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1.2 典型储能技术
1.3 固体电蓄热技术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温固体电蓄热系统的材料应用技术
2.1 蓄热材料
2.2 电热材料
2.3 电热元件与蓄热材料传热适配性建模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固体电蓄热系统设计与计算
3.1 固体电蓄热系统
3.2 固体电蓄热系统热力计算方法
3.3 固体电蓄热系统设备选型计算与经济性分析
3.4 固体电蓄热系统试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固体电蓄热系统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分析
4.1 固体电蓄热系统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
4.2 固体电蓄热系统多物理场耦合建模
4.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固体电蓄热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5.1 单体固体电蓄热系统运行控制原理
5.2 基于天气预报的蓄热量预测模型
5.3 基于天气预报的前馈加反馈的温度模糊控制策略
5.4 运行数据分析与控制策略验证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大容量固体电蓄热柔性负荷控制的新能源消纳技术
6.1 固体电蓄热柔性负荷特性
6.2 固体电蓄热柔性负荷控制策略
6.3 基于固体电蓄热负荷的新能源消纳模型
6.4 含固体电蓄热负荷电网的新能源消纳模型验证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含固体电蓄热电网的调度技术与多域新能源消纳
7.1 多区域电网的频率控制
7.2 含固体电蓄热与新能源发电的电网调度策略
7.3 面向大容量固体电蓄热的多域新能源消纳系统
7.4 新能源消纳全过程监控及验证平台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各地区温度参数
附录B 水及水蒸气焓值表
附录C 设备选型表
附录D 居民供暖面积测算
附录E 换热风机参数型号
附录F 常用保温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G 商品电热合金线材计算用数据表2100433B
本书用大容量蓄热技术和参与电网调峰控制技术两方面书写内容,分布从材料特性应用、系统设计热力计算方法、多物理场传热绝缘耦合分析、运行控制技术,柔性负荷运行特性,电网调峰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固体蓄热系统设计与工作原理,参与电网调峰的调度规则。
今后不论国内还是国际,新能源产业将是今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我们团队最近在帮一家新能源公司进行策划运营,这其中的感触很深。 新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能源泛指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得的可利用能源...
楼上那份文件是穗建协【2018】12号文,自行百度
渣土含量可以参照修缮定额(渣土发生量系数表)关于拆除的含量系数很全的 外运是根据运距还有你工程所处的位置套用相应子目
国家电网积极推进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并网与消纳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5258万千瓦,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并网风电5026万千瓦。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87.4%。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接入风电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电网。
清洁能源消纳的节能技术探讨
针对北方冬季风电消纳的两种途径,依据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方法,对不同形式的机组采取不同深度调峰的改造路线,进行了节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电侧,纯凝机组应首先进行深度调峰,热电联产机组增设蓄热罐,为风电等清洁能源让出发电空间;在用电侧,对供热锅炉实施电锅炉改造,消纳剩余风电。
《21世纪新能源丛书》序1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蓄热技术概述
1.1.1 蓄热方式
1.1.2 传热蓄热材料
1.2 蓄热性能的评价方法
1.2.1 蓄热系统的蓄热量
1.2.2 蓄热系统的熵产
1.2.3 基于斜温层厚度定义的蓄热效率
1.2.4 斜温层稳定性判据
参考文献
第2章 熔融盐显热蓄热过程传热特性
2.1 基本原理
2.2 熔融盐球形填充床显热蓄热过程数值分析
2.2.1 蓄热模型
2.2.2 蓄热材料密度的影响
2.2.3 蓄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2.2.4 空隙率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2.2.5 颗粒直径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2.2.6 熔盐密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2.2.7 熔盐进口流速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2.2.8 熔盐进口温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2.3 熔融盐球形填充床显热蓄热过程实验分析
2.3.1 实验装置
2.3.2 蓄热罐预热温度
2.3.3 熔盐的温度分布
参考文献
第3章 熔融盐相变蓄热过程流动与传递规律
3.1 基本原理
3.2 相变蓄热传热分析
3.2.1 精确解分析
3.2.2 数值求解分析
3.2.3 相变蓄热过程传热强化理论与途径
3.3 熔融盐球形填充床潜热蓄热过程数值模拟
3.3.1 蓄热模型
3.3.2 相变蓄热罐的蓄热性能
3.3.3 初始温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3.3.4 导热油进口温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
3.3.5 导热油进口流速的影响
3.3.6 不同导热油比热的影响
3.3.7 相变球颗粒直径的影响
3.3.8 熔融盐相变材料潜热的影响
3.4 熔融盐球形填充床相变蓄热实验研究
3.4.1 熔盐球型填充床相变蓄热罐
3.4.2 相变蓄热罐预热温度
3.4.3 熔盐的进口温度
3.4.4 相变温度的影响
3.4.5 熔盐温度变化
3.4.6 球内相变材料自然冷却降温
参考文献
第4章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4.1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方法
4.1.1 系统组成
4.1.2 工作原理
4.2 熔融盐单相流体斜温层蓄热的数值模拟
4.2.1 计算模型
4.2.2 控制方程
4.2.3 数值计算方法
4.2.4 瞬态传热与流动特性
4.2.5 斜温层厚度随熔融盐流体进口速度的变化
4.2.6 斜温层厚度随长径比的变化
4.3 多孔介质中熔融盐流体斜温层蓄热的热特性
4.3.1 局部热平衡模型与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适用性
4.3.2 多孔介质局部热平衡模型
4.3.3 多孔介质特性参数对传热与流动性能的影响
4.3.4 瞬态传热与流动特性
4.3.5 操作参数对熔融盐高温斜温层蓄热性能的影响
4.4 基于局部非热平衡的熔融盐斜温层蓄热的数值模拟
4.4.1 计算模型
4.4.2 数值计算方法
4.4.3 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模拟结果
4.5 高温熔融盐壳管式相变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4.5.1 研究装置
4.5.2 数值模型
4.5.3 数值计算方法
4.5.4 自然对流对液相率分布的影响
4.5.5 液相率随熔化时间的变化
4.5.6 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对液相率的影响
4.5.7 壳管式相变换热器完全熔化的判据
4.6 高温熔融盐蓄热器的实验测试
4.6.1 蓄热单罐实验件的结构设计
4.6.2 实验研究内容与方法
4.6.3 熔融盐单相流体斜温层蓄热单罐的蓄热特性
4.6.4 多孔介质中熔融盐流体斜温层蓄热单罐的蓄热特性
4.6.5 熔融盐壳管式相变换热器的蓄热特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特性
5.1 热化学储能技术
5.1.1 热化学储能体系
5.1.2 常见热化学反应储能体系
5.1.3 甲烷重整体系
5.2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反应热力学分析
5.3 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制备及稳定性和积炭分析
5.3.1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催化剂
5.3.2 催化剂制备
5.3.3 催化剂性能评价
5.3.4 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5.3.5 催化剂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5.3.6 表面积炭的理论分析
5.3.7 表面积炭实验分析
5.4 管壳式催化重整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5.4.1 催化重整反应的数值模拟
5.4.2 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
5.4.3 化学动力学模型
5.4.4 动力学结果与讨论
5.4.5 模型验证
5.4.6 反应器结构对CO2/CH4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
5.4.7 重整反应条件对CO2/CH4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
5.5 管内有序堆积填充床重整反应的数值模拟
5.5.1 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
5.5.2 模型验证
5.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蓄热系统设计与控制
6.1 熔融盐蓄热系统设计
6.1.1 蓄热系统构成
6.1.2 熔盐流体传递回路与吸热器、蓄热容器之间的连接
6.1.3 传热蓄热回路的加热和保温
6.1.4 熔盐长轴泵
6.1.5 故障工况的研究与预防
6.2 蓄热系统测试与控制
6.2.1 测试与控制环节
6.2.2 温度测试
6.2.3 压力测试
6.2.4 流量测量
6.2.5 液位测量
6.2.6 流量控制(高温阀门)
6.2.7 蓄热系统的自动控制
6.2.8 测试和控制案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高温蓄热技术的应用
7.1 可再生能源领域
7.1.1 高温显热蓄热系统
7.1.2 高温相变应用
7.2 工业过程的余热利用
7.2.1 蓄热式换热器
7.2.2 熔融盐蓄热应用
7.3 新型蓄热技术及发展趋势
7.3.1 新型中高温蓄热技术
7.3.2 中高温蓄热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100433B
《新能源及发电技术/钱显毅》讲述了太阳能、风力、海洋能、生物能、地热、水力等新能源,及其利用这些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内容。在介绍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的同时,力求反映出各领域的很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方针政策,以启发和激励读者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新能源及发电技术/钱显毅》内容全面、规范,适用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蓄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 ,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在太阳能利用、电力“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主要的蓄热方法有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化学反应蓄热三种.显热蓄热是利用物质的温度升高来存储热量的.利用陶瓷粒、水、油等的热容进行蓄热,把已经高温或低温变换的热能贮存起来加以利用,如固体显热蓄热的炼铁热风炉、蓄热式热交换器、蓄热式燃烧器等,通常的显热蓄热方式简单,成本低,但储存的热量小,其放热不能恒温的缺点化学反应蓄热是指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结合热储存热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有催化荆,也可以没有催化剂一种高密度高能量的蓄热方式,它的储能密度一般高于显热和潜热,此种储能体系通过催化剂和产物分离易于能量长期储存.潜热蓄热(相变蓄热)是利用物质在凝固/熔化、凝结/气化、凝华/升华以及其他形式的相变过程中,都要吸收或放出相变潜热的原理来进行能量储存的技术.利用相变材料相变时单位质量(体积)潜热,蓄热量非常大能把热能贮存起来加以利用,如空间太阳能发电用蓄热器,深夜电力调峰用蓄热器,其储能比显热一个数量级,而且放热温度恒定,但其储热介质一般有过冷、相分离、易老化等缺点。