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经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组建的以重庆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国家国际合作重点基地。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信息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成员

工程中心拥有150余名多学科和专业组成的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教授20多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0多名。

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曾苏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

潘复生: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大学轻金属研究院院长,曾留学牛津大学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刘庆: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留学丹麦国家实验室

丁培道: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曾留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章宗和:教授级高工,重庆莱美特镁合金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

龙思远: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瑞士联邦材料实验室博士后

汪凌云: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塞波罗克大学

彭晓东: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物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高家诚: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白晨光: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刘天模: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张丁非: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曾留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盛光敏: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阿尔伯特大学

张静:博士,重庆大学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荷兰德尔夫特大学

叶文海:博士,重庆大学教授,曾工作于德国GKSS研究中心,克劳斯塔工业大学博士

童彦刚:博士,重庆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张喜燕: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栾佰峰:博士,重庆大学教授,日本千叶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镁合金型材

  • 综合
  • t
  • 13%
  • 鹿泉市鑫东瑞铝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全光谱筒灯(罗化独技术让自然光在里点亮)

  • 功率:7W/9W/12W
  • 罗化光源
  • 13%
  • 深圳市罗化光源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镁合金牺牲阳极

  • 4kg
  • 13%
  • 焦作市安信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镯式镁合金牺牲阳极

  • MD-219 260×290×220×115
  • 13%
  • 焦作市安信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镯式镁合金牺牲阳极

  • MD-323 260×395×325×170
  • 13%
  • 焦作市安信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镁合金型材

  • 种类 铝型材 材质 6063.6061.6005 规格 T5
  • 3380kg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31
查看价格

镁合金

  • Ф40
  • 238个
  • 1
  • 怡德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2-23
查看价格

镁合金

  • Ф63
  • 1808个
  • 1
  • 怡德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07
查看价格

研究中心纯水系统材料清单(500L/H)

  • -
  • 1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28
查看价格

镁合金阳极

  • AZ31
  • 1000kg
  • 10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3-15
查看价格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领域

1、镁合金应用基础及新型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镁合金材料的结构性能表征,材料强韧化和塑性变形机制,塑性加工的变形过程分析,高强度、高塑性、耐热和超轻镁合金材料及镁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凝固过程模拟,镁合金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在镁合金强韧化理论、高成形性塑性变形机制,耐热机理等应用基础研究、镁合金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较强的实力。

2、镁合金熔炼与铸造成型技术:

研究内容涉及镁合金熔体精炼变质、气体保护技术,变形镁合金坯料的精炼和半连续铸造技术,镁合金压铸技术,挤压铸造技术,薄带连铸技术,废料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的新型压铸和挤压铸造生产技术,应用在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上,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率先在国内利用立式双辊薄带连铸系统成功铸出AZ31B镁合金带坯;废镁回收技术的应用已用于批量生产。

3、镁合金塑性成型及板型材加工技术:

研究开发镁合金板材轧制技术、镁合金板材挤压-轧制技术、镁合金型材挤压加工技术、相关模具技术等。突破并掌握了镁合金板材在线控温轧制及无边裂轧制、镁合金型材快速挤压模具流线型工作带设计及大断面模具温度快速调节等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国内最宽的镁合金板材和尺寸最大的镁合金中空薄壁特种型材;所研制的板材、型材已供豪华客车试用,为大众汽车开发的保险杠型材质量优于德国同类样品质量。

4、镁合金产品应用技术:

以汽车、摩托车为主要应用目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合金产品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了镁合金压铸产品研究开发的技术平台;开发出镁合金变速箱壳体、曲轴箱壳体、方向盘骨架、轮毂等零部件产品,以及笔记本电脑外壳和手机外壳的镁合金样品。针对3C产品,开发了镁合金板材冲压工艺及相关设备技术;研发了镁合金打磨和涂装等表面处理技术。

5、镁合金专用设备技术:

针对镁合金新材料的开发、零部件铸造成型及表面处理等的需要,进行了镁合金半连铸、熔炼及保护、表面精加工等设备技术的研究及相关装备的开发和生产,进行了镁合金立式双辊薄带连铸主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铸辊规格:Φ800×450mm)。自行设计制造的系列气体保护镁合金熔化浇注炉等镁合金装备已实现批量对外销售。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简介

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组建。该中心以重庆大学为依托单位,其成员单位包括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重庆工学院等,其前身为重庆市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底被批准为国家国际合作重点基地。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国家“211”和“985”工程的支持下,中心已在重庆大学建成6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基地,拥有镁合金熔炼、压铸、半连续铸造、薄带连铸、挤压、轧制和冲压等成套研发设备和先进的材料分析检测仪器。中心的中试及产业化核心基 地拥有压铸、挤压、装备制造等工业设备,建有多条镁合金产业化生产线。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要项目等30余项,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促进了镁合金产品在摩托车、汽车、军工、手动工具、3C产品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镁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与项目合作,中心的研发成果已辐射到全国40余家镁及镁合金生产与应用企业。

中心拥有研究和开发人员150多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0多人,博士后10余人,博士生和硕士生100多人。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机构

工程中心 主任:潘复生

副主任:刘庆 高家诚 张丁非 龙思远 刘天模 黄云

欧洲办事处主任:赵晓林

工程中心下设以下单位:

镁合金新型材料研究所 责任科学家:潘复生、高嘉诚

熔炼与铸造研究所 责任科学家:龙思远、彭晓东

塑成型研究所 责任科学家:刘庆、张丁非

表面工程与连接研究所 责任科学家:黄云

分析测试中心 责任科学家:刘天模

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责任科学家:章宗和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和正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30多项,是科技部第一个镁合金国家973项目的牵头单位。获得轻合金领域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技奖10余项,在轻合金方面出版著作10余部,公开发表镁合金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60余个(项),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成果和产品40余个。

主要获奖项目

1)“高质量包装用铝箔毛料与铝箔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铝箔用工业纯铝的组织控制和工艺优化”,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

3)“高韧超高强变形铝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4)“镁合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07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镁合金在微型汽车中的应用”,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摩托车镁合金压铸件生产技术开发”,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已授权的部分发明专利和已颁布的部分标准

1) 发明专利《一种间接挤压铸造方法》

2) 发明专利《镁合金复合成形方法》

3)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反应生成镁合金保护气体的混合物》

4) 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熔炼阻燃保护的方法》

5) 发明专利《镁基材料复合镀覆层处理方法》

6) 发明专利《双辊连铸机的侧封机构》

7) 发明专利《一种含稀土钇的高塑性镁合金》

8) 发明专利《金属挤压变形流动性的模拟判定方法》

9) 发明专利《一种有色金属熔炼用变质剂及其制备方法》

10)发明专利《双辊连铸薄带镁合金薄带浇铸装置》

11)国家标准《镁及镁合金废料》GB/T 20926-2007

12)国家行业标准《工具用镁合金铸件》YS/T 627-2007

代表性著作

1)《高性能变形镁合金与加工技术》,科学出版社,北京

2)《镁合金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3)《铝合金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4)《钛合金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5)《铝箔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6)《轻合金材料新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7)《碳氮化钛及其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

产业化开发应用成果

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及运行,极大地推进了重庆镁产业的发展,直接促成了重庆博奥、长安仁镁、重庆硕龙、重庆奥博、重庆海博等镁合金企业的建立。已形成年产镁合金压铸件600万件、挤压型材2000吨的生产能力。

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出多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手动工具、各种挤压型材、板材、军工零部件和生产装备等镁合金产品,其中40余种产品已规模化生产, 并已应用在200余万辆摩托车和5万辆长安微车上,镁合金零部件的装车数量及单车用镁量均名列国内前茅。

通过技术服务与项目合作,中心已与山西闻喜银光镁业有限责任公司、维恩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宜安电器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中通客车有限公司、山东丛林集团、华硕笔记本电脑有限公司等40余家镁及镁合金生产与应用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联系方式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正街174号,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人:张丁非

邮 编:4000442100433B

查看详情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献

重庆将组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将组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将组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格式:pdf

大小:273KB

页数: 1页

据报道,日前,科技部批准依托重庆大学组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重庆市继仪表功能材料,燃气汽车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属性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巨化集团技术中心)巨化集团技术中心创建于1980年。1998年,技术中心被浙江省经贸委认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被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批准为“国家认定企业 (集团) 技术中心”。2002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以巨化集团公司为依托单位、技术中心为核心载体的“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组建 ,并于2006年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查看详情

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属性

而此前,山东省在工业领域尚没有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3个单位组建,是一个集工程技术开发、中试孵化、标准化建设、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详情

重庆市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下设镁合金熔炼与铸造、镁合金塑性成形、镁合金新材料、镁基功能材料、镁合金表面科学与工程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镁合金分析测试中心。中心还拥有一大批先进的镁合金研究与开发成套设备和相关的配套检测仪器,在依托单位已建成一个3800平方米的研发和中试基地,在共建单位建成了多个产业化基地,在镁合金材料零部件及加工技术方面有多项研究与产业化成果。所开发的30余种镁合金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成功地实现产业化生产,已在汽车、摩托车、手持工具、兵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