31.5 弯曲 (420)
6.31.6 横向剪力 (421)
6.31.7 扭转 (422)
6.31.8 弯曲和轴力组合 (423)
6.31.9 其他 (423)
6.32 索结构 (423)
6.33 结构防火 (424)
6.33.1 可燃材料与不可燃材料 (424)
6.33.2 结构抗火 (426)
6.33.3 防火建筑 (426)
6.33.4 钢材的温度效应 (426)
6.33.5 防火材料 (427)
6.33.6 建筑外露结构钢 (430)
6.33.7 有约束和无约束建筑 (432)
6.33.8 暴露于火中的结构钢构件的温度 (434)
6.33.9 合理的抗火设计 (436)
第7章 结构构件的设计 (437)
7.1 受拉构件 (437)
7.2 双角钢吊杆的设计方法比较 (438)
7.2.1 双角钢吊杆的LRFD法 (439)
7.2.2 双角钢吊杆的ASD法 (439)
7.3 宽翼缘桁架构件的LRFD设计实例 (440)
7.4 受压构件 (441)
7.5 轴心受压钢管的LRFD设计实例 (442)
7.6 轴心受压的宽翼缘截面的设计方法比较 (443)
7.6.1 轴心受压的宽翼缘W型截面的LRFD法 (443)
7.6.2 轴心受压的宽翼缘W型截面的ASD法 (443)
7.7 轴心受压的双角钢构件的LRFD设计实例 (444)
7.8 钢梁 (445)
7.9 楼面简支梁的设计方法比较 (446)
7.9.1 楼面简支梁的LRFD法 (447)
7.9.2 楼面简支梁的ASD法 (448)
7.10 上翼缘无支撑的楼面梁LRFD设计实例 (449)
7.11 悬挑楼面梁的LRFD设计实例 (451)
7.12 钢-混凝土组合梁 (452)
7.13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组合梁的LRFD设计实例 (455)
7.14 集中荷载和端弯矩作用下的组合梁的LRFD设计实例 (462)
7.15 轴力和双向弯矩组合作用下的构件设计 (467)
7.16 多层刚框架宽翼缘截面柱的LRFD设计实例 (468)
7.17 柱脚底板设计 (472)
7.18 柱脚底板的LRFD设计实例 (473)
第8章 楼盖和屋盖系统 (475)
8.1 混凝土填充压型金属板 (475)
8.2 预制混凝土板 (481)
8.3现浇混凝土楼板 (482)
8.4 压型金属屋面板 (483)
8.5 轻型预制混凝土屋面板 (485)
8.6 木纤维板 (487)
8.7 石膏-混凝土板 (487)
8.8 热轧型材 (488)
8.9 空腹托梁 (490)
8.10 轻型楼盖钢结构 (490)
8.11 桁架 (491)
8.12 短柱梁 (492)
8.13 交错桁架 (492)
8.14 空腹梁 (494)
8.15容许应力设计法与荷载抗力分项系数设计法 (495)
8.16 恒载挠度 (496)
8.17 防火 (496)
8.18 振动 (496)
8.19 板梁 (498)
8.20 空间构架 (498)
8.21 拱形屋顶 (499)
8.22 穹顶 (500)
8.23 索结构 (1)
第9章 抗侧力设计 (504)
9.1 风荷载的定义 (504)
9.2 风载的确定 (507)
9.2.1 UBC中风荷载的规定 (507)
9.2.2 风荷载的其他规定 (511)
9.3 典型规范中的地震荷载 (512)
9.4 地震设计中的等效静力荷载 (512)
9.5 地震荷载分配的动力方法 (516)
9.6 用于抗震设计的钢结构体系 (519)
9."para" label-module="para">
9.7.1 抗弯框架的规定 (524)
9.7.2 中心支撑框架的规定 (530)
9.7.3 偏心支撑框架 (532)
9.8 侧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534)
9.8.1 内力分析方法 (534)
9.8.2 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537)
9.9 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和节点设计 (538)
第10章 冷成型钢结构设计 (541)
10.1 设计规范和材料 (541)
10.2 制造方法及其影响 (542)
10.3 标准荷载 (544)
10.4 设计方法 (545)
10.4.1 ASD设计要求 (545)
10.4.2 LRFD设计要求 (546)
10.5 截面特性的计算 (547)
10.6 有效宽度的概念 (548)
10.7 最大宽厚比 (550)
10.8 被加劲板件的有效宽度 (551)
10.8.1 均匀受压被加劲构件 (551)
10.8.2 有应力梯度的加劲板件 (552)
10.9 未加劲板件的有效宽度 (552)
10.9.1 均匀受压的未加劲板件 (552)
10.9.2 未加劲板件和有应力梯度的边缘加劲件 (552)
10.10 有边缘加劲均匀受压板件的有效宽度 (554)
10.11 受拉构件 (555)
10.12 受弯构件 (556)
10.12.1 基于边缘屈服的标准强度 (556)
10.12.2 基于侧向屈曲的标准强度 (556)
10.12.3 一个翼缘连接在楼面板或屋面板上的梁(C型或Z型截面) (559)
10.12.4 一个翼缘连接到立缝式屋面系统的梁(C型或Z型截面) (559)
10.12.5 标准抗剪强度 (559)
10.12.6 弯剪组合 (560)
10.12."para" label-module="para">
10.12.8 弯曲和腹板皱屈的组合强度 (563)
10.13 中心受压的构件 (564)
10.13.1 弹性弯曲屈曲 (565)
10.13.2 扭转或弯扭屈曲的对称截面 (565)
10.13.3 不对称截面 (566)
10.13.4 一个翼缘通过连接件与楼板、屋面板连接的梁(C型或Z型截面) (566)
10.14 轴向拉力和弯曲组合 (566)
10.15 轴向压力和弯曲组合 (567)
10.16 圆管构件 (569)
10.16.1 弯曲 (569)
10.16.2 轴向受压 (570)
10.17 焊接连接 (570)
10.17.1 对接连接中的坡口焊缝 (570)
10.17.2 角焊缝 (571)
10.17.3 电弧点焊 (571)
10.17.4 电阻焊 (574)
10.18 螺栓连接 (574)
10.18.1 板的抗剪强度(间距和边距) (575)
10.18.2 连接部分的抗拉强度 (575)
10.18.3 承压强度 (575)
10.18.4 螺栓的抗剪和抗拉 (576)
10.19 螺丝连接 (579)
10.19.1 抗剪 (579)
10.19.2 抗拉强度 (580)
10.20 连接的其他临界状态 (581)
10.21 墙柱组合单元 (581)
10.22 有效截面计算算例 (582)
10.23 弯曲强度计算算例 (585)2100433B
书名:看世界土木工程系列典籍--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定价:65
条形码:9787560829777
ISBN:ISBN 7-5608-2977-5
作者:ROGER L.BROCKENBROUGH
印刷日期:2006-3-1
出版日期:2006-3-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精装20开,586页
简介:译者序
2001年底,时任同济大学出版社总编的周克荣教授委托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钢结构研究室作本书的翻译。当时,国内钢结构发展的高潮已初露端倪,工程界对学习发达国家的钢结构技术抱有极大热情。面对千余页的《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曾计划用1年时间完成翻译工作。翻译主力全靠在读的研究生们,校译则由教师承担。
期间先后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有钢结构研究室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翟红、徐建设、郭小农、杨晶、陈之毅、韩琳、陈建兴、王伟、卞若宁、张峰、彭礼、童骏、杨永华、吴香香、江晓峰、田海、陈誉、黄永强和在同济做博士后研究的宋振森老师。译者们在完成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的同时,日以继夜,勤奋工作,但毕竟时间有限,且《手册》涉及知识面甚广,不是凭着读过的专业英语课程就能轻易完成的,故此一段工作已耗时甚多。轮及教师审校时,困难亦超出预计: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使得连续工作难以实现;为妥切把握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所费查询和切磋功夫也不在少数;分解作业带来的统稿时,在语言表达统一和风格相近上所花的功夫,竟比第一稿翻译还要费时。诸种因素累加,致使出版一拖再拖。所幸历经四年,三易译稿,今夏终于盼见付印的曙光。
本书内容丰富。前五章包含结构钢材性质、加工制作、连接、一般结构的分析原理和特殊结构的分析方法,可以视为钢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六至十章主要是关于建筑钢结构的内容;最后五章都是关于桥梁钢结构的介绍。前十章由陈以一教授、赵宪忠副研究员分工承担了校对、修改、润色。现集成一册首先出版。后五章的第一稿由陈以一先做了部分校改,其后全部委托从京都大学留学归国、专攻钢与组合结构桥梁的吴冲教授接手校对和修改,拟作为第二分册年内出版。
考虑到我国出版标准的要求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前十章付印前,请研究生葛利俊对表格、公式、习题和文字中的英制单位加注了国际单位。(加"x"号的公式系本书编辑所加)。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大多数研究生们今天或毕业、或出国,仅有几位还能以"学生"的身份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书,虽然有些遗憾,但作为主持翻译工作的教师,由衷地感谢各位付出的辛勤劳动。
希望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对国内钢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有一点积极的作用。
限于译者、校者的专业水平与中英文水平,错讹之处恐是难免的问题。读者海涵固然幸甚,愿指教一二,更不胜感激。
陈以一 赵宪忠
2006年2月10日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2006-12-01 第2版2006-12-01 第16次印刷开 本:16开页 数:664页ISBN:7112081459
求钢结构设计手册、刚接钢结构设计,还有请教各位大神,钢结构设计入门的话用哪个软件比较好?
中建工出版的《房屋钢结构设计》作者:沈祖炎,陈以一,陈扬骥,对钢结构的基础设计内容讲解比较全面。中建工出版的《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作者:沈祖炎等。对钢结构原理的讲解很精辟,深入浅出。科学出版社的...
哪位好人有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规范的电子版。。
百度文库里搜搜,应有尽有,自己下载。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 (中文资料) 2003 年 4 月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_中文资料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_中文资料
内容简介
《简明钢结构设计手册》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钢结构 设计规范》(GBJ17-88)以及有关的材料和设计标准 编写而成。《简明钢结构设计手册》共20章、10个附录。其内容包括钢 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单层厂房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计算图表。阐述钢结构塑性 设计、压型钢板设计、钢与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以 及圆钢管结构节点的设计。 2100433B
内容简介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精)》为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的下册,内容为多高层钢结构房屋,全部按照最新颁布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编写。主要有设计基本原则、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构件和节点计算、组合楼盖、制作安装与防火,并附有设计实例、工程实例、以及焊接坡口、坚固件连接、结构组装与安装允许偏差、国内外H型钢等资料。上册除基本规定外,主要为单层房屋钢结构、轻型门式刚架及网架。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精)》可供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教学人员使用和参考。2100433B
内容简介
《简明钢结构设计手册》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钢结构 设计规范》(GBJ17-88)以及有关的材料和设计标准 编写而成。《简明钢结构设计手册》共20章、10个附录。其内容包括钢 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单层厂房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计算图表。阐述钢结构塑性 设计、压型钢板设计、钢与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以 及圆钢管结构节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